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拋補利率平價與非拋補利率平價該如何區分理解
抵補利率平價是指可以在外匯遠期進行抵補,其經濟含義是,匯率的遠期升(貼)水率等於兩國貨幣利率之差,並且高利率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表現為貼水,低利率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表現為升水.
非遞補利率平價的經濟含義是,預期的匯率遠期變動率等於兩國的貨幣利率之差.
拋補利率平價,與無拋補利率平價相比,拋補的利率平價並未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時候,可以在期匯市場上簽訂與套利方向相反的遠期外匯合同(掉期交易),確定在到期日交割時所使用的匯率水平。
『貳』 拋補和非拋補利率平價解釋利率成因
中國搞經濟學的就喜歡把事情搞得很復雜,學生學了半天就知道一大堆的名詞。
我舉個例子。
1、假如現在人民幣1年利率5%,美元1年利率是10%,在資本可以正常流動的情況下,鬼才願意去持有人民幣1年存款,我正好手頭有筆閑錢,所以我考慮存美元存款,但是我有個擔心,萬一他奶奶的1年過後美元貶值怎麼辦?所以我想在遠期外匯市場上鎖定1年後的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如果這時你發現1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貼水是2%,你一定非常興奮,因為2%<利差(10%-5%)。這樣你可以通過這筆交易鎖定3%的超額回報。也就是說我存1年人民幣收益5%,如果我存1年美元收益10%,但是1年後我把美元換成人民幣要縮水2%。那麼存美元最後實際上收益8%。比我原來的5%多3%。這就是無風險套利了吧。在這個例子中我就是中國經濟學家眼裡的拋補套利者。不用問你也知道,美元1年對人民幣的匯率貼水如果是5% 。那意味著沒有什麼搞頭了,我就老老實實存人民幣得了。這就是拋補平價了。
2、老子不信邪,我不願意花錢在遠期合約上避險,那我就非拋補。這種情況下遠期匯率的升貼水對我沒什麼影響了,決定我命運的是赤裸裸的匯率變化。1年後美元對人民幣只要不貶值超過5%我就有賺了,如果貶值等於5%,,我就打平,如果貶值超過5%,我也只能認了。所以這種情況下,當初存美元還是人民幣的決定取決於我對匯率的預期。
3、拋補以及不拋補的區別就是這個,但是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資本流動都是取決於兩種貨幣存款未來的收益率。只是收益率的計算方法不同,一種按照匯率升貼水來算、一種按照匯率來算。有收益率的不同,就有資本的流動,直到這種貨幣未來收益率的差別消失。就是所謂的平價了。當然政府可以霸道一點,老子收益率低,但是實行資本管制,國內的錢不準出去,或者我這邊收益率高,但是國外的資金不能進來,這就是另一回事了。金融危機時就經常看到臨時的資本管制。
4、在非拋補過程中,考慮的是匯率變化。那麼我是存1年還是存3年呢?那麼我就要考慮1年的匯率和3年後的匯率變化了。如果我一次性存3年,和我存一年取出來再存一年然後取出來再存一年直到3年的收益率相等,那麼我相信大家都願意一年一年存,因為3年的風險肯定比一年大。所以3年的收益率一定要比一年的收益率高就是這個道理。多出來的就是風險的補貼。遠期匯率也是收益率的組成部分,所以也有個風險補貼的過程。
『叄』 什麼是拋補利率平價
拋補利率平價(covered interest parity,CIP) 即通過簽訂遠期外匯合同,按照合同中預先規定的期遠期匯率進行交易,以達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由於套利者利用遠期外匯市場固定了未來交易時的匯率,避免了匯率風險的影響,整個套利過程可以順利實現。可以分為三層含義:
(1)本國利率高於(低於)外國利率的差額等於本國貨幣的遠期貼水(升水)。
(2)高利率國的貨幣在遠期外匯市場上必定貼水,低利率國的貨幣在該市場上必定升水。如果國內利率高於國際利率水平,資金將流入國內牟取利潤。
(3)拋補利率平價中,套利者不僅要考慮利率的收益,還要考慮由於匯率變動所產生的收益變動。
在資本具有充分國際流動性的前提下,拋補與無拋補的利率平價均告訴我們:如果本國利率上升,超過利率平價所要求的水平,本幣將會預期貶值;反之,則升值。
參考拋補利率平價:http://ke..com/link?url=-JBBJwzB_7DOcx-_eEeTJWpFppgUxdmJdqCK-wI7_
『肆』 誰知道利率平價理論如何理解
由凱恩斯和愛因齊格提出的遠期匯率決定理論。他們認為均衡匯率是通過國際拋補套利所引起的外匯交易形成的。在兩國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國以謀取利潤。但套利者在比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時,不僅考慮兩種資產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還要考慮兩種資產由於匯率變動所產生的收益變動,即外匯風險。套利者往往將套利與掉期業務相結合,以避免匯率風險,保證無虧損之虞。大量掉期外匯交易的結果是,低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下浮,期匯匯率上浮;高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上浮,期匯匯率
利率平價理論下浮。遠期差價為期匯匯率與現匯匯率的差額,由此低利率國貨幣就會出現遠期升水,高利率國貨幣則會出現遠期貼水。隨著拋補套利的不斷進行,遠期差價就會不斷加大,直到兩種資產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這時拋補套利活動就會停止,遠期差價正好等於兩國利差,即利率平價成立。因此我們可以歸納一下利率平價說的基本觀點:遠期差價是由兩國利率差異決定的,並且高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貼水,低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升水。
由凱恩斯和愛因齊格提出的遠期匯率決定理論。他們認為均衡匯率是通過國際拋補套利所引起的外匯交易形成的。在兩國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國以謀取利潤。但套利者在比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時,不僅考慮兩種資產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還要考慮兩種資產由於匯率變動所產生的收益變動,即外匯風險。套利者往往將套利與掉期業務相結合,以避免匯率風險,保證無虧損之虞。大量掉期外匯交易的結果是,低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下浮,期匯匯率上浮;高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上浮,期匯匯率
利率平價理論下浮。遠期差價為期匯匯率與現匯匯率的差額,由此低利率國貨幣就會出現遠期升水,高利率國貨幣則會出現遠期貼水。隨著拋補套利的不斷進行,遠期差價就會不斷加大,直到兩種資產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這時拋補套利活動就會停止,遠期差價正好等於兩國利差,即利率平價成立。因此我們可以歸納一下利率平價說的基本觀點:遠期差價是由兩國利率差異決定的,並且高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貼水,低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升水。
該理論在金融全球化和資本國際流動的時代具有較強的適用性,是貨幣遠期匯率定價的重要理論依據。但其成立的重要前提是資本自由流動,因此,對於貨幣尚未完全可兌換的國家來講,其結果並不完全應驗。
『伍』 什麼是利率平價理論
利率平價理論主張,兩國之間,相同期間的利率只要有差距存在,投資者即可利用套匯或套利等方式賺取價差,兩國貨幣間的匯率將因為此種套利行為而產生波動,直到套利的空間消失為止。
依據利率平價理論,兩國間利率的差距會影響兩國幣值水平及資金的移動,進步而影響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差價。二者維持均衡時,遠期匯率的貼水或升水應與兩國利率的差距相等,否則將會有無風險套匯行為存在,使其恢復到均衡的狀態。
例如甲國的利率高於乙國的利率,乙國的人民會想要把錢轉存到甲國或甲國貨幣存款賬戶。但匯市的變數很多,末來當乙國人民想在存款到期時,將利息及本金匯回乙國時,甲國貨幣可能因為一些不可預期的原因貶值,於是乙國人民可以在將錢存入甲國戶頭的同時,在遠期市場預先賣出甲國貨幣,以規避可能發生的匯率風險。
由上例可知當兩國的利率出現差距時便會引起外匯市場的波動,為杜絕套利行為,利率平價理論主張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之間的差距應等於兩國之間的利率差距。
利率平價理論較適用於說明貨幣市場及外匯市場之間相互關系,而不能當作預測未來匯率的公式,當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均衡時,即期匯率及達期匯率的差距就等於兩種貨幣間的利率差距。
『陸』 拋補利率平價的概念詮釋
(1)本國利率高於(低於)外國利率的差額等於本國貨幣的遠期貼水(升水)。
(2)高利率國的貨幣在遠期外匯市場上必定貼水,低利率國的貨幣在該市場上必定升水。如果國內利率高於國際利率水平,資金將流入國內牟取利潤。
(3)拋補利率平價中,套利者不僅要考慮利率的收益,還要考慮由於匯率變動所產生的收益變動。
結論:在資本具有充分國際流動性的前提下,拋補與無拋補的利率平價均告訴我們:如果本國利率上升,超過利率平價所要求的水平,本幣將會預期貶值;反之,則升值。
『柒』 拋補利率平價與交互原理
我覺得不能這樣理解。
艾因齊格的「交互原理」是在凱恩斯的古典利率平價理論發展起來的。1923年凱恩斯發表《貨幣改革論》,到了50年代艾因齊格從動態角度提出了利率和匯率的關系,叫做動態利率平價理論(或稱為「交互原理」)。而拋補利率平價理論是後來在凱恩斯和艾因齊格基礎上的一個發展。
他們都是為了解釋利率與匯率關系的理論。而不是一個解釋一半。
『捌』 拋補利率平價的舉例
假如A貨幣利率為10%,B貨幣利率20%(雖然這里利率差較為誇張,但事實上每種貨幣的利率都不一樣,有利率差的存在)
即期匯率A=2B(這里不考慮買入與賣出價,為簡便起見)
就有一種可能:借1A貨幣(借期一年,存與貸利率一樣),即期兌換成2B貨幣,存款(存期一樣,利率20%),一年以後連本帶利取出,再兌換成A貨幣,以償還借1A的本利,如果一年取出的匯率不變,不計交易費用,在這過程中,就可賺取:
2*(1+20%)/2-1*(1+10%)=1*10%=0.1A(如果是1億,賺取1000萬A) (公式一)
由於貨幣利差的事實存在,但都沒有這么做,因為當一年後(遠期)B本利取出時,兌換成A的匯率改變了,市場處於均衡,理論上可以計算出均衡匯率R
2*(1+20%)/R=1*(1+10%) ,R=2.1818
顯然R增大了,也就是說B貨幣貶值(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理論主要意思就是即期利率高的貨幣遠期貶值)
理論上,當遠期(在這里是一年)匯率小於2.1818時,低息貨幣兌換成高息貨幣存款有利可圖(套取了利差)
賺取:2*(1+20%)/R-1*(1+10%)>0
當遠期(在這里是一年)匯率大於2.1818時,則是高利率貨幣兌換成低利率貨幣有利可圖
賺取:1*(1+10%)-2*(1+20%)/R>0
『玖』 拋補利率平價與非拋補利率平價之間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1、概念不同
拋補利率平價與無拋補利率平價相比,拋補的利率平價並未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時候,可以在期匯市場上簽訂與套利方向相反的遠期外匯合同(掉期交易),確定在到期日交割時所使用的匯率水平。
非拋補利率平價是指在資本具有充分國際流動性的條件下,投資者的套利行為使得國際金融市場上以不同貨幣計價的相似資產的收益率趨於一致。
2、風險性不同
拋補套利是指在進行套利活動時為了減少風險,同時考慮利率和匯率兩種因素將套利和調期交易結合起來的投機活動。不拋補套利就是普通的套利,即套利者利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短期利率的差異將資金由利率較低的國家或地區轉移至利率較高的國家或地區進行投放,從中獲取利息差的一種投機活動。
拋補套利在交易時刻起進行掉期操作,明確遠期匯率,歸避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而非拋補套利則不在交易時確定遠期匯率,使用未來的即期匯率計算利潤,承擔匯率變動所帶來的風險。
3、表現不同
拋補利率平價是指可以在外匯遠期進行抵補,其經濟含義是匯率的遠期升(貼)水率等於兩國貨幣利率之差,並且高利率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表現為貼水,低利率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表現為升水。非拋補利率平價的經濟含義是預期的匯率遠期變動率等於兩國的貨幣利率之差。
拋補利率平價,與無拋補利率平價相比,拋補的利率平價並未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時候,可以在期匯市場上簽訂與套利方向相反的遠期外匯合同(掉期交易),確定在到期日交割時所使用的匯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