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新加坡匯率干預手段

新加坡匯率干預手段

發布時間:2021-04-30 14:41:06

① 中國銀行以什麼手段控制匯率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 活期存款 0.36% 三個月 1.71% 半 年 1.98% 一 年 2.25% 二 年 2.79% 三 年 3.33% 五 年 3.60 % 利息=本金×利率×期限 五年利息=10000×3.6%×5= 1800元 註:2008年10月9日取消了利息稅,目前是免稅的

1、中國銀行的基本介紹

中國銀行於1912年經孫中山先生批准在上海成立,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銀行之一。1912~1928年,中國銀行履行中央銀行職能,負責代理國庫、承匯公款、發行鈔票等。[1] 1928~1942年,中國銀行作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改革管理機制,在中國金融界率先走向國際市場,先後在倫敦、新加坡、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設立分行。1942~1949年,中國銀行作為國際貿易專業銀行,負責政府國外款項收付,發展國外貿易並辦理有關貸款與投資。

2、匯率產生的原因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K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做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著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3、中國銀行的歷史發展

1、 912年1月初,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正式上書孫中山,建議「就原有之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重新組織,作為政府的中央銀行。1912年,大清銀行副監督陳錦濤經時任政府司法總長的伍廷芳提名,出任臨時政府財政總長並且常駐上海,開始藉助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的力量,著手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建立政府中央銀行。[2]1912年1月28日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召開股東大會,大會決定由股東會職員組成中國銀行臨時理監事會,負責與正副監督籌訂章程,並管理全行事務。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應運而生。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1912年—1928年 中國銀行成為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銀行,行使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的職能。1916年 抗拒袁世凱政府停兌令,全力維護中行信用。1916年-1923年 中行歷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鈔問題。中國銀行(7張)1917年 則例之爭——官商爭奪中行領導權的斗爭。1927年 武漢國民政府集中現金,漢口中行損失慘重。1928年 中行重要轉折點——改組為國際匯兌銀行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1930年-1937年 興建外灘中行大廈,抗衡上海外資銀行。1932年 發起成立中國徵信所,開創中國徵信事業。1929年-1936年 中行開設海外機構,拓展我國外匯業務。1929年-1936年 擴大貸款規模,轉變貸款結構,支持國內生產發展。1931年 組建中國保險公司,推動保險業務發展。1932年 平息公債風潮,推動整理公債。1933年-1935年 世界銀市劇烈動盪,中行力阻白銀外流。1932年-1933年 中國銀行力主廢兩改元,積極參與幣制改革工作。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試圖以強迫中行再次改組的方式壟斷金融,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1939年 南京政府成立四聯總處,調整四行分工。1938年-1942年 加強鈔券調運,供應抗戰需要。中國銀行總行大廈1939年-1941年 平衡上海匯市,全力維持匯價。1939年-1943年 堅持進行貨幣斗爭,抵制日偽金融侵略。1939年-1945年 努力爭取僑匯,積極支持抗戰。1942年中國銀行成為發展國際貿易的專業銀行。1946年-1949年 「粒米百元」——惡性通貨膨脹給中行帶來嚴重影響。1947年-1948年 南京政府勒令外匯移存,中行迫於壓力抵制未果。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政府接管了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至1960年在台重新開業。1949年-1952年 承擔外匯經營管理工作,成為我國外匯專業銀行。1949年-1950年 積極穩定金融物價,促進國民經濟恢復。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國家資產,聽候接管的命令。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1950年-1952年 反封鎖、反禁運、反凍結,促進對外貿易發展。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1964年-1976年 加強外匯資金運用,支持遠洋運輸船隊建設。1968年-1976年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實現出口收匯保值。1973年 加強調研工作,按時完成陳雲同志布置的十個調研專題。1978年 順應改革開放需要,開創中國信用卡先河。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1979年-1980年 中國銀行進行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管理總局成立。1979年-1989年 加強外匯管理,發行外匯兌換券。1979年 解決中美凍結資產問題,促進中美金融合作發展。1979年-1992年 加大外資利用,發行國際債券。1979年-1980年 恢復國際金融組織合法席位,支持國內經濟文化建設。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1987年-1992年 取得港幣澳門幣發行權,利於港澳經濟繁榮穩定。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1994年 中國銀行改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2003~20132003年,國家選擇中國銀行作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兩家試點銀行之一。2004年 中國銀行穩步推進股改工作,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2004年7月22日 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2004年8月23日 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2004年8月26日,經國務院、銀監會批准,中國銀行以匯金公司獨家發起的方式,整體改建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礎上,引進了戰略投資者,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深化內部改革,切實轉換經營機制,取得了長足進步。2005年2月22日 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2006年 中行實現精彩上市,開啟百年歷程新篇章。[3]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銀行憑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大獎。中國銀行奧運存摺2009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2009(第六屆)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新出爐的「2009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體現了今天的中國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競爭環境。這次調查共涉及17個行業,457 家候選公司。中銀行憑借良好的信譽度入選明星榜。2010年 在《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巴菲特雜志年度金融大獎」評選中,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圍「2010年(第七屆)中國25家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位列第7位。百年慶2011年 國際金融監督和咨詢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在法國戛納發布全球29傢具有系統性影響力的銀行名單,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乃至新興經濟體國家和地區中唯一入選的機構。中銀百年港澳紀念鈔2011年9月23日,中國銀行首個境外大宗商品融資中心新加坡掛牌。中國銀行副行長岳毅說,中行是首個在境外成立大宗商品融資業務區域中心和福費廷業務區域中心的中資銀行。隨著亞太區貿易發展,尤其是中國和東南亞貿易發展,中資銀行的貿易融資業務也在快速發展,自1936年起就開始在新加坡經營業務的中國銀行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至2013年中行在新加坡有7個分支機構。中行新加坡分行當天也和中國石化子公司聯合石化簽署了開展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協議。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魏葦和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助理局長黎秀婷出席了當天的掛牌和簽約儀式。[4]2012年 中行百年行慶。2013年中國銀行與烏干達DFCU銀行合作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開設中國業務櫃台,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和咨詢業務,以適應兩國雙邊貿易和投資業務的快速發展。這是中國銀行在海外設立的第六家中國業務櫃台。[5]股份制改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中國銀行成為了國內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發行上市的公司。作為國內A股市場IPO最大、市值最大、流通股份最多的上市公司,中行上市沒有分拆任何資產,而是採取了整體上市方式,為國有銀行改制試點創造了一個成功範例。整體上市不留存續公司,有利於建立和鞏固良好的治理機制,實現中國銀行品牌的統一經營,提高其國際競爭力。這既符合中行適應金融改革、開放、發展的需要,也符合自身公司治理結構優化、股權投資多元化的需要,更符合股東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② 留學新加坡 如何應對人民幣美元匯率波動

別著急提前換匯

人民幣貶值,意味著換取同樣的外幣要花更多的人民幣。以美元為例,現在換1萬美元就比8月份前得多花好幾千元,也是有些肉疼的。因而,不少有外匯需求的人們決定提前「囤外幣」,因而各家銀行換匯窗口爆滿也不算新聞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民幣貶值有暫告一段落的趨勢,因而也有專家表示,從最近管理層的表態來看,短期內人民幣貶值的空間不會太大,所以除非有較大的需求,不必著急換外幣。

短期不用外幣可考慮外幣理財

近期人民幣的頻繁波動,也催熱了一度銷聲匿跡的外幣理財產品。有理財師表示,此前基本無人問津的外幣理財產品,現在來咨詢的人漸漸多了。

以往,由於外幣存款利率、外幣理財產品收益一般非常低,較高的年化收益都在3%左右,較動輒3.5%~5%的「寶寶類」人民幣理財產品來說實在沒有競爭力,因而少有人問津。但在近期人民幣貶值的背景下,外幣理財除了可以獲得本身的收益外,還可能獲得一筆額外的「匯率變動」收益。比如在投資期限內,該幣種對人民幣升值1%,那就等於額外獲得了1%的收益,總體收益或可以超過人民幣理財產品,因而競爭力還是有的。

因而,理財師建議大家:「如果手中的外幣在一定時期內不用,穩健的外幣理財產品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目前,銀行外幣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型和不保本型,不保本型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高於保本型。這兩類外幣理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在0.3%-4%。一般涉及的幣種有美元、歐元、日元、澳大利亞元、紐西蘭元、港幣、英鎊等,投資期限3個月-1年不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資外幣理財業務還額外有最高限額問題。目前,每個人每年可以兌換的外匯總額不得超過5萬美元,這也使得普通市民的外幣理財註定只能「小打小鬧」。

房產、股市投資仍需謹慎

誠然,人民幣貶值會使得老百姓尋求其他的保值工具,這其中房地產、股市等會成為大家自然而然的選擇。但有關專家也指出,從最近國內各地樓市的降價來看,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已經開始有破裂的痕跡,而政府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房地產泡沫危害現有的經濟,這次人民幣貶值可以說是對當下我國國內現有樓市泡沫,通貨緊縮等的一劑特效葯,通過人民幣貶值,人們可以將會提高對房地產等保值工具的需求,進而維持房地產市場價格的緩慢下跌,最後促進社會改革的穩定過渡。而至於這劑特效葯有多大的效果,中國經濟能否成功的軟著陸,仍需繼續觀察。

注意:「螞蟻搬家」式購匯將遭限制

到國外留學、旅遊、購置房產或投資的人們需要注意了,想要再通過「螞蟻搬家」來換大量外幣可能不那麼容易了。目前,我國對公民換匯規定是每年每人不超過5萬美元。以前,大家普遍做法是找一些親戚朋友「湊份子」,即所謂「螞蟻搬家」式購匯。但新規實施後,這也許就行不通了。

據悉,外匯管理部門已下發通知,加強銀行代客售付匯業務監管,對可能的分拆交易提高警惕,必要時拒絕購匯申請。根據外管局的規定,5個以上不同個人,同日、隔日或連續多日分別購匯後,購匯總金額超過等值20萬美元,並將外匯匯給境外同一個人或機構;個人在7日內從同一外匯儲蓄賬戶5次以上提取接近等值1萬美元外幣現鈔;同一個人將其外匯儲蓄賬戶內存款劃轉至5個以上直系親屬等情況,界定為個人分拆結售匯行為。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限制個人購匯,是國家為避免游資化整為零流出國內的風險,對於個人出境游、留學等正常用途不會有太大限制和影響。

③ 最近一段時間新加坡幣兌換人民幣匯率怎麼一直在降低

為應對通縮、提振經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28日意外宣布,調整該國的匯率政策,降低新加坡元匯率區間的斜率,並下調了該國通脹預期。受該消息影響,新加坡元兌美元匯率當日重挫逾1%,創三年半最大跌幅。

不同於其它央行,新加坡金管局從1981年以來就採用匯率作為貨幣政策實施手段,即令新加坡元匯率參考以美元為主的一攬子貨幣,在一定區間內波動。一攬子貨幣為新加坡的主要貿易夥伴和競爭者,其權重不對外公布,但目前美元無疑占極大比例。金管局當日降低新加坡元匯率區間的斜率,實際上就是令新加坡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區間下滑,從而促進新加坡元匯率走軟,特別是兌美元匯率

④ 能具體談一談新加坡bbc匯率制度嗎

新加坡的匯率制度及其重要作用

從1981年以來,新加坡實行參照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新元匯率參照主要貿易夥伴和競爭者的貨幣進行管理,籃子貨幣權重不對外公布;貿易加權的匯率可在一定區間內波動,匯率水平和爬行浮動每半年公布一次。新加坡定期對匯率區間進行評估和調整,使匯率能夠爬行變動,防止出現對均衡匯率的較大偏離。從1980年底到2004年上半年更長的時間段來看,新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了73%。由於國內通脹率比其貿易夥伴低,新元實際有效匯率升值了12%。實證研究表明,新元實際有效匯率與其均衡匯率基本上是貼近的(MacDonald 2004),不存在明顯的匯率失調(misalign— ment)。這說明,新元匯率具有一定的彈性,反映了新加坡國民經濟和勞動生產率增長較快、國民儲蓄率高等經濟基本面因素。

新元匯率管理是新加坡貨幣政策操作的核心,新元的名義有效匯率就是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通常情況下,匯率主要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1998年以來的大多數時間就是如此(Anderson 2005)。但一定時期內,為了實現物價穩定,貨幣當局加大了匯率調控的力度。 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新元匯率有幾次明顯的政策性調整:1981— 1985年和1988—1997年,在經濟增長較快、勞動力市場趨緊的情況下,貨幣當局讓新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新加坡經濟增長明顯放慢,貨幣當局於是通過名義有效匯率貶值推動經濟復甦。對新加坡貨幣反應函數的分析表明,當預期通貨膨脹率上升1個百分點,新元名義有效匯率就升值1.89%,即實際有效匯率升值0.89%(Parrado 2004)。

近二十多年來,新加坡的消費物價指數漲幅明顯低於其主要貿易夥伴的平均水平,表明新加坡通過名義有效匯率的調整,較好地實現了維持物價穩定的貨幣政策目標。我國與新加坡的顯著差異

Williamson曾指出,新加坡是實行BBC制度的成功典範。值得關注的是,世界上真正參考籃子貨幣調節匯率的經濟體比實行釘住單一貨幣的經濟體少得多,而且宣稱釘住籃子貨幣的經濟體往往難以實現其匯率調控目標。事實上,新加坡}E率制度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並不具備這些條件。

第一,新加坡經濟規模小,不透明的匯率制度引起的國際壓力相對較小。不公布籃子貨幣的構成、權重、匯率波幅等重要信息,有利於防範和化解對匯率制度的投機性攻擊,但也容易給外界以匯率操控的口實。新加坡經濟規模小,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小,不容易因匯率機制不透明而受到較大的國際壓力。

我國經濟規模龐大,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大,且對美國有巨額貿易順差。如果我國長期實行透明度較低的BBC制度,人民幣匯率升值步伐緩慢,美國等國家還會以匯率操縱為由,對我施加種種壓力,導致貿易摩擦和跨境資金大量流動,加大匯率制度的脆弱性。

第二,新加坡容易根據經濟發展和國際收支靈活地調整匯率,減少匯率失調(misalignment)。盡管新元匯率根據籃子貨幣和波動區間進行管理,但也具有一定的彈性。新加坡市場化程度高,金融市場尤其是外匯市場發達,經濟基本面和國際收支的變化很容易反映到外匯市場上,貨幣當局能夠准確地據此調整匯率,減少其對均衡水平的偏離。此外,新加坡不存在國際收支嚴重失衡的現象,降低了匯率調整的壓力。如1994年以來,盡管經常項目持續較大順差,但資本和金融項下資金大量凈流出.

在我國,匯率調整缺乏准確依據,匯率失調問題可能難以得到解決。由於經濟處於持續的結構調整之中,宏觀經濟主要變數之間的關系是不確定的,增加了均衡匯率估算的難度。目前經濟市場化程度還有待提高,金融市場尤其是外匯市場不發達,外匯供求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難以據此對匯率進行合理調整。特別是在不透明的BBC制度下,央行管理匯率的自由度和隨意性較大,處理不好,匯率失調問題可能很難得到根本解決。預計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仍將維持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較大「雙順差」的格局,對匯率形成持續的升值壓力。如果匯率調整緩慢或不當,就會導致資源配置扭曲,影響國內經濟和對外經濟均衡發展。

第三,新加坡經濟基本面和金融市場狀況良好,有利於保持匯率制度穩定。國際經驗表明,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操作復雜,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其能否順利運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對這種制度的信心。Eiehengreen(2002)曾指出,新加坡的匯率制度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不在於匯率機制的設計,而是其他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一是實行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新加坡財政約束較強,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財政持續盈餘,貨幣當局因無需為政府融資而得以專注於物價穩定目標。二是金融監管得力,銀行體系較穩健,資本市場發達,有助於抑制跨境資本的大規模流動,防範投機性攻擊,維護金融安全。三是國際收支風險較小。新加坡公共部門沒有外債;由於國內利率相對較低,企業和銀行通常較少借用外幣債務。同時,國際收支經常項目持續大額順差,外匯儲備充裕,增強了對外支付能力和市場對新元匯率的信心。四是國內產品和要素市場富有彈性,能夠對匯率大幅波動、貿易條件惡化等沖擊及時作出調整,維護宏觀經濟穩定。

相比之下,近期我國在宏觀調控、金融監管、市場發展、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穩健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中長期內,更是面臨資源瓶頸約束突出,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比重偏高,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歷史欠賬較大等問題,可能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和資本管制的進一步放鬆,未來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狀況將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如果不能較好地穩定投資者的信心和市場預期,BBC制度將難以維持,我國的經濟金融穩定也會受到較大沖擊。

第四,新元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大,國內利率作用較小。新加坡出口額、進口額都遠超GDP,其中出口約占總需求的2/3。因此,新元有效匯率的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和產出都有很大的影響。模擬分析表明,新元貿易加權匯率指數一次性升值1%,GDP、非石油的出口和國內消費物價指數將分別下降 0.3、0.14和0.15個百分點。而利率一次性提高1個百分點,上述三個指標分別只下降0.17、0.05和 0.07個百分點(Ee et al 2004)。總之,新加坡不存在國內利率政策,利率對經濟的影響較小。通過有效地管理匯率,就可以實現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的目標。

在我國,經濟對外開放度比新加坡小得多,匯率對物價、進出口等方面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例如,盡管我國貿易依存度(進出口總額對GDP的比率)高達70%以上,但一半以上的進出口是加工貿易,對匯率不是很敏感。整體來看,我國貿易進出口與人民幣匯率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更多是受國內外需求、國內儲蓄投資關系等因素的影響。又如,我國CPI商品籃子中包括近40%的非貿易品,其中許多公共事業價格受到人為控制,影響了匯率與物價的相關性。事實上,人民幣實際雙邊匯率和貿易加權平均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都遠不如實際利率和信貸增長的影響大。因此,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國應主要通過利率而非匯率管理進行貨幣政策操作。在實行BBC匯率制度的情況下,很可能為了避免匯率的較大波動而使國內利率的決定受制於人,最終得不償失。

第五,新加坡事實上實行釘住通脹的貨幣政策,減少匯率名義錨作用受到削弱的不利影響。在單一釘住美元的情況下,匯率可以作為「名義錨」(nominal anchor),穩定市場參與者的預期,有利於治理通貨膨脹。轉為實行不透明的BBC制度後,市場參與者很難准確判斷匯率政策取向和匯率、國內價格走勢,因而難以形成穩定的預期,匯率的名義錨作用受到很大削弱。長期以來,新加坡貨幣政策的核心是保持物價穩定,根據預期通脹率與通脹目標可能的偏離調整名義有效匯率。盡管沒有公開宣布,但新加坡的貨幣操作具有明顯的釘住通脹(inflation targeting)的特徵。這早已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貨幣政策的可信度很高,成功地穩定了市場參與者的預期,解決了匯率名義錨作用削弱帶來的問題。無獨有偶,波蘭、智利等國在轉向釘住籃子貨幣之前或同時,也實行了通脹目標制。

我國實行新的匯率制度後,市場供求和籃子貨幣何者為人民幣匯率調控的主要依據,尚有待時間的檢驗。這增加了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削弱了匯率名義錨的作用。盡管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的日波幅不超過中心匯率上下0.3%,央行仍希望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但隨著匯率波幅的放寬和中心匯率的調整,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將增大。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實行通脹目標制還有很大的難度。主要原因在於:央行還不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其維護物價穩定的信譽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企業、金融機構的預算約束和風險約束還有待加強,其對價格信號的反應還不是很靈敏,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我國仍處於持續的結構調整過程中,要素市場不發達,主要經濟變數之間的相關性不穩定,不利於央行根據形勢的變化靈活地調控經濟,等等。因此,我國還很難通過實行通脹目標制,應對BBC制度下匯率名義錨缺失帶來的挑戰。

結論及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我國與新加坡的經濟金融狀況存在巨大差異,實行類似新加坡的BBC匯率制度,可能導致一系列問題:匯率調整緩慢、失調問題長期存在;匯率名義錨作用缺失,貨幣政策操作受到較大制約;匯率制度不穩定,易受投機性攻擊;易給人以匯率操縱的口實,惡化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等等。因此,長期來看,我國不宜實行 BBC制度,並將籃子匯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但近期內,人民幣軟釘住籃子貨幣,既可讓匯率動起來,同時央行可以靈活地進行調整,防止匯率出現大的波動。由於人民幣只是一次性升值2%,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還會繼續升值,大量套利資金流人將影響貨幣政策操作。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最有效辦法,是盡可能用較為市場化的、符合國際慣例的辦法,使匯率雙向波動,同時避免給外界以匯率操縱的印象。

中期內,為了增加國內利率決定的自主性,防止匯率失衡和資源配置扭曲,應大力發展外匯市場,不斷增加匯率彈性。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弱化和外匯市場趨穩,就應及時擴大匯率波動區間,更多地讓國際收支狀況和外匯市場供求決定匯率水平。此時不必再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整,而是大體確定人民幣對美元的爬行區間。針對匯率彈性增加以後名義錨作用削弱的問題,應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操作,如構建貨幣條件指數,根據利率、有效匯率、信貸增長等綜合狀況,採取前瞻性的貨幣政策;加強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協調,避免為了保持匯率基本穩定而犧牲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物價穩定的目標;加強對國際收支和宏觀經濟的監測、統計和分析,為實行釘住通脹的貨幣政策做好技術上的准備。

⑤ 人民幣為什麼與外幣匯率不一樣

中國雖然一再聲稱沒有操縱人民幣匯率,但是沒人信,懂一點經濟知識的人都能想得到,這里就不多講,人民幣是固定匯率,匯率由政府幹預和制定,西方國家市場經濟中採用浮動匯率,由市場需求決定。
你說的匯率不一樣,是中國沒有開展人民幣和外匯自由兌換,也沒有相關的金融衍生手段如:期貨、期權、掉期等來規避風險,但是國外貿易商要使用這些手段避險,這些業務一般都在開放度較高和監管得力的市場進行,如:新加坡外匯市場,紐約金融市場!所以匯率和中國匯率不一樣,像新加坡就早於中國推出滬深300指數的期貨,美國在80年代就有人民幣期貨交易!

⑥ 新加坡幣對人民幣匯率為什麼這兩年掉的厲害

因為人民幣這兩年升值了很多。
不止對新加坡元升值,對美元、英鎊、歐元等主要貨幣都升值了不少。

⑦ 為什麼新加坡的匯率要比人民幣高,一國的匯率是由什麼原因決定的

一國的匯率是由國家經濟實力強弱所決定的,按照現在實時匯率:1新加坡元=4.8965人民幣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閱讀全文

與新加坡匯率干預手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