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色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嗎
中色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證券號碼是:000758。
簡介:
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主要從事國際工程承包和有色金屬礦業資源開發。1997年4月16日進行資產重組,剝離優質資產改制組建中色股份,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證券代碼:000758)。公司連續數年被《美國工程記錄》雜志評選為全球225家承包商和200家設計公司之一,2008年獲評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首批大型成套設備AAA級信用等級企業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AAA級信用等級企業。連續榮登年度中國主板上市公司價值百強榜;累計13次當選深證100指數樣本股;以優異成績榮獲「第十屆(2007年度)中國上市公司金牛獎百強、成長性百強和股東回報百強」3項大獎;2008年,入選中國最具競爭力的上市公司20強(第16名)。
中色股份是國際大型技術管理型企業,在國際工程技術業務合作中,本著「誠信為本、創新為實、追求卓越」的企業宗旨,憑借完善的商務、技術管理體系,高素質的工程師隊伍以及強大的海外機構,公司的業務領域已經覆蓋了設計、技術咨詢、成套設備供貨,施工安裝、技術服務、試車投產、人員培訓等有色金屬工業的全過程,形成了「以中國成套設備製造供應優勢和有色金屬人才技術優勢為依託的,集國家支持、市場開發、科研設計、投融資、資源調查勘探、項目管理、設備供應網路等多種單項能力於一身」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綜合比較優勢。在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中色股份把環保作為主要考慮因素,貫徹於有色金屬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使自然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有效利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使人與自然更加和諧。
多年來,中色股份重視培植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會資源整合能力和大型有色工業項目的管理能力,工程承包業務確立了以伊朗為基地的中東地區,以哈薩克為中心的中北亞地區,以尚比亞為中心的中南非洲地區以及越南、寮國、蒙古、朝鮮、印尼、菲律賓等周邊國家的幾大主要市場區域。資源開發業務穩步推進,基本形成了蒙古資源基地、赤峰戰略資源基地、南方稀土資源基地、寮國鋁土礦資源儲備基地為模式的資源開發格局。同時,在澳大利亞等發達礦業資本市場積極尋求新的資源項目。通過不斷的開拓進取,資產總額和盈利能力穩步增長,成為「深證100指數」股、「滬深300綜合指數」股。
⑵ PK石油公司的全稱
哈薩克PK石油公司
PK石油是一家總部設在加拿大的石油商,總資產12.69億美元,是當地第二大外國石油生產商,也是最大的石油商成品油供貨商,日產油量約15萬桶,已證實和可能的原油儲存量共有5.5億桶。
下面是中石油收購PK公司的相關報道:
您的位置: 首頁 >> 財經頻道 >> 財經要聞
中石油成功收購PK石油 中國企業最大海外並購
新華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安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27日宣布,已於10月26日加拿大當地時間上午9點16分,通過其旗下全資子公司中油國際收購哈薩克PK石油公司。 哈薩克PK石油公司
PK石油是一家總部設在加拿大的石油商,總資產12.69億美元,是當地第二大外國石油生產商,也是最大的石油商成品油供貨商,日產油量約15萬桶,已證實和可能的原油儲存量共有5.5億桶。
當地時間26日,中石油獲得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卡爾加里地方法院不帶任何條件的最終裁決,100%收購PK公司。此前以擁有對PK公司優先購買權而要求加法院推遲裁決的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沒有提出上訴。這標志著中石油最終完成了收購PK公司的全部法律程序,雙方並已完成了交割。
根據中石油提出的收購條件,中油國際以每股55美元現金要約購買PK公司所有上市股份。這一報價總價值約為41.8億美元,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收購案。
10月18日,哈薩克石油公司股東大會以99.04%的贊成比例高票通過了該項收購。
根據交易程序,股東大會的表決結果需經加地方法院批准。在18日法院聽證會上,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的律師就PK公司所屬資產之一的圖爾蓋油田優先權問題向法院提出申辯。為此,法院決定推遲至10月26日裁決。
據介紹,自8月21日中石油與PK公司完成收購談判,雙方簽署有關收購工作《安排協議》以來,經過兩個月的緊張工作,各項審批手續和法律程序已全部完成。目前,中石油已派人員正式進駐PK公司,相關業務正在交接中,PK公司生產經營運行平穩,員工隊伍穩定。
PK公司是在加拿大注冊的國際石油公司,油氣田、煉廠等資產全部在哈薩克境內,年原油生產能力超過700萬噸。
中石油作為中國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自1997年開始進入哈薩克開展油氣合作以來,與當地政府和哈國家油氣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按照互利雙贏的原則,中石油成功收購PK公司後,選擇與哈薩克國家石油公司合作經營和管理PK項目。雙方於10月15日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哈薩克國家石油公司將獲得為保持國家對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戰略控制所需的PK公司的部分股份,並獲得在對等條件下聯合管理PK公司奇姆肯特煉廠和成品油的權力。
PK公司在哈擁有12個油田的權益、6個區塊的勘探許可證,具有較大的勘探潛力。
中石油表示相信,通過發揮其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以及在哈油氣合作積累的寶貴經驗,加強勘探,提升作業水平,PK公司所屬油田的生產規模將會得到進一步擴大,並為於今年年底竣工的中哈原油管道提供穩定可靠的油源。同時,通過增加在哈油氣領域的投資、加快PK項目發展,將為保障哈當地油品安全供應、擴大哈油氣生產規模、促進哈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有關人士指出,中石油成功收購PK公司,積累了寶貴的大型跨國兼並、收購的成功經驗,標志著中石油國際化發展戰略邁出了新的步伐,也標志著中哈油氣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完)
中國石油100%收購哈薩克PK石油公司
北京時間26日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中油國際(簡稱CNPCI)收購哈薩克PK石油公司,獲得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卡爾加里法院的最終裁決,批准中國石油集團100%收購PK公司。至此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完成了收購PK公司的全部法律程序。
·中石油海外並購 闖過最後一關
中石油收購PK公司昨收兵 在加拿大闖過最後一關
昨天,中國頭號石油商———中石油對哈薩克石油公司(PK石油)41.8億美元巨額收購案鳴金收兵。
PK石油昨晚發出公告稱,很高興地宣布加拿大法院同意中石油以每股55美元的價格100%收購PK石油。PK石油今天將與中石油簽署最終協議。PK石油資產在中亞,但總部設在加拿大。
「從法律程序來看,獲得加拿大法院的通過,中石油對哈薩克石油公司的收購就算徹底落定。」昨天下午,中石油集團新聞發言人柳衛江對本報記者說。獲得加拿大法院通過的這起舉世矚目的並購案將迅速達成最終協議並公之於眾。
·加拿大法院同意中石油收購哈薩克石油公司案
·中石油收購PK公司獲加拿大地方法院批准
·中石油跨國並購PK公司
哈薩克石油公司股東批准中石油收購計劃
哈薩克石油公司股東18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中石油的41.8億美元收購計劃,從而為這起一波三折的並購交易奠定基礎。
哈薩克石油公司是在加拿大注冊的國際石油公司。在18日於加拿大卡爾加里舉行的股東特別大會上,99.04%的股東對中石油提出的收購方案表示支持。加拿大法院稍後將對並購方案進行最後審議,一旦通過,該交易在加拿大的批准程序將全面結束。
·收購後要先交5億美元罰款? 中石油購PK又生變數
·中石油宣布與哈薩克國家石油聯合收購PK石油
·哈薩克石油公司股東大會批准中石油收購要約
(責任編輯:李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路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
⑶ 上市公司高管變更的數據從哪裡獲取最全面,最權威呢
這些不會太准確 上市公司都瞞報的 股票軟體都有公司信息的更新 可以多看看
⑷ 高盛公司的發展歷程
高盛長期以來視中國為重要市場,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就把中國作為全球業務發展的重點地區。
高盛1984年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又於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此後,高盛在中國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國際投資銀行業務分支機構,向中國政府和國內占據行業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高盛也是第一家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B股交易許可的外資投資銀行,及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之一。
高盛在中國的股票和債務資本市場中已經建立起非常強大的業務網路,並在中國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以及參與國際資本市場交易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過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幫助中資公司海外股票發售中占據領導地位,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包括:中國移動通信於1997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40億美元,成為亞洲地區(除日本外)規模最大的民營化項目之一;中國石油於2000年3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9億美元;中國銀行(香港)於2002年7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6.7億美元;平安保險於2004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18.4億美元;中興通訊於同年進行的香港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4億美元,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國交通銀行於2005年進行的海外上市項目,籌資22億美元,成為第一個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國有銀行;以及中國石油於同年進行的後續股票發售,籌資27億美元。2006年,高盛還成功完成了中海油價值19.8億美元快速建檔發行項目以及中國銀行111.9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這是至發售日中國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開上市項目。
在債務融資方面,高盛在中國牽頭經辦了40多項大型的債務發售交易。高盛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分別於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4年10月完成了10 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為主承銷商全程參與中國政府每次主權美元債務海外發售項目的國際投行。
與在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高盛在中國市場同樣擔當著首選金融顧問的角色,通過其全球網路向客戶提供策略顧問服務和廣泛的業務支持。近年來,高盛作為金融顧問多次參與在中國的重大並購案,如日產向東風汽車投資10億美元;戴姆勒-克萊斯勒向北汽投資11億美元;TCL與湯姆遜成立中國合資企業;匯豐銀行收購中國交通銀行20%股權;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部;中國石油收購哈薩克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收購在奈及利亞的石油資產等等。
2004年12月,高盛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國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合資公司的成立令高盛從此可以在中國開展本土A股上市業務,人民幣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和提供國內金融顧問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⑸ 電力的五大集團四小豪是什麼意思
是對幾個電力集團公司的統稱。
五大集團: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四小豪門:國投電力、國華電力、華潤電力、中廣核。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是世界500強企業。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的特大型發電企業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是國務院批準的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試點。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簡稱「中國華電」)是2002年底國家電力體制改革時組建的五家全國性國有獨資發電企業集團之一。注冊資本120億元人民幣,主營業務為:電力生產、熱力生產和供應;與電力相關的煤炭等一次能源開發;相關專業技術服務。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於2002年12月29日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單位的基礎上組建的全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全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經國務院同意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集團公司注冊資本金人民幣120億元。
華潤電力(全稱「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辛巳年)8月,法定股本100億港幣,是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集團」)的旗艦香港上市公司,主要在中國經濟較發達或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投資、開發、建設、運營和管理火電、風電、水電、煤炭及分布式能源項目。
神華北京國華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9年3月11日,作為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全面負責集團電力業務的經營管理。
國投電力是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對獨立發電公司進行控股參股經營的投資控股公司。公司成立於2000年8月,注冊資本金30億元人民幣。
中廣核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的簡稱,在1994年9月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02億元人民幣,是我國唯一以核電為主業、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清潔能源企業。
⑹ 國內的鉛上市公司是哪個
馳宏鋅鍺600497
(1)公司具有年采選礦石60萬噸、鋅產品16萬噸、鉛產品5萬噸 、鍺產品10噸、硫酸26萬噸、銀120噸綜合生產能力,公司鍺產品產量和質量居全國首位,是全國最大的鍺生產出口基地,鍺產量約佔世界產量10%。
(2)公司擁有礦山廠、麒麟廠兩座自備礦山,曲靖和會澤兩個生 產基地;麒麟廠礦山資源儲量大、品位高,富含有價金屬,保有工業開採的鉛 鋅金屬儲量在314萬噸以上,遠景儲量預計超過600萬噸;07年3月擬投資1億元建設技術研發中心、4751萬元建設年產800噸精鎘項目(預計收益748萬元/年)、2.496億元建設年產30噸鍺項目、2.239億元建設昭通日選2000噸選礦廠。
(3)公司是國家發改委、環保總局等6部委確定的首批循環經濟 試點企業,是集探礦、采礦、選礦、冶煉、化工和科研為一體的國家大I型鉛鋅生產企業,現有配套冶煉能力8萬噸/年,隨著募資項目"深部資源綜合開發利 用、環保節能技改工程"--礦山采選工程的投產,公司采選能力達到2000噸/天,年采選能力擴大到60萬噸,居國內一流水平。
中金嶺南(000060)
1、國家出台有色金屬行業振興計劃:將採取嚴格控制總量,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促進企業重組,優化產業布局;抓緊建立國家收儲機制,調整產品出口退稅率結構等措施,推進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這給公司發展帶來了機會。
2、公司成功實施了礦產資源擴張戰略,收購了廣西盤龍鉛鋅礦55%股權及推進投資控股澳大利亞上市公司Perilya Limited 50.1%股權的各項工作,這將利於公司的發展。
3、公司具備自有礦山資源優勢和進口礦供應長單,擁有居國內領先水平的采選工藝、ISP冶煉工藝等技術和管理優勢,地處廣東的區域優勢、人才優勢,及國際化視野的營銷能力。
宏達股份(600331)
1、釩鈦產業:公司擬與攀鋼集團鋼城企業總公司、四川德勝集團攀枝花煤化工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在四川攀枝花市設立四川釩鈦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開展釩、鈦、鐵及其他多種貴稀金屬的采、選、冶、深加工,產品銷售及技術服務。四川釩鈦注冊資本10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公司現金出資51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1%。釩鈦產業屬於高技術、高價值、成長型產業,對資金和技術的依賴性較高,對資源的依賴性較強,四川釩鈦成立後將積極爭取國家和四川省相關的政策支持,取得釩鈦資源開采權。
2、鉛鋅礦資源優勢:公司控股鋅金屬儲量達1100萬噸、佔全國鋅總儲量1/3的蘭坪鉛鋅礦及四川甘洛3個洞礦約30萬噸金屬量鋅礦的采礦權,在鋅礦資源儲備優勢上居全國首位。公司控股90%的宏達有色取得甘洛縣新915-Ⅰ、新915-Ⅱ鉛鋅礦采礦許可證(兩礦年產規模均為6萬噸)。
3、金鼎鋅業:金鼎鋅業是亞洲最大的鉛鋅礦、集鉛鋅礦開采、洗選、冶煉一體化企業,擁有蘭坪鉛鋅礦、金頂鉛鋅礦峰子山礦段、金頂跑馬坪鉛鋅礦三個礦產的采礦權。其中蘭坪鉛鋅礦擁有亞洲最大、全球第四大的鉛鋅礦山,鉛鋅金屬儲量達到1500多萬噸。金鼎鋅業目前擁有年產12萬噸電解鋅生產能力,是公司盈利能力最強的子公司,金鼎鋅業目前正在積極籌建二期年產10萬噸電解鋅等項目,公司目前持有金鼎鋅業51%股權。
4、磷礦資源優勢:公司化工生產基地地處擁有全國四大磷礦資源之一的金河磷礦和清平磷礦系的四川省什邡市境內,在同行業具有資源優勢,公司磷酸一銨年產能達到45萬噸。子公司金鼎鋅業出資2550萬元(佔85%)組建宏達化工(注冊資本1億元,分三期繳納到位),主要開展精細磷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活動;公司還以2480萬元現金增資宏金新型建材(增資後注冊資本1億元,仍佔40%),以綜合利用磷石膏。
西部礦業(601168)
1、公司是我國有色金屬資源領域最重要的公司之一,擁有豐富的有色金屬礦產,目前主要經營的礦山有:錫鐵山礦、獲各琦礦、賽什塘礦及呷村礦;多元化和規模化決定了公司在有色金屬上遊行業處於一個重要的地位。
2、公司是國內基本金屬礦業龍頭之一,是國內位居前列的基本金屬礦業公司,同時也是西部最具競爭力的資源開發企業之一。
豫光金鉛(600531)
1. 電解鉛有很大一部分消費需求來自於汽車鉛酸蓄電池的更換,雖然西方消費有所減少,但隨著我國汽車業振興規劃的實施,內需增加將會部分抵消此不利因素,3G 牌照的發放,將會刺激通訊用蓄電池的需求增長20%以上。
2. 公司為世界最大的鉛冶煉企業、全國最大的白銀生產企業;
3. 公司是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再生資源利用將成為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4. 公司在建項目80kt/a 熔池熔煉直接煉鉛環保冶理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該項目採用公司自主研發的專項技術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工藝,可使冶煉綜合能耗水平大幅降低。
中色股份(000758)
1.公司主營業務為從事國際工程承包、開發國內外有色金屬資源、裝備製造、國際技術承包、國際勞務合作、進出口等,其中以國內外有色金屬資源開發和國際承包工程業務為支柱。
2.資源開發方面:在有色金屬市場價格暴跌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公司鋅產業鏈條相對完整這一優勢,對蒙古圖木爾廷-敖包鋅礦、赤峰白音諾爾鉛鋅礦採取合理排產等措施,大大減小了市場大幅波動所帶來的沖擊,保證了公司資源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3.公司同時繼續對寮國及其他國家、地區的有色金屬資源進行開發工作,盡可能利用有色金屬市場的周期性變化以較低的成本擴大資源規模,使公司盡早成為「中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資源型企業,國際有色金屬行業知名的跨國礦業公司」。
4.公司保證重點項目哈薩克電解鋁二期項目順利執行的同時,成功進入了印度市場,先後簽訂了印度HZL鉛項目總包合同、印度維丹塔電解鋁項目變壓器供貨合同、部分槽上設備供貨合同,公司在其他項目開發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保證了公司在承包工程市場佔有率的持續提升。
羅平鋅電(002114)
1)公司主要從事鋅冶煉、水力發電,核心資產為鋅冶煉廠、礦山、水電站,是全國唯一一家「礦-電-冶」一體化的上市公司,能充分利用自有電站、雲南省水電資源豐富特點降低生產成本。
2)為提高公司募集資金使用效率,降低投資風險,公司在已有6萬噸電鋅生產系統的基礎上增加2萬噸高品位氧化礦處理系統及4萬噸鋅氧粉處理系統,實現氧化礦及鋅氧粉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原6萬t/a電鋅生產系統緊密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電鋅生產系統。項目達產後,公司電鋅生產設計總規模達到12萬t/a,並極大地增強了公司的原料適應性。
3)2009年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有色行業調整振興規劃》,未來要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後、技術改造、企業重組為重點,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故具備長期相對低成本的穩定能源、資源保障、技術含量及附加值高,同時又進行精細化管理的鋅行業未來將更加具備競爭能力。
⑺ 收購國外油田的中國企業
2014年以來,有正和股份、風范股份、金葉珠寶、亞星化學、廣匯能源、海默科技等超過8家上市公司宣布開始涉足海外油氣業務。
而與此同時,曾經海外收購的主力三桶油卻在逐步放慢腳步。今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資本支出都有所壓縮。
對於收購海外油氣田的民營上市公司而言,有的是深陷虧損謀轉型,有的則是想開辟第二主業。而海外油氣田之所以成為民企收購的香餑餑,與國內正在開展的如火如荼的油氣改革脫不了關系。
以中石油和中石化領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拉開序幕,打破壟斷是大勢所趨。能源改革首先從油氣領域打開,油改正在逐漸進入深水區。
有分析師認為,改革終究是要觸碰到最深層次的東西,原油進口權,甚至是上游油氣資源的放開都將成為可能,因此在國外進行油田並購而進入油氣領域的民企也有望享受到本輪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
業績不佳謀轉型
瞄上海外油田收購
近日,亞星化學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募資不超14.8億元,以其中1.58億美元收購TOP ROSE HOLDINGS LTD.(簡稱「TR公司」)87.5%的股權,4.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TR公司通過復雜的離岸關系間接持有SYNERGY OIL & GAS公司80%的股權,其核心資產是位於美國加州的油田(簡稱「LCW資產」),也就是說亞星化工花了近10億元買下加州190英畝LCW油田70%的權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SYNERGY公司自去年6月份成立後至12月31日,虧損78.71萬美元。
公告還顯示,2012年10月份,LCW資產探明總儲量為261.54萬當量桶(其中原油216.56萬桶)。SYNERGY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儲量和產能提升計劃,2014起未來三年,已開發正生產儲量(PDP)將分別達到500萬桶、1000萬桶和3000萬桶。
但是,上述產能提升計劃遭到了業內人士的質疑。
今年來,亞星化學陷入虧損的泥潭難以自拔。2011年度,亞星化學凈利潤即為虧損5545萬元,2012年虧損急劇擴大至4.74億元,凈利潤下降幅度高達755%。由於連續兩年虧損,亞星化學被披星戴帽。2013年實現凈利潤879萬元,2014年才得以摘帽。
亞星化學表示,在目前我國宏觀經濟下行及氯化聚乙烯等化工行業供大於求的環境下,公司生產經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公司要扭轉目前經營虧損的局面,除了在現有業務領域內大力挖潛改造,還必須抓緊業務轉型升級。
收購上述油田,亞星化學意在謀求轉型和擺脫困境,但遭到了並列第一大股東——山東鹽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反對。
山東鹽業派出的董事譚新良、陳寶國先生提出反對意見,認為該收購有不確定性,跨行業風險較大,操作周期較長。
實際上,對於跨行業收購來說,確實存在上述風險。但是轉型同樣意味著有機會,對於已經深陷虧損的亞星化學來說,轉型已經迫不及待。
像亞星化學一樣,想通過收購海外油田轉型的公司不在少數。
房地產行業正在陷入低迷期,房企正和股份通過收購馬騰公司95%股權進入哈薩克的石油開發市場;美都控股積極轉型油氣開發領域,收購的美國MADE油氣公司已開始投產。
但與此同時,對於上述公司來說,海外收購的重重風險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對於跨行業收購毫無經驗的公司,正如亞星化學的大股東所擔心的那樣。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企業購買的美國的油氣區塊,大多是只經過初勘的資源或者衰減期的資源,前者還需要大量投資進行勘探及生產投資,而後者可能產能規模有限。
三桶油「讓位」
民企成海外掘金主角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三桶油海外收購的速度明顯放緩,而民企卻加速在海外布局。
從去年的年報發現,中石油2013年的資產負債率為45.7%,中石化2013年的資產負債率為55.5%,這遠高於國際石油企業20%-30%的平均資產負債率。
由於負債率高企,中石油和中石化2013年的資本支出開始有所壓縮,而且繼續削減2014年的資本支出。
有油氣專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於中石油和中石化來說,負債規模不斷攀升與其近幾年海內外大規模擴張不無關系。
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中石化、中石油和它們的母公司共花費約260億美元用於收購。
除了上述資本層面的因素,三桶油海外收購放緩,也有其特殊的原因。
沈萌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三桶油海外收購腳步放緩,在很大程度也和石油系統的反腐有關,因為海外投資很容易形成腐敗機會。
而與三桶油形成對比的是,民企正在成為海外油田收購的主角。除了亞星化學、正和股份、美都控股,今年以來,還有廣匯能源、風范股份等不少上市公司開始海外掘金,。
「上半年國企立足改革,民企海外油氣田收購卻如火如荼。」安信證券分析師表示。
在他看來,過去20年,我國企業海外油氣資產的局面主要由三桶油主導,在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能源安全問題亮起紅燈的背景下,民企迎合油氣改革利好政策積極「走出去」收購海外油氣資產將有望有效改善盈利能力。未來將有更多民營企業加入海外油氣資產收購的行列。
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就是,近年來,我國油氣消費量增速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連續上升,已成為全球主要油氣進口國。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30%。
有石化行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內原油需求缺口巨大,民營企業投資增加,到海外爭取份額油是解決原油需求巨大缺口的最佳方式之一。在國內產業轉型和國家鼓勵海外投資的大背景下,未來到海外收購油氣資源項目的民營企業數量將繼續增加。
油改進入深水區
民企盼享受改革紅利
2014年以來,以中石化和中石油為代表的壟斷企業開始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源改革首先從油氣領域打開,油改正在逐漸進入深水區。
上述石化行業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次油氣改革是打破經營壟斷的主要途徑。民企加速收購海外油氣資產,以積累油氣行業的運營經驗,為日後進軍國內油氣資源的開發做准備。
信達證券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無論是中石化油品銷售的混合所有制,還是中石油油氣運輸管線,均屬於能源領域中下游的改革,並未涉及上游油氣資源,而改革終究是要觸碰到最深層次的東西,原油進口權,甚至是上游油氣資源的放開都將成為可能,打開民營企業的原油進口通道,因此在國外通過油田並購,從而進入油氣領域的民營企業,有望享受到本輪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
隨著油氣改革的深入,近期有消息稱,原油進口權下發的時間窗口就在近兩周,由發改委下發許可證,商務部核定配額。
按照行業的規則,有兩類民企將有可能獲得原油進口經營權,一是符合條件且具備一定生產規模的地方煉廠,二是擁有海外油氣資產的民企,從而在現有原油進口渠道之外開辟新的進口途徑。
這意味著,原油進口壟斷權有望被打破。
國泰君安分析師肖潔認為,海外油氣開發,是油氣改革打破壟斷的大勢所趨。國內常規油氣資源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瓜分完畢,存量市場的進入和利益再分配阻力較大。在油改的大背景下,轉型至油氣生產商以海外油氣資源開發進展最快。
⑻ 四川宏達(集團)有限公司的產業特點
工業生產基礎堅實
資源開發。正在開發資源儲量世界第二的雲南蘭坪鉛鋅礦,資源儲量超大型的西藏邦鋪鉬銅礦、西藏多龍銅金礦、坦尚尼亞釩鈦磁鐵礦和煤礦,資源儲量資源儲量世界第三的哈薩克夏爾克亞鉛鋅礦,正在計劃開發中國最大的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
有色生產。現有22萬噸電解鋅/年和10萬噸鋅合金/年生產能力,列中國同行業第3位,正在建設10萬噸電解鋅/年和10萬噸鋅合金/年生產能力,竣工投產後居中國同行業第1位。電解鋅兩個品牌已分別在上海金期所和倫敦金期所同時注冊。
化工生產。現有120萬噸磷酸鹽/年生產能力,產品以工業級、飼料級、食品級為主,共分4個大類,20多個品種,正在研發醫葯級、電子級產品,其技術、品牌、管理均在中國同行業領先。
金融優勢比較突顯
逐步提高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現控股四川信託、和興證券,參股德陽商業銀行。金融資本可為產業資本做大做強,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運用多種融資方式籌集資金。現控股宏達股份和金路集團2家A股上市公司,除自身較高盈利形成的大量自由資金外,還可通過公開募集、定向增發、債券發行和貸款籌集等方式獲取大量資金,為擇定的投資項目提供可靠的資金支持。
地產開發模式成熟
開發模式。從土地獲取到房屋銷售一體化進行,實行規模化、滾動式開發,集中在上海、北京、成都、青島等一線城市和德陽、綿陽、開封、什邡等二、三線城市,主要產品為中、高檔商住樓盤,現潛在開發量約600萬平方米
品牌打造。通過近20年的沉澱,已經形成具有價值含量的房地產品牌,曾獲得「亞洲最佳人居環境獎」、「中國花園社區綜合類金獎」、「中國優秀人文環境社區大獎」、「2006中國最佳主題社區」、「2007中國最值得期待的樓盤」、「2007影響中國的典範社區」等國家級大獎。
市場營銷。以行業沉澱、運作經驗、品牌價值和市場信譽為前提,年銷售量在正常狀態下可保持在30多萬平方米。
商品貿易空間廣闊
專業化團隊。現有5家分別在成都、上海、香港設立的專業貿易公司,主要從事國際、國內多形式、多品種商品貿易,擁有一大批專業化、年輕化,從事交易、物流和結算的各類人才。
全球化客戶。通過長期的貿易業務積累,已經在中國、亞洲、歐洲、南美、非洲等地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類別化客戶群,形成了成熟的業務流程和貿易模式。
規模化經營。業務以大宗一般貿易為主,方式以進口、出口、國內貿易為主,年貿易額達15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