⑴ 國企改革究竟是改什麼
國企改革改的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
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央實施做強做大國有企業方針的重大戰略步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國有企業改革可劃分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創新以及縱深推進三個階段。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傳統國有企業在體制、機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進行的改革。中心環節和核心內容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
(1)國企改革集團宣布任免擴展閱讀:
國企改革的經驗: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需要開拓創新,也需要從過去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汲取好經驗、好做法。一個經驗是必須不斷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次次解放思想、理論創新、積極探索的過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開始調整國家與企業的責權利關系,採取擴權讓利、承包經營、逐步放開市場與價格等多種方式,調動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試辦經濟特區到全方位對外開放,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的有效競爭,使國有企業看到差距,激發改革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黨的十五大提出著眼於從整體上搞好國有經濟,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對國有經濟實施「有進有退」的戰略性調整,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戰略轉變,使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逐步形成,為國有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制度基礎。
經過改革脫困、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加強管理、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一系列積極探索,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國有經濟呈現出較強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
還有一個經驗是要始終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堅持市場化取向的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應該始終堅持的方向,國有企業改革也不例外。回首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從本質上講,就是要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尋找一條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有效途徑的過程。
30多年間,國有企業從政府行政機關的附屬,逐步發展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商品生產與經營者,
並在國內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發展壯大,呈現出較強活力和競爭力,關鍵在於始終堅持了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自主經營,通過市場競爭,逐步發展成為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市場主體。
在市場化改革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更是從體制和機制上強化了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增強其市場化運作的適應力和自覺性。
⑵ 國企改革,是讓企業破產嗎
國企改革,有幾個方向:
整合各國企,成為國企集團。(現行方向)
讓其他企業參股,成混改企業。(現行及未來方向)
轉讓部分資產,成國資擁有控制權的參股企業(現行及過去的方向)
全部轉讓資產,轉為民營企業,(過去的方向)
關停,資不抵債的讓企業破產。(過去的方向)
其中讓人很難理解的是破產。因國企以前叫全民所有制企業,是無限責任企業,卻按破產法關停。按法位計,應該按破產法處理,因司法大於行政。
⑶ 國務院選定的6家國企改革試點是什麼企業
1、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2、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3、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
4、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
5、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6、中國節能環保公司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將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
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將開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公司、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將開展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
⑷ 企業如何在國企改革中進行集團管控
最近在中大咨詢官網看了組織管控相關的專題,其中關於集團管控有很詳細的分析:立足於組織生態化的趨勢,以企業戰略發展目標出發,結合企業的業務市場確定性和內部資源能力成熟度,構建面向組織生態的企業集團管控模式。
有基於四種業務類型的管控方式:
(1)內化型:利用組織的內部優勢開展該項業務,將該項業務置於比較緊密的管控范疇。
(2)投資型:依靠該項業務的優勢單元,進入與開展該項業務,並通過參股、財務投資等相對保守的形式進行管控。
(3)合約型:基於業務的外部市場變化與內部資源能力的變化,用精神、動態的管控態度關注業務所在的生命周期。
(4)生態型:針對業務發展所需的資源,利用組織的核心資源進行商業生態的構建與獨特管控途徑的設計。
⑸ 「雙百企業」如何在國企改革中推行高管選聘市場化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職業經理人制度、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制度就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被提上日程。隨後,國有企業也逐漸把高管選聘市場化列入改革清單,但在推進改革過程中,卻問題不斷,如職業經理人缺乏文化融合,無法長期任職,流動率高;與高管溝通不暢,權責不清;職業經理人領導權威性不足。為了順利推進市場化選聘高管工作,「雙百企業」應該要注意把握以下要點,一、與區域國資委和其他股東充分溝通,爭取政策上支持;二、注意保證高管崗位價值與企業戰略定位相匹配;三、完善高管激勵機制,將高管利益與企業利益進行綁定等等。推進高管選聘市場化中會牽涉到很多利益問題,改革過程中也障礙重重,具體改革措施也因國有企業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不過對於這類問題我也無法更具體地說明,建議你還是向專業的咨詢公司了解好。中大咨詢在國企改革這領域就與各級國資委和相關產業集團共同做了很多研究,實踐經驗也比較豐富。
⑹ 國企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因此內容標准要求「知道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要使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了解,國有企業改革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從以往的放權讓利、政策調整進入到轉換機制、制度創新的階段.大批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了有益探索。
⑺ 2020年國企改革政策上有什麼動態
我在中大咨詢官網的一篇文章中看到相關解讀。1月20日,國資委印發《關於切實加強金融衍生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督促中央企業切實加強金融衍生業務管理,建立「嚴格管控、規范操作、風險可控」的金融衍生業務監管體系。
《通知》包括六個部分內容,覆蓋事前、事中和事後的關鍵環節。較原有制度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落實各主體管控責任
進一步明確集團董事會、集團管理層及集團職能部門、操作主體的職責,建立健全三級管理體系,嚴格業務管控。
2、強化套期保值原則
在堅持交易品種與主業相關、交易時間、規模、方向與實貨匹配等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套期保值的實質和原則,即以降低實貨風險敞口為目的,禁止投機交易;通過增加總量和時點規模雙管控,嚴防超規模交易;通過要求建立科學的激勵約束和業務效果綜合評判機制,防止片面追求金融衍生業務單邊盈利導致投機行為。
3、實施分類管控
針對貨幣類、商品類衍生業務的不同特點和風險程度,在業務規模、崗位設置、信息系統等方面區別對待,即體現從嚴監管,又貼合企業實際。
4、細化風險管控要求
在監控手段上,增加有關建立信息系統的要求,實現在線監測,固化制度規定;在風險預警上,提出採用定量及定性方法及時識別各類風險的要求;在應急處理上,明確處理要求,妥善做好應對。
5、嚴控操作關鍵節點
堅持前中後台分離原則,嚴格合規管理;強調授權審批要求,嚴防越權違規操作;增加保證金管控要求,規范資金使用,防範資金風險;建立風險管理日報告、部門月核對、管理層季溝通機制,加強業務動態管理。
6、強化監督檢查
對審計監督的原則性要求進行細化,明確集團歸口管理部門和內審部門的監督檢查責任和側重點,嚴防違規事項,確保制度落實。
此外,通知指出,開展金融衍生業務要嚴守套期保值原則,以降低實貨風險敞口為目的,與企業資金實力、交易處理能力相適應,不得開展任何形式的投機交易。
⑻ 國企改革究竟改的是什麼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成為最熱門的詞彙,尤其是今年,做為十八大的閉幕年,迎接十九大的開局年,改革更是將全體中國人民推上大潮,在今年年中播出的一套專題論政片《將改革進行到底》裡面詳細闡述了我國目前改革的急迫性和必要性,論述了目前改革所面臨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弊端,其中就提到了國企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大方面,可以說直接關系著改革的成敗,因此國有企業改革決定了我國為了10年內的改革方向,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⑼ 國企改革試點企業名單是哪些
據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介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中糧集團、國投公司試點工作繼續深化,陸續將21項權利歸位於或授予企業。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
選擇誠通集團、中國國新開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
選擇神華集團、寶鋼、武鋼、中國五礦、招商局集團、中交集團、保利集團等7家企業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
董事會職權試點
在中國節能、中國建材、國葯集團、新興際華集團等4家的試點進一步深化。
中央企業兼並重組試點
選擇中國建材和中材集團、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中電投集團和國家核電等3對重組企業開展了試點。
中央企業信息公開試點
選擇中糧集團、中國建築等2家企業開展了試點。
剝離企業辦社會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