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如何利用莊家持倉度分析

如何利用莊家持倉度分析

發布時間:2021-04-25 00:18:52

⑴ 如何通過籌碼分布理解主力持倉情況

一輪行情發展都是由籌碼轉移開始的,又因籌碼轉移而結束,籌碼轉移不僅僅是股價的轉換,更重要的是持倉籌碼數量的轉換。
股票的走勢在表象上體現了股價的變化,而其內在的本質卻體現了持倉成本的轉換。籌碼分布狀態以及籌碼轉移過程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理解主力的持倉成本狀況,要理解這一點,就必須對一輪行情進行過程分析。
可以說,一輪行情的跌宕起伏是與主力的行為密不可分的。主力行為最本質的體現是對持倉成本的控制,從低價位買進,在高價位賣出,才會產生利潤。
一輪行情主要由三個階段構成:吸籌階段、拉升階段和派發階段。
吸籌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低位大量買進股票
。吸籌是否充分,主力持倉量的多少對其控盤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其一,持倉量決定了其利潤量,籌碼越多,利潤實現量越大;其二,持倉量決定了其控盤程度,吸籌籌碼越多,市場籌碼越少,主力對股票的控制能力越強。
在吸籌階段也常伴隨著洗盤過程,迫使跟風客出局和上一輪行情高位套牢者不斷的割肉,主力才能在低位吸籌承接。其實,主力吸籌的過程就是一個籌碼換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力為買方,大眾為賣方。只有在低位充分完成了籌碼換手,吸籌階段才會結束,發動上攻行情的條件才趨於成熟。主力的吸籌區域就是其持有股票的成本區域。
拉升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使股價脫離主力吸籌成本區,打開利潤空間。在此過程中,主力用部分籌碼打壓做盤,同時又承接拋壓籌碼,但其大部分籌碼仍舊按兵不動的鎖定在吸籌區域,等待拉高獲利賣出。在拉升過程中,部分股民紛紛追漲,同時部分股民獲利吐出。
對於操盤技巧較好的主力
,如有大勢配合,主力只需要點上一把火,拉升工作主要是由股民自行完成的,其間,主力主要利用控盤能力調控拉升節奏。在拉升階段,成交異常活躍,籌碼加速轉手,各價位的成本分布大小不一。
派發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賣出持倉籌碼,實現利潤。股價經過拉升脫離成本區達到主力的盈利區域,主力高位出貨的可能性不斷的增大。隨著高位換手的充分,拉升前的低位籌碼被上移至高位。而當低位籌碼搬家工作完成之時,主力出貨工作也宣告完成,一輪下跌行情也隨之降臨。在一輪行情的流程中要充分重視兩個概念:低位充分換手和高位充分換手。低位充分換手是吸籌階段完成的標志;高位充分換手是派發階段完成的標志。
它們是拉升和派發的充分必要條件。
小提示:所謂充分換手就是在一定的價格區域成交高度密集,使分散在各價位上的籌碼充分集中在一個主要的價格區域。

⑵ 怎樣看出主力的持倉量

你好,在判斷莊家持倉量時我們一般用以下幾中方法。
.換手率計算
用換手率來計算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低位成交活躍、換手率高而股價漲幅不大的個股,通常是莊家在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量」
與「價」似乎為一對互不甘示弱的小兄弟,只要「量」先走一步,「價」必會緊緊跟上「量」的步伐,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般。
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換手率=成交量/流通盤X100%。計算莊家開始建倉到開始拉升時的這段時間的換手率,首先需確認莊家何時開始建倉?參考周K
線圖的K線均線系統由空頭轉為多頭排列, 證明有莊家介入,周MACO 指標金叉可認為是應家開始建倉的標志,這是計算換手率的起點。
一般股價在上漲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是30%,而在股價下跌時莊家所佔的比率大約是20%。但股價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假設放量:縮量=2:1,可得出如下推論:假設若上漲時換手為200%,則下跌時的換手應是100%,這段時間總換手率為300%,則可得出莊家在這段時間內的持倉量=200%×30%-100%×20%=40%,即莊家在換手率達到300%時,

其持倉量才達到40%,即每換手100%時其持倉量為40%/300%×100%=13.3%。從MACD指標金叉的那一周開始,到你所計算的那一周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來再除以流通盤,可得出這段時間的換手率,然後再把這個換手率乘以13.3%得出的數字即為莊家的控盤度。
一個中線莊家的換手率應在300%—450%之間,只有有了足夠的換手,莊家才能吸足籌碼。一般而言,當換手總率達到200%。時,莊家會加快吸籌,拉高建倉,因為低價籌碼已沒有,這是短線介入的良機。
而當換手總率達到300%時, 莊家基本已吸足籌碼,接下來應家會開始急速拉升或強行洗盤,應從盤口去把握主力的意圖和動向,切忌盲目冒進而被動地從短線交易變為中線持股。
在平時的看盤中,我們可跟蹤分析那些在低位換手率超過300%的個股,然後綜合其日K線、成交量以及結合一些技術指標來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相信必有厚報。
至於成本,可採用在所計算的那段時間內的最低價加上最高價,然後除以2,即為應家的成本區,莊家的第一目標為成本的150%(50%+ 1)。
2.根據吸貨期的長短判斷
對吸貨期很明顯的個股,簡單演算法是將吸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吸貨期,即可大致估算出莊家的待倉量。莊家持倉量=吸貨期×每天成交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

。吸貨期越長,莊家待倉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因此,若投資者看到上市後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黑馬在默默吃草。有些新股沒有經過充分的吸貨期,其行情是難以持續。
3.根據該股在大盤整理期的表現來分析
有些個股吸貨期不明顯,或是老莊卷土重來,或是莊家邊拉邊吸,或在下跌過程中不斷吸貨,難以明確劃分吸貨期。這些個股莊家持倉量可通過其在整理期的表現來判斷。
4. 根據上升過程中的放量情況來判斷
一般來說,隨著股價上漲,成交量會同步放大,某些莊家控盤的個股隨著股價上漲,成交量反而縮小,股價往往能一漲再漲,對這些個股可重勢不重價。莊家持有大量籌碼,在未放大量之前就可一路持有。如果需要較為准確地計算莊家待倉量,可使用我多年經驗總結的「求和平均法」,誤差較小。
第一步,即時成交的內外盤統計進行測算。
公式如下:當日莊家買入量=(外盤1/2+內盤1/10)/2,然後將若干天進行累加,換手至少達到100%。以上才可以。所取時間一般以60—120個交易日為宜。因為一個波段莊家的建倉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該公式需要投資者每日對目標個股進行不厭其煩的統計分析,經過長時間實證統計,准確率極高,誤差率通常小於10%。
第二步,對底部周期明顯的個股,我們的經驗是將底部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運行時間即可估算出莊家的持倉量。莊家持倉量=底部周期主動性買入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底部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主動性買入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
因此,若投資者觀察到底部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資金在默默吸納,莊家為了降低進貨成本而高拋低吸並且不斷清洗短線客;仍會有一小部分長線資金介入。
因此,這段時期莊家吸到的貨,至多也只達到總成交量的1/3—1/4。所以,忽略散戶買入量後的「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1/4,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的1/3 或1/4。
公式二如下:莊家持倉量=階段總成交量1/3(1/4),為謹慎起見可以以較低量確認。
第三步,個股在低位出現成交活躍、換手率較高而股價漲幅不大(設定標准為階段漲幅小於50%,最好小於30%)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在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莊家吸籌越充分,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股。
我們的經驗是換手率以50%為基數,每經過倍數階段如2、3、4倍等,股價走勢就進入新的階段,也預示著莊家持倉發生變化,利用換手率計算莊家持倉的
公式三如下:個股流通盤×(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同期大盤換手率)的計算結果除以3。
此公式的實戰意義是莊家資金以超越大盤換手率的買入量(即平均買入量)的數額,這通常為先知先覺資金的介入, 一般適用於長期下跌的冷門股。因此,莊家一旦對冷門股持續吸納,我們就能相對容易地測算出莊家手中的持倉量。
最後,為了確保計算的准確性,將以上三個公式結果進行求和平均,最終得出的就是莊家的持倉數量。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⑶ 如何從月線、周線上看出莊家控盤程度和持倉成本呢

大智慧上面有莊家控盤程度,但,那個數據是不是可靠的。

我從96年入市,以我的經驗:
想找出莊家入場的信號,最好的辦法是用0號坐標紙,自己畫圖。
雖然這樣比較費用,但是這是我炒股10年來,感覺最好的辦法。
你可以從筆尖上找到感覺。
忠告:不要相信炒股軟體上的各種指標,沒有用。
要用心感覺股票上下波動的節奏,真正地用心去感受。
這樣才能賺到錢。
不要相信股評、報紙、專家。它們都是一夥的,是一群禽獸。

⑷ 如何用「大智慧」分析主力持倉成本及控盤度

Var2:=REF(LOW,1); Var3:=SMA(ABS(LOW-Var2),3,1)/SMA(MAX(LOW-Var2,0),3,1)*100; Var4:=EMA(IF(CLOSE*1.2,Var3*10,Var3/10),3); Var5:=LLV(LOW,38); Var6:=HHV(Var4,38); Var7:=IF(LLV(LOW,90),1,0); Var8:=EMA(IF(LOW<=Var5,(Var4+Var6*2)/2,0),3)/618*Var7; 底部吸籌: STICKLINE(Var8,0,Var8,6,1), , colorff9900; 乖離線: (CLOSE-MA(CLOSE,40))/MA(CLOSE,40)*100, , colorred; 先知: (CLOSE-LLV(LOW,40))/LLV(LOW,40)*100, ,coloryellow; 主力線: (CLOSE-MA(LLV(LOW,40),40))/MA(LLV(LOW,40),40)*100, , colorgreen; 可能放量拉升: 0, , colorwhite; 詳細把! 導入大智慧就可以用了!

⑸ 我們如何判斷一隻股票的莊家倉位和動向呢

判斷主力持倉量三招,根據持倉量的增減來看莊家,股價的漲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該股籌碼的分布狀況以及介入資金量的大小決定的:動用的資金量越大、籌碼越集中,走勢便較為穩定,不易受大盤所左右;動用的資金量越小、籌碼分散在大多數散戶手中,股價走勢漲難跌易,難有大的作為。
這些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才行,在此之前最好還是多去學習高手的操作方法和規率來總結經驗,這樣分析比較靠譜,我現在也一直在追蹤牛股寶里的牛股達人學習,效果還不錯。
如何估算主力持倉數量呢?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法求和平均來判斷:
1、通過實戰的摸索,在判斷主力持倉量上可通過即時成交的內外盤統計進行測算,公式一如下:當日主力買入量=(外盤×1/2+內盤×1/10)/2,然後將若干天進行累加,至少換手達到100%以上才可以。
所取時間一般以60-120個交易日為宜。因為一個波段莊家的建倉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
2、對底部周期明顯的個股,筆者的經驗是將底部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運行時間,即可大致估算出莊家的持倉量,莊家持倉量=底部周期×主動性買入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底部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主動性買入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
因此,若投資者觀察到底部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資金默默吸納,主力為了降低進貨成本所以高拋低吸並且不斷清洗短線客;但仍有一小部分長線資金介入。這段時期主力吸到的貨,至多也只達到總成交量的1/3-1/4左右。所以忽略散戶的買入量的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1/3或總成交量×1/4,公式二如下:莊家持倉量=階段總成交量×1/3或1/4,為謹慎起見可以確認較低量。
3、個股在低位出現成交活躍、換手率較高、而股價漲幅不大(設定標准為階段漲幅小於50%,最好為小於30%)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股。筆者的經驗是換手率以50%為基數,每經過倍數階段如2、3、4等,股價走勢就進入新的階段,也預示著莊家持倉發生變化,利用換手率計算莊家持倉的公式三:個股流通盤×(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同期大盤換手率);計算結果除以3,此公式的實戰意義是主力資金以超越大盤換手率的買入量(即平均買入量)的數額通常為先知先覺資金的介入,一般適用於長期下跌的冷門股。因此,主力一旦對冷門股持續吸納,我們就能相對容易地測算出主力手中的持倉量。 最後,為了確保計算的准確性,將以上三個公式結果進行求和平均,最後得出的就是主力的持倉數量。
總公式:准確主力持倉量=(公式一+公式二+公式三)/3

⑹ 怎麼樣分析莊家(主力)的持倉成本怎麼樣從籌碼分布看出主力出貨完畢

有個辦法比較方便就是通過籌碼峰密集判斷。也就是我們股票右邊小欄目裡面的「焰」或者「籌」,各個軟體叫法不同。
判斷方法:
判斷主力的成本首先要判斷主力是否已經建倉,這個可以通過K線的一些K線形態中找出端倪,如果找不到,那麼看個股的峰密集是否比較集中,然後跟蹤這個股票,如果後期能夠啟動上漲脫離峰密集,並且峰密集的籌碼能夠比較穩定的鎖定,那麼基本上是主力的成本區域了,可以估算;
判斷主力是否出貨完畢,也就是看主力建倉後形成的峰密集在主力不斷拉高的過程中,是否快速的消失,如果拉高到一定程度開始消失,表現為主力高位放量,並且放量滯漲等出貨形勢,就可以更加確定主力的出貨行為。

⑺ 如何用換手率分析股票莊家的持倉量

股諺到,沒庄的股票像棵草,有庄股票是個寶。要跟庄,就必須摸清莊家的「底細」,最重要的莫過於莊家的控盤程度即持倉量以及莊家的成本,我們只有通過K線圖以及成交量來作分析和研判,據筆者認真分析和研究認為:用換手率來計算是一種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換手率=成交量/流通盤×100%。我們要計算的是莊家開始建倉到開始拉升時的這段時間的換手率,怎樣確認莊家開始建倉呢?周K線圖的參考價值最大,周K線的均線系統由空頭轉為多頭排列,證明有莊家介入,所以周MACD指標金叉可認為是莊家開始建倉的標志,這是計算換手率的起點。
在我們的市場中,大多數都是中線莊家,其控盤度大約在40%~60%之間,這種持倉量活躍程度較好,即莊家的相對控盤,超過60%的持倉量時,即達到絕對控盤的階段,這種股,大多是長線莊家所為,因為在一隻股票中有20%的籌碼屬絕對的長線投資者,這批人等於為莊家鎖倉,當然控盤度是越高越好,因為個股的升幅與持倉量大體成正比的關系。
一般而言,股價在上漲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是30%左右,而在股價下跌時莊家所佔的比率大約是20%左右。但股價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我們初步假設放量/縮量=2/1,這樣我們可得出一個推論:前題假設為若上漲時換手200%,則下跌時的換手則應是100%,這段時間總換手率為300%,則可得出莊家在這段時間內的持倉量=200%×30%-100%×20%=40%,即莊家在換手率達到300%時,其持倉量才達到40%,即每換手100%時其持倉量為40%/300%×100%=13.3%,當然這里有一定的誤差,所以我們把從MACD指標金叉的那一周開始,到你所計算的那一周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來再除以流通盤,可得出這段時間的換手率,然後再把這個換手率×13.3%得出的數字即為莊家的控盤度,所以一個中線莊家的換手率應在300%~450%之間,只有
足夠的換手,莊家才能吸足籌碼。至於成本,可採用在所計算的那段時間內的最低價加上最高價,然後除以2,即為莊家的成本區,雖然簡單,但相當實用,誤差不超過10%,我們把莊家的成本和持倉量計算出了以後,莊家的第一目標為成本×(50%+1),即若莊家成本為10元,則其最低目標即第一目標為15元,這樣我們就可在操作上做到有的放矢。

⑻ 怎樣計算莊家的持倉量

你好,在判斷莊家持倉量時我們一般用以下幾中方法。
1.換手率計算
用換手率來計算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低位成交活躍、換手率高而股價漲幅不大的個股,通常是莊家在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量」
與「價」似乎為一對互不甘示弱的小兄弟,只要「量」先走一步,「價」必會緊緊跟上「量」的步伐,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般。
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換手率=成交量/流通盤X100%。計算莊家開始建倉到開始拉升時的這段時間的換手率,首先需確認莊家何時開始建倉?參考周K
線圖的K線均線系統由空頭轉為多頭排列, 證明有莊家介入,周MACO 指標金叉可認為是應家開始建倉的標志,這是計算換手率的起點。
一般股價在上漲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是30%,而在股價下跌時莊家所佔的比率大約是20%。但股價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假設放量:縮量=2:1,可得出如下推論:假設若上漲時換手為200%,則下跌時的換手應是100%,這段時間總換手率為300%,則可得出莊家在這段時間內的持倉量=200%×30%-100%×20%=40%,即莊家在換手率達到300%時,

其持倉量才達到40%,即每換手100%時其持倉量為40%/300%×100%=13.3%。從MACD指標金叉的那一周開始,到你所計算的那一周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來再除以流通盤,可得出這段時間的換手率,然後再把這個換手率乘以13.3%得出的數字即為莊家的控盤度。
一個中線莊家的換手率應在300%—450%之間,只有有了足夠的換手,莊家才能吸足籌碼。一般而言,當換手總率達到200%。時,莊家會加快吸籌,拉高建倉,因為低價籌碼已沒有,這是短線介入的良機。
而當換手總率達到300%時, 莊家基本已吸足籌碼,接下來應家會開始急速拉升或強行洗盤,應從盤口去把握主力的意圖和動向,切忌盲目冒進而被動地從短線交易變為中線持股。
在平時的看盤中,我們可跟蹤分析那些在低位換手率超過300%的個股,然後綜合其日K線、成交量以及結合一些技術指標來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相信必有厚報。
至於成本,可採用在所計算的那段時間內的最低價加上最高價,然後除以2,即為應家的成本區,莊家的第一目標為成本的150%(50%+ 1)。
2.根據吸貨期的長短判斷
對吸貨期很明顯的個股,簡單演算法是將吸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吸貨期,即可大致估算出莊家的待倉量。莊家持倉量=吸貨期×每天成交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

。吸貨期越長,莊家待倉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因此,若投資者看到上市後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黑馬在默默吃草。有些新股沒有經過充分的吸貨期,其行情是難以持續。
3.根據該股在大盤整理期的表現來分析
有些個股吸貨期不明顯,或是老莊卷土重來,或是莊家邊拉邊吸,或在下跌過程中不斷吸貨,難以明確劃分吸貨期。這些個股莊家持倉量可通過其在整理期的表現來判斷。
4. 根據上升過程中的放量情況來判斷
一般來說,隨著股價上漲,成交量會同步放大,某些莊家控盤的個股隨著股價上漲,成交量反而縮小,股價往往能一漲再漲,對這些個股可重勢不重價。莊家持有大量籌碼,在未放大量之前就可一路持有。如果需要較為准確地計算莊家待倉量,可使用我多年經驗總結的「求和平均法」,誤差較小。
第一步,即時成交的內外盤統計進行測算。
公式如下:當日莊家買入量=(外盤1/2+內盤1/10)/2,然後將若干天進行累加,換手至少達到100%。以上才可以。所取時間一般以60—120個交易日為宜。因為一個波段莊家的建倉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該公式需要投資者每日對目標個股進行不厭其煩的統計分析,經過長時間實證統計,准確率極高,誤差率通常小於10%。
第二步,對底部周期明顯的個股,我們的經驗是將底部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運行時間即可估算出莊家的持倉量。莊家持倉量=底部周期主動性買入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底部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主動性買入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
因此,若投資者觀察到底部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資金在默默吸納,莊家為了降低進貨成本而高拋低吸並且不斷清洗短線客;仍會有一小部分長線資金介入。
因此,這段時期莊家吸到的貨,至多也只達到總成交量的1/3—1/4。所以,忽略散戶買入量後的「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1/4,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的1/3 或1/4。
公式二如下:莊家持倉量=階段總成交量1/3(1/4),為謹慎起見可以以較低量確認。
第三步,個股在低位出現成交活躍、換手率較高而股價漲幅不大(設定標准為階段漲幅小於50%,最好小於30%)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在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莊家吸籌越充分,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股。
我們的經驗是換手率以50%為基數,每經過倍數階段如2、3、4倍等,股價走勢就進入新的階段,也預示著莊家持倉發生變化,利用換手率計算莊家持倉的
公式三如下:個股流通盤×(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同期大盤換手率)的計算結果除以3。
此公式的實戰意義是莊家資金以超越大盤換手率的買入量(即平均買入量)的數額,這通常為先知先覺資金的介入, 一般適用於長期下跌的冷門股。因此,莊家一旦對冷門股持續吸納,我們就能相對容易地測算出莊家手中的持倉量。
最後,為了確保計算的准確性,將以上三個公式結果進行求和平均,最終得出的就是莊家的持倉數量。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利用莊家持倉度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