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合俊集團財務風險分析

合俊集團財務風險分析

發布時間:2021-08-02 04:48:16

㈠ 全球經濟危機在中國有什麼具體的表現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次貸危機總的來說是一次金融危機,只是引起的原因與以往不同。

次貸:銀行對信用不好的次級抵押貸款用戶發放的利息較高的風險較大的貸款 ,全稱為次級抵押貸款。

次貸危機: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一場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連續加息引爆「定時炸彈」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在前幾年美國住房市場高度繁榮時,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況下被認為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借款人也獲得了購房貸款,這就為後來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形成埋下了隱患。

在截至2006年6月的兩年時間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而且,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隨著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部分歐美投資基金遭重創

伴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出現,首先受到沖擊的是一些從事次級抵押貸款業務的放貸機構。今年初以來,眾多次級抵押貸款公司遭受嚴重損失,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其中包括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

同時,由於放貸機構通常還將次級抵押貸款合約打包成金融投資產品出售給投資基金等,因此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愈演愈烈,一些買入此類投資產品的美國和歐洲投資基金也受到重創。

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為例,由於受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拖累,該公司旗下兩只基金近來倒閉,導致投資人總共損失逾15億美元。此外,法國巴黎銀行9日宣布,暫停旗下三隻涉足美國房貸業務的基金的交易。這三隻基金的市值已從7月27日的20.75億歐元縮水至8月7日的15.93億歐元。

可能影響全球經濟增長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擴大至其他金融領域,銀行普遍選擇提高貸款利率和減少貸款數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顯出流動性不足危機。9日,在法國巴黎銀行宣布暫停旗下三隻基金的交易後,投資者對信貸市場的擔憂加劇,導致歐洲和美國股市大幅下跌。其中,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比前一個交易日下跌387.18點,收於13270.68點,跌幅為2.83%。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如果進一步升級,並擴大至更多金融領域,將會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更加劇烈的動盪。而且,危機如果影響到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個人消費開支,則會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造成不利影響。

歐美日央行緊急出手應對

面對已經形成甚至有擴大趨勢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中央銀行正積極行動,希望通過向貨幣市場提供巨額資金恢復投資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場穩定。歐洲中央銀行8月9日宣布,向相關銀行提供948億歐元的資金。8月10日,歐洲中央銀行再次宣布向歐元區銀行系統注資610億歐元,以緩解因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造成的流動性不足問題,並穩定信貸市場。美聯儲下屬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於9日向銀行系統注入240億美元資金。日本中央銀行8月10日宣布,向日本貨幣市場注入1萬億日元的資金。

發生在美國的次級債危機猶如風暴雲團,不僅令道指持續跳水,歐洲三大股市指數、日經指數、恆生指數也紛紛出現了暴跌行情。

為了防止危機進一步蔓延,有統計稱,短短48小時內世界各地央行已注資超過3200億美元緊急「救火」。美國金融風暴的寒流蔓延全球,據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咨詢機構之一萊坊國際房地產咨詢公司(Knight Frank)的調查,全球房價出現了自該調查設立以來的首次環比季度下降。

據英國《衛報》11月24日報道,萊坊國際發布的全球房價指數報告顯示,全球平均房價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現首次逆轉,與第二季度相比下滑0.3%,表現最差幾個國家包括英國(-4.6%)、拉脫維亞(-6.2%)、挪威(-4.5%)和加拿大(-4.9%).

「現在已經很明顯了,世界上沒有那個角落能不受信貸緊縮的影響,因為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出現房價下跌了,」萊坊國際全球調查部門主管尼古拉斯•巴恩斯說,「我們預測這種趨勢還將繼續,大部分受調查地區在今年內將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

按年同比計算,過去一年的全球平均房價仍處於漲勢,今年第三季度與去年同比增長3.8%,但是漲幅比第二季度已經下降。以幾個房價增長強勁的國家為例,斯洛伐克的漲幅為31.2%,俄羅斯為 26.9%,保加利亞也有26.8%,但與今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相比,這三個國家分別下降了4.9%、4.2%和3%,說明這些國家的房價也將面臨拐點。

至於歐美多個國家的樓市只能用損失慘重來形容,第三季度同比下滑相當猛烈。美國第三季度同比跌幅為16.3%,愛沙尼亞16%,拉脫維亞24.1%,英國也有10.6%,而在去年同期的調查中,英國房價當時正在以9.5%的同比增幅上漲。

迪拜是今年首次進入調查的國家,在全球房市不景氣及國際油價下跌的情況下,這個產油國的房價第三季度同比增長達76.1%。
眾所周知,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從華爾街到全世界,從金融界到實體經濟,各國政府都在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那麼從這一次危機中我們能夠看到什麼?我國經濟和中國的企業受到了什麼影響?對我們而言,中國企業到底是機遇大還是挑戰大?

10月14日,一大把網站特別策劃《觀天下》活動第一期——「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就以上問題與業內專家進行了探討。

首先,對這次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國本次金融動盪最終轉化成危機,是由價格泡沫所引起,價格泡沫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市場。美國將問題轉移到金融衍生品是在混淆概念,其根本問題就是房地產泡沫過渡膨脹,最終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近年,美國的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導致經濟發展較快,但其經濟發展在一定階段是以價格不斷上漲來支撐它整體總的經濟發展局面。正是因為這一點細微差別,導致一旦某個領域出現問題,就會使整個價格體系崩盤。

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施慧洪博士認為,金融危機的根源還在於美國的金融機制,即信用衍生產品,普通的債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預期的,衍生化後,本金變化了,利率也變化了。如利率可以與匯率掛鉤,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掛鉤,這樣就使風險更加擴大化。尤其是期貨,利率一高,虧損的數字就成了天文數字,這使整個經濟分為兩極,一方是巨大的盈利,一方是巨大的虧損,經濟體系就無法平衡。

面對這種局面,目前各國政府都在盡力挽回金融危機局面,但究竟有多大效果?侯玉成表示,包括現在歐洲、美國所有的注資,包括成立各類基金的目的主要是讓市場穩定,整體在根上並沒有做實質性的動作,目的就是各國央行聯合起來,給市場信心,先讓金融系統穩定,讓實體經濟正常運營。

談到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目前的影響,侯玉成認為,其主要負面影響在我國的外貿出口及金融領域,但從另一個角度,無論是宏觀經濟面還是中小企業發展,此次危機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機遇——逼迫我國出口結構進行升級,這就需要宏觀決策層給我國中小企業還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緩沖的時機。

中國銀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管理總部投資經理連傑表示,在中國目前自主動力並不充分的環境下,生存環境愈加惡劣,在產業升級和行業結合的過程中才能誕生出更強有力的企業。另一個層面,剛性的內需支持的行業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我們現在內需增長並不快,但是這種增長基本是剛性的,不會突然變成負增長,比如農業、快速消費品,這些都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侯玉成認為,在目前經濟局面下,可以在穩定或者盡可能減少出口影響基礎上加強對內需的關注,從近期召開的黨代會可以發現,內需的啟動,或者內需的製造,可能會成為下一階段我國大的經濟政策方向。而對於農業甚至與農相關的整體領域,可能是我國未來加強內需發展的一個點。下一步我國很可能在科學、技術行業給予適當扶持和推動,一方面發展科學技術基礎,另一方面試圖從這個領域製造出新的消費熱點。

對於什麼樣的行業在這次危機中能夠很好的發展,企業如何在這次危機中全身而退?各位專家對中小企業提出建議:

侯玉成:中小企業對未來發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變和提高。今年乃至未來,靠過去單純的密集性、低成本生產模式會逐步遇到發展瓶頸,這需要未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兩個方面必須要准備,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業技術需要進行提高和准備。第二方面,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出口型為主的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對一些經濟和金融領域熟悉的人才,做一個必要的配備。

連傑:談到中小企業發展有一點要提出,就是中國金融環境。在中國金融環境整體落後於實體經濟發展情況下,金融行業是有機會的,金融行業將來也會產生很多種小企業,有可能也會生活的很好。投資公司選企業,在實務中考慮幾個因素,第一是行業空間,即使排名第一,但行業中只有一百萬的生長空間,是不考慮的;第二是行業壁壘,這是限制競爭的因素,設計壁壘讓後者無法追趕,甚至不能輕易進入這個領域競爭,這就很有價值了。

對於中小企業轉型的問題,施慧洪認為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第二方面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應該承擔起責任,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中小企業發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應政策,否則中小企業跟大企業競爭起來非常被動。而侯玉成認為,中小企業一定要從自身發展著手,不能把發展希望完全寄託在國家身上,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企業優勝劣汰是正常現象。

最後,三位專家談到我國企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何時突圍時,表示:目前局面下,中小企業要積極拓展美國以外的其他市場,包括非洲市場、歐洲市場,甚至亞洲市場,通過危機的鍛煉,來提高與國際企業的競爭能力,及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等,不斷提升自我實力,前進的步伐不能停止,機會終究會到來。

美國金融風暴愈演愈烈已經蔓延到了全球,影響深度和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大。此次金融危機中國經濟也無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和沖擊。但相比歐美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所受的影響相對較小,主要影響在於可能導致出口的負增長、投資增長的放緩以及外匯資產的貶值或損失。由於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高,無疑最大影響就在於外貿出口方面。
受累於美國金融風暴影響,中國紡織、房產、玩具、鋼鐵行業提早步入寒冬。同時,由於美國在建工程的萎縮,傢具、衛浴、五金、電子等產品的出口企業也舉步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外貿訂單數的減少,直接影響了下游的製造行業,目前泉州、莆田、廈門、福州等地已有不少外貿工廠裁員、停工甚至關門倒閉。福美國四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破產,四川的出口企業也面臨著出口轉向的壓力。四川中基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平向記者透露,該公司已有80%-90%的美國訂單被收回,總額達上千萬元。據四川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省已有一些外貿企業無法拿到明年的訂單,面臨資金、生產要素、調整結構三重壓力的企業的發展將會更難。
目前,合俊已關閉了其在廣東的兩家生產廠,涉及員工超過6000人。熟悉合俊集團的晁鋼令教授稱,這是他目前所知國內受美國金融風暴影響最大的一個企業,因合俊的業務嚴重依賴美洲市場的出口,而今年上半年外圍經濟環境不佳,導致其上半年就虧損2億港元。
美國金融危機擴散對我國紡織業主要有兩方面影響:一是美國佔全球市場的比重萎縮,二是造成全球市場的萎縮。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分析。
美國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動盪仍在持續,國內汽車市場已受波及。國內車商近年來大展拳腳的出口業務首當其沖,遭受致命一擊。

另外,國內汽車零部件生產商正在接受更加猛烈沖擊,由於在規模、技術等方面競爭力較弱,部分企業甚或遭受滅頂之災。在出口配套市場和出口售後市場這兩大類零部件出口市場中,國際配套市場的總需求下降非常明顯,恢復到年初的水平可能還需要1到2年的時間。因此,已經參與國際配套的供應商可能會面臨已計劃的訂單量實施時減少的情況。
鋼鐵業:鋼材銷售量急劇下滑 鋼鐵行業集體減產

㈡ 英文翻譯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economy, e to the corporate objective environment of uncertainty and people's awareness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uncertainty, the business is facing huge financial risk. In 2007, the economic crisis sweeping the globe, despite the domestic Chinese enterprises to benefit from the enormous spending power is not affected, but for those of foreign enterprises, it is a fatal blow, and many enterprises lack of strict financial risk control issues prominent. Smart Union Group in 2008 faced suspension liquidation in 2009 after the restoration of reorgan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inancial risk to start Smart Union Group's financial risk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and as a basis for analysis of the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of the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sues!

㈢ 金融危機對中國OEM企業的影響及其對策探析

中國現首例因金融風暴倒閉大型工廠2008-10-16 17:35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團旗下兩工廠倒閉,6500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實體企業倒閉規模最大的案例。有專家分析指出,「從影響和知名度來看,這可以說是美國金融危機波及中國實體經濟企業倒閉的第一案。」昨日的一紙公告,將合俊集團推向了風口浪尖。世界玩具五大品牌中,合俊已是其中三個品牌的製造商,如此大型公司的工廠,為何走上倒閉之路?

在樟木頭有兩家工廠,員工總數約6500人;合俊在廣東清遠也有大型工廠;合俊是港資上市公司,在玩具界舉足輕重,世界玩具五大品牌中,合俊已是其中三個品牌的製造商。這樣大型的公司的工廠,怎麼會突然倒閉?
樟木頭合俊玩具廠倒閉

昨日中午,一家名為「陽光社區」的BBS突然掛出一張拍攝清晰的圖片,這張圖片上的一紙「通告」格外刺眼。「陽光里出現一團烏雲」,「倒閉潮席捲東莞」,公告的內容引來網友一片惋惜聲。

通告落款為 「樟木頭鎮人民政府」,時間為「二00八年十月十五日」,內容則針對「合俊廠全體員工」:「由於企業經營者,經營不善,導致企業關閉。目前鎮政府已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盡全力解決你們的工資問題。」

消息人士透露,倒閉工廠樟木頭合俊玩具廠職員前日為追討8月份工資,全廠罷工。當日下午,已經發放8月份工資,現仍欠9、10月份的工資未發放。上述公開通告則承諾:「三天內進行處理,解決好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昨日從東莞市樟木頭鎮政府辦公室人士處獲得證實,樟木頭合俊玩具廠確已倒閉。

玩具行業資深人士分析,全球經濟放緩,受金融危機沖擊,盡管該企業技術和規模在業內都處領先地位,但在這場廣泛波及中國出口製造業的危機面前,合俊集團同樣 「未能規避行業及業務環境造成的問題。」

在玩具行業,合俊集團可謂大名鼎鼎,作為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廠的代表,其主要按OEM(貼牌加工)基準從事製造及銷售玩具,包括為全球最大的玩具商美泰公司提供OEM業務,知名代工產品包括美泰、孩之寶等。

金融風暴席捲全球 中國經濟轉型勢在必行

㈣ 目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的Z值模型計算公式是什麼

企業 風險與危機是由不確定性引起的,企業財務風險與 危機的成因也是如此。 由於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是一個具有不確定性的系統,即在企業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有存在大量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所以企業的行為必然會伴隨著風險的威脅和影響,若風險失控就會引發危機。任何企業風險終將會對企業財務造成影響,並顯示在會計信息上,企業資金管理技術性失誤是財務危機的直接根源。
事實上,企業陷入財務困境是一個逐步的過程,通常從財務正常漸漸發展到財務危機。實踐中,大多數企業的財務危機都是由財務狀況正常到逐步惡化,最終導致財務危機或破產的。因此,依據企業危機預警管理的基本思想,建立有效的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完全可能避免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至少能夠把財 務危機所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這是因為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是通過設置並觀察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而對企業(或企業集團)可能或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事先進行預測預報的財務分析系統。它具備了財務危機的識別、分析與評價,並由此做出警示的管理功能。正確地預測企業財務危機,對於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對於經營者防範財務危機、對於政府管理部門監控上市公司質量和證券市場風險,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選擇Z值模型進行財務預警分析的原因 限於現在許多先進的財務困境預警模型十分復雜,對於上市公司一般的利益相關者來說使用起來十分困難。因此,財務指標廣泛且有效地應用於財務困境預測模型,如何選擇財務指標及是否存在最佳的財務指標來預測財務困境發生的概率卻一直存在分歧,但是,自Z模 型(1968 )及ZETA模型(1977)發明後,還未出現更好的使用財務指標於預測財務困境的模型。
二、Z值模型簡介 「Z-Score」模型由美國學者Altman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用於探討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檢測問題。Z值模型的思路是運用多變數模式建立多元線性函數公式,即運用 多種財務指標加權匯總產生的總判別分(稱為Z值 )來預測企業的財務危機。Z值模型理論是Altman通過對美國1945年~1965年之間的33家破產企業(製造業)和33家正常經營的企業(製造業)進行了充分的研究之後,再以 行業級別及規模大小分層抽取正常公司作為配對樣本。
Altman將22個財務比率分為五大類:(1)流動性;(2)獲利性;(3)財務杠桿;(4)償債能力;(5)周轉能力。
然後用逐步多元區別分析選取其中五個最具預測能力的財務比率,將之結合成一個數學式,於1968年發表的研究結 論而形成的理論(Z值模型 ),來計算、預測企業的財務狀況。其計算方法主要就是根據這些變數對財務危機警示作用的大小而賦予不同的權重,最後進行加權計算,得到一個企業的綜合風險總判別分Z,將其與臨界值對比就可以了解企業財務危機的嚴重程度。
根據Altman的統計結果,此方法預測的准確率在破產前一年高達90%以上,而在破產前5年也高達70%之多。 該模型定義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4X4+0.999X5式中:
X1=(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總資產X2=留存收益/總資產X3=息稅前利潤/總資產 X4=優先股及普通股的市場價值/總負債X5=銷售總額/總資產
該模型主要將企業的償債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和營運能力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綜合分析企業破產的 可能性,當Z<1.8時, 代表企業具有很高的破產概率;當Z3>2.99時,說明企業處於安全狀態,破產的可能性很 小,可以不予考慮;當1.81≤Z3≤2.99時, 代表企業處於預測的灰色區域內,其財務狀況不穩定,是否破產,情況不明,需特別加以注意,此時,企業若採取有效措施,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才有可能轉危為安。
三、Z值模型的應用分析 Z值模型主要用於預測企業財務失敗或破產的可能性,也可用於判定企業財務危機的狀況,是目前在財務危機預警分析中最常採用的一種模型, 例:用Z值模型來對「合俊集團」公司財務困境進行判別分析。
香港合俊控股集團成立於1996年,在玩具業頗具知名度,香港聯交所上市企業。鼎盛時期在廣東東莞和清遠共設有4間生產工廠,廠房生產面積達10萬平方米,集團雇員1萬人左右。其主力生產基地就是設在東莞樟木頭鎮的兩家工廠。樟木頭的兩家工廠產品70%以上銷往美國,包括為全球最大的玩具商美泰公司提供OEM(貼 Z值模型在上市公司財務預警 業務。但出於種種原因,公司利潤不斷下滑,甚至出現巨額虧損,2008年陷入財務危機。
選用合俊集團公司2003年至2007年定期報告中的數據,分別計算所需的財務比率。 為了計算Z值,我們需要的原始數據:流動資產、總資產、流動負債、總負債、留存收益、銷售收入、利潤總額、 財務費用和年底的股票市場的收盤價格。
各個變數的計算方法解釋如下:
X1中的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X3中的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財務費用;
X4中的權益的市場價值由總權益的賬面價值代替,總負債的市場價值由總負債的賬面價值代替。
四、結論
根據Altman的大量實證研究,得出了關於Z模型的經驗判別區域:即當Z值小於1.81時,公司會在不久的幾年內走向破產;而如果Z值大於2.99,則表明公司運作非常正常,不會出現財務困境;如果公司的Z值介於1.81到2.99之間,則是所謂的「灰色地帶」,在這一區段內,公司的未來很難通過Z值進行推測,很可能發生破產,也很可能正常的運作下去。一般認為,如果Z值落在灰色地帶,而且伴有下降趨勢或明顯波動的,應該要加以注意;而伴隨著上升態勢的,則表明公司狀況良好。通過區域的劃分就可得出結論:合俊集團公司的Z值從2006年突然大幅度降低,小於1.81時,可以說明公司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很大,此結論與企業的發展狀況結果一致。

㈤ 經濟決定金融的表現

在全球金融風暴中,處於風口浪尖的進出口行業受到的沖擊最直接也最嚴重。首先,危機從金融層面轉向經濟層面,直接影響出口。美國消費支出佔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國國內消費規模約10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消費者支出約為1萬億美元。短期內,中國國內需求的增加無法彌補美國經濟對華進口需求的減少。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5%~6%。其次,次貸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優勢。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降低利率、為銀行注入流動性資金與我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形成矛盾,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速了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進程,從而使中國出口產品價格優勢降低,對美出口形成挑戰。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出口呈現減速跡象。上半年中國繼續延續出口增長減速的趨勢。從出口金額看,上半年同比增長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長速度降低近6個百分點;從出口數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長8.44%,也明顯低於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長速度。除了出口數量減少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外企業的違約率也開始上升,出口企業的外部信用環境進一步惡化。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統計,前5個月收到的報損案件金額高達3034萬美元,同比增長80%;已支付賠款895萬美元,同比增長525.6%。其中,2008年理賠量比2007年同期增長525.6%,本地企業的海外壞賬率增長約為268%;具體到行業,保險業近年來總體處於上升狀態,除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保費增速降低,但仍超過10%。紡織行業等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嚴重。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08年9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較8月份減少近6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僅小幅增加約3億美元,9月份出口延續了8月份微幅增長的趨勢。隨著美國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以美元計價的紡織出口接近零增長,以人民幣匯率計價的出口額持續負增長,20%的紡織企業出現虧損;汽車行業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總體表現低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統計,今年1~8月,乘用車產銷463.24萬輛和455.03萬輛,同比增長13.67%和13.15%,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個百分點和10.94個百分點。從8月份的汽車銷量來看,歐洲同比銳減16%,北美降幅達15.5%,日本汽車銷量下降14.9%。而中國國內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5.4%,環比下降了6.0%;船舶行業也深受其害。由於金融危機,世界船舶融資的形勢也日益嚴峻,歐洲許多銀行都暫停了船舶融資業務,預訂船舶但未獲融資的比例明顯上升。一些船東被迫取消船舶訂單,如香港金輝船務取消了在大連船舶重工訂購2艘VLCC的訂單,雅典OceanautInc取消9艘7億美元散貨船訂單,韓國、印度中小船東也相繼出現了取消訂單的情況。就地區而言,東部地區由於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所受損失相對較嚴重。廣東有2萬至3萬家大大小小的工廠倒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玩具加工廠倒閉,6500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受金融危機沖擊中國實體企業倒閉規模最大的案例。就出口國家來看,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增速下降較為明顯,對歐盟和大洋洲的出口並未受到明顯影響,而對拉美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出口金額則出現了強勁增長態勢,上半年中國對拉美、非洲出口金額增長都在40%以上,遠遠高於對歐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額增長速度。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發展與擴散,中國對歐洲國家,甚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對中國整體出口增長構成嚴峻挑戰。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次級債券衍生合約的市場規模被放大至近40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7倍之高。日本媒體報道這次危機將導致全球金融資產縮水27萬億美元。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們回首今日,可能會把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評為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現已顯現,世界經濟下滑幾成定局。中國是這次危機中受損最小的發展中國家,直接損失較小,但是間接影響也不可小視。出口將減少,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其作用開始消弱;投資者的信心有所動搖,投資積極性不高;銀行「惜貸」,國內流動性不足。目前,擴大內需,尤其是刺激消費已成為政府和學界統一的經濟調整口徑,但僅依靠個體經濟行為(個人與家庭消費和企業投資)促進經濟發展顯然有些「牽強附會」。實踐表明,當經濟處於衰退、或預期衰退時,(我國仍處於良性軌道上,但經濟下滑)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有效。應該說,從不久前的「反通脹」到今天的「保增長」政策突變,正在考驗著政府宏觀經濟駕馭和調控的能力。經濟領域的劇變帶來了人心理上的改變,他們越來越失去安全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次排山倒海般到來的金融危機不啻於美國經濟領域的「9·11」。美國人開始質疑美國政府的決策能力,美國數家新聞媒體23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8%的接受調查的人認為,當前美國國家路線不對。民心的這種微妙變化,無疑將在即將白熱化的美國大選中發揮「威力」,因此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都在不遺餘力地批評現政府的決策之餘,還熱情洋溢地發布解決經濟困境的「妙招」,為的就是爭取這部分選民。金融危機也直接沖擊到個人的生活。通貨膨脹、企業倒閉、經濟困境降低了人們的支付能力,這不僅使得還不起房貸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許多人的生活質量。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普通美國人抱怨,連日常開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縮減。

㈥ 新聞所說的「第二波金融危機」是什麼意思

金融危機指的是金融資產或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次貸危機等類型。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
影響危害
在全球金融風暴中,處於風口浪尖的進出口行業受到的沖擊最直接也最嚴重。首先,危機從金融層面轉向經濟層面,直接影響出口。美國消費支出佔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國國內消費規模約10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消費者支出約為1萬億美元。短期內,中國國內需求的增加無法彌補美國經濟對華進口需求的減少。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5%~6%。其次,次貸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優勢。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降低利率、為銀行注入流動性資金與我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形成矛盾,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速了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進程,從而使中國出口產品價格優勢降低,對美出口形成挑戰。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出口呈現減速跡象。上半年中國繼續延續出口增長減速的趨勢。從出口金額看,上半年同比增長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長速度降低近6個百分點;從出口數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長8.44%,也明顯低於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長速度。除了出口數量減少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外企業的違約率也開始上升,出口企業的外部信用環境進一步惡化。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統計,前5個月收到的報損案件金額高達3034萬美元,同比增長80%;已支付賠款895萬美元,同比增長525.6%。其中,2008年理賠量比2007年同期增長525.6%,本地企業的海外壞賬率增長約為268%。
具體到行業,保險業近年來總體處於上升狀態,除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保費增速降低,但仍超過10%。紡織行業等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嚴重。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08年9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較8月份減少近6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僅小幅增加約3億美元,9月份出口延續了8月份微幅增長的趨勢。隨著美國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以美元計價的紡織出口接近零增長,以人民幣匯率計價的出口額持續負增長,20%的紡織企業出現虧損;汽車行業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總體表現低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統計,今年1~8月,乘用車產銷463.24萬輛和455.03萬輛,同比增長13.67%和13.15%,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個百分點和10.94個百分點。從8月份的汽車銷量來看,歐洲同比銳減16%,北美降幅達15.5%,日本汽車銷量下降14.9%。而中國國內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5.4%,環比下降了6.0%;船舶行業也深受其害。由於金融危機,世界船舶融資的形勢也日益嚴峻,歐洲許多銀行都暫停了船舶融資業務,預訂船舶但未獲融資的比例明顯上升。一些船東被迫取消船舶訂單,如香港金輝船務取消了在大連船舶重工訂購2艘VLCC的訂單,雅典OceanautInc取消9艘7億美元散貨船訂單,韓國、印度中小船東也相繼出現了取消訂單的情況。就地區而言,東部地區由於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所受損失相對較嚴重。廣東有2萬至3萬家大大小小的工廠倒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玩具加工廠倒閉,6500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受金融危機沖擊中國實體企業倒閉規模最大的案例。就出口國家來看,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增速下降較為明顯,對歐盟和大洋洲的出口並未受到明顯影響,而對拉美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出口金額則出現了強勁增長態勢,上半年中國對拉美、非洲出口金額增長都在40%以上,遠遠高於對歐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額增長速度。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發展與擴散,中國對歐洲國家,甚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對中國整體出口增長構成嚴峻挑戰。
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次級債券衍生合約的市場規模被放大至近40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7倍之高。日本媒體報道這次危機將導致全球金融資產縮水27萬億美元。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們回首今日,可能會把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評為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現已顯現,世界經濟下滑幾成定局。中國是這次危機中受損最小的發展中國家,直接損失較小,但是間接影響也不可小視。出口將減少,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其作用開始消弱;投資者的信心有所動搖,投資積極性不高;銀行「惜貸」,國內流動性不足。目前,擴大內需,尤其是刺激消費已成為政府和學界統一的經濟調整口徑,但僅依靠個體經濟行為(個人與家庭消費和企業投資)促進經濟發展顯然有些「牽強附會」。實踐表明,當經濟處於衰退、或預期衰退時,(我國仍處於良性軌道上,但經濟下滑)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有效。應該說,從不久前的「反通脹」到今天的「保增長」政策突變,正在考驗著政府宏觀經濟駕馭和調控的能力。
經濟領域的劇變帶來了人心理上的改變,他們越來越失去安全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次排山倒海般到來的金融危機不啻於美國經濟領域的「9·11」。美國人開始質疑美國政府的決策能力,美國數家新聞媒體23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8%的接受調查的人認為,當前美國國家路線不對。民心的這種微妙變化,無疑將在即將白熱化的美國大選中發揮「威力」,因此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都在不遺餘力地批評現政府的決策之餘,還熱情洋溢地發布解決經濟困境的「妙招」,為的就是爭取這部分選民。
金融危機也直接沖擊到個人的生活。通貨膨脹、企業倒閉、經濟困境降低了人們的支付能力,這不僅使得還不起房貸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許多人的生活質量。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普通美國人抱怨,連日常開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縮減。

㈦ 企業為什麼會陷入財務危機--財務危機案例啟示錄

第一部分 企業風險與財務危機
第一章 華聯三鑫案例:高負債產能擴張、產業環境惡化與財務危機 /
第二章 匯源果汁案例:業績大幅下滑、風險管理失敗與財務危機 /
第三章 合俊集團案例:貼牌生產、核心競爭力低與財務危機 /
第四章 日本航空案例:政治因素、資源配置失衡與財務危機 /
第二部分 金融危機與財務危機
第五章 中國金屬案例:高風險經營、銀行催收貸款與財務危機 /
第六章 江龍控股案例:管理粗放、金融環境突變與財務危機 /
第七章 佑威國際案例:店鋪擴張、籌資失敗與財務危機 /
第三部分 系族企業與財務危機
第八章 華源系案例:股權抵押貸款、多元化兼並與財務危機 /
第九章 泰躍系案例:資本運作、大股東利益侵佔與財務危機 /
第四部分 公司治理與財務危機
第十章 東北高速案例:大股東相鬥、內部人控制與財務危機 /
第十一章 ST宏盛案例:經營危機、控制權爭奪與財務危機 /
第五部分 金融衍生工具與財務危機
第十二章 深南電案例:油價上漲、「對賭」高盛與財務危機 /
第十三章 碧桂園案例:股票回購、股份掉期交易與財務危機 /
第十四章 中國傳動案例:可轉換債券籌資、回購成本控制與財務危機 /第十五章 席夢思案例:私募基金控制、金融危機與財務危機 /後記 /

㈧ 東莞合俊集團破產原因,請用經濟學原理詳細解答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依賴北美市場,據介紹這家企業的產品有近70%是出口到美國,而遇到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就直接導致企業破產!這是業內人士最直接的答案。
還有說法:合俊集團高層暗箱操作,投資不當,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加上全球金融危機!!

㈨ 需要關於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的實例

這是我今年寫論文用到的案例,都是今年的,一個成功的一個失敗的。海爾公司風險防範的成功經驗海爾集團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中國最具價值的品牌。海爾旗下擁有240多家法人單位,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有本土化的設計中心、製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五萬人,重點發展科技、貿易、金融、工業四大支柱產業,已發展成為具有相當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作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同樣面臨著巨大挑戰。世界著名的消費市場研究機構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歐睿國際)最新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08年海爾品牌在全球冰箱市場份額已達到6.3%,超過LG和伊萊克斯等品牌,躍居全球第一。海爾之所以能在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的大環境下中取得如此佳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對風險防範的強化和創新。海爾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對風險實施管控:2.1.1 進行全面內控,建立內部監控機制內部監控機制:為了保證集團的運行安全,平穩的達成戰略目標,海爾建立了一套對風險進行防範和控制的體系,其核心是針對子公司的組織、治理、戰略,以及業務運作的各種制度與流程中可能存在(漏洞,規定空白,人為干擾,缺乏可行性,制度與執行制度的部門與崗位之間沖突,缺乏科學規范,制度過粗,或制度之間存在原則沖突等方面)的問題,為防範、管理乃至消除上述問題而建立一個系統性的、不依賴人的、制度性工作體系。
全員內控:海爾的風險防範是一個全員內控的理念。風險防範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財務部、審計部、法律部等部門,而是將其滲透到了公司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從董事會層到經理層,再到員工層,還是從集團戰略層到執行層,再到各個職能業務層,全面的風險防範意識已經滲透到了企業的每個層面、每個員工。 2.1.2 減少存貨、加快資金回收,降低經營風險在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海爾及時做出了各類風險應對措施,例如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倉庫,按訂單生產,像冰箱一年幾千萬的產量,庫存量幾乎為零,極大地降低了存貨在流動資金中所佔的比重。這樣一下子就增加了企業的現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經營風險。2.1.3 建立財務公司財務公司是海爾集團進行業務流程再造的助推器。財務公司的建立解決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的局面。企業有了較完善的內部財務監控機制。財務公司實現了資產與資金的雙重增值,是提高資金利用率、降低財務成本的金融工具,也是資金流整合的金融載體。到2008年底,歷經6年的發展,海爾財務公司已經初步完成了由一個單純的資金集中管理服務商到一個集約化金融服務、集團化金融管理、集成化金融支持三位一體的海爾特色金融服務綜合供應商的蛻變,構築了海爾品牌沖擊世界500強的核心競爭力。海爾通過建立財務公司,把財務風險控制模型注入到集團產業內部,全面構建了集團產業財務風險防範體系,整體提高了海爾集團的財務風險防範能力。用創新變革應對風險,在風險面前,海爾走創新之路應對風險。風險和機遇並存,能否規避風險、抓住機遇,主要看企業自身的競爭力。2.2 合俊集團風險防範的失敗教訓創辦於1996年的合俊集團,是國內規模較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產廠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團已是其中三個品牌的製造商,並於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時候,銷售額超過9.5億港元。然而進入2008年之後,合俊集團的情況急劇下降。在2008年10月,這家在玩具界舉足輕重的大型玩具公司沒能躲過這次全球性金融風暴,成為中國企業實體受金融危機影響而倒閉的第一案。表面上看起來,合俊集團是被金融風暴吹倒的,但是只要關注一下最近兩年合俊集團的發展動態就會發現,合俊集團倒閉的真正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2.2.1投資缺乏科學性,盲目多元化2007年9月,合俊集團計劃進入礦業,以3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福建天成礦業48.96%股權。天成礦業的主要任務是在中國開采貴金屬及礦產資源,擁有福建省大安銀礦。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團付給天成礦業2.69億元的現金,直接導致廠里資金鏈出現問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整個玩具行業的上下游供應鏈進入惡性循環,再加上2008年的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資上調12%即人民幣升值7%等大環境的影響,導致了合俊集團的資金鏈斷裂。這家銀礦卻一直沒能拿到開采許可證,沒法給公司帶來任何收益,對於天成礦業的巨額投入合俊集團不但沒能收回成本,反而令其陷入資金崩潰的絕境。2.2.2內部管理失控導致成本上升對自然災害的風險評估、應對能力不足。2008年6月,合俊集團在樟木頭的廠房遭受水災,存貨遭受巨額損失。水災導致物料報廢致使生產被迫中斷,合俊集團耗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重新恢復生產。此次水災也嚴重的影響了該集團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及現金流量,從而影響了集團的經營效率。因為水災造成的存貨損失約為6750萬港元。合俊集團在物料管理上也很鬆散,公司物品常常被盜,原材料當廢品賣。而且生產上也沒有質量監控,返工甚至報廢的情況經常發生。合俊集團財務風險防範的失敗最終導致了合俊集團的倒閉。

閱讀全文

與合俊集團財務風險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證券市場監管法規 瀏覽:168
縣級如何代理證券營業部 瀏覽:649
非銀行金融機構歸誰管理 瀏覽:985
金輪股份招聘南通 瀏覽:252
以下不屬於金融機構基本功能的是 瀏覽:475
重慶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瀏覽:567
取外匯叫取現炒嗎 瀏覽:552
桂城海八東路金融公司 瀏覽:167
現在投資顧問理財顧問好做嗎 瀏覽:526
2018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瀏覽:514
馬雲和孫正義在洗手間融資 瀏覽:541
宜信金融機構 瀏覽:285
民生證券財富管理部 瀏覽:602
好未來學而思的融資狀況 瀏覽:362
在銀行買的定期理財產品怎麼取出來 瀏覽:415
長期投資理財基金 瀏覽:550
首汽215億融資估值 瀏覽:685
平安車險傭金高的日子 瀏覽:547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雲賽 瀏覽:507
初入職場理財是期貨好還是基金定投好 瀏覽: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