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問鋼鐵企業年度生產計劃怎麼寫
安全是工程建設的基礎,是 生產的前提,更是企業生存的命脈。對煉軋廠來說, 120噸轉爐—爐卷軋機和150噸轉爐—1780mm熱連軋兩大工程的建設重任, 職工人數已達1898人,僅分流職工就達1180人。職工人數多、人員構成 、工程建設任務緊、120噸轉爐—爐卷軋機工程即將投產、生產 刻不容緩, ,在安全上對了嚴峻的考驗。面對安全上的諸多不利因素, 進行客觀分析 , 找出和採取新途徑、新方法和新措施,狠抓安全管理制度 ,為工程建設打造了「安全平台」,為生產暢通了「安全通道」。下面就我廠的情況,將安全管理上的做法介紹如下:
一、打牢「安全」之基, 施工與生產 「安全並存」。
在120噸轉爐—爐卷軋機施工現場, 是施工高峰 ,大范圍、長跨度、深基礎、高廠房、立體交叉的施工環境,曾一度整個施工現場安全嚴峻,再加上現場 設備的存放,設備安裝調試人員的增多,生產的同期 , 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難度。 針對煉軋廠的情況,從基礎工作抓起,多角度、全方位地展開安全管理工作, 協調了施工與生產工作交叉並進、安全並存。
在施工組織中, 大小施工 ,只要 工程施工,指揮部均要求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專職的安全管理員, 安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工作; 要求各施工規范施工, 施工部位提前制定安全的施工方案,現場作業人員勞保穿戴整齊,危險源(點)有的防護措施。 ,指揮部還攜同公司安全環保部、設備處及監理公司等 ,在關鍵時期安全監督檢查, 的獎罰措施;在高溫、多雨等安全隱患較多的季節,在特種設備使用及進行難度部位施工時,都要求施工制訂安全預案,力爭把一切不安全、不文明扼殺在「萌芽狀態」,為工程建設了一道堅固的安全防線。
在工程建設和生產中, 「三 」的要求, 安全防護措施、安全警示裝置,能夠與主體工程設計、 施工、 投入生產使用。為生產前的安全工作,我廠 安全環保科牽頭,組織各車間安全員每周多次進行安全檢查,糾正糾察我廠職工勞保穿戴不齊和違規操作的不良想像。在設備安裝、調試、交付過程中, 提前制訂安全規章制度, 安全監督檢查, 保證了生產工作安全有序。
二、以人為本, 安全管理, 職工素質和安全防範意識。
煉軋廠人員構成 ,既有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又有各 抽調人員,還有一大批從煉鋼廠、 軋鋼廠、 軋鋼廠等的分流人員, 的文化參差不齊,實踐經驗相差懸殊, 職工的素質亟待提高 。
新工藝、新設備、新環境, 這對老職工是一個挑戰,更不用說是新工人了,這是在安全上面臨的一次新的考驗。因對環境不熟悉,對設備性能不透徹,對操作熟練,甚至對工藝流程及其能帶來的危害還不很 ,都給安全帶來隱患。氧氣、煤氣等易爆、有毒氣體,鐵水、鋼水及熱坯料等高溫液體和固體,天車、 的機電傷害、 放射源等個危險源(點),遍布了整條生產線。 都給安全管理工作了難度。
為此, 管理力求到位, 分工力求明確,還要做好對口對接, 編織安全責任網,從職工報到開始就著手安全教育。為抓好抓牢安全教育工作,廠、車間兩級安全委員會克服職工多、場所少、教材缺等 , 安全規程的要求, 對職工三級安全學習和教育,組織三級安全考試,並將考試成績填卡入檔。在抓好三級安全教育的,還工作崗位, 安全監護和技術培訓,讓盡快熟悉生產現場, 安全責任意識, 安全防護能力。 督促職工學習《安全操作技術規程》, 職工安全常識,盡快熟悉本崗位操作規程, 職工的安全防範意識,規范職工的操作 。
為使安全教育工作有較強的針對性,並把安全管理工作 系統化、規范化, 煉軋廠安全管理委員會組織 人員現場, 工藝裝備及崗位特點,並參照類似規章制度, 制訂出了我廠的安全操作規程、危險源(點) 預案、 崗位的預知預控、特種設備、放射環境管理制度、 勞保用品的管理辦法等安全的規章制度,為細化安全管理打下了基礎。
還即將著手「合格崗位人才」的評定工作, 措施,激勵職工崗位的比干勁、比責任,自覺自身素質,打造安全、技術、 素質等各均能符合崗位要求的職工隊伍。
三、 健全安全管理機制, 雙向安全無障礙管理通道。
用制度規范安全管理,以制度情況量化責任, 職責 ,獎罰分明;不折不扣地執行公司及廠部各級安全管理制度,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向安全無障礙管理通道,杜絕任何推諉扯皮和隱瞞事故的 。這是煉軋廠對各級安全管理責任人的要求。
因現場施工點多,作業面廣,戰線長,人員雜,外來施工隊管理難度 ,再加上職工到崗時間短,人心不穩、崗位環境不熟, 都需要有一條「主線」來上下貫通, 安全管理。 煉軋廠在組建了安全環保科後,本著全員 ,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原則,於7月1日成立了廠、車間兩級安全管理委員會, 和煉軋廠的安全管理工作,為安全管理工作了組織保障。 煉軋廠安全管理委員會成立後,在常規安全管理工作的 ,還 我廠需要,迅速 了 安全管理措施,並制定了安全例會制度。
各車間安全委員會也制定了的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涵蓋了所有工種和崗位, 了我廠安全管理工作的 框架,各車間專職安全員也已到崗,班組安全監督員已開始實施帶證上崗制度。
安全任務、安全工作的部署、安排,「自上而下」無障礙; 安全隱患、信息、意見的反饋,「自下而上」無障礙;雙向無障礙安全管理通道已在煉軋廠 。
四、居安思危, 「警示性」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警鍾長鳴。
鮮血換來的教訓,決 用鮮血來驗證。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我廠早在工程指揮部時期,就同類型兄弟企業的典型事故通報、分析, 剖其原因,究其根源,吸取經驗教訓,為職工敲響安全警鍾。在將安全事故 通報的過程中,讓職工在的事例中認識,使職工從血的教訓中教育, 職工的安全防範能力和事故應變能力。 安陽市信益二期工程「5.12特大事故」、鄭煤集團「10.20特大礦難」等 的沉痛教訓, 除對全廠幹部職工通報外,還分析其事故原因、過程及後果, 是兄弟企業的氧氣爆炸、煤氣爆炸及中毒、嚴重的鋼包漏鋼事故、 機電傷害、天車傷害等事故,組織職工 學習、 ,談體會、寫感想, 工作 思考。 ,還 組織學習《河南省安全生產條例》和《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 理論與事例相 ,在吸取經驗教訓的 , 系統地了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
當然,在安全管理中, 也的隱患和漏洞,但已在場所進行了的批評、教育和整改,並給以了的經濟處罰。 120噸轉爐—爐卷軋機工程投產日期的迫近, 職工將陸續工作崗位,直接融入到整條生產線的各個角落,在 操作前,還需要對安全和技術規程學習,還需要強化實操訓練,還需要對新的崗位熟悉。對安全檢查中的安全隱患,需要逐項逐條地整改,安全管理也需要的細化工作。 是在熱試車和投產過程中,需要提前預知預控和急救預案工作。 在工程建設及今後的生產經營中,隨時要注意安全的新情況、新問題, 都需要靜下心來,冷靜思考,尋找新的口。
安全管理網路,強化安全責任, 安全措施。 是的工程建設時期, 在今後的生產經營中, 煉軋廠將 把安全管理一項系統工程,扎實地向縱深 。 【編後說明】這是一篇鋼鐵企業在安全生產上的總結和計劃,並不是在嚴格意義上的生產計劃。如果你並不會滿意,就可以在提問那裡提示我,不必追問,我就可以刪除後,再重新作答。
㈡ 55歲腦膜瘤切除術和腦積水分流術後眼睛看東西重影【腦膜瘤和腦積水(輕度)】
復查的核磁,沒看到增強的片子,我需要看到詳細的結果,如果增強的核磁顯示沒有腫瘤殘留,那麼就好了
如果有殘留,肯定還要做放療或伽馬刀
我建議你把片子拿來北京,我們再會診一下,我了解的省二院的手術水平,應該是不錯的。
(309醫院匡山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㈢ 雨污分流會議記錄怎麼寫
雨污分流,是一種排水體制,是指將雨水和污水分開,各用一條管道輸送,進行排放或後續處理的排污方式。
會議類別:
時 間:
地 點:
主 持 人:
參 會 人:
主 題:
紀要內容:
正文寫簡單的會議內容即可(簡明扼要的分點表述)。
記 錄 人:
把主要內容寫進去就行,比如什麼時候動工,誰需要負責哪部分工作,相互協調、配合。。。大概內容寫進去就行。最好是開會時隨時做個筆記。。開完之後再整理一下就OK了。
範文:
雨污分流工程例會會議紀要
會議時間:2010年9月6日17:00-18:00
會議地點:三樓會議室
參加人員:
焦化:鄭向民、焦恩惠、楊金崗、尹利峰、張春記、楊新建
中科窯爐:徐建元
國龍礦建:聶玉峰
宏信公司:白新晶、祝紅偉
工程監理:周天繼
主 持 人:陳鶴露
記 錄 人:李金永
會議內容:
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匯報上周工程進度、安全、質量工作。
監理單位對施工單位下周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安全方面:
黃岡中科方面:熄焦塔支模板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加固,確保安全。
國龍礦建方面:
化驗樓腳手架搭設連牆件、剪刀撐嚴格按照規范進行;
基坑支護嚴格按照施工要求進行,基坑抽水夜間值班必須至少有2人;
土方外運車輛要進行登記,便於統一管理。
宏信公司方面:
道路軟基坑注意加固;
夜間施工要設安全警示燈,做到萬無一失。
、工程質量方面:
國龍礦建方面:
化驗樓砌牆的平整度控制方面,要求抽調技術高的工人操作;
預制構件、鋼結構半成品的購買要求施工單位要帶甲方共同到廠家察看確認,並且以後凡是進廠的材料方面都要求有質保書;
混凝土試塊、砂漿試塊、鋼筋留樣送檢都要嚴格按照規范執行。
黃岡中科方面:
操作平台鋼結構焊接焊縫、防腐嚴格遵照圖紙及相關標准;
三軌基礎澆築時表面龜裂,一定要做好現場操作控制工作;
同條件下的混凝土試塊送檢不少於3組;
、工程進度方面:
周計劃可適當調整,但必須保證月進度計劃完成;
要求國龍礦建等施工隊的周計劃要安排的周密、嚴謹;
三、甲方對下周工作的安排:
安全方面:各施工單位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不安全不施工,做好各項安全施工措施的編制與執行,甲方、監理共同監督,抓好機械、人身、施工過程的安全管理。
工程質量方面:
張景偉牽頭,監理單位配合對1#焦爐機側鋼平台焊接、防腐進行監督;
尹工負責落實1#焦爐端台縱拉條縫進行處理;
化驗樓砌牆要求嚴格按照標准驗收,並且要有記錄;
國龍礦建混凝土配料時要求用磅秤嚴格進行配料。
工程進度方面:
九月份工程要全面展開,快速推進,
下小雨的情況下,要求國龍礦建進度不能停;
宏信公司基坑抽水要24小時間斷抽排。
工程設計方面:
與設計院聯系,給排水系統、供電系統、消防系統預留位置一定要到位;
關於熄焦管道預留口位置錯誤的情況,要求以後相關預留位置要有三方共同簽字確認,切實落實各方責任。
其他方面:
以後的每月第一個周一監理例會,監理單位要著重對上月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
工農關系方面,由荀總與綜合辦共同協調解決。
㈣ 我國鐵路運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探討
客貨共線就是一個很大矛盾,可以看看國外 貨車專門有線路
客車專門有高速線路,分開用效率高運用的效率也高。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總里程達5千公里
【世界軌道交通資訊網訊】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目前進入了高峰期,有25個城市規劃了軌道交通網路,總里程高達5000公里,總投資估算超過8000億元,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0個城市擁有已建成的軌道交通線路。這是正在深圳召開的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模式研討會傳出的信息。
國家開發銀行已經先後向國內10個城市的軌道交通項目提供了融資支持,截止2005年11月底,開行累計承諾貸款超過600億元,貸款余額達400多億元。
據介紹,地鐵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屬於公益設施,經濟效益不高,但投融資需求十分巨大,單靠政府投資難以為繼。如何推動體制和模式的創新,需要借鑒海內外的成功經驗。為此,研討會推介了香港地鐵公司以城市為軌道交通為中心,帶動沿線新建小區整體規劃、綜合開發、專業管理的成功經驗,探討適合內地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運營和投融資運作模式,搭建投融資平台,建立市場機制,以有效地促進城市軌道交通的健康發展。
各國鐵路發展趨勢:以新理念建設高質量客運專線
客貨分線是各國鐵路發展的趨勢。特別是自以日本新干線、法國TGV為代表的快速鐵路投入運營以來,以安全可靠、技術創新、優質服務的優勢為鐵路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動力。快速鐵路的成功,有力地促進了國家經濟的增長和社會進步,促進了沿線經濟發展。快速鐵路的發展規劃,不僅在歐洲、亞洲得到推廣,而且目前在美洲和澳大利亞也在進行中。我國鐵路更要加速建設客運專線和快速客運網。
《鐵路主要技術政策》明確指出:"運輸緊張的繁忙干線修建四線或多線,實行客貨分線運輸。在大中城市間發展客運專線,在人口稠密地區發展城際鐵路,加快形成覆蓋我國主要城市的快速客運網。"在我國鐵路發展史上首次明確提出了客貨分線的方向。隨著《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逐步實施,武(漢)--廣(州)、鄭(州)--西(安)、京(北京)--津(天津)、石(家莊)--太(原)等客運專線先後立項。在這些客運專線的建設中,有必要借鑒國外客運專線建設的經驗,修建我國高質量的客運專線。
客貨分線是各國鐵路發展的趨勢
客貨分線是各國鐵路發展的趨勢。特別是自以日本新干線、法國TGV為代表的快速鐵路投入運營以來,以安全可靠、技術創新、優質服務的優勢為鐵路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動力。快速鐵路的成功,有力地促進了國家經濟的增長和社會進步,促進了沿線經濟發展。快速鐵路的發展規劃,不僅在歐洲、亞洲得到推廣,而且目前在美洲和澳大利亞也在進行中。從這些國家快速鐵路的發展史,對照我國鐵路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可以得到許多重要的啟示。
1.加速建設客運專線和快速客運網。
鐵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在綜合運輸體系中起著骨幹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鐵路得到迅速發展,以僅佔世界鐵路7.2%的營業里程,完成約佔世界鐵路24%的換算周轉量。但是我國鐵路仍然不能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在大中城市間的客運能力嚴重不足。歐洲客運網建設規劃首先就是連接二十幾個國家的首都,這對實現歐洲經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按照《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應該盡快在大中城市間發展客運專線,在人口稠密地區發展城際鐵路,加快形成覆蓋我國主要城市的快速客運網。
2.堅持技術標准,確保建設質量。我國客運專線的建設要借鑒各國快速鐵路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在總結我國多年鐵路建設工作的基礎上,採用全新的建設理念、全新的管理制度、全新的監督機制,認真貫徹"先進、成熟、經濟、實用、可靠"的技術方針,建設高質量客運專線。
轉變觀念,全力以赴,建設高質量客運專線
我們多年來習慣於那種"限額設計、限期開通、現狀交接"的粗放型建設模式,建設、運輸結合的鬆散性帶來諸多後遺症,高質量客運專線的建設絕不能重入這個怪圈。從這個意義上講,客運專線建設的成敗決定於建設理念,即是否能以部黨組提出的跨越式發展思路為指導,轉變觀念,義無反顧,做好各項工作。
1.克服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念,樹立與時俱進的觀念。
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鐵路建設的技術標准不適應鐵路跨越式發展需要的矛盾是突出的,特別是包括設計、施工、管理在內的建設理念與客運專線建設的要求存在著巨大差距。另外,客運專線的速度目標值與客貨共線的速度目標值不可同日而語。隨著列車速度的提高,基礎設施承受的各種力的作用往往以幾何級數遞增,這和傳統鐵路按准靜態設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這就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摒棄一切陳舊觀念,按跨越式發展思路建設客運專線。
2.克服無所作為的理念,樹立時不我待的觀念。
客運專線列車速度目標值比較高,其成敗的關鍵是能否達到高平順性,而實現高平順性的關鍵是基礎沉降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認識還有很大差距,甚至在軟土地段採取以橋代路的措施後仍對沉降控制持悲觀態度。能不能搞好客運專線的建設,關繫到黨和國家的利益和鐵路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把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鐵路,我們必須站在踐行"三個代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鐵路跨越式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客運專線工程,以極其強烈的使命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把快速客運網這一偉大、艱巨的工程設計好、建設好、運營好。
3.克服專業分割的理念,樹立系統論的觀念。
客運專線建設不是一項孤立的事物,必須運用系統論的思想和方法,綜合考慮各種要素,實現各要素間的匹配和最佳組合。從大的方面看,快速客運網要與自然界和社會這個大系統相統一,工程設計、工程標准、技術裝備、運營管理一定要適應自然環境和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與我國鐵路路網相統一,做到與既有線有機銜接;各種設施之間要有機統一,固定設備之間、移動設備之間、固定與移動設備之間要匹配協調,達到最佳組合;設計和建設要與勞動組織、運輸組織相統一,為減員增效創造條件。從基礎設施本身而言,線下設備和線上設備的統一,線下設備對線上設備高平順性的保證作用;橋梁、軌道從結構上的統一,結構內各部件之間性能、壽命的有機銜接;各種設施壽命與高速行車要求的統一,確立高質量、全壽命的保障系統;各項設備的高可靠性和少維修相統一,建立高效管理體系,確保設備正常運轉。
4.克服等、靠、要的理念,樹立市場化觀念。
一流的觀念只有在市場化運作中才能確立,一流的質量也只有在競爭中才能產生。多年計劃經濟在建設中留下的烙印是根深蒂固的,至今不少工作內容都希望承接世襲、技術壟斷。盡管我們在客運專線的技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多成果,但是這些成果的取得是靠各方面力量既競爭又合作才取得的,為了實現建設高質量快速鐵路網的目標,還必須在科研、設計、施工、物資采購等各個環節實行招、投標制度,很多項目還要進行國際招標,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確保設計、建設和產品質量。
5.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理念,樹立工業化大生產觀念。
快速客運網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要有嚴密的組織、科學的管理才能搞好設計和建設,要堅持專業化、標准化、理性化生產。從一開始就要按專業化要求,組織國內最具實力的科研、設計、製造、施工等方面的專家擬訂統一的技術條件,並集中對最先進的方案進行優化,再通過招標確定設計單位和製造單位,以保證把最好的設備用於客運專線建設。類似這樣的項目還很多,雖然協調難度很大,但必須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以符合現代化鐵路建設規律的工業化大生產的方式進行建設。
6.克服片面強調國產化的理念,樹立利用成熟技術、形成後發優勢的觀念。
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國產化道路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鐵路多年來一貫堅持的方針。如果片面強調國產化,甚至以保護民族工業為名,消極對待引進先進技術,把國產化與引進技術對立起來則是不合適的。我國鐵路養路機械化的發展之路就是採取技貿結合的方式,從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開始,組織有關工廠和研究單位對關鍵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國產化率逐步提高,現在已達到70%以上。在這個方針指導下,我國大型養路機械得到快速發展,08一32搗固車已自行生產100多台,達到普拉塞原裝機械的水平,適應了鐵路發展的需要,節約了大量外匯。目前,09一32搗固車也實現了國產化,為國內市場提供了20多台,使養路機械的裝備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穩定車、配碴整形車和清篩機也順利實現了國產化。如果沿著閉關自守的路走下去,我國養路機械化之路至少推遲20年。
7.克服規章適應一切的理念,樹立為質量負全責的觀念。
規章是我們開展工作的依據,但在執行規章的過程中,由於情況千差萬別,應該從實際出發,才可能得到滿意的結果。例如最小曲線半徑是各國鐵路規章都有的基本技術指標,但我國在執行這個規定時與國外卻有天壤之別。按常理選擇最小曲線半徑應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國外也都是這樣執行的。但多年來我們為了節省建設投資,不顧具體條件,使用了大量小半徑曲線,給運營帶來極大困難並造成運營成本的大量增加。完全符合規章要求的設計不一定是最好的設計,規章的規定是設計中最起碼的要求,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如果只是一味機械地套用規章,則往往事與願違。秦沈客運專線在設計中大量採用最短坡段長,致使列車運行中頻繁發生縱向沖撞;蕪湖長江大橋引橋採用沒有橫向聯結的T梁和輕型墩,致使橋梁橫向振幅超限,長期限速運行等實例,在設計上都沒有違反規范要求,但運營的實踐證明是失敗的設計。
8.克服任務觀點,樹立設備全壽命的觀念。
客運專線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部領導明確提出主要結構物的壽命要達到100年。多年來我國的鐵路工程沒有強調耐久性的要求,一般在工程交接後,設計和工程承包方就算完成任務,不再承擔使用期間環境破壞、修復、重建等相關義務和責任,造成大量因耐久性不足帶來的經濟損失。1998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2000年國務院頒發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都規定了建築結構應註明使用年限。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理應率先執行法律規定,但實際上鐵路在這方面的工作比較落後,要以客運專線的建設為契機,引入全壽命的觀念,擬訂技術標准、加強質量監測,確保主要結構的一百年使用壽命。
樹立設備全壽命觀念的另一個層次的問題是施工質量問題。在新線建設中,由於現狀交接政策的保護,施工質量低劣的現象屢見不鮮。路基填築壓而不實、橋隧基礎測而不實、隧道襯砌光而不實、漿砌圬工華而不實、內業資料有而不實等通病大量存在。這些低層次的問題大大降低了設備使用壽命,嚴重危及行車安全,在客運專線的建設中必須徹底杜絕。
中國十大主要鐵路干線
作者:林啟棟
鐵路網是由相互聯結的鐵路干線、支線、聯絡線和鐵路樞紐構成的鐵路網系統。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全國以北京為中心,各省以省會為中心伸展線路的鐵路網骨架,連接著許多不同規模的鐵路樞紐,樞成我國鐵路網骨架的主要干線:
1:南北交通的中樞:京廣線
從北京南下經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直達祖國南大門廣州。沿途縱貫六省市,跨越五大流域,途經華北平原、兩湖平原、江南丘陵,穿越南嶺山地,連接珠江三角洲,沿線人中稠密、物產富饒、經濟發達、城鎮密布、運輸十分繁忙。南運貨物主要有煤炭、鋼鐵、木材及出口物資,北運貨物主要有稻米、有色金屬及進口物資。
2:東西沿海地區交通大動脈:京滬線
京滬線始於北京,經天津、濟南、徐州、南京直抵我國最大城市上海。貫穿京、津、滬三個直轄市和冀、魯、蘇、皖四省,跨越四大水系,連接華北平原、江淮平原和長江三角洲。京滬線北接京沈線,南接滬杭。京滬線沿線地勢低平、人口稠密、城鎮眾多、煤炭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是我國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南運的貨物主要是煤炭、鋼鐵、木材、棉花等;北運貨物主要有機械、儀表、百貨等。
3:縱貫南北的第二大交通中樞:北同蒲——太焦——焦柳
全線北起山西大同、經太原、焦作、枝城達柳州。基本上與京廣線平行。沿線經過五省(區),跨越三大流域,縱貫黃土高原、豫西山地、江漢平原、湘西山地和兩廣丘陵。全長2395KM,沿線盛產糧、棉、油、煙葉等農副產品及煤、有色金屬等礦產,該線對改善我國鐵路布局,提高晉煤外運能力,分流京廣運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4:縱貫南北的第三大交通中樞:京九線
京九線始於北京,以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廣東直抵香港九龍。全長2538KM,沿線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五大水系,縱貫華北平原、鄱陽湖平原、大別山、井岡山、兩廣丘陵。沿線地區不僅是我國糧棉油等農副產品的重要產區,也是礦產資源、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該線對促進沿線經濟的發展,維持香港的長期穩定的繁榮,都是有重要作用。
5:縱貫西南地區的南北干線:寶成——成昆線
北起寶雞,翻越秦嶺、大巴山,穿越川西平原、飛越岷江,橫跨金沙江,到達昆明,全長1754KM,沿途多崇山峻嶺、急流險灘,有許多「地下鐵路、空中車站」。成昆鐵路橋、隧道總長度占線路總長度的40%,工程之艱巨為世界鐵路建築史上所罕見。該線在寶雞與隴海線銜接,在成都與成渝線相接。沿線是我國特產豐富的多民族聚居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鐵路的建成促進了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加強了民族團結,也是連接西北地區的重要通道。
6:橫貫中原和西北的大動脈:隴海——蘭新線
東起黃海之濱的連雲港,經鄭州、西安、蘭州進抵烏魯木齊,途徑六省區,橫貫黃淮平原、豫中平原、關中平原、黃土高原、穿過河西走廊、吐魯番盆地,翻越天山山脈到達北疆,全長3652KM,是我國最長的一條鐵路干線,沿途經過我國許多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沿線有豐富的煤炭、石油等礦產和棉花、蓄產品等。這條鐵路的修建,對於溝通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和正在發展的西北地區的經濟聯系,促進西部地區經濟和旅遊事業發展,鞏固邊防有重大意義。另外由此鐵路西行經中亞地區可直抵波羅的海沿岸及大西洋沿岸,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條「亞歐大陸橋」,是我國通往中亞、中東、歐洲的捷徑。這條陸橋的溝通,對發展我國外貿事業,加速沿邊開放將起重要作用。
7:京包——包蘭線
京包線自北京西行經呼和浩特至包頭,全長833KM,包蘭線自包頭西行南下經銀川至蘭州,全長980KM。該線東起北京,越冀北山地、跨張北高原、內蒙古高原、過河套平原、寧夏平原至蘭州,連接六省(市、區),溝通華北和西北。沿線煤、鐵、池鹽、磷礦等資源豐富,又分布著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和商品糧基地。西運貨物主要有鋼鐵、機械、木材等;東運貨物以煤炭、礦石、畜產品為主。該線對促進華北和西北經濟聯系,分擔隴海線運輸壓力,建設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重要意義。
8:橫貫江南的東西干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
全線東起上海,經浙江、江西、湘、黔、滇等六省市,連接長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和雲貴高原,全長2677KM。是橫貫江南的東西大動脈。該線東段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西段煤、鐵等資源豐富。東運的貨物主要有糧食、木材、有色金屬等,西運的貨物主要有鋼鐵、機械、水泥、日用百貨等。
這是一條與隴海經和長江航線平行的密切聯系東西部的鐵路主幹線,對加快贛、湘、貴、滇的經濟建設有重要意義。
9:自成體系的東北鐵路網主幹線:哈大、濱洲——濱綏線
東北鐵路網以哈爾濱、沈陽為中心,由哈大、濱洲——濱綏線相接構成「丁」字型骨架,聯接全區70多條干支線,獨具一格,自成體系。哈大線北起哈爾濱,經長春、沈陽、鞍山到大連,全長944KM。哈大線聯結東北三省主要的工業中心、政治中心和最大海港,通過重要的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地帶,是我國通運能力最強、客貨量最大的主幹線之一,成為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濱洲——濱綏線,西起滿洲里,經哈爾濱至綏芬河,全長1483KM。兩端都與俄羅斯的鐵路接軌,是一條重要的國際鐵路線,沿途特產極為豐富,是我國木材、糧食、畜產品供應基地,也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產地。
10:溝通關內外的干線:京沈線、京通線
京沈線南起北京,經天津、秦皇島出山海關,沿遼西走廊到沈陽,全長850KM,沿途是我國重要城市以及煤炭、鋼鐵、機械、石油等生產基地集中的地區,是我國客貨運密度最大的鐵路干線之一。也是聯系關內外的最主要通道。
京通線自北京郊區昌平,經內蒙古赤峰至通遼,全長870KM,是晉煤出關和東北木材外運的重要鐵路,也是溝通華北和東北的第二條鐵路干線,對減輕京沈線的運輸壓力和內蒙古東部的經濟開發有很大意義。
㈤ 二尖瓣輕度分流【動脈導管未閉】
輕度二尖瓣反流,不伴有左房、左室擴大,不需葯物治療,定期心臟超聲檢查即可。只有反流加重了,達到中-重度,才需手術治療。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黃美蓉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㈥ 何時治療,費用多少【房間隔缺損,雙向分流】
如果單純的房間隔缺損,患兒一般不會出現呼吸困難,心率增快至180bpm,三尖瓣中度返流及肺動脈瓣中度返流,故考慮可能還存在其他心內畸形,建議來我院重新行心超檢查,再決定治療方案。
(賈兵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㈦ 會計核算中工廠雨污分流工程算固定資產嗎
會計核算中工廠雨污分流工程屬於企業的固定資產。
工廠雨污分流工程同時具有下列特徵的有形資產: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從增值稅抵扣進項稅額的購進固定資產的角度講,固定資產是指:
1.使用期限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有關的設備、工具、器具;
2.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07年新會計准則對固定資產的認定價值限製取消,只要公司認為可以的且使用壽命大於一個會計年度的均可認定為固定資產,按照一定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這里的規定比《企業會計准則》當中的規定范圍要小,主要不包括房屋、建築等不動產,因為銷售房屋、建築物繳納營業稅,不繳增值稅。
㈧ 鄭庄區塊煤層氣富集主控地質因素及開發前景分析
李俊乾 劉大錳 姚艷斌 蔡益棟 張百忍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 尋找煤層氣富集高產區是煤層氣勘探開發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工作,通過對煤層氣富集成藏的規律及開發潛力進行分析,為煤層氣有利開發區的優選提供依據。本文從沉積環境、水文地質條件及地質構造三個方面,對沁水盆地南部鄭庄區塊山西組 3#和太原組 15#煤層氣富集規律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 ( 1) 區塊內 3#煤層頂板以厚層泥岩為主,15#煤層頂板為一大套碳酸鹽岩沉積,兩類頂板封蓋性好,有利於煤層氣保存; ( 2) 區塊位於滯水窪地附近,水力封閉作用有利於煤層氣富集; ( 3) 煤層氣局部富集區主要受地質構造的控制,寬緩背斜部位有利聚氣、兩翼較陡的向斜和背斜軸部均不利聚氣、活動性斷層部位最不利聚氣,總體上向斜部位要好於背斜部位。最後本文從煤儲層參數角度,具體分析了該區塊的開發前景。3#和 15#煤層煤級高,含氣量、含氣飽和度較高,煤層較厚,煤層埋藏適中,儲層壓力接近或稍高於靜水壓力,均表明有利於煤層氣的開發; 而煤儲層滲透率普遍較低,則是煤層氣開發的主要瓶頸,統計表明,該區塊滲透率大小主要受最小有效應力 ( 最小主應力與儲層壓力之差) 的影響。
關鍵詞: 鄭庄 富集規律 沉積環境 地質構造 水文地質 滲透率
基金項目: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 34 ( 2010ZX05034 - 001)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課題 ( 2009CB2196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40972107) ,中石油創新基金資助 ( 2010D -5006 -0101) 。
作者簡介: 李俊乾,博士研究生,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主要從事煤層氣勘探與開發研究。
Email: lijunqian1987@ 126. com; Tel: 010 - 82320892
Primary Geologic Factors Controlling Coalbed Methane ( CBM) Enrichment and CBM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Zhengzhuang Block
LI Junqian LIU Dameng YAO Yanbin CAI Yidong ZHANG Bairen
( 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
Abstract: It is significant to find out the CBM enrichment area ring the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 ment. It can help select favorable CBM target areas through studying the CBM enrichment regularity and its devel- opment potential. In the paper,the CBM enrichment regularity of the Shanxi Formation No. 3 and the Taiyuan For- mation No. 15 coal seams of the Zhenzhuang Block in northern Qinshui Basin were studied by analyzing sedimenta- ry environment,hydrogeology and geologic structure. Results show that: ( 1) in the study area,the thick mud- stone and carbonate rock are the major lithology of the roof plates of No. 3 and 15 seams respectively. Both roof plates have a good sealing-capping property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preserve the CBM; ( 2) the study area locates near the center of stagnant water,where a CBM enrichment area is formed resulting from hydraulic sealing; ( 3) regional CBM enrichmen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geologic structure. The most favorable area for CBM enrichment locates at an anticline with steep wings; secondarily locates in the axial parts of the anticline and syncline with gentle wings; and the worst locates near the activities faults. On the whole,syncline is much more favorable than anticline in CBM enrichment. In the paper,the CBM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he study area was also analyzed based on coal reservoir parameters.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promising to develop CBM within No. 3 and 15 coal seams because both seam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metamorphic grade,high CBM content and gas saturation, thick seam,moderate coal burial depth and coal reservoir pressure is similar to ( or higher than ) hydrostatic pressure. However,the low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a main unfavorable factor in CBM development.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and coal reservoir pressure.
Keywords: Zhengzhuang; enrichment regularit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geologic structure; hydrogeol- ogy; permeability
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成功實現地面煤層氣商業性開發以來,煤層氣的勘探和開發越來越受到世界各主要產煤國的重視。煤層氣的抽采利用不僅能緩解常規油氣資源短缺帶來的能源危機,而且對於煤礦安全生產以及保護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煤層氣資源豐富,據最新一輪全國煤層氣資源評價結果(孫茂遠等,2008),埋深2000以淺的煤層氣資源總量達36.8×1012m3,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截至2008年,在沁水盆地南部已建成1.5億m3產能的煤層氣生產基地,成功實現了高煤級、中低滲透煤的煤層氣開發,打破了國外高煤級儲層是煤層氣開發禁區的理論(高遠文等,2008)。
雖然我國高煤級煤炭資源豐富(占總煤炭量29%),賦存煤層氣資源量巨大(占總含氣量15.42%),但開采難度較大,單井產量也通常較低。這是由於我國的聚煤盆地形成演化歷史復雜,後期構造破壞嚴重,以及盆地原型及構造樣式多變(孫茂遠,2001;饒孟余等,2005),使得煤層氣富集規律難以把握,而且我國的高煤級煤儲層多階段演化和多熱源疊加變質作用明顯(楊起,1999),使得我國煤層氣藏的儲層物性具有極強的非均質性,增加了煤層氣的開采難度。因此,研究煤層氣富集成藏的地質控制因素以及分析煤層氣藏的開發潛力,對於尋找煤層氣富集、高產高滲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以沁南鄭庄區塊煤層氣藏為研究目標,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分析。
1 區域背景及地質概況
鄭庄區塊位於晉城市西北約80km處,行政區劃屬於沁水縣鄭庄鎮。1999年,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在鄭庄區塊取得982.76km2的探礦權,並於2006年探明含氣面積74km2;在2008年取得了135.2km2的采礦權;截至2009年,在該區塊累計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達到843億m3,和毗鄰的樊庄區塊一起構成我國首個整裝千億立方米的煤層氣田(探明地質儲量為1152億m3),具有廣闊的商業開發前景。
鄭庄區地塊質構造上位於沁水盆地東南部的馬蹄形斜坡構造背景之上,其東南及東部以寺頭斷裂帶為界,區內以寬緩褶曲為主,局部發育小規模正斷層(如圖1)。區塊內自下而上發育有奧陶系,石炭系中統本溪組、上統太原組,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統上石盒子組、石千峰組,三疊系下統劉家溝組以及第四系等地層,其中山西組和太原組為主要含煤層段,發育多套煤層。山西組3#煤層和太原組15#煤層在沁水盆地南部廣泛分布,為兩個主力煤層,厚度較大且穩定可采,是煤層氣勘探開發的主要目標層位。
圖1 鄭庄區塊地質構造及3#煤層埋深等值線圖
2 煤層氣富集成藏的地質控制因素
2.1 沉積環境
結合前人研究(任海英,2004;邵龍義等,2006)及鑽井剖面分析,鄭庄區塊15#煤層形成於太原組早期第一次特大型海侵之前,聚煤作用發生在瀉湖被逐漸淤淺的濱岸沼澤之上,在穩定的構造背景下,聚煤作用持續時間較長,形成較厚的15#煤層(2.4~7.9m)。長期的海侵之後,在15#煤層之上沉積了10m左右的大套石灰岩。在太原組末期,海水開始退去,海陸交互相沉積轉換為三角洲沉積體系,在下三角洲平原分流澗灣內發育了厚度較大的3#煤層(5.3~6.2m)。3#煤層頂板發育厚層分流澗灣泥岩,局部夾有分流河道砂體。
沉積環境控制著煤層氣的儲蓋組合、煤層氣儲層的幾何形態以及煤層厚度(王紅岩等,2004),從而影響煤層氣的賦存及三維空間分布特徵。在不同沉積環境,煤儲層圍岩條件好壞各異,這直接影響著煤層氣的保存。圍岩條件的好壞主要取決於煤層頂底板岩性、厚度及其透氣性。頂底板岩性越緻密、厚度越大、透氣性越弱,越有利於煤層氣保存富集;反之則利於煤層氣體向其他岩層擴散,使氣體含量降低。如圖2所示,在鄭庄區塊,3#煤層直接頂、底板均為厚達10多米的泥岩,由於泥岩具有氣體排驅壓力高、透氣性弱的特點,因此對煤層氣的封閉能力較好;15#煤層直接頂板為大套的石灰岩,雖然灰岩易受地下水溶蝕作用而使其透氣性能增加,但溶蝕性灰岩常分布於構造變動強烈地段,而研究區內構造變形簡單,石灰岩遭受溶蝕可能較弱。再加上該灰岩層厚度較大,因此對煤層的保存亦較為有利,但總體較3#煤層圍岩封閉性差。
圖2 鄭庄區塊3#和5#煤層頂底板岩性圖
總之,在鄭庄區塊,穩定的沉積環境下發育厚度大、穩定性好(其中3#>15#)的兩主力煤層,為煤層氣大量儲集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煤層頂、底板具有良好的封閉性能,保證了煤層氣的有效保存富集。
2.2 水文地質條件
水文地質條件對煤層氣的富集及運移起重要作用,影響煤層氣的賦存和分布。通常,水文地質條件控氣具有雙重性,既可導致煤層氣逸散,又能起到保存聚集煤層氣的作用。葉建平等(2001)將水文地質控氣作用概況為3種類型,即水力運移逸散作用、水力封閉作用和水力封堵作用,其中後兩種類型有利於煤層氣保存。傅雪海等(2007)在研究沁水盆地水文地質條件對煤層氣富集的影響時,提出從盆緣到盆地中心依此出現水力封堵控氣作用、水溶攜帶控氣作用、徑流逸散控氣作用和水力封閉控氣作用,最終導致盆緣煤層氣含量低、斜坡帶含量較高和盆地中心含量高的結果。
研究表明,沁水盆地南部地區山西組含水層主要由底部砂岩和3#煤層上部砂岩組成,兩者之間沒有水力聯系,後者通過裂隙與3#煤層有一定的水力聯系(傅雪海等,2007);15#煤層與頂板石灰岩沒有水力聯系。可見兩煤層本身基本是獨立的水動力系統,受其他含水岩層影響較弱,外部水動力對煤層氣保存影響較小。
鄭庄區塊邊界的寺頭斷裂,現今狀態下屬於一條封閉性斷裂,導水、導氣能力極差,是盆地內部的一個水文地質單元邊界。山西組砂岩含水層和太原組灰岩含水層水位在寺頭斷層東側附近達到最低值,是地層水的滯水窪地;位於寺頭斷裂西側的鄭庄及其附近地區,水位也較低,地下水徑流強度也可能較弱,較有利於煤層氣保存(王紅岩等,2001;2004;傅雪海等,2007)。通常,地下水滯水地帶也是礦化度較高區域,鄭庄區塊煤層水礦化度非常高(如表1),遠高於弱徑流區地層水礦化度(1823.61mg/L),由此推測鄭庄區塊亦位於地下水滯流區,地下水以靜水壓力的形式將煤層中的煤層氣封閉起來,導致煤層含氣量較高。
表1 鄭庄區塊煤層水礦化度 單位:mg/L
2.3 地質構造條件
構造作用是影響煤層氣成藏最為重要和直接的因素,不僅控制著含煤盆地及含煤地層的形成和演化,而且控制著煤層氣生成、聚集和產出過程的每一環節。在聚煤期,構造控制著煤系地層形成發育的特徵,影響到煤層氣的生成、儲集和封蓋能力;在聚煤期後,構造特徵及其演化通過對構造變形和熱歷史的限定,不僅對煤層氣的生、儲、蓋性能產生影響,而且直接控制了煤層氣的運移、聚集和保存特徵,從而決定著特定地區煤層氣資源開發潛力的大小(秦勇,2003)。
在沁水盆地東南部(包括鄭庄區塊),煤層氣成藏經歷了三個演化階段(王紅岩等,2008;林曉英等,2010):第一階段,三疊紀末期,煤層達到最大埋深,煤岩鏡質組反射率達1.2%,此階段為深成變質作用生氣階段,累計生烴量達到81.45m3/t;第二階段,晚侏羅世開始至白堊紀末,地層開始抬升,但由於燕山中期的構造熱事件影響,煤層長期處於異常高古地溫階段,引起二次生烴,累計生烴量大,可達359.10m3/t;第三階段,喜山期的煤層氣藏調整與改造,最終形成了現今格局。在第二階段,由於異常熱事件的影響,地層的抬升並沒有破壞煤層氣藏,反而增加了煤儲層儲集氣體的能力。兩次生烴作用為煤儲層大量聚氣提供物質基礎。
在盆地形成演化過程中,鄭庄區塊受構造作用影響較弱,構造形跡相對簡單。對煤層氣富集具有控製作用的主要為寺頭斷層及區內局部背、向斜,在不同的構造部位煤層含氣量具有明顯差異。從圖3上可以看出,在寬緩背斜部位有利聚氣(如Js8井)、兩翼較陡的向斜和背斜軸部(如Js5和Zs31井)均不利聚氣、斷層部位最不利聚氣(如Zs39井),總體上向斜部位要好於背斜部位(如Js5>Zs31井)。
圖3 區域地質構造與煤層含氣量關系圖
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通常處於活動期的斷層具有開放性,是氣體運移的有利通道;而活動比較微弱或不活動的斷層具有封閉性則有利於氣體的保存。在煤層氣成藏演化過程中,寺頭斷層在喜山晚期之前一直處於活動狀態,具有強開放性,導致斷層附近煤層氣體沿斷層大量逸散,煤層含氣量極低。(2)兩翼較陡的向、背斜,均為擠壓應力下形成的地質構造。對於向斜,軸部煤層的底部及其底板岩層張性裂隙易於發育,部分煤層氣擴散損失,而兩翼部位則為煤層氣富集區;對於背斜,軸部煤層含氣量低則是由於煤層頂部及其頂板張性裂隙的發育,同時兩翼部位有利於煤層氣富集。總體而言,向斜要比背斜更有利於聚氣。(3)寬緩背斜也是在擠壓應力環境下形成的,屬於局部小構造,亦為應力集中區,因此有利於煤層的吸附。
3 煤層氣開發前景分析
煤層氣有利開發區主要包括兩層含義,它既是煤層氣的富集區又是高產高滲區。在查明煤層氣富集規律的基礎上,尋找煤層氣高產高滲區是實現煤層氣大規模商業開發的關鍵。文章從煤儲層參數角度,具體分析了鄭庄區塊3#和15#兩主力煤層的開發潛力以及瓶頸問題。
煤層氣在煤儲層中的滲流特徵與常規天然氣差異很大,影響煤層氣高產的因素復雜而多樣,主要包括:煤層氣含量、含氣飽和度、煤層埋深、煤層厚度、煤級、煤儲層滲透率、煤儲層壓力、臨界解吸壓力(婁劍青,2004;萬玉金等,2005;陳振宏等,2009)以及煤體結構等。在研究區內,煤層氣開發的有利儲層參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煤儲層含氣性較好(表2),3#煤層平均含氣量19.11m3/t、甲烷含量18.35m3/t、含氣飽和度69.58%;15#煤層平均含氣量16.30m3/t、甲烷含量15.42m3/t、含氣飽和度62.80%。較高的含氣量和含氣飽和度是煤層氣高產穩產的物質基礎。(2)煤層埋藏適中,降低開采難度及開采成本,3#煤層埋藏深度512~1215m;15#煤層605~1310m。(3)煤層厚度較大,3#煤層厚度5.3~6.2m;15#煤層厚度2.4~7.9m。(4)煤變質演化程度高,最大鏡質組反射率Ro,max=3.55%~3.98%,高變質程度使煤的吸附能力強,含氣量高。(5)3#煤儲層壓力梯度接近於靜水壓力梯度;15#煤儲層壓力梯度略高於靜水壓力梯度。煤層氣儲層為常壓或接近常壓均有利於煤層氣的開發。
表2 鄭庄區塊煤層含氣性特徵
注:下標ad代表空氣乾燥基。
在鄭庄區塊,開發煤層氣存在的主要瓶頸問題是煤儲層滲透率較低,平均低於1mD,其中3#煤層試井滲透率為0.013~0.430mD;15#煤層試井滲透率為0.022~0.920mD。通過鏡下觀察顯微裂隙,兩煤層均以B型(寬度>5μm,1mm<長度<10mm)裂隙為主,A型(寬度>5μm,長度>10mm)裂隙較少,裂隙密度較小,且連通性中等至差。裂隙不發育和連通性較差是導致煤儲層滲透性差的主要原因。但兩煤層的煤岩類型主要為光亮煤,煤體結構以原生結構和碎裂為主,這使得改善煤儲層滲透能力成為可能。從煤層氣開發的角度來講,原生結構的煤體,裂隙雖然相對較少,但經過壓裂後,煤層氣容易抽放,屬較好類型的煤體;碎裂結構的煤體,裂隙相對發育,抽放條件優越,屬於極好的煤體類型。
表3 鄭庄區塊煤儲層宏觀和微觀裂隙發育特徵
另外從圖4上可以看出,在鄭庄區塊煤儲層滲透率主要受最小有效應力(最小主應力與儲層壓力之差)的影響,隨著該應力的增加,滲透率值明顯降低;但埋深和最小主應力對滲透率的影響不明顯。因此,可以通過研究最小有效應力分布規律,在研究區低滲透率背景上尋找滲透率高值區,為選取煤層氣高產高滲區提供科學依據。
圖4 3#(a)及15#(b)煤層滲透率與應力、埋深關系圖
4 結論
文章從沉積環境、水文地質條件和地質構造三個方面,分析了鄭庄區塊3#和15#煤層煤層氣富集成藏的地質控制因素。結果表明:穩定的聚煤沉積環境和封閉的水動力系統是煤層氣的保存的有利條件,而局部煤層氣富集則受控於地質構造條件:在寬緩背斜部位有利聚氣、兩翼較陡的向斜和背斜軸部均不利聚氣、斷層部位最不利聚氣,總體上向斜部位要好於背斜部位。另外,文章從儲層參數角度分析了該區塊煤層氣的開發潛力。3#和15#煤層煤級高,含氣量、含氣飽和度較高,煤層較厚,煤層埋藏適中,儲層壓力接近或稍高於靜水壓力,均表明有利於煤層氣的開發。然而該區塊煤儲層滲透率極低,使煤層氣的商業開發增加了難度,但可以通過壓裂等增產措施適當的改善煤儲層,提高氣產量。
參考文獻
陳振宏,王一兵,楊焦生等.2009.影響煤層氣井產量的關鍵因素分析———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區塊為例,石油學報,30(3),409~416
傅雪海,秦勇,韋重韜等.2007.沁水盆地水文地質條件對煤層含氣量的控製作用,煤層氣勘探開發理論與實踐,61~69
高遠文,姚艷斌.2008.我國煤層氣產業現狀及開發模式探討,資源與產業,10(2),90~92
林曉英,蘇現波,郭紅玉.2010.沁水盆地東南部寺頭斷層對煤層氣藏的封閉性評價,天然氣工業,30(4),20~23
婁劍青.2004.影響煤層氣井產量的因素分析,天然氣工業,24(4),62~64
秦勇.2003.中國煤層氣地質研究進展與述評,高校地質學報,9(3),339~352
饒孟余,楊陸武,馮三利等.2005.中國煤層氣產業化開發的技術選擇,特種油氣藏,12(4),1~4
任海英.2004.沁水煤田晉城礦區煤層的沉積環境與煤層氣,煤礦現代化,(6),18~19
邵龍義,肖正輝,何志平等.2006.晉東南沁水盆地石炭二疊紀含煤岩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古地理學報,8(1),43~52
孫茂遠,劉貽軍.2008.中國煤層氣產業新進展,天然氣工業,28(3),5~9
孫茂遠,楊陸武.2001.開發中國煤層氣資源的地質可能性與技術可行性.煤炭科學技術,29(11),45~46
萬玉金,曹雯.2005.煤層氣單井產量影響因素分析,天然氣工業,25(1),124~126
王紅岩,萬天豐,李景明等.2008.區域構造熱事件對高煤階煤層氣富集的控制,地學前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大學),15(5),364~369
王紅岩,張建博,李景明等.2004.中國煤層氣富集成藏規律,天然氣工業,(5),11~13
王紅岩,張建博,劉洪林等.2001.沁水盆地南部煤層氣藏水文地質特徵,煤田地質與勘探,29(5),33~36
楊起.1999.中國煤的疊加變質作用,地學前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6(增刊),1~7
葉建平,武強,王子和.2001.水文地質條件對煤層氣賦存的控製作用,煤炭學報,26(5),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