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年報上如何計算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舉例:
某上市公司年報,其公布的凈利潤為4.5億,但緊接著「可歸屬於版上市公司股東的權凈利潤」一項卻只有3億。而最終的每股收益是按後者(3億)來計算的。這是什麼意思,中間那1.5億哪兒去了?
凈利潤已經刨除了所得稅,股東收益指可用於股東分紅的利潤?難道計提的資本公積,盈餘公積不屬於股東?
也就是說,公司總的凈利潤(稅後利潤)還要減去按照百分比計提的資本公積和盈餘公積。公積金用於企業以後發展使用,還有就是所謂的轉、增、送股。
⑵ 每股凈利潤和每股收益的區別
每股收益=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從這個公式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每股收益的影響因素,上市公司的股本的變化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沒有影響,對每股收益有影響。每股收益計算時用的凈利潤是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因為如果存在優先股,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會大於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存在優先股的上市公司基本上沒有,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就等於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如果股本不變,凈利潤下降50%,則每股收益也下降50%,股本變了,每股收益就不是下降50%了。
⑶ 股東收益是指凈利潤嗎
從你給出的公式看,我認為這里的「所有者收益」更象是自由現金流,(a)是凈利潤,(b)是非現金費用,雖然減少了公司凈利潤,但沒有形成現金流出,仍在公司內,(c)是資本支出,作為自由現金流中的扣減項。自由現金流的簡化公式就是這樣的。
⑷ 股東收益是什麼意思
你好,收益和權益是兩個概念,權益這種詞一定是資產負債表裡的東西,但是收益的第一反應就要回到利潤表去,但是談股東收益我們有現成的表,也就是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也可以叫做股東權益變動表。從股東權益變動表裡我們可以看到公司凈資產的變化,這個凈資產的增值幅度就可以理解為所謂的股東收益。但還是像上文說的,這個增值幅度並不等於股東可以拿到手的現金。
股東收益=期末凈利潤 + 折舊和攤銷 - 資本性支出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⑸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每股收益的區別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這幾個字的意思是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版的合並凈利權潤數。由於上市公司對一些子公司只是控股,還有一部分是其他公司的股份,所以子公司創造的凈利潤里,有一部分是「少數股東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是扣除少數股東這部分之後的。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是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業凈利潤或需承擔的企業凈虧損。每股收益通常被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衡量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及投資風險,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利潤表中,第九條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項目。
⑹ 股東權益總計和凈利潤有什麼區別
1、法律層面不同:股東權益的定義比較明確,法律層面上是股東在公司內享有的權利,會計層面上則是資產負債表上「所有者權益」部分的內容。
2、現金流不同:股東收益就復雜,可以代表公司在當期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數量,也就是自由現金流。股東收益還可以被定義為股東真正拿到手的股息,真金白銀是多少就是多少,這也是一種理解。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預繳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251號)第一條的規定,企業按當年實際利潤預繳所得稅的; 如上年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條件,在本年度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國稅函[2008]44號文件附件1)時,第4行「利潤總額」與5%的乘積,暫填入第7行「減免所得稅額」內。
股東權益包括以下五部分:
一是股本,即按照面值計算的股本金。
二是資本公積。包括股票發行溢價、法定財產重估增值、接受捐贈資產價值。
三是盈餘公積,又分為法定盈餘公積和任意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按公司稅後利潤的10%強制提取。目的是為了應付經營風險。當法定盈餘公積累計額已達注冊資本的50%時可不再提取。
四是法定公益金,按稅後利潤的5%一10%提取。用於公司福利設施支出。
五是未分配利潤,指公司留待以後年度分配的利潤或待分配利潤。
⑺ 「凈利潤」和「歸屬於股東凈利潤」有什麼區別
1.合並報表上的凈利潤反映的不止是上市公司本身的凈利潤,還包括其控制的子公司的凈利潤。「歸屬股東凈利潤」,准確來講應稱之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這是因為凈利潤都歸屬於股東,只是在合並報表中的凈利潤有一部分是歸屬於子公司的其它股東的,這些子公司的其它股東也依法按比例享有子公司的凈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