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是什麼意思,我在一個公司年報上看到的,不甚明白,求詳解.
應該還是有所區別的。
我們可以就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來討論,畢竟這個有相關法規明確規定。
就上市公司而言,其實際控股人通常是持有股份最大的股東,但也有可能某公司或某人通過關聯企業或控制下的企業合計持有股份最大,這樣該公司或個人就是實際控股人。
而實際控制人按《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收購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構成對一個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
(一)在一個上市公司股東名冊中持股數量最多的;但是有相反證據的除外;
(二)能夠行使、控制一個上市公司的表決權超過該公司股東名冊中持股數量最多的股東的;
(三)持有、控制一個上市公司股份、表決權的比例達到或者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但是有相反證據的除外;
(四)通過行使表決權能夠決定一個上市公司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當選的;
(五)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他情形。
由以上可以發現,某公司或個人即使不是實際控股股東,即他以及其關聯企業擁有的股權並不佔控股地位,但如果他能夠以受託表決權形式獲取足夠多的表決權,也能對公司起到實質性控制,成為實際控制人。
舉個在國內可能出現的例子:
某人A擁有核心技術和管理能力,引進資金方B以及其他股東共同組建C公司,其中A持有30%股權,B持有55%股權,其他股權由其餘小股東持有。C公司籌建後,A與B簽署協議,約定B將對公司的經營決策、表決權過渡給A,B只享有對C公司的收益權。這樣,對於C公司而言,B是其實際控股人;而A成為其實際控制人。
在國外,這種實際控股人和實際控制人分離情況可能會更常見些。因為有些國家的股權可以區分內含表決權股權和不含表決權股權。那些持有不含表決權股權的股東可能成為實際控股人,但真正的實際控制人是持有最大表決權的股東。這是家族型企業快速融資發展又不失去對企業控制的一種重要模式。
『貳』 已有12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抓,牽連的77萬股民該何去何從
我覺得這個股民只能認栽,在還這12家股票還沒有暴跌的情況下趕緊拋出所有股票,免得受到更大的傷害。因為這場風波肯定會給他們股票帶來很大的波動。
我認為股票市場更加的情緒化。一個上市公司如果不是公司整體業務有問題,那麼其實一個人被抓並不會導致公司經濟大幅受挫,畢竟公司運營是靠著各層級人員一同完成的。但是股票市場卻因為這些人被抓迅速消失幾百億。
我們都是散戶小股民,小股民在購買股票時更多的是感性投入,遇到問題大家都選擇了拋售也就出現了股市浮動,為了減少損失,目前情況股民還是要慎重投入,同時切記不要貪心,時刻記住"投資需謹慎"!
『叄』 上市公司的實控人可以沒有公司股份嗎
實際控制人不一定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可以間接持有,所以不知道你說的沒有公司股份指的是不是不直接持有,但一般來說,間接持有也是可以說有公司股份,這個看你要在什麼情況下這樣描述有或者沒有
『肆』 無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報表誰負責,還能盈利!
能否盈利和有無實際控制人並沒什麼關系。
上市公司是獨立經營,獨立核算的單位。董事會和上市公司管理層對上市公司業務和運營負責,會計報表由上市公司財務部出具,具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核並出具意見。
『伍』 存不存在無控股股東、有實際控制人這種情況
華銳風電披露,由於任何股東均無法依據持股比例或通過決定董事會多數席位的方式對公司進行實質控制,因此華銳風電自設立起即不存在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陸』 國內有沒有上市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但不認定為實際控制人)的企業上市的案例
1999年,申達股份(600626)分拆出欣龍無紡(000955);2002年,同方股份(600100)分拆出泰豪科技(600590)等案例可算A股分拆的先例,近年來沒見過。
『柒』 上市公司實控人「從有到無」。是什麼意思
股權過於分散,大股東的股權不斷稀釋,少於30%,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
如果公司治理制度完善,公司仍可以正常運營。
否則,公司群龍無首,股權爭奪亂戰,勢必對公司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捌』 上市公司幾年無實際控制人還在二級市場交易證監會對此負什麼責任
這是股東的市場化選擇,和證監會沒關系。誰覺得股價被低估,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提升公司價值,可以在二級市場買入,或者要約收購。所有股東都不這么做就那麼耗著,說明這個公司也就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