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雷曼高杠桿

雷曼高杠桿

發布時間:2021-04-28 07:04:37

Ⅰ 美國的投資銀行中,雷曼兄弟不是做的最大的,為什麼會先倒下

最大的原因是其平均杠桿高達40倍,爆倉了! 而高盛,摩根斯坦利的平均杠桿都在20以下,風險相對雷曼兄弟要低的多.

因為美國的投資銀行不能吸納儲蓄和放貸,所以其並不受次貸壞賬的直接影響.理論上只要杠桿超過10倍,都會存在流動性短缺問題.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高杠桿的金融衍生產品的收益會放大很多倍,流動性問題不大.但市場一旦進入下行行情,高杠桿也會同樣放大虧損. 雷曼的杠桿太高,所以虧損相對太多,所以連美國政府像救也力不從心!

雷曼之所以最終破產倒下,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流動性的短缺性問題暴露十分緩慢,當其發現問題嚴重時,其才發現其儲備的可流動資金已經被慢慢磨掉了.相反,摩根和高盛的問題則暴露的非常快,這樣他們也可以用還算充足的自有資金盡快補救.因此效果要比雷曼要好很多.

關於杠桿的問題,有以下比較:國內的股市在沒有融資融券的情況下,其值是小於1的.期貨市場的平均杠桿大概在6-7倍.股指期貨各國的適用值在10到12倍.外匯類的產品的杠桿效應有時可以高達400倍.而中國銀行允許的外匯保證金交易的最大杠桿是20倍.

Ⅱ 雷曼兄弟內部杠桿率是什麼意思

金融杠桿(leverage)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投資者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還有可能遭遇的風險,其實最安全的方法是將收益預期盡可能縮小,而風險預期盡可能擴大,這樣做出的投資決策所得到的結果則必然落在您的預料之中。另外,還必須注意到,使用金融杠桿這個工具的時候,現金流的支出可能會增大,必須要考慮到這方面的事情,否則資金鏈一旦斷裂,即使最後的結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您也必須要面對提前出局的下場。
還有個簡單的解釋就是用別人的資金來為自己賺錢……

首先雷曼用自己賬上資產作為抵押,向銀行,對沖基金,機構投資者大量借貸,這是他的資金來源,然後他又將貸來的資金一部分貸給私募基金,另外一部分用來購買房貸資產以及其他的與房貸有關的衍生品。而購買來的房貸資產又打包發售給投資者。這樣,銀行所貸給房屋購買者的貸款在投行,基金及其他機構的倒賣,轉手後已經放大到原來的2--4倍,甚至更多,這樣一來,一旦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那麼一環一環地返還到上一級,每一級承受的損失也將一倍一倍地放大…… 雷曼的破產其實是因為在房貸資產上套的太多,導致其喪失流動性,再加上投資者的資金贖回以及最後時刻摩根要求其拿出50億的額外抵押品而徹底讓他失去了資金才不得不宣布破產的

Ⅲ 雷曼兄弟為什麼破產

通過嚴格的數據分析,我簡單說下我的看法:
一,雷曼是為數不多的金融巨頭,這次它破產不是因為他支付不起債務,他的償付還是多於債務的。
二,對於雷曼這樣的證券企業,沒有法律規定它不可以宣布破產。而它破產不意味著股東虧本,它仍然會承擔大部分企業責任,對股東有交待。
三,這輪是華爾街的經融企業把經濟玩的太過了,把自己都搭進去,其實許多世界經濟熱點的增長都離不開華爾街,是它們不斷地在創新經融的新玩法。
四,從次貸開始至今的一系列問題,是全球性的經融問題。

Ⅳ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原因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真實原因

200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
年,對於全球金融市場來說也是多事之秋。911事件七周年後的這一周,成為了
華爾街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周。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根
據破產法第11款條例進入破產保護程序,意味著這傢具有158年歷史的投資銀行走
進了歷史。雷曼兄弟成長史是美國近代金融史的一部縮影,其破產是世界金融史
上一個極具指標意義的事件。

雷曼兄弟興衰史

成立於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投資銀行,總部設在紐約。雷曼兄
弟公司成立迄今,歷經了美國內戰、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9‧11」襲
擊和一次收購,一直屹立不倒,曾被紐約大學金融教授羅伊‧史密斯形容為「有
19條命的貓」。

1994 年,雷曼兄弟通過IPO在紐約交易所掛牌,正式成為一家公眾公司。2000年正
值雷曼兄弟成立150周年之際,其股價首次突破100美元,並進入標普 100指數成份
股。2005年,雷曼兄弟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1750億美元,標准普爾將其債權評級由
A提升為A+;同年,雷曼兄弟被Euromoney評為年度的最佳投資銀行。

雷曼公司曾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業務上獨占鰲頭,但最後也恰恰敗在了這個業
務引發的次貸危機上。2008年9月9 日,雷曼公司股票開始狂跌不止,一周內股
價暴跌77%,公司市值從112億美元大幅縮水至25億美元;直至最後倒閉
破產。雷曼的破產,使美林老總也嚇破了膽,趕緊以440億美元的價格將美林賣
給了美國銀行。

高精度圖片

出事的為什麼總是投資銀行?

在美國的五大投資銀行中,雷曼倒閉,美林被收購,再加上年初被摩根收購的貝
爾斯登,在半年時間內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就只剩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兩家了。

投資銀行,也就是券商,一度非常神氣,大有主宰金融界的勢頭,投行人的收入
也是金融界中最高的,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傳統意義上的投行是主要從事證券
發行、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
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近年來,投行成為了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發源地
。從最初兩個世紀前的為貿易融資、為基礎設施融資,到後來強力介入企業重組
、證券期貨市場等。

實際上,當金融創新愈演愈烈後,投行的性質就開始越來越像一個高級賭場了。
投行們設計出了一個個美妙的金融奇思並將其實施,催生出一個個市場奇跡。也
許正因為此,投行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行業,促成一個10億元的兼並,估計它
得拿走1個億,但它付出的就是幾個所謂高智力的策劃和評估,最多拿點錢買點
股份撬動撬動。在創新的招牌下,在巨額高利的引誘下,投行當然滿懷激情,不
遺餘力,甚至鋌而走險了。

次貸危機爆發前,國際金融機構大肆盲目利用「證券化」、「衍生工具」等高杠
桿率結構性產品追求投行式收益,整個金融業都沉浸在高杠桿率帶來的財富盛宴
的歡欣之中,而忘卻了金融創新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市場泡沫終會破滅。次
貸危機實際上就是過度擴張信用的產物。各種信貸大肆擴張,置實際承受能力於
不顧。它在營造出一種虛幻的美妙前景的同時,也在刺激著貪婪與投機的慾望。

經濟金融的產生本是為了給人們提供生活的需要和方便。然而,在無休止的利益
、消費追逐中,人們忘記了生產的目的,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唯一的目標就是更
多、更好、更強,至於有沒有如此的必要,則沒有人去認真的思考了。一個三口
、四口之家,住在1000呎的房子里已經很好了,為什麼一定要追逐2000呎?大家
都迷失了方向和目的,只顧追求最大的利益,而喪失了價值評判的標准。當一切
的一切都以利益、享樂為標準的時候,滅亡和災難就很難完全避免了。
高精度圖片
不顧風險的雷曼公司最後毀了自己。(Getty Images)

虛擬金融和現實經濟生活的嚴重脫節

金融創新出現後,金融投資開始過度依賴數量化模型,理論假設與市場現實嚴重
脫節,對未來的資本收益變化的預測也嚴重失真。雷曼過多的涉足復雜的衍生工
具市場,問題出現後有一個傳導過程,很難馬上浮現出來,所以仍然沉醉於昔日
輝煌,錯失多次救亡機會,最終因為美國政府拒絕包底而崩盤。

近年來,有著嚴格假設條件和繁雜理論結構的數理模型深受全球投資銀行、對沖
基金、評級機構的追捧,成為度量金融風險的主要工具。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數
學博士和計算機博士進入投行工作的原因。
然而,在這次次貸危機中,盡管金融機構對次貸衍生產品建立了精巧繁雜的定價
和評級模型,但面對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突然逆轉的實際情況,模型的前提假設
和市場現實風險嚴重偏離,導致風險定價功能失效,引發投資者的恐慌,並通過
「羊群效應」傳導放大風險,最後釀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機。

現實經濟生活是千變萬化的,數理模型不論多麼精巧龐大,也難以涵蓋所有的情
況和風險特徵,如果過度崇拜數理模型,以若干參數來完全描述市場風險的變化
,替代理性的市場投資決策,必將導致危機的發生。

近30 年來,金融創新的結果是買賣的鏈條越拉越長,分散的范圍越來越廣,交
易完成後,最終的投資者和最初的借款人之間已經相隔萬水千山,彼此毫不了解
。例如,引發本輪危機的房屋次貸產品,從最初的房屋抵押貸款到最後的CDO等
衍生產品,中間經過借貸、打包、信用增持、評級、銷售等繁雜階段,整個過程
設計有數十個不同機構參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非常突出。投行的獎金激勵方式
也極大地助長了高管層的道德風險—為追求高額獎金和紅利,無視審慎性要求,
盲目創新業務。

其實現在的次貸危機仍未度過危險期,更沒有到頭,次級貸款的期限大多為30年
,而現在距離次級債的發放才剛剛過去5年。美國整個次級債及衍生產品的規模
在 12萬億美元,現在僅僅沖銷了5000億美元,還不到1/20。不管是次級債規模
還是時間跨度上來說,都有可能出現危機的進一步延續。

雷曼栽到了自己的豪賭上

雷曼兄弟破產的直接原因是次貸危機導致其所持有的金融產品成為壞賬,是因為
它在次貸產品上賭得太多了。除了賭次貸產品,雷曼還賭信貸違約掉期。「信貸
違約掉期」的英文是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是一種轉移定息產品
信貸風險的掉期安排,雷曼在CDS上涉及的金額高達8000億美元。
資本市場本就是豪賭,雷曼更是豪賭。資本市場是所謂杠桿融資,也就是有少量
自有資金然後成倍借錢。華爾街的平均「杠桿」比例 是14.5倍。

瑞士信貸結構性金融產品交易部主任Jay Guo表示,「美林銀行及雷曼兄弟等大
型投資銀行之所以紛紛在瞬間倒下,本質上是因為他們投資了大量的與次級債有
關的證券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投資原則一般都有大比例的投資杠桿,即這些產
品的投資收益與虧損都是被大比例放大的——賺就會賺得更大,虧也會虧得更多
。這個時候已沒有什麼大銀行與小銀行的實力區別。現在哪家銀行能在這場金融
危機中生存下來,取決於他們與次級債有關的金融產品的距離。」

雷曼兄弟在次貸危機爆發前,持有大量的次級債金融產品(包括MBS和CDO),以
及其他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次貸危機爆發後,由於次級抵押貸款
違約率上升,造成次級債金融產品的信用評級和市場價值直線下降。隨著信用風
險從次級抵押貸款繼續向外擴展,則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的信用評
級和市場價值也開始大幅下滑。持有的產品都出現了問題,到了病入膏肓的時候
,政府想救也難了。
高精度圖片
得知雷曼破產後,遠在歐洲的人們都傷心不已。(Getty Images)

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救援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的規模比貝爾斯登更大,為什麼美國政府在先後救援了貝爾斯登以及兩
房之後,卻拒絕為擬收購雷曼兄弟的美洲銀行以及巴克萊提供信貸支持,從而導
致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呢?美國政府的這種做法是否有厚此薄彼之嫌?

其實,美國政府在救援了貝爾斯登之後,美聯儲受到了大量的批評。最具有代表
性的意見是,為什麼政府要用納稅人的錢去為私人金融機構的投資決策失誤買單
?政府救援私人金融機構會不會滋生新的道德風險,即鼓勵金融機構去承擔更大
的風險,反正最後有政府兜底?因此,當雷曼兄弟出事之後,美國政府就不得不
更加慎重了。

一方面,次貸危機已經爆發一年有餘,市場投資者對於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和可
能出現的虧損都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美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救市措施也開始發
揮作用,在這一前提下,一家投資銀行的倒閉不會引發金融市場上更大的恐慌;
另一方面,在對政府救市的如潮批評下,美國政府也需要來澄清自己的立場,即
除非引發系統性風險,美國政府不會輕易利用納稅人的錢去救援私人機構。私人
機構應該為自己的決策承擔責任,這不僅包括管理層,也包括股東。這也是為什
麼美國政府在接管兩房時表示只保護債權人利益,而撤換了管理層以及嚴重稀釋
了兩房股東的股權價值。投資失敗就得承擔責任,這是自由市場的核心原則之一


至少有7家中國金融機構是雷曼的債權人

雷曼破產後,9月17日,招商銀行率先發布公告稱,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
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 1000萬
美元。9月18日,中行公告稱,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及其子公司發
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同日,興業銀行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日,與美國雷曼兄弟
公司相關的投資與交易產生的風險敞口總計摺合約3360萬美元。

工商銀行透露,目前該行(包括境外機構)持有雷曼公司債券及與雷曼信用相掛鉤
債券的余額總計為1.518億美元。中信銀行和建設銀行也承認持有雷曼的債券,
但額度到底有多大,目前正在核對中。有關人士透露,兩家銀行持有的雷曼債券
都超過招行的總金額。交行相關人士則表示,和雷曼公司有業務往來,但影響有
限,風險可控。

但現有的統計只是對已經明確的交易統計,還有很多主要的交易因為涉及法律上
的認定,這部份損失還沒有明確。而且與雷曼發生業務的機構,交割失敗也會給
銀行帶來資金量的問題,尤其是背對背的交割(先買後賣,但現在無法購買)。現
在這類產品已經出現了賬戶透支的問題,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危機恐怕就不止一
點點了。

另外,由於雷曼公司擁有大量的房貸、商業地產相關資產以及次貸和CDO風險敞
口,這些資產在清算狀態下出售可能會拉低市場對於類似資產的估值,從而給其
他機構帶來更多的額外減計損失。
高精度圖片
華爾街迎來百年不遇的金融風暴。(Getty Images)

這場金融風暴中,中國的外匯儲備損失了多少?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9月21日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
告指出,「受美元貶值的匯率、投資收益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價格
明顯縮水,凈虧損已達360億美元。」

報告指出,受次貸危機影響,金融市場投機行為導致大宗產品價格急劇上漲,並
通過價格損耗渠道大幅度降低了中國外匯儲備實際購買力的價值。並且,受美元
貶值的匯率、投資收益等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通過資產的估值效應使
得計價的外匯儲備資產價格明顯縮水。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王晉斌指出,由於中國國際資產管理水平和人民
幣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弱勢地位,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價格
仍然會縮水,中國還要遭受更大損失。

心得/評論:

經營會失敗的道理簡單,但就是被暴利蒙蔽了雙眼和理性

Ⅳ 為什麼雷曼兄弟破產會導致世界金融危機亞洲的經濟與他有什麼關系

這次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風暴對東莞經濟的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外貿經濟方面。以下資料供您參考。
按照東莞市經貿局有關人士的分析,導致工業增速繼續放緩的原因,主要是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壁壘日益增多、國家宏觀調控力度進一步加大、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省市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進一步加大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這些因素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存在,對東莞經濟的穩健發展形成嚴峻挑戰。
全球需求下降競爭加劇
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主導的城市,東莞每年有170億美元的商品直接出口美國,130億美元商品通過香港轉銷美國。但是,自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以來,美元持續低迷,東莞很多企業的訂單驟減。
東莞台商協會前會長葉宏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導致最近珠三角企業動盪的局面,最核心問題是全球需求下降與競爭加劇的矛盾。美國次貸危機導致俯長碘短鄢的碉痊冬花通貨膨脹,歐美等主要消費市場購買力下降,現在是全球需求量減少的時刻,但是競爭者卻不斷增加,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製造業的興起,「東莞製造」的競爭優勢削弱。
原材料價格上漲利潤收縮
「今年的塑料價格上漲幅度達到30%~40%,而塑料在一件玩具的總成本中幾乎能佔到60%~70%的比重。」東莞哈一代玩具廠總經理肖森林說,現在一些經銷商最多隻答應提高10%的價格,剩下的10%~15%的成本只能由企業自己承擔,企業利潤一再緊縮,嚴重影響了出口信心,甚至是生存。
供電緊缺企業開工不足
能源供給緊張也影響到東莞經濟的發展。今年2月,東莞部分鎮街開始「開四停三」。企業開工不足,工業生產普遍受到了影響。
「就在6月份,鳳崗鎮也開始實施『開四停三』措施,」王南陽告訴記者:「幸虧我們公司用的都是進口設備,耗電量相對少點,公司也買了發電機,影響相對小點。」
宏觀政策限制企業利潤
工業利潤增幅明顯回落,也受到宏觀層面的影響。今年以來,國家收緊銀根,導致企業貸款困難,原來的貸款也出現還款困難。此外,去年下半年開始頻繁出台的對加工貿易的限制措施,使東莞備受影響。
有企業為記者算了一筆賬:除了員工工資,現在要交的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等,平均每人每月接近200元,一年2400元,如果是一家萬人工廠,一年就要增加數千萬元的成本費用。
國際貿易壁壘增加成本
國際貿易壁壘日益增多,尤其是歐盟不斷出台新環保措施,也讓玩具企業主坐立不安。目前強制性產品認證收費,包括申請費、工廠審查費、批准與注冊費、監審復查費等多項,全部申請下來,費用高昂,企業的成本增加。

Ⅵ 雷曼兄弟為什麼會破產,雷曼原來都有哪些業務

通過雷曼的財務報表,發現 雷曼的業務分為三個部分,其中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s)是其最核心的業務部門,佔有雷曼總資產的 98%,也是雷曼 85%左右的收入來源。資本市場業務分為固定收益和權益兩大塊,分別從事固定收益相關和股票相關的證券買賣、資產證券化、研究咨詢支持等活動。其中的固定收益類涵蓋范圍相當廣泛,也是直接導致雷曼破產的主要環節。

雷曼以做市商身份進行政府和市政債券、利率產品、信貸產品、抵押債券、抵押貸款產品、貨幣和大宗商品的交易,也是在這個部門進行抵押產品和衍生工具的設計和發起。即固定收益類業務基本就是一條次貸類產品的生產、賣出和交易的完整鏈條。 雷曼收入中佔比最大的兩項分別是利息和股利收入(interest and dividends)以及交易性損益(principal transaction),利息和股利收入來自其持有的債券、股票等金融工具的,交易性損益是其所持有的所有金融頭寸價值變動導致的實現和未實現的損益,其資產減計的損失都是放在這個科目下的,是雷曼 08年虧損的主要原因。

雷曼由於近幾年操作偏激進,買入了大量的住房抵押債券和高風險資產,杠桿系數非常高,其資產中 45%是金融頭寸,這些頭寸中高收益的債券和貸款達 327 億美元(2007年底數據)。高收益指的是那些投資評級在 BB+以下甚至是沒有投資評級的證券和貸款,可以說是垃圾資產。按資產級別來分,其二季度末持有的三級資產(沒有市場價格,其價值是公司根據一系列假設計算出來的,通常是些經過多次打包和分割後的衍生產品)還有 400 多億美元,這將近 400 億的資產隨時都可能變得一文不名。雷曼的股東權益僅 263億美元,根本無法消化垃圾資產貶值的損失,其命運只能是破產。

Ⅶ 這次金融風暴雷曼犯了什麼錯誤可以避免嗎

200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對於全球金融市場來說也是多事之秋。911事件七周年後的這一周,成為了華爾街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周。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根據破產法第11款條例進入破產保護程序,意味著這傢具有158年歷史的投資銀行走進了歷史。雷曼兄弟成長史是美國近代金融史的一部縮影,其破產是世界金融史上一個極具指標意義的事件。

雷曼兄弟興衰史

成立於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投資銀行,總部設在紐約。雷曼兄弟公司成立迄今,歷經了美國內戰、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9·11」襲擊和一次收購,一直屹立不倒,曾被紐約大學金融教授羅伊·史密斯形容為「有19條命的貓」。
1994年,雷曼兄弟通過IPO在紐約交易所掛牌,正式成為一家公眾公司。2000年正值雷曼兄弟成立150周年之際,其股價首次突破100美元,並進入標普100指數成份股。2005年,雷曼兄弟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1750億美元,標准普爾將其債權評級由A提升為A+;同年,雷曼兄弟被Euromoney評為年度的最佳投資銀行。
雷曼公司曾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業務上獨占鰲頭,但最後也恰恰敗在了這個業務引發的次貸危機上。2008年9月9日,雷曼公司股票開始狂跌不止,一周內股價暴跌77%,公司市值從112億美元大幅縮水至25億美元;直至最後倒閉破產。雷曼的破產,使美林老總也嚇破了膽,趕緊以440億美元的價格將美林賣給了美國銀行。

出事的為什麼總是投資銀行?

在美國的五大投資銀行中,雷曼倒閉,美林被收購,再加上年初被摩根收購的貝爾斯登,在半年時間內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就只剩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兩家了。
投資銀行,也就是券商,一度非常神氣,大有主宰金融界的勢頭,投行人的收入也是金融界中最高的,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傳統意義上的投行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近年來,投行成為了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發源地。從最初兩個世紀前的為貿易融資、為基礎設施融資,到後來強力介入企業重組、證券期貨市場等。
實際上,當金融創新愈演愈烈後,投行的性質就開始越來越像一個高級賭場了。投行們設計出了一個個美妙的金融奇思並將其實施,催生出一個個市場奇跡。也許正因為此,投行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行業,促成一個10億元的兼並,估計它得拿走1個億,但它付出的就是幾個所謂高智力的策劃和評估,最多拿點錢買點股份撬動撬動。在創新的招牌下,在巨額高利的引誘下,投行當然滿懷激情,不遺餘力,甚至鋌而走險了。
次貸危機爆發前,國際金融機構大肆盲目利用「證券化」、「衍生工具」等高杠桿率結構性產品追求投行式收益,整個金融業都沉浸在高杠桿率帶來的財富盛宴的歡欣之中,而忘卻了金融創新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市場泡沫終會破滅。次貸危機實際上就是過度擴張信用的產物。各種信貸大肆擴張,置實際承受能力於不顧。它在營造出一種虛幻的美妙前景的同時,也在刺激著貪婪與投機的慾望。
經濟金融的產生本是為了給人們提供生活的需要和方便。然而,在無休止的利益、消費追逐中,人們忘記了生產的目的,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唯一的目標就是更多、更好、更強,至於有沒有如此的必要,則沒有人去認真的思考了。一個三口、四口之家,住在1000尺的房子里已經很好了,為什麼一定要追逐2000尺?大家都迷失了方向和目的,只顧追求最大的利益,而喪失了價值評判的標准。當一切的一切都以利益、享樂為標準的時候,滅亡和災難就很難完全避免了。

虛擬金融和現實經濟生活的嚴重脫節

金融創新出現後,金融投資開始過度依賴數量化模型,理論假設與市場現實嚴重脫節,對未來的資本收益變化的預測也嚴重失真。雷曼過多的涉足復雜的衍生工具市場,問題出現後有一個傳導過程,很難馬上浮現出來,所以仍然沉醉於昔日輝煌,錯失多次救亡機會,最終因為美國政府拒絕包底而崩盤。
近年來,有著嚴格假設條件和繁雜理論結構的數理模型深受全球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評級機構的追捧,成為度量金融風險的主要工具。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數學博士和計算機博士進入投行工作的原因。
然而,在這次次貸危機中,盡管金融機構對次貸衍生產品建立了精巧繁雜的定價和評級模型,但面對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突然逆轉的實際情況,模型的前提假設和市場現實風險嚴重偏離,導致風險定價功能失效,引發投資者的恐慌,並通過「羊群效應」傳導放大風險,最後釀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機。
現實經濟生活是千變萬化的,數理模型不論多麼精巧龐大,也難以涵蓋所有的情況和風險特徵,如果過度崇拜數理模型,以若干參數來完全描述市場風險的變化,替代理性的市場投資決策,必將導致危機的發生。
近30年來,金融創新的結果是買賣的鏈條越拉越長,分散的范圍越來越廣,交易完成後,最終的投資者和最初的借款人之間已經相隔萬水千山,彼此毫不了解。例如,引發本輪危機的房屋次貸產品,從最初的房屋抵押貸款到最後的CDO等衍生產品,中間經過借貸、打包、信用增持、評級、銷售等繁雜階段,整個過程設計有數十個不同機構參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非常突出。投行的獎金激勵方式也極大地助長了高管層的道德風險—為追求高額獎金和紅利,無視審慎性要求,盲目創新業務。
其實現在的次貸危機仍未度過危險期,更沒有到頭,次級貸款的期限大多為30年,而現在距離次級債的發放才剛剛過去5年。美國整個次級債及衍生產品的規模在12萬億美元,現在僅僅沖銷了5000億美元,還不到1/20。不管是次級債規模還是時間跨度上來說,都有可能出現危機的進一步延續。

雷曼栽到了自己的豪賭上

雷曼兄弟破產的直接原因是次貸危機導致其所持有的金融產品成為壞賬,是因為它在次貸產品上賭得太多了。除了賭次貸產品,雷曼還賭信貸違約掉期。「信貸違約掉期」的英文是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是一種轉移定息產品信貸風險的掉期安排,雷曼在CDS上涉及的金額高達8000億美元。
資本市場本就是豪賭,雷曼更是豪賭。資本市場是所謂杠桿融資,也就是有少量自有資金然後成倍借錢。華爾街的平均「杠桿」比例是14.5倍。
瑞士信貸結構性金融產品交易部主任Jay Guo表示,「美林銀行及雷曼兄弟等大型投資銀行之所以紛紛在瞬間倒下,本質上是因為他們投資了大量的與次級債有關的證券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投資原則一般都有大比例的投資杠桿,即這些產品的投資收益與虧損都是被大比例放大的——賺就會賺得更大,虧也會虧得更多。這個時候已沒有什麼大銀行與小銀行的實力區別。現在哪家銀行能在這場金融危機中生存下來,取決於他們與次級債有關的金融產品的距離。」
雷曼兄弟在次貸危機爆發前,持有大量的次級債金融產品(包括MBS和CDO),以及其他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次貸危機爆發後,由於次級抵押貸款違約率上升,造成次級債金融產品的信用評級和市場價值直線下降。隨著信用風險從次級抵押貸款繼續向外擴展,則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的信用評級和市場價值也開始大幅下滑。持有的產品都出現了問題,到了病入膏肓的時候,政府想救也難了。

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救援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的規模比貝爾斯登更大,為什麼美國政府在先後救援了貝爾斯登以及兩房之後,卻拒絕為擬收購雷曼兄弟的美洲銀行以及巴克萊提供信貸支持,從而導致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呢?美國政府的這種做法是否有厚此薄彼之嫌?
其實,美國政府在救援了貝爾斯登之後,美聯儲受到了大量的批評。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見是,為什麼政府要用納稅人的錢去為私人金融機構的投資決策失誤買單?政府救援私人金融機構會不會滋生新的道德風險,即鼓勵金融機構去承擔更大的風險,反正最後有政府兜底?因此,當雷曼兄弟出事之後,美國政府就不得不更加慎重了。
一方面,次貸危機已經爆發一年有餘,市場投資者對於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和可能出現的虧損都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美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救市措施也開始發揮作用,在這一前提下,一家投資銀行的倒閉不會引發金融市場上更大的恐慌;另一方面,在對政府救市的如潮批評下,美國政府也需要來澄清自己的立場,即除非引發系統性風險,美國政府不會輕易利用納稅人的錢去救援私人機構。私人機構應該為自己的決策承擔責任,這不僅包括管理層,也包括股東。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政府在接管兩房時表示只保護債權人利益,而撤換了管理層以及嚴重稀釋了兩房股東的股權價值。投資失敗就得承擔責任,這是自由市場的核心原則之一。

Ⅷ 金融高杠桿有什麼影響

答:
金融高杠桿在放大收益的同時,會同時增大風險。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08年金融危機,危機前美國投行賺得盆滿缽滿,危機後雷曼兄弟倒閉,世界經濟大衰退。

Ⅸ 雷曼兄弟銀行為什麼會破產,他不是美國4大銀行之一嗎

雷曼兄弟這家超過150年的金融「巨鱷」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季節,終於支撐不住,落得個「破產申請」慘淡下場,讓國人對大洋彼岸的「次貸危機」重

新評估。受該事件影響,昨日中國銀行股大面積跌停,招商銀行也在跌停之列。今日,招行發布了持有雷曼兄弟債券的公告,所持債券即使全部損失

,也僅僅影響每股收益0.0324元/股,實質性影響很小。但心理脆弱的投資者是否會理性對待,還得拭目以待。
「雷曼兄弟面臨破產!」——這一消息對全球股市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然而其帶來的影響或許才剛剛開始顯現!
繼昨日華安基金公司公告旗下華安國際配置基金受到雷曼兄弟事件影響之後,今日招商銀行(600036,收盤價16.07元)也發布了受累於雷曼兄弟的消

息,公告稱,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共計7000萬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昨日銀行股的齊齊跌停,這一不利消息的發布,又可能被市場所放大。

實質性影響有限
今日,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截至公告日,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

美元。公告同時稱,公司將對上述債券的風險進行評估,根據審慎原則提取相應的減值准備。
7000萬美元——摺合成人民幣大約相當於4.77億元,這一數字對招商銀行的影響會有多大呢?
如果招商銀行對持有雷曼兄弟發行的債券計提10%的減值,那麼損失將會為4770萬元。按照招商銀行總股本147.07億股計算,那麼影響每股收益將僅

僅為0.0032元/股;
如果招商銀行對7000萬美元計提50%的壞賬准備,那麼對每股收益造成的影響也只有0.0162元/股;
即使作最壞打算,對這7000萬美元進行全額壞賬計提,那受到的影響也不過僅為0.0324元/股,這一數字與招行今年中期每股收益0.9元相比,顯然所

佔比重是相當之小的。
因此,民族證券分析師認為,招商銀行雖然對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債券沒有計提相應減值准備,但這一事件即使作最壞打算,給招行帶來的實質性影

響也相當有限。

市場可能反應過度
「實質性影響有限!」這是業內人士對招商銀行受累雷曼兄弟事件的評價,但市場會理性對待嗎?

閱讀全文

與雷曼高杠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