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股東減持會把股票賣給自己持有基金什麼意思
說明股東還是看好該股票,但為了降低持股風險,讓基金分擔部分風險會更好。
『貳』 為什麼股東減持會把股票賣給自己持有基金什麼意思
因為基金怎麼也要買股票 買股東減持會比股票市場上有折價
『叄』 為什麼可以隨便減持公司股票.如果我是管理
一賺,二平,七虧,這就是股市的真實寫照。只要是市場就有賺錢的可能,只是看你如何執行操作罷了。如果你是一個有紀律的交易者,恭喜你至少你已經具備成長為高手的潛質,執行交易紀律是每一位高手成長的必經之路。什麼盤感,對熱點板塊的敏感度,方法這些都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後天成長起來的,唯有執行交易紀律這一點,太多的人知道卻做不到如果你的股份數不太多的話,可以通過二級市場進行減持,但是容易造成股價的大幅波動。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大宗交易進行。2、禁止短線交易,即買入後六個月內不得賣出,賣出六個月內不得買入;3、禁止敏感期買賣股票,即定期報告披露30日前,重大事項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內。意思是:經歷去年的股改洗禮,越來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經或即將解禁流通,這些大股東們增持還是減持公司股票,能相當程度地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增持:證券業中的一句行話,顧名思義就是增加持有,也可以叫加倉。無論是對股票、期貨、基金、其它可以上市交易的證券、商品等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添加買入都可以叫增持。也就是說你原有了一定的倉位,再添加買入就是增持——加倉。我原持有的股票今天又買了100股,也可以說加倉100股,或增持100股。減持,股市與期貨市場專用術語。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後,他們就會拋出來套現,叫減持。5%已經夠多了。大股東減持上市公司股份,通常被普通投資者認為是一種利空,習慣上認為「連大股東都不看好公司前景,股票肯定下跌」,然而,證券市場的最大魅力就是沒有鐵律,沒有死規,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有大股東減持公司股份的股票,不但沒有下跌,反而卻走出了凌厲的上攻行情,這也是股市的詭異之處。第一種情況:大股東也有急需用錢的時候,這種情況通常必需在短時間內,有時甚至一兩天出清。問題是,大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多,在二級市場的交易中就沒有辦法及時甩出去,因為普通散戶沒有這么多錢去買,尤其是行情低迷時,沒有人買,大股東怎麼會賣出?因此張三股東可能與李四(有實力者,一般都是游資)商量好,我賣你買,可省去你慢慢吸貨的時間,也是對你資金成本的一種節省,證券市場現規定的大宗交易制度,大大的方便了這種合作方式。新接貨的主力如真的有實力,又是急性子果斷發起短線的上攻是可能的。第二種情況:大股東承諾在其後多少天以內減持股票,提前告知股民,我要減持,而且不會馬上減持,讓股民思想上也做好隨時撤離的准備。對於這種情況股民要會站在大股東的角度去想,一定要清楚大股東也不會做賠本的事情,也不會等到減持那一天,股票反倒下跌了很多,試問,哪一個大股東愛做這種讓自已倒霉的事情,如股價翻番後,我再減持是多麼得意的事。對於這種減持關健是要把此股主力或大股東的持股成本想辦法摸清,如確信股票不上漲,大股東減持根本就沒有利潤,你就堅定跟之,必有所獲。
『肆』 為什麼現在大股東增持都採用資產管理計劃的方式
資管計劃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集合資管計劃和定向資管計劃。
如果是通過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增持的話,大股東可以配資,這是一個主要動因; 現在的大股東增持主要是通過定向資管計劃的,這個方式無法通過資管計劃配資的,那為什麼還要通過資管計劃呢? 去年6月中下旬,股市大跌。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公司的董監高加入了增持陣營。在護盤的同時,部分增持的董監高人員出現誤操作,觸碰了「短線交易」的紅線,違反了證券法規。 (違反的法規是:《證券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在買入後六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六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公司所有,公司董事會應當收回其所得收益。」) 不少曾經在6個月內減持過的上市公司在進行增持時忽略了上述條款,紛紛「中招」。 控制「短線交易」最初的目的是防止大股東通過內幕信息獲取經濟利益。但在證監會鼓勵增持的大背景下,原本屬於利好消息的大股東增持,卻反而成為了違反證券法規之舉。 所以證監會在7月8日出台了這個:《關於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增持本公司股票相關事項的通知》。其中規定,在6個月內減持過自家公司股票的大股東及董監高人員,通過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定向資管方式買入自家公司股份,其行為不屬於「短線交易」。
然後各大券商資管們嗅到了這個商機,紛紛推出了大股東增持系列產品啦~
『伍』 股東被動減持和減持有什麼區別
一、股東減持的意願不一樣:股東被動減持是指減持行為不是股東的本意,是因各種原因導致其不得不減持。股東減持中減持的行為可能是股東的本意,也可能不是。例如按照中國證監會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相關要求,資產打點打算到期不得展期,必需終止,屬於被動減持。
二、對股票的影響不一樣:股東被動減持是一種利空表現。動減持指會帶來較多的不利影響,例如資金鏈斷裂、投資出逃、信譽損失等等。這個時候很多股民會對投股公司產生質疑,以至於產生一連串問題,所以很容易導致利空。主動減持不一定有這樣的影響。
(5)小股東減持與證券基金買入擴展閱讀
一、ST股沒有大小非減持之虞,一是重組時,股權剛剛經過了置換,大股東不會再去減持;二是ST公司股改較晚,離減持時日尚早;三是ST股價低,大多跌破了發行價、配股價和增發價,在大股東成本之下,大股東想減持都下不了手,想買都沒門,誰願減持呢?
二、在減持時間區間內,大股東、董監高在減持數量過半或減持時間過半時,應當披露減持進展情況。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達到公司股份總數1%的,還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2個交易日內就該事項作出公告。
三、證券交易所為防止市場發生重大波動,影響市場交易秩序或者損害投資者利益,防範市場風險,有序引導減持,可以根據市場情況,依照法律和交易規則,對構成異常交易的行為採取限制交易等措施。
『陸』 為什麼我不建議個人去炒股,而是基金投資
基金才是最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投資工具,而不是股票。
因為股票是一種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的投資工具,如果沒有足夠的證券投資知識,是很容易被割韭菜的。
比如最近A股有一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將向全體股東派發24.6億元的分紅,按照當日的收盤價計算,股息率高達10%以上。
如此大手筆分紅,股息率也很高,投資者一看,這肯定是個不錯的投資機會。
其實大多數投資者不知道是,依據該上市公司的年報,大股東的持股比例81.1%,也就是說,這個分紅款基本都進到大股東的腰包里。
從公司過去兩年的凈利潤看,合計也才23.24億,如果這次分紅了40億,會不會對公司經營發展造成影響(利潤都不夠分紅,如何發展公司主營業務),是否存在通過大比例分紅炒高股價,然後配合股東減持的情況。
所以第二天,深交所就這次分紅事宜發出了《關注函》。
其實在資本市場裡面,套路還有很多,比如回購。
提到回購,可能有很多投資者會說,上市公司回購好啊,A股的上市公司要是都像美股的公司那樣,那就好了。因為媒體報道,美股最近10多年的大牛市,與上市公司大量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有很大關系。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回購在美股市場確實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但這並不代表在A股就可行。
最近A股就有一家上市公司,打算回購6.5到13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26.35元/股。但是於此同時,又發布了配股的預案,擬10配3的比例募資不超150億的方案。
什麼意思?左手回購,右手融資,融資金額還遠超回購金額。同時回購的股票還不注銷,玩的套路是不是太深了點。
比如最近有一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打算用公司1%的股票去換購投資滬深300的指數基金。
因為直接發布減持公告,大家可能比較敏感,所以採用這種比較隱蔽的手段。但是你發這樣的公告,是不是也在告訴大家,我們公司的股票未來漲不過滬深300指數。
看到這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觸,不管是回購也好、換購也好,還是慷慨分紅也好,如果投資者稍微不注意,是很有可能被套路的。
雖然在行情起來的時候,基金可能由於倉位等問題可能趕不上熱門板塊的漲幅,但是我們都知道,投資理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追求的是一個長期穩健的合理回報,而不是一夜暴富。
同時與去自己去炒股相比,挑選好的基金要比挑選好的股票容易的多,而且一般來說,基金的波動也會比單只股票小。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說「基金才是最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投資工具」的原因。
『柒』 」請教: 請問大股東和基金減持過的股票是不是意味著漲不多少了
基金減持的股票,說明基金曾買入它、持有它,基金經理判斷該股票將進入下跌通道,就減持它。當初基金為什麽持有它?肯定是認為當時它要進入上漲通道,才買入它。
股票都有時漲、有時跌,所謂「時點」問題,大股東和基金減持過的股票並不意為著今後...,只是他們判斷隨後的一段時間該股票可能要下跌。他們的判斷也「有時對有時錯」。
另外大股東和基金若在「作市」,你如有查看「窗口」功能,發現了此現象,就規避一下。
『捌』 基金的買入和申購,贖回和賣出有什麼區別
買就是申購嗎?賣就是贖回嗎?--------
申購是指基金成立後,向基金管理人購買基金單位的行為。
贖回是指基金投資者向基金管理人賣出基金單位的行為。
解釋:
1、申購------證券基金成立後(經過三個月募集期後或者有的基金賣得好,一兩個月達到募集資金額度後)投資者的購買行為。
2、贖回------不想要基金了,可以把它變成現金。
如果你一定要找買入和申購的區別以及賣出和贖回的區別的話,那隻能針對那些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的基金(如lof基金、etf基金)來說了。
在非二級市場的基金交易過程中,無論是認購、申購還是贖回,交易是在投資人和基金公司之間進行的,也就是說買入是從基金公司認購或申購出基金份額,贖回是基金公司將基金份額再收回。
而在二級市場的交易中,基金的買入和賣出與股票的買入和賣出是一樣的,所有的交易是在投資者之間進行的,基金公司並不參與。也就是說,你是從別的投資者手中買入基金份額,不想要的話再賣給別的投資者。再說得明白點,如果沒有投資者想賣出自己手中的基金份額,你是無法買到的;如果沒有投資者想要買進基金份額,你手裡的基金也是賣不掉的,盡管著這種情況的幾率很小。
【當日申購的基金份額,同日可以賣出,但不得贖回;】---------前面的解釋不知你是否看懂,這個規定是針對機構投資者而言的,因為etf基金的申購額最低100萬元。
你這樣理解吧,對於你我這樣的散戶來說,etf基金任何時候都不能申購或贖回的,只能從其他投資者手裡買進或賣出。
『玖』 證券基金的申購,認購,買入,賣出,贖回的定義和關系順序是什麼
認購是指投資者在設立募集期內購買基金單位的行為。
申購是指基金成立後,向基金管理人購買基金單位的行為。
贖回是指基金投資者向基金管理人賣出基金單位的行為。
解釋:
順序:認購--申購--贖回
認購、申購都是買入,贖回是賣出,這只是基金的一種術語。
1、認購------證券基金在募集期內(一般三個月,這時能買不能賣)投資者的購買行為,認購費用低於申購費用。
2、申購----證券基金成立後(經過三個月募集期後或者有的基金賣得好,一兩個月達到募集資金額度後)投資者的購買行為。
3、贖回---不想要基金了,可以把它變成現金。
補充:
如果你一定要找買入和申購的區別以及賣出和贖回的區別的話,那隻能針對那些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的基金(如lof基金、ETF基金)來說了。
在非二級市場的基金交易過程中,無論是認購、申購還是贖回,交易是在投資人和基金公司之間進行的,也就是說買入是從基金公司認購或申購出基金份額,贖回是基金公司將基金份額再收回。
而在二級市場的交易中,基金的買入和賣出與股票的買入和賣出是一樣的,所有的交易是在投資者之間進行的,基金公司並不參與。也就是說,你是從別的投資者手中買入基金份額,不想要的話再賣給別的投資者。再說得明白點,如果沒有投資者想賣出自己手中的基金份額,你是無法買到的;如果沒有投資者想要買進基金份額,你手裡的基金也是賣不掉的,盡管著這種情況的幾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