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OB可繞O點轉動,在杠桿上的A點和B點分別作用兩個力F1和F2,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已
(1)F1的力臂為0.1m; 而F2的最大力臂為OB的長度,即0.2m+0.1m=0.3m; 則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
F1L1=F2L2;
則F2=
F1L1 |
L2 |
12N×0.1m |
0.3m |
F1′L1 |
F2 |
6N×0.1m |
4N |
❷ 如圖,一根輕質杠桿可繞o點轉動,在杠桿的中點掛一重物g,在桿的另一端施加一個
根據力臂的概念做出力F和重力G的力臂,如圖所示: ; 在力F使杠桿從所示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的過程中,重物的重力不變但力臂變大,F的力臂變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L F =G?L G 則F= G L G L F ,所以F一直在增大. 答:F一直在變大,因為F的力臂減小,G不變,而G的力臂在增大,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所以F增大.
❸ 如圖一根輕質杠桿,它的一端可以繞固定點O轉動,另一端A用線豎直向上拉著.在杠桿的B點懸掛一個質量為200
(1)G=mg=0.2kg×9.8N/kg=1.96N;
(2)由圖可知,OB=28cm=0.28m,OA=OB+BC=28cm+12cm=40cm=0.4m,
由杠桿平衡的條件F?OA=G?OB可得:
F=
G?OB |
OA |
1.96N×0.28m |
0.4m |
❹ 如圖所示,輕質杠桿一端因始終水平方向力F作用而被逐步抬起,在此過程中F的大小及力臂變化是()A.
如圖所示,由於是輕質杠桿,所以杠桿自身重力忽略不計.
拉力F方向始終水平向右,支點在A點.動力臂是從A點到水平拉力F所在的水平直線之間的距離.
阻力是由於物體重力而對杠桿產生的豎直向下的拉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下.阻力臂是從A點到豎直向下方向上所在直線之間的距離.
由於杠桿不斷被抬起,會導致動力臂不斷減小,阻力大小不變,阻力臂不斷增大.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公式:F1L1=F2L2
當L1變小、F2不變、L2變大時,F1會變大.
故選B.
❺ 如圖 一輕質杠桿可繞點O轉動 甲乙兩個物體分別用細線懸掛在杠桿A、B處 若甲物體重10N 則乙物體重()N時
B點是不是應該往後移。移到掛G的位置。
這樣乙重7.5N
❻ 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OA可繞O點無摩擦轉動,A端用繩子系在豎直牆壁的B點,在杠桿的C點懸掛一質量為4kg的
(1)過支點O作垂直繩子對杠桿的拉力F作用線的垂線段(即力臂L). 如圖所示: ![]() |
G×OC |
OD |
❼ (2014玉林一模)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AB支在支架上,OA=20cm,G1為一邊長為5cm的正方體,G2重為20N.當
(1)G2在C點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得:
FA×OA=G2×OC,
即:FA×20cm=20N×10cm,
解得:
FA=10N;
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S=5cm×5cm=25cm2=0.0025m2;
由p=
F |
S |
s |
t |
s |
v |
50cm |
2cm/s |
❽ 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可繞O點轉動,在杠桿的A端掛一重為60N的物體甲,在B端施加一個力F,已知OA:AB=1:2
∵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F×OB=G×OA,
已知OA:AB=1:2,所以OA:OB=1:3,
∴F=G×
OA |
OB |
1 |
3 |
❾ 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OA可繞O點無摩擦轉動,A端用繩子系在豎直牆壁的B點,在杠桿的C點懸掛一重為20N的物
(1)過支點O作垂直繩子對杠桿的拉力F作用線的垂線段(即力臂L).
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