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下列答案
第一章a按貨物的流向分為出口、進口、過境;按劃分進出口的標准不同又可分為總貿易和專門貿易;按貿易內容可以分為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依有無第三方參與分為直接貿易、間接貿易和轉口貿易;以運輸方式可分為陸路、海陸和空運、郵購;清償工具不同可分為自由結匯方式和易貨貿易;交易手段不同可分單證貿易和無紙貿易。b世界分工是指直接上給國之間的分工,它是社會分工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使國名經濟內部的分工超越國家界限廣泛發展的結果。世界市場或國際市場是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通過對外貿易聯系起來的各國商品流通領域的總和,它是在民族市場或國內市場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產物。
第二章a李的思想是「兩優取其重,兩劣取其輕」的比較優勢進行分工。如果一個國家在兩種產品生產上都處於絕對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程度不同,而臨一個國家在這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處於絕對不利的地位,而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況下前者可以專門生產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後者則可專門生產不利程度最小的產品,通過對外貿易雙方都可以得到比自己等量勞動所能生產的更多的產品,從而實現社會勞動的節約,給貿易雙方都帶來利益。缺陷在於當練過處於這種狀況時,兩種商品生產的絕對不利程度相同時,則沒有互惠貿易發生。假設甲國生產1單位x產品要100天,生產1單位y產品要200天,乙國生產1單位x產品要200天,生產1單位y產品要400天,由於xy產品的成本比率在兩國都是一樣,因此沒有一個國家有比較優勢,兩國之間不會發生貿易。b國際貿易理論經過了這幾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屬於保護貿易的有重商主義(15世紀-17世紀),亞當.斯密決對利益理論(1776《國富論》),李嘉圖比較利益理論(1817《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約翰.穆勒相互需求理論(19世紀中葉《政治經濟學原理》)赫克歇爾、俄林、薩繆爾森的要素稟賦輪(20世紀30年代);屬於保護貿易理論的李斯特保護貿易理論(1841),凱恩斯超保護貿易理論(20世紀30年代);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出現了貿易自由化傾向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新保護主義浪潮到20世紀80年代又出現了貿易自由化談判。由此可見世界貿易的歷史是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交替進行。
第三章a徵收的對象分進口稅、出口稅、過境稅;按差別待遇和特定的實施情況分進口附加稅、差價稅、特惠稅和普遍優惠稅。b關稅的徵收方法有從量法,即從量稅稅額=貨物計量單位數*從量稅率;從價稅,即從價稅稅額=進口貨物總值*從價稅率;混合稅局統一稅目中訂有從量和從價兩種稅率,徵收時混合使用兩種稅率計征。c關於進口附加稅以美國為例,1971年美國出現了自1893年以來的首次貿易逆差,國際收支惡化。為了應付國際收支危機,維持進出口平衡,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自1971年8月15日起實行新經濟政策,對外國商品的進口稅上再加征10%的進口附加稅,以限制進口。
第四章非關稅壁壘可以分為直接和間接兩大類。前者是由進口國直接對進口商品的數量或者金額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國直接限制出口;後者是對商品制定嚴格的套利,間接的限制商品進口。
第五章a甲乙兩國做交易,價位買方,乙為賣方,甲國的銀行向乙或乙方銀行提供的貸款即為買方信貸;同上例若甲所在國銀行向甲提供貸款即為賣方信貸。b商品傾銷是指進口商品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向另一國銷售的行為。外匯傾銷是指出口商利用本國貨幣貶值,佔領國際市場的行為。在本國貨幣貶值的條件下,用國外貨幣表示的本國出口商品的價格降低,在國外市場對本國出口商的價格彈性較高的條件下,價格的降低會引起對本國出口商品需求的大量增加,從而增加出口收入。
第六章a條約是指全面規定締約國之間經濟、貿易關系的條約,其內容廣泛,涉及到締約國經濟、貿易、航海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協定是締約國之間未調整和發展相互之間經濟貿易關系而簽訂的書面協定,與條約相比,所涉及的面比較窄,對締約國之間的貿易關系灣港規定的比較具體,有效期段,簽訂的程序也比較簡單,一般只須經簽字國的行政首腦或其代表簽署即可。b甲乙兩國為締約國,則無論將來是甲還是乙給予第三國的一切特權、優惠、豁免都必須給予對方。國民待遇是指甲乙為締約國雙方相互承諾,保證對方的公民、企業、船舶在本國境內享有與本國公民、企業、船舶同等的待遇。c關貿總協定的基本原則有:1非歧視原則2關稅保護和關稅減讓原則3一般取消和一般僅指原則4公平貿易原則5豁免與採取保障措施原則6磋商調解原則7給予發展中國家特殊優惠待遇原則8貿易政策法規在全國統一實施和頭民原則。世貿原則1歧視原則2貿易自由化原則3透明度原則4市場准入原則5公正、平等處理貿易爭端原則6給予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最優惠待遇原則。
第七章a二戰之後,資本主經濟的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生產力迅速發展,世界經濟全球化正在成為一種不可遏制的趨勢,其表現就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出現和不斷發展。b影響1促進了區域內部貿易的自由化,內部貿易的迅速增長;2匙內各國的國際分工根為精細,並因此影響世界范圍的國際分工格局3改變國際貿易的地區分布。
第八章a目前國際商品貿易分為9類:0類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鮮活動物1類飲料及煙草2類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3類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物質4類動植物油、油脂和蠟5類未列名的化學品和有關產品6類主要原料分類的製成品7類機械和運輸設備8類雜項9類為分類的其他商品。b原因是1戰後各國產業結構急劇變動(主要表現在服務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加大,並逐漸居於絕對優勢地位)為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基礎。2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對加速服務國際化起了重要作用。3國際經濟合作方式的多樣化極大地促進了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4各國政府的支持和〈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實施為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第九章a進口替代就是通過建立和發展本國的工業,替代製成品進口,以帶動經濟增長,實現工業化華,減少貿易逆差,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如戰後初期,泰國只有一些碾米業、鋸木業和采錫業,實施進口替代戰略後,到60年代泰國已發展了紡織業、水泥、煉油工業和車輛、電器裝配等。出口替代發展面向工業出口工業,以工業製成品和半製成品的出口代替傳統的初級品出口,以增加外匯收入,帶動工業體系的建立和國民經濟的發持續增長。馬來西亞、泰國、象牙海岸等國軍走過這條路,勞動密集型裝配和出口加工模式是通過建立出口加工、裝配工業,對進口的半成品或零部件加工或裝配後再進行出口。b目前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高達35%,這一比例已超過不少發達國家。而且我國有些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已非常高,目前我國紡織品產量的59%以上依賴國際市場;我國的絲綢有70%以上用於出口。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要成為經濟大國,首先必須成為世界貿易大國。
第十章a動態意義:國際匯兌的專門性經營活動。靜態意義:一外國貨幣表示的用於國際結算活動的各種致富手段和信用工具。b匯率標價法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類型於六種分類1、基本和套算2、買入和賣出3、即期和遠期4、名義和實際5、有效匯率6、固定和浮動。c(你自己提煉一下吧) 一、近幾年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做法1.確立了對資本項目進行管理的新方針
1996年11月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後,中國外匯管理原則及其內容相應發生了重大變化,即由可兌換前的側重於外匯收支范圍的嚴格審批轉為對交易真實性進行審核,外匯管理的方式由事前管理、直接審批改為事後監督、間接管理的模式。這就是說,凡是經常項目下的交易,只要單證齊全、真實可靠,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對外支付貨款及運、保、佣費用。按照國際常規和改革順序,一國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後,應繼續進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改革。不過,中國並沒有急於求成。鑒於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國情以及20世紀80年代以來拉美等發展中國家脫離實際,過快開放資本項目造成外匯流失、頻繁發生金融危機的事實,中國審時度勢,適時提出對資本項目進行管理的新方針,並在1997年1月14日新發布的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中進行了明確規定:「國家對經常性國際支付和轉移不予限制,……對資本項目外匯進行管理。」在市場機制不健全、外匯資源相對稀缺的條件下,中國作出對資本項目進行管理的決定,無疑是正確的和及時的。隨即而來的亞洲金融危機證實了這一點。2.構建寬松的外匯環境
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為中、外資企業及個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外匯環境,促進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順利進行。本著這一原則,近幾年中國外匯管理當局努力抓了這樣幾項改革:一是於1997年1月1日起,開始進行遠期銀行結售匯試點,為企業提供規避匯率風險、降低交易成本的保值手段;同年10月15日,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中資企業開立外匯帳戶,保留一定限額經常項目外匯收入。二是增加外匯管理的透明度、公開性。1999年5月28日,中國外匯管理當局開通了國際互聯網網站,內容包括全部現行外匯管理法規、業務操作指南等。三是各地外匯管理部門努力提高服務水平,不斷探索,開辦了「紅色通道」、「首問負責制」、「免費咨詢電話」等新的服務項目,為中、外資企業和個人提供優質服務。四是在個人因私用匯方面,也在真實性需求的基礎上逐步向便捷寬松的方向發展。1994年個人出境旅遊只能換購 60美元,1996年提高到1000美元,1997年再次提高到2000美元。五是於2001年初允許中國境內居民從事B股投資,為國內持有外匯的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資渠道。3.完善外匯市場建設1994年4月4日,設在上海的全國統一的外匯市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正式運行,從此中國外匯市場由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外匯調劑市場發展到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新階段。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以衛星和地面通訊網路為媒體,通過計算機網路形成覆蓋全國37個分中心的外匯交易聯網系統。各交易中心主體是銀行,各銀行的交易員每天通過網路進行結售匯頭寸交易,為銀行提供交易、清算服務,保證結售匯制度下外匯資金在全國范圍內的合理流動。為了進一步完善外匯市場建設,1996年12月2日,中國頒布了《銀行間外匯市場管理暫行規定》,就銀行間外匯市場組織機構、會員管理和交易行為等作出規定。1997年2月12日,中國又決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為一套機構、兩塊牌子。1998年12月1日,中國外匯管理當局宣布取消外匯調劑業務,並相應關閉各地外匯調劑中心,全部境內機構的外匯買賣包括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買賣均納入銀行結售匯體系中,使銀行間外匯市場更加統一規范,進一步發揮對外匯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4.積極推進金融業的對外開放1981年,中國批准設立了第一家外資銀行——南洋商業銀行蛇口分行。1985年,中國允許在廈門、珠海、深圳、汕頭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設立外資銀行。1990年,為配合浦東開發,中國批准上海對外資銀行開放,1992年,中國批准大連、天津、青島、南京、寧波、福州、廣州等7個城市對外資銀行開放。但總的來看,金融對外開放的步伐較為緩慢。從1996年起,中國加快了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速度,1996年12月2日,中國允許設在上海浦東、符合規定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並同時頒布了《上海浦東外資金融機構經營人民幣業務暫行管理辦法》。 1997年1月,中國首次批准上海的9家外資銀行遷址浦東並經營人民幣業務。1998年8月12日,中國又宣布允許深圳外資金融機構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1999年6月,中國批准25家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其中上海19家,深圳6家。1999年7月17日,中國批准擴大上海、深圳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范圍。從地域范圍上,上海擴大到江蘇、浙江,深圳擴大到廣東、廣西和湖南;增加了外資銀行人民幣同業借款業務;放寬人民幣同業拆借限制和人民幣業務規模;允許同一家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分行之間自由調撥人民幣頭寸。由於中國不斷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軟環境建? 5.建立健全國際收支申報、監測體系國際收支申報、監測體系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它能夠全面反映一國與世界經濟交往狀況及外匯供求狀況,在世界范圍內成為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是否正常、外匯儲備與外債規模是否適度以及匯率水平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同時也具有預警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作用。 1980年,中國開始試編國際收支平衡表;1982年起正式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需要,與國際標准接軌,提高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質量,從1996年1月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國際收支申報制度。1997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開始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收支手冊第五版的原則進行編制公布。2001年開始按半年期試編國際收支平衡表。至此,中國基本建立和健全了國際收支申報、監測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國家宏觀監測系統的加強和完善。6.進一步完善外匯管理法規體系1996年底,中國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後,中國外匯管理當局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對建國以來的外匯管理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1600件進行了全面的清理,對47件法規的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其中包括1997年1月修改後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使外匯管理法規更加系統、規范,符合實際需要。近幾年,中國外匯管理當局又根據經濟金融形勢發展的需要,制訂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外匯管理政策法規,為凈化外匯環境、打擊不法行為、鼓勵出口等作了法律上的鋪墊。這些法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完善資本項目管理的政策法規。 1997年7月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為了加強資本項目管理,保持中國經濟金融穩定,中國外匯管理當局頒布的重要政策法規有《銀行外匯業務管理規定》、《境內外匯帳戶管理規定》、《離岸銀行業務管理規定》、《經常項目外匯結匯管理辦法》、《外債統計監測實施細則》等,旨在區分經常項目收支,限制游資的流入,加強對借用外債的宏觀調控和及時准確掌握中國外匯外債的統計監測數據。二類是打擊非法外匯資金流動、保證合法外匯資金需求的法規。1998年受各種利益驅動,騙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勢頭愈演愈烈,擾亂了國內金融秩序。在此種情況下,中國外匯管理當局會同有關部委聯合制訂頒布了《關於騙購外匯、非法套匯、逃匯、非法買賣外匯等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行為的行政處分暫行規定》等法規,狠狠地打擊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穩定了中國外匯秩序。三類是鼓勵出口和利用外資的法規。1998年5月到1999年6月,中國外貿出口增速處於低迷狀態,對外籌資能力也受到影響,為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從1999年初到2000年,中國外匯管理當局獨立或會同有關部委,制訂出台了《出口收匯考核辦法》、《關於簡化境外帶料加工裝配業務管理的外匯通知》、《關於改善外匯擔保項目下人民幣貸款管理的通知》、《出口收匯核銷試行辦法獎懲條例》等法規,支持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保證中國國際收支穩定和健康。
第十一章a種類即期交易、遠期交易、掉期交易、套匯交易、期貨交易、互換交易、期權交易、期權交易。b概念:是指在一定時期,由於外匯匯率的波動,使外匯資產的持有者或國際經濟交易中的債權債務者所擁有的機器或遠期外匯資產或負債的未來實際價值發生變動,並使其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種類:外匯結算風險,金融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外匯儲備風險,經濟風險。防範措施:1通過外匯交易進行保值如買賣即期外匯、遠期外匯、調期交易、買賣貨幣期貨、貨幣期權、互換交易。2食用一攬子貨幣計價保值。3提前或延結匯。4利用國際信貸保值。
第十二章a內容異國具名與外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給項交易的貨幣價值總和:一、經常項目:貿易帳戶、收入、服務、單方面轉移帳戶二、資本項目或資本/金融帳戶1、資本帳戶:資本轉移,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的收買或放棄2、金融帳戶3、官方儲備帳戶三、錯誤和遺漏鎮內各戶。差額有經常項目差額、長期資本差額、基本差額、資本項目差額、官方差額,儲備差額最終總差額應為0。b原因1、周期性失衡:由經濟周期的變動引起的根據經濟的繁榮、衰退、蕭條、復甦而變動。2、結構性失衡是指國際經濟結構的變化引起的一國國際收支的失衡。3、貨幣性失衡:一國貨幣的價值的變動引起的 國內物價誰拼變動,使該國一般物價誰拼與其它國家相比較,相對的發生變化,從而導致的國際收支的失衡。4收入性失衡:經濟條件的變化起引起的國民收入的變動,從而造成國際收支失衡。作用順差會導致本國經濟實力的增加,對外債權的增加,外國為還本國的債務對本幣的需求增加,外匯供過於求,不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同時大量的國際游資的湧入給本幣供應量的增加,加劇國內的通貨膨脹;若為逆差本國經濟實力就會下降,本國的債務負擔就會增加,對外匯的需求也會增加,形成國際債務危機,還會引起外匯匯率的上漲本幣的貶值但這又一方面有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國內發生商品短缺,另一方面進口品的價格提高,導致進口的原材料和消費資料價格提高。國內物價的上升和進口消費品價格的上漲,國內共飲的短缺,會促使整個物價水平的提高,最終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第十三章國際儲備a貨幣性儲備:黃金。外匯儲備:國外銀行存款、外國國庫券。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特別提款權。b目前世界上仍然慣犯使用已三個月的進口額來作為確定適度國際儲備量的標准,我國應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國情進行適當調整。
第十四章國際金融市場狹義指:塊國際的信用市場:包括信貸和國際證券市場。廣義:國際貨幣業務經營的總和:包括融資、交易和服務。傳統的:是居民與非居民之間交易且受市場所在地國家法律管轄的市場,即外國金融市場或在岸金融市場是國內金融市場在國際上的延伸。新型:非居民之間的交易且不受任何國家法律和法規管轄的金融市場,也稱離岸金融市場。
歐洲貨幣:並非指歐洲國家的貨幣,而是指投在某種貨幣發行國國境外的該種貨幣,又稱「離岸貨幣」。
歐洲貨幣市場:四肢非居民相互之間以銀行為中介在某種貨幣發行過國境外之從事該種貨幣借貸的市場,幾經因非居民的歐洲貨幣存貸活動的市場又稱離岸或境外金融市場。
第十七章a含義中國進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金融機構或者其他機構對中國近外的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金融機構或者其他機構用外國貨幣承擔的具有契約型償還義務的全部債務。bc尚未找到不好意思。
第十八章a原因1、資本供求,經濟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過剩資本轉向經濟落後,資本缺乏的發展中國家2、利率差異,資本為了增值,會從利率低的國家或者地區轉向利率高的國家或地區,直至國際間利率水品大致一致為止。3匯率變動,當人們預期一國貨幣的匯率呈下降趨勢,為了防止貨幣貶值的損失,該國資本會外逃,存在該國銀行的國際短期資本也會調往他國,以防損失。4風險防範,如政治、經濟風險的防範。b1、利用外國貸款開發了一大批能源、交通、原材料和通訊等建設項目,對加強基礎工業薄弱環節的建設,提高我國整體的經濟實力起到了重要作用。2、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引進了先進適用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科技進步。3、有力地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贈家了國家外匯儲備。4、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c不好意思,答案還未確定
希望我的勞動能給您一點提示。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陳憲、韋金鸞、應誠敏、陳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賈建華、闞宏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新編國際貿易》,楊全發,中山大學出版社 《國際金融概論》蔣志芬 李銀珠 中國金融出版社
『貳』 國際金融學習題
分析過程:第一, 我國某公司9月一日將在現匯市場賣出100萬英鎊,匯率GBP1=USD=1.4500 GBP=usD=1.4600 ,第二,我國某公司9月一日買入期貨100萬英鎊匯率GBP1=USD1.4540.計算差值。
日期 現貨 期貨
8月2日 1英鎊=1.4900美元 1英鎊=1.4840美元,賣出32份英鎊期貨合約
9月1日 1英鎊=1.4600美元
出售100萬英鎊匯票
(1.4600-1.4900)x100萬=-3萬 1英鎊=1.4540美元 買入對沖
32份英鎊期貨合約
我這是標准答案,希望你能夠及時採納。
『叄』 幾道匯率計算題,考試復慣用!!!!!
1.自2010年6月19日央行重啟匯改至2011年8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6.8%。2010年6月18日張某有2萬美元的外匯,當時的100美元可兌換660元人民幣,假如到2012年人民幣升值10%,其他條件不變,則張某手中的外匯約(A)
A.縮水12 000元人民幣 B.增值14 667元人民幣
C.縮水13 200元人民幣 D.增值13 200元人民幣
【解析】2010年6月18日張某有2萬美元的外匯,可兌換人民幣:20 000×6.6=132 000元;到2012年人民幣升值10%。則1美元可兌換的人民幣為:6.6÷(1+10%)=6元;2012年2萬美元可兌換人民幣:20 000×6=120 000元;因此張某手中的外匯縮水:132 000-120 000=12 000元。
2.去年,某出口企業生產的A商品20萬件,全部出口到美國,以當時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基準價630(人民幣元/100美元)計算,共獲利潤1 260萬元人民幣。如果今年該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10%,且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其他條件不變,該出口企業創造的利潤比去年(C)
A少10萬美元 B少26萬美元 C多31萬美元 D.多52萬美元
【解析】根據題意,去年該企業獲利潤1 260萬元人民幣,平均每件產品獲利潤63元人民幣,按當時匯率計算,獲利200萬美元。今年,該企業生產產品為:20×(1+10%)=22 件,其他條件不變,獲利潤:22×63=1 386萬元人民幣,當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時,所獲利潤折算成美元為:1 386÷[6.3/(1+5%)]=231萬美元,比去年多31萬美元。
『肆』 國際金融題目~!急!!!!!!!
1、假設外匯市場行情如下:
紐約市場:即期匯率 USD/FFR 7.0800/15
巴黎市場:即期匯率 GBP/FFR 9.6530/40
倫敦市場:即期匯率 GBP/USD 1.4325/35
試問:應如何進行三角套匯
將其轉換成同一標價法:
紐約市場:即期匯率 USD/FFR=7.0800/15
巴黎市場:即期匯率FFR/GBP=(1/9.6540)/(1/9.6530)
倫敦市場:即期匯率 GBP/USD=1.4325/35
用中間價相乘: [(7.0800+7.0815)/2]*[( 1/9.6540+1/9.6530)/2]*[( 1.4325+1.4335)/2]=1.051,不等於1,有利可套,大於1,不同的貨幣套利方向不同,如果是美元,則可以先在紐約市場兌換成法郎,再在巴黎市場兌換成英鎊,再在倫敦市場兌換成美元,減去套利投入,即為獲利:單位美元獲利:
7.0800*1/9.6540*1.4325-1=0.05056美元
2、若某年8月15日我某公司按當時匯率$1=DM1.5288向德國某商人報出銷售核桃仁的美元和馬克價,任其選擇,該商人決定按美元計價成交,與我某公司簽定了數量1000公噸合同,價值750萬美元。但到了同年11月20日,美元與馬克的匯率卻變為$1=DM1.6055,於是該商人提出該按8月15日所報馬克價計算,並以增加3%的貨價作為交換條件。
你認為能否同意該商人要求?為什麼?
用美元計價,11月共可收到美元750萬美元
用馬克計價,由於匯率的變動,即使增加3%的貨價,11月共可收到美元750萬*1.5288/1.6055*(1+3%)=735.60萬美元
當然不會同意該商人的要求
習題:瑞士市場存款利率年息8%,英國市場利率年息13%,1GBP=2.5CHF,3個月遠期匯率為: 1GBP=2.48CHF,,請問,有沒有套利的機會,如果有,則10萬CHF可獲多少收益?
利差為5%,掉期率為(2.50-2.48)*12*100/(2.50*3)=3.2%,小於利差,有套利機會
可將瑞士法郎,即期兌換成英鎊,並進行3個月投資,同時將賣出三個月後投資本利的遠期英鎊,到期時,投資收回並履行遠期合約,減去瑞士法郎機會成本,即可獲利:
100000/2.5*(1+13%/4)*2.48-100000*(1+8%/4)=424瑞士法郎
例:美國貨幣市場一年期利率為4%,英國貨幣市場為8%, 現匯匯率為1£=1.5$
問:
英鎊對美元6個月的遠期匯率
根據利率平價理論,遠期英鎊年貼水率為4%(利差),半年貼水(貶值)2%
英鎊對美元6個月的遠期匯率:1£=1.5*(1-2%)=1.47$
假定某年3月一美國進口商三個月以後需要支付貨款100萬DM,即期匯率為1DM等於0.6000USD。為避免三個月後DM升值的風險,決定買入8月份6月期DM期貨合同,成交價為1DM等於0.6100USD。6月份DM果然升值,SP為1DM=0.7200USD,相應的DM期貨合同的價格上升到1DM=0.7300USD,如果不考慮傭金、保證金及利息,試計算該進口商的凈盈虧。
現貨市場損失(多支付):100萬*(0.7200-0.6000)=12萬美元
期貨市場獲利:100萬*(0.7300-0.6100)=12萬美元
期貨獲利正好補償了現貨的虧損.
假定一美國公司一個月以後有一筆外匯收入10萬GBP,SP為1GBP=1.3200USD。為避免一個月後GBP貶值的風險,決定賣出8份一個月到期GBP期貨合同(8*62500GBP),成交價為1GBP等於1.3200USD。一個月後GBP果然貶值,SP為1GBP=1.2800USD,相應的GBP期貨合同的價格上升到1GBP=1.2820USD,如果不考慮傭金、保證金及利息,試計算其凈盈虧。
現貨市場虧損(少收入):100000*(1.32-1.28)=4000美元
期貨市場獲利: 8*62500*(1.32-1.282)=19000美元
期貨市場獲利補償了部分現貨市場虧損,凈獲利15000美元
例如:美國進口商從英國進口貨物,3個月後支付16萬英鎊,£1=$1.6,為了避免3個月後英鎊升值,購買看漲期權。期權費1600美元。
英鎊升值:£1=$1.65
盈利:(1.65-1.6)*160000-1600=$6400
英鎊貶值:£1=$1.55
放棄:(1.6-1.55)*160000-1600=$6400
英鎊持平:£1=$1.6
無論執行與否,損失1600美元期權費
習題:
某瑞士出口商要在3月份投標,保證提供10輛電車,價值為50萬美元,但投標的決定必須在3個月後即6月中才能作出。為了避免一旦中標後所獲美元貶值的風險(當時的匯率為USD1= CHF1.5220),該出口商買入10筆美元賣出期權(每張金額為50 000美元),到期日為6月份,履約價格為USD1=CHF1.5000,每一期權費為CHF 0.0150。
假設到6月中旬,出現下列情況:
(1)該出口商中標,SP為USD1=CHF1.4300;
買入賣出期權,市場價低於履約價,執行期權,即以1.5的價格賣出,以1.43的市場價補進
期權獲利:500000*(1.50-1.43)-500000*0.015=27500瑞士法郎
現貨損失(少收入):500000*(1.5220-1.4300)=46000瑞士法郎
期權保值部分地補償了匯率變動的瑞士法郎少收入損失,凈損失: 46000-27500=18500瑞士法郎
(2)該出口商中標,SP為USD1= CHF1.5300;
買入賣出期權,市場價高於履約價,放棄期權,損失期權費500000*0.015=7500瑞士法郎
現貨市場多收入:500000*(1.5300-1.5220)=4000瑞士法郎
由於匯率變動凈損失3500瑞士法郎
(3)該出口商沒有中標,SP為USD1=CHF1.4300;
出口商沒有中標,成了純期權交易,執行期權,凈獲利27500瑞士法郎
(4)該出口商沒有中標,SP為USD1=CHF1.5300。
出口商沒有中標,成了純期權交易,放棄期權,凈損失7500瑞士法郎的期權費
『伍』 國際貿易試題
進出口貿易實務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對外經濟活動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合同是 2 。
1.國際運輸合同 2.貨物買賣合同 3.貨物保險合同 4.貨款托收合同
2、 3 是與我國進行進出口貿易關系最大最重要的國際條約。
1.國際貨物買賣統一法 2.國際貨物買賣行為條約
3.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4.國際貿易慣例
3、我國締結的國際條約同我國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應優先採用 2 。
1.國內法 2.國際條約 3.兩者同時適用
4、「良好平均品質」FAQ標准,習慣上我們稱之為( 3)。
1.精品貨 2.優良貨 3.大路貨 4.劣質貨
5、必須註明製造國的商品包裝是定牌與(3 )包裝。
1指定 2無牌 3定牌中性 4無牌中性
6、國際貿易中大多數商品採用 3 規定其質量。
1.實物樣品 2.行業標准 3.文字說明 4.國際慣例
7、國際貿易使用最廣泛的質量標準是憑 1 。
1.規格買賣 2.等級買賣 3.標准買賣 4.說明書圖樣
8、合同未規定計重方法,一般採用以 1 計量。
1.凈重 2.毛重 3.公量計重 4.理論計重
9、貨物買賣合同中的「嘜頭」是 1 標志。
1運輸 2指示性 3警告性 4重量體積
10、在下列國際貿易術語中,賣方承擔風險基本相同的是 4 。
1. E組與F組 2. C組與D組 3. E組與D組 4. F組與C組
11、美國FOB vessel 規定,出口稅與其他稅捐費用由 1 負擔。
1買方 2賣方 3雙方
12、中國甲公司與德國乙公司簽訂了出口某種商品的合同,合同約定數量為250公噸,單價為每公噸78英鎊CIF不來梅,交貨品質以中國質檢總局品質檢驗為最後依據。在本案中,應與承運人簽訂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是: 1 。
1.中國甲公司 2.德國乙公司
3.中國甲公司和德國乙公司 4.德國乙公司和中國甲公司
13、以CFR成交,應由 3 。
1.買方辦理租船訂艙並辦理保險 2.賣方辦理租船訂艙並辦理保險
3.賣方辦理租船訂艙,買方辦理保險 4.買方辦理租船訂艙,賣方辦理保險
14、對租船人提前完成裝卸作業所支付的獎金稱為 3 。
1短滯費 2速滯費 3速遣費 4短卸費
15、中國某公司以CFR達成出口交易,由中方租船。如果中方不願意承擔目的港的卸貨費用,可以要求採用CFR 3 。
1班輪條件 2吊鉤下交貨 3艙底交貨 4卸到岸上
16、由自然災害造成貨物的損失,應由投保 2 險的保險公司賠付。
1平安 2水漬 3意外 4特殊
17、CIF合同的保險金額應以 4 支付。
1.美元 2.人民幣 3.歐元 4.合同貨幣
18、在海上船舶、貨物遭遇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稱之為 3 。
1意外海損 2單獨海損 3共同海損 4部分海損
19、只賠償超過免賠部分的免賠率是 2 。
1相對免賠率 2絕對免賠率 3部分免賠率 4全部免賠率
20、中國甲公司擬用招標方式采購一成套設備,向包括美國乙公司在內的十餘家廠商發出包含有設備性能、規格、品質、交貨日期等內容的招標書。乙公司在接到招標書後製作了投標書。甲公司在接到乙公司及其他公司的投標書後,通過決標,最後確定乙公司中標,並向乙公司發出了中標通知書。上述各行為中, 3? 的行為屬於要約。
1.甲公司向乙公司發出招標書 2.乙公司向甲公司發出投標書
3.甲公司對所有的標書進行決標 4.甲公司向乙公司發出中標通知書
21、 4 單據僅適用於對我國進口貨物進行保險時使用。
1保險單 2保險憑證 3聯合憑證 4預約保單
22、銀行的托收業務屬於 3 信用。
1.銀行 2.企業 3.商業 4.國家
23、對出口方而言,以下哪種付款方式風險最大?3
1.L/C 2. 即期D/P 3.遠期D/P 4.D/A
24、在國際貿易中,被廣泛使用、最為重要的結算方式是 3 。
1.匯付 2.托收 3.信用證 4.承兌
25、出口商品的運輸單據,重量與尺碼噸的小數點應保留 3。
1. 1位 2. 2位 3.3位 4. 不用保留小數點
26、在國際貨物買賣中,檢驗的通行做法是 3 。
1. 出口國離岸前檢驗 2.商品到岸後檢驗
3. 裝運港檢驗目的港復驗 4.無明確做法
27、不可抗力一般不包括以下情況 4 。
1.地震 2.火災 3.罷工 4.貨幣貶值
28、仲裁裁決結果,如敗訴方拒絕執行,可由勝訴方向 4 申請強制執行裁決事項。。
1.國內法院 2.國際法院 3. 敗訴方所在地仲裁院 4. 敗訴方所在地法院
29、目前我國行使出入境商品檢驗、鑒定和管理的行政執法機構是 3 。
1.國家商檢局 2.國家海關 3.國家質檢總局 4.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總公司
30、下列招、投標業務屬於發盤的是 2 。
1.招標 2.投標 3.開標 4.中標
二、多項選擇題
1、國際貨物買賣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2 、3、4 。
1.復雜性 2.風險性 3.難度大 4.易產生損失與糾紛
2、國際貿易的范圍包括 2、3、4 、1、5 。
1.許可貿易 2.貨物貿易 3.技術轉讓 4.服務貿易 5.知識產權轉讓
3、國際貨物買賣適用的法律有 1、2、3、 。
1.國內法 2.國際貿易慣例 3.國際條約 4.著名專家論著
4、對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我國提出的保留內容有 1、2 。
1.適用范圍 2.合同形式 3.運輸條款 4.質量條款
5、命名商品的方法概括主要有( 12345 )等方法。
1.用途 2.原材料 3.成分 4.外觀 5.製作工藝
6、商品名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商品的 1、2、3 。
1.自然屬性 2.用途 3.性能特徵 4.加工程度
7、ISO9000是國際標准化組織推出的企業 2、3 系列標准。
1.產品檢驗 2.質量管理 3.質量保證 4.綜合服務
8、合同註明「中國橡木三夾板面,黃銅拉手,規格16」×17」×28」」其採用了 1、2 質量標准方式。
1.規格 2.產地名稱 3.等級 4.標准
9、合同規定商品質量,歸納起來主要分 1、2 。
1.實物質量 2.文字說明 3.協商規定 4.國際慣例
10、合同中數量機動幅度條款一般就是 1、2 。
1.溢短裝條款 2.約定條款 3.增減條款 4.運輸條款
11、國際物品編碼協會分配給我國的國別號碼是 2、3、4 。
1、689 2、690 3、691 4、692、
12、國際通用的條形碼主要有 1、2 條碼。
1 UPC 2 EAN 3 AEP 4AUP
13、商品重量「以毛作凈」應在合同的 1、3 條款中註明。
1.數量條款 2質量條款 3.價格條款 4.衛生條款
14、合同包裝條款的內容一般包括 1、2、3 。
1包裝材料 2包裝方式 3包裝物品的數量或重量 4包裝質量
15、目前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貿易術語慣例有 2、3、4 。
1 1974年聯合國國際貿易術語通則 2 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3 1932華沙-牛津規則 4 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正案
16、在下列命題中,正確的命題是 1、2、3 。
1、在CIF術語中,買方承擔在裝運港貨物越過船舷以後的風險
2、在E、F、C、D四組術語中,E組的賣方責任最小
3、在F組術語中,賣方須將貨物運至約定的地點或目的地交貨
4、F組術語包括FAS、FOB、FDA三個貿易術語
17、FOB的術語變形有 1、2、3、4 。
1班輪條件 2吊鉤下交貨 3包括理艙 4包括平艙
18、在下列命題中,不正確的命題是: 3、4、2 。
1.在FOB術語中,買方自費租船;在DDP術語中,賣方自費租船
2.在C組術語中,賣方自費投保;在F組術語中,賣方自費辦理出口結關手續
3.在CIF和CFR術語中,賣方自費投保且承擔貨物的運輸費用
4.在DAF和CPT術語中,買方自費辦理貨物進出口結關手續
19、賣方如在合同規定的時間以前交貨,買方有權要求 1、3、2、4 。
1准時發貨 2賠償損失 3拒收貨物 4合同無效
20、班輪「運費噸」包括 2、4 。
1價值噸 2重量噸 3件數噸 4尺碼噸
21、滑動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 2、3 。
1管理費用 2原材料成本 3工資成本 4匯率變動
22、程租船可分為 1、2、3 航次租船。
1單程 2來回 3連續 4間斷
23、以下單據屬貨物所有權憑證 1、2、3 。
1記名提單 2不記名提單 3指示提單 4到岸提單
24、通用集裝箱交接方式為 1、2、4 。
1堆場到堆場 2貨運站到貨運站 3碼頭到碼頭 4門到門
25、海上風險主要分為 34 。
1外來風險 2特殊風險 3自然災害 4意外事故
26、共同海損的犧牲與費用應由以下 123 按比例分攤。
1船舶方 2貨物方 3運費方 4第三方
27、以下屬於特殊附加險的險種是 234 。
1短量險 2交貨不到險 3黃麴黴素險 4拒收險
28、票據有以下特性 1234 。
1流通性 2無因性 3文義性 4要式性
29、不可抗力的構成條件是 134 。
1.事件在合同成立後發生 2. 當事人已採取行動但損失無法避免
3.事件發生當事人無法預見、控制和克服 4. 不是當事人故意或過失造成
30、屬於順匯的匯款方式有 123 。
1電匯 2信匯 3票匯 4托收
三、計算題
1、我某公司出口商品每公斤100歐元FOBC4%倫敦。如對方要求傭金為6%,在我方出口凈收入不減少的情況下應如何報價?
解:凈價=含佣價*(1-傭金率)=100*(1-4%)=96歐元
含佣價=96/1-6%=102.13歐元
報價:每公斤102歐元FOBC6%倫敦
2、我某公司出售一批貨物至美國,出口總價為10萬美元 FOBC2%紐約,其中從中國至紐約的運費和保險費佔15%。該貨物國內購進價為人民幣90萬(含增值稅17%),該外貿公司的費用定額率為5%,退稅率為10%。銀行結匯的買入價為1美元摺合8.2元人民幣。試計算這筆出口交易的換匯成本和盈虧額。
解:FOB凈價=100000-100000*2%-100000*15%=83000美元
國內總成本=900000+900000*5%-900000/1+17%*10%=945000-76923.08=868076.92人民幣
換匯成本=868076.92/83000=10.46人民幣/美元
盈虧率=(83000*8.2-868076.92)/868076.92*100%= -21.60%
答:換匯成本為10.46人民幣/美元,盈虧率為-21.60%
3、某公司出口一批彩電到新加坡,共800台,總重量24.520噸,總尺碼32.244立方米。由海運公司裝了兩個40英尺的集裝箱。該彩電運費計算標准為W/M,等級為12級,40英尺箱運費率為US$80.00/M、US$70.00/W,裝箱費是US$100/40』,試計算總運費。
解:因計算標准為W/M,總尺碼32.244立方米較總重量24.520噸大,所以按尺碼噸算
總運費32.244*80*2+100*2=5359.04美元
答:總運費為5359.04美元
四、填空題
1、商品質量是商品的 外觀形態 和 內在品質 的綜合。
2、六種主要的貿易術語是FOB、CFR、CIF和 FCA,CPT,CIP 。
3、在我國外貿業務中,出口業務應多選用CIF、CFR術語,進口業務應多選用 FOB 術語。
4、在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使用最廣的交貨時間是規定 某月 裝運。
5、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關於裝運港選擇的正確表述是: 可規定多個港口或籠統規定 。
6、海運班輪運輸的「四固定」特點是指固定航線、停靠港口、運費率以及 固定的航行時間表 。
7、運價表內「W/M」表示按 貨物重量或尺碼人高 計收運費。
8、根據提單上對貨物外表狀況有無不良批註,提單可分為清潔提單和不清潔提單 。
9、貨物如不卸離海輪,戰爭險的保險責任則從海輪到達目的港的當日午夜算起,滿 15 天,保險責任自行終止。
10、國際貨物運輸保險責任的起訖地點採用 倉至倉 條款。
11、按《2000年通則》規定,賣方有義務按 CIF 或 CIP價格的總值另加10% 計算保險金額。
12、按照債權債務關系分析,商業承兌匯票的出票人是 從債務人或次債務人,持票人是債權人,承兌人是債務人。
13、承兌匯票持票人對其前手行使追索權時,必須提供承兌人的 被拒絕承兌或被拒絕付款的證明或退票理由書 。
14、在我國出口業務中,使用托收方式交易,應爭取以CIF術語訂立合同。如必須由買方辦理保險,可由我方另行加保 賣方利益 險,以避免損失。
五、案例題
1、出口合同規定的支付條款為裝運月前15天電匯付款。買方延至裝運月中始從郵局寄來銀行匯票,為保證按期交貨,出口企業於收到該匯票次日即將貨物托運,同時委託銀行代收票款。1個月後,接銀行通知,該匯票系偽造。此時貨已被買方憑企業寄去的單據提走,對此我方遭受巨大損失。試分析我方的主要教訓?
答:主要教訓:1銀行匯票未經我國銀行審核認可2未得到收妥通知即對外發貨3合同有規定付款期限,買方未遵,我方未按相關規定辦事
2、我方以CFR貿易術語出口貨物一批,在從出口公司倉庫運到碼頭待運過程中,貨物發生損失,該損失應由何方負責?如買方已向保險公司辦理了貨物運輸保險,保險公司對該損失是否給於賠償?
答:由買方負責。因倉至倉條款規定:保險公司的保險責任自保險貨物從保險單載明的起運港(地)發貨人的倉庫或儲存處開始運輸時生效,包括正常運輸過程中的海上、陸上、內 河和駁船運輸在內,到貨物運達保險單載明目的港(地)收貨人的最後倉庫或被保險人用作分配、分派或非正常運輸的其他儲存處所為止。所以要賠償。
3、某貨輪載貨後在航行途中不慎發生擱淺,事後強行起浮,但船上輪機受損且船底劃破,致使海水滲入貨艙,造成船貨部分損失。該船行駛至鄰近港口增加了各項費用支出,花了10天時間修復啟航後,又遇A艙起火,在滅火過程中A艙原載有的文具用品部分被焚毀,另一部分文具用品與茶葉被水浸濕。
試說明: 1.各項損失的性質。
答:1、船上輪機受損且船底劃破,致使海水滲入貨艙,造成船貨部分損失,屬平安險中由於運輸工具遭受擱淺、觸礁等意外事故造成部分貨物損失,2、船行駛至鄰近港口增加了各項費用支出,花了10天時間修復啟航後,屬平安險中的救助費用。3、A艙起火,在滅火過程中A艙原載有的文具用品部分被焚毀,另一部分文具用品與茶葉被水浸濕,屬平安險中共同海損的犧牲???????????
2. 投保CIC(1981.1.1條款)何種險別情況下,保險公司才負責賠償?
答:平安險或一切險
4、我出口企業於6月1日用電傳向英商發盤銷售某商品,限6月7日復到。6月2日收到英商發來電傳稱:「如價格減5%可接受」。我尚未對英商來電作答復,由於該商品國際價格上漲,英商又於6月4日來電傳表示「無條件接受你6月1日發盤」。
試問:合同是否成交?為什麼?
答:此項交易未達成。因為6月2日收到復電是還盤,即對原盤的拒絕,原盤即告失效。因此6月4日來電表示接受原發盤無效。
5、某出口企業收到一份外商開來的不可撤銷的即期信用證,在企業准備按信用證規定發運貨物時,突接開證銀行通知,聲稱該外商已經倒閉。試分析我出口企業應如何處理?依據何在?
答:我出口企業應按規定交貨並向該銀行交單,要求其付款。依據:《UCP600》的規定,信用證一經簽訂,開證行為第一付款人,對受益人要承擔保證付款的責任,未經受益人同意,該項保證不得撤銷。
6、中國A公司與美國D公司於某年8月在中國A城簽訂了進口二千噸鍍鋅板買賣合同。合同約定:「凡與執行本合同有關的一切爭議應提請X仲裁委員會予以仲裁。」其後,A公司即與中國B公司簽訂了該合同中第一批一千噸的購銷合同。後因D公司所提供的貨物有嚴重質量問題,A公司作為第一申訴人、B公司作為第二申訴人向x仲裁委員會提請仲裁,要求D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1)x仲裁委員會能否受理本案? (2)理由是什麼?
答:(1)x仲裁委員會不能受理此案。(2)理由是:仲裁機構受理爭議案件的依據是雙方當事人的仲裁協議和一方當事人的書面申請。A公司與美國D公司簽訂了仲裁協議,是當事人可提請仲裁,B公司未與美國D公司簽訂了仲裁協議,不能作為當事人,只可為A公司提供貨物有嚴重質量問題證明材料,如A、B兩公司共同向x仲裁委員會提請仲裁,就不是仲裁協議的仲裁當事人,x仲裁委員會不能受理此案。
7、我某企業與外商按國際市場通用規格訂約進口某化工原料。訂約後不久,市價明顯上漲。交貨期限屆滿前,該商所屬生產該化工原料的工廠失火被毀,該商以火災屬不可抗力為由要求解除其交貨義務,對此我方應如何處理?為什麼?
答:我方應要求對方延期執行合同。因為 對方遇到火災認為是不可抗力因素而拒絕交貨,這不符合國際慣例,如果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事故而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時應及時通知對方,並在合理期間內提供證明文件,而當事人未能履行此義務。即使是遇到不可抗力也應採取下列兩種方法處理: 1、可延期合同執行。在不可抗力事故持續期間中止履行合同的義務,待不可抗力事故消失後,仍繼續履行合同。2、解除合同。產生的不可抗力事故非短期內所能復原,當事人雙方應根據實際情況協商採用解除合同的處理方法。
8、甲交給乙一張經付款銀行承兌的期票,作為向乙訂貨的預付款。乙在票據上背書後轉讓給丙以償還原欠丙的借款。丙於到期日向承兌銀行提示取款,恰遇法院公告該行於當天起進行破產清理。丙隨即向甲追索,甲以乙所交貨物質次為由予以拒絕,並稱已於10日前通知銀行止付。止付通知及止付理由也同時通知了乙。在此情況下,乙再向丙追索,乙以票據系甲開立為由推諉不理。丙遂向法院起訴,被告為甲、乙與銀行三方。你認為法院將如何判決?理由何在?
?答:1、法院應判銀行、乙、甲向丙清償被拒付的匯票票款、自到期日或提示日起至清償日止的利息,以及丙進行追索所支付的相關費用。甲與乙的糾紛則另案處理。
2、理由:甲、乙與銀行都在匯票上簽過字,都是匯票的債務人。因為甲作為匯票的出票人在付款人承兌之前是主債務人;乙在匯票上做了背書,作為被背書人丙的前手,對後手承擔保證付款,和付款人拒付時的付款責任內;銀行作為匯票的承兌人是匯票項下的主債務人。(1)由於票據具有流通性、無因性、文義性、要式性,因此只要丙是票據的合法持有人,就有權要求票據債務人支付票款,並且此項權利並不受其前手乙的權利缺陷(向甲交付的貨物質次)的影響;(2)丙在遭到主債務人(承兌銀行)退票後,即有權向其前手甲、乙進行追索。同樣由於票據特性,甲不能以抗辯乙的理由抗辯丙。
『陸』 金融市場學的作業
應該同意該商人的請求。我們可以計算這兩種支付方法的收益,就能了解到哪種方法更加有利於我國公司。第一種方法,按照原來的合同,仍然用美元來支付。英國商人支付750萬美元,我國公司得到750萬美元;第二種方法,如果按照英國商人的要求,按照8月15日的英鎊價支付,則我國公司得到英鎊為750萬美元×GBP1.6700×(1+3%)=1290.075萬GBP,然後我國公司再把得到的英鎊按照11月20日的匯率1USD=GBP1.6650兌換為美元,得到美元1290.075萬GBP/1.6650=774.820萬美元。第二種方法的收益比第一種要多。所以,我們認為我國公司應該同意該商人的要求,按照第二種方式支付貨款。
『柒』 急~國際金融的題!
即期匯率1A=2B,根據利率平價,遠期匯率1A=2*(1-2%)B=1.96B(利率高的貨幣遠期貶值)
(1)即期100萬A可兌換200萬B
(2)將200萬B存款一年,可獲:200萬*(1+4%)=208萬B
(3)100萬A存款一年,可獲:100萬*(1+6%)=106萬A
(4)根據利率平價,遠期匯率1A=2*(1-2%)B=1.96B(利率高的貨幣遠期貶值)兩項投資沒有差異
(5)A貨幣貶值率應該是2%,即為兩種貨幣年利差
『捌』 一些國際金融的題目,請高手鼎力相助!!!謝謝!!
《國際金融》復習資料一
一、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20分)
1、國際儲備:是由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各種形式的資產,並能在該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時直接地或通過同其他資產有保障的兌換性來支持該國匯率。
2、外匯期貨:是金融期貨的一種。又稱貨幣期貨,指在期貨交易所進行的買賣外匯期貨合同的交易。
3、回購協議:是在買賣證券時出售者向購買者承諾在一定期限後,按預定的價格如數購回證券的協議。
4、賣方信貸:指出口方銀行為資助資本貨物的出口,對出口商提供的中長期融資。在這種業務中,出口商是以延期付款方式向進口商出售資本貨物。
5、基礎匯率和套算匯率:基礎匯率是一國所制定的本國貨幣與基準貨幣(往往是關鍵貨幣)之間的匯率。選擇關鍵貨幣往往是國際貿易、國際結算和國際儲備中的主要貨幣,並且與本國的國際收支活動關系最為緊密。套算匯率是在基礎匯率的基礎上套算出來的本幣與非關鍵貨幣之間的匯率。
二、單選題(每題1分,共10分)
1、2002年2月30 日,假設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基準匯率為l美元=8.2795人民幣元,這是( D )。
A、買人價 B、賣出價 C、浮動價 D、中間價
2、一美國出口商向德國出售產品,以德國馬克計價,收到貨款時,他需要將100萬德國
馬克兌換成美元,銀行的標價是USD/DEM:1.9300一1.9310,他將得到(B )萬美元。
A、51.81 B、51.79 C、193.00 D、193.10
3、提出遠期匯率的水平是由兩國利率之差決定的匯率決定理論是( B )。
A、購買力平價模型 B、利率平價模型
C、貨幣主義匯率模型 D、國際收支理論
4、2000年1月18 1t倫敦外匯市場上美元對英鎊匯率是:l英鎊=1.6360一1.6370美元,某客戶買入50000美元,需支付( A )英鎊。
A、30562.35 B、81800 C、81850 D、30543.68
5、一國某年末外債余額34億美元,當年償還外債本息額20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312
億美元,商品勞務出口收 65億美元。則負債率為( A )。
A、10.90% B、30.77% C、52.3l% D、6.4l%
6、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應遵循以( C )為依據的計價原則。
A、批發價 B、零售價
C、市場價格 D、內部價格
7、我國國際收支申報實行( B )。
A、逐筆申報制 B、交易主體申報制
C、定期申報制 D、金融機構申報制
8、在通常情況下,兩國( B )的差距是決定遠期匯率的最重要因素。
A、通貨膨脹率 B、利率 C、國際收支差額 D、物價水平
9、一國某年末外債余額43億美元,當年償還外債本息額14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325億美元,商品勞務出口收入56億美元,則債務率為( B )。
A、13.2% B、76.8% C、17.2% D、130.2%
10、馬歇爾—勒納條件表明,如果一國處於貿易逆差,會引起本幣貶值,本幣貶值會改善貿易逆差,但需要具備的條件是( D )。
A、 本國不存在通貨膨脹 B、沒有政府幹預
C、 利率水平不變 D、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必須大於1
三、多選題(每題2分,共10分)
1、關於結匯和結匯使用的匯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BC )。
A、結匯是指外匯指定銀行將外匯賣給用匯單位和個人,按一定的匯率收取本幣的行為
B、結匯是指外匯收入所有者將其外匯收入出售給外匯指定銀行,外匯指定銀行按一定匯率付給等值的本幣的行為
C、結匯使用的匯率是買人價
D、結匯使用的匯率是賣出價
E、結匯使用的匯率是中間價
2、按優惠情況劃分,外債可分為( AB )。
A、硬貸款 B、軟貸款
C、高息貸款 D、低息貸款
E、市場利率貸款
3、關於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有( BCE )。
A、官方匯價和外匯調劑價格並存
B、匯率水平高低是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的
C、在銀行間市場上,當市場波動幅度過大,央行通過吞吐外匯干預市場,保持匯率穩定
D、人民幣實行單一固定匯率制度。
E、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單一的、浮動匯率
4、國際收支統計的數據來源主要有( ABCDE )。
A、國際貿易統計 B、國際交易報告統計 C、企業調查
D、官方數據源 E、夥伴國統計
5、被稱為金融市場四大發明的是(BCDE)
A、回鉤協議 B、互換業務 C、浮動利率債券
D、金融期貨 E、票據發行便利 F、金融期權
四、判斷題(每題1分,共10分)
1、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脹面資產。( √)
2、購買力平價指由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所決定的匯率。( √)
3、牙買加體系下各國可以自主地選擇匯率制度安排。( √)
4、套匯是指套匯者利用不同時間匯價上的差異,進行賤買或貴賣,並從中牟利的外匯交易。( ×)
5、在外匯市場上,如果投機者預測日元將會貶值,美元將會升值,即進行賣出美元買入日元的即期外匯交易。( ×)
6、是否進行無拋補套利,主要分析兩國利率差異率和預期匯率變動率。( √)
7、由於遠期外匯交易的時間長、風險大,一般要收取保證金。( ×)
8、遠期信用證結算項下的外匯風險大於即期信用證結算。( √)
9、金融創新的一大結果就是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的出現和擴張。( √)
10、遠期利率協議在對利率風險實行保值過程中擴大了自己的資產負債( ×)。
五、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簡述國際收支差額對匯率變化的一般影響。
答:一國國際收支差額既受匯率變化的影響,又會影響到外匯供求關系和匯率變化,其中,貿易收支差額又是影響匯率變化最重要的因素。當一國有較大的國際收支逆差或貿易逆差時,說明本國外匯收入比外匯支出少,對外匯的需求大於外匯的供給,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對外貶值;反之,當一國處於國際收支順差或貿易順差時,說明本國外匯收入比外匯支出多,外匯供給大於外匯的支出,同時,外國對本國貨幣需求增加,會造成本幣對外升值,外匯匯率下跌。
2、簡述借外債的經濟效益。
答:借外債的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投資:借外債可以彌補國內建設資金不足,增加投資能力。
(2)技術和設備:借入外債後,債務國可以根據本國的生產需要和消化能力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的設備,經過不斷的吸收,提高本國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社會勞動生產率,生產出能夠滿足國內需要的產品,豐富本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3)就業:通過借外債增加國內的生產投入,開辟新行業,建立新企業,能吸收大批的待業人員,經過培訓後,不但提高了本國的就業率,而且提高了勞動力素質。
(4)貿易:借外債不僅促進了本國的生產結構變化,而且有利於出口商品結構變化。
(5)銀行或金融機構:通過借外債能夠加強債務國和債權國在金融領域的合作,增強債務國經營和管理國際資本的能力,最終有利於促進國際間經濟貿易合作的開展。
六、計算題(共30分)
1、利用下表資料,計算人民幣匯率的綜合匯率變動率(18分)
貨幣名稱 基期 報告期 雙邊貿易佔中國外
貿總值的比重
美元 830.12 829.24, 20
日元
英鎊
港幣
德國馬克
法國法郎 7.75
1260.8
107.83
405.22
121.13 7.55
1279.52
108.12
400.12
119.9l 25
15
20
l0
10
(提示:在直接標價法下,本幣匯率的變化(%)=(舊匯率/新匯率-1)×100%,每步計算結果保留至小數點後兩位)
解:
(1)綜合匯率變動率是根據+國貨幣和其他各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幅度,用各國在該國對外貿易中所佔的比重,或各國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比重作為權數,加權計算出的匯率變動率。(3分)
(2)先計算人民幣對各個外幣的變動率:
在直接標價法下,本幣匯率的變化(%)=(舊匯率/新匯率一1)×100%)
對美元:(830.12/829.24—1)×100%=0.11%,即人民幣對美元升值0.1l% (2分)
對日元:(7.75/7.55-1)×100%=2.64%,即人民幣對日元升值2.64% (2分)
對英鎊:(1260.80/1279.52-1)=一1.46%,即人民幣對英鎊貶值1.46% (2分)
對港幣:(107.83/108.12-1)=一0.27%,即人民幣對港幣貶值0.27% (2分)
對德國馬克:(405.22/400.12-1)=1.27%,即人民幣對馬克升值1.27% (2分)
對法國法郎:(121.13/119.9l-1)=1.02%,即人民幣對法郎升值1.02% (2分)
(3)以貿易比重為權數,計算綜合匯率變動率:
(0.11%×20%)+(2.64×25%)+(一1.46%×15%)+(一0.27%×20%)+(1.27%×
10%)+(1.02%×10%)=0.64%
因此,從總體上看,人民幣升值了0.64% (3分)
2、某國某年末外債余額856億美元,當年償還外債本息額298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
3057億美元,商品勞務出口收iX,932億美元。計算該國的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並分析該國的債務狀況。結果保留整數即可。(12分)
解: 負債率=外債余額/國內生產總值=28% (2分)
該指標高於國際通用的20%的標准。 (1分)
債務率=外債余額/匯總收入=92% (2分)
該指標力略低於國際通用的100%標准。 (1分)
償債率=年償還外債本息/外匯總收入=32% (2分)
該指標高於國際通用的20%的標准。 (1分)
由以上計算可以看到,該國的外債余額過大,各項指標均接近或超過國際警戒線,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債務問題,應重新安排債務。 (3分)
《國際金融》復習資料二
一、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16分)
1.遠期外匯交易:
2.國際債務危機:
3.互換:
4.無拋補套利: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綜合差額反映一定時期 的變動情況。
2.國際儲備應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 ;第二是 ;第三是 。
3.價格調整法主要有 和 兩種。
4.外匯管制的手段可分為 和 兩種類型。
5.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應用最廣泛、最權威性的債券評級機構是 和 的債券信用等級分類。
三、判斷(每題1分,共10分)
1.及時申報國際收支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
2.國際儲備多元化是指儲備貨幣種類的多元化。( )
3.金融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可採取彈性較小的匯率制度。( )
4.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一般允許攜帶黃金、白金出入境,但限制其數量。( )
5.牙買加體系是一種靈活性很強的國際貨幣制度,但並不能由市場機制來調節匯率和國際收支。( )
6.套匯是指套匯者利用不同時間匯價上的差異,進行賤買或貴賣,並從中牟利的外匯交易。( )
7.由於保證金制度使清算所不考慮客戶的信用程度,因此增加了期貨交易中的相應風險。( )
8.一個經濟實體在以外幣計價的國際貿易、非貿易收支活動中,由於匯率波動而引起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實際價值發生變化的風險是經濟風險。( )
9.歐洲債券市場管制較松,相對獨立於任何一國政府的管制。( )
10.歐洲債券與傳統的外國債券一樣,都是市場所在地非居民在面值貨幣國家以外的若干個市場同時發行的國際債券。( )
四、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
1. 世界上最早取消復本位制的國家是( )。
A、美國 B、英國
C、德國 D、日本
2. ( )儲備是國際儲備的典型形式。
A、黃金 B、外匯 C、在基金組織的頭寸 D、特別提款權
3.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多國貨幣紛紛實行( )。
A、「雙掛釣」制 B、單一匯率制
C、固定匯率制 D、浮動匯率制
4. ( )可作為國際復本位制與國際金本位制的分界限。
A、1865年 B、1873年
C、1878年 D、1880年
5. 1972年5月16日在芝加哥交易所內,另設一個專門交易金融期貨的部門,稱為( )。
A、國際貨幣市場 B、國際資本市場
C、國際證券市場 D、國際期貨市場
6. 收入調節機制是通過國際收支( )所引起的國民收入下降和進口減少來調節國際收支的。
A、順差 B、逆差 C、增加 D、減少
7. 在場外市場從事已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市場被稱之為( )。
A.、場外市場 B、櫃台市場
C..、第三市場 D、第四市場
8. 對於一些風險較大的福費廷業務,包買商一般還要請誰進行風險參與( )。
A、政府 B、擔保人
C、金融機構 D、貼現公司
9. 最早的境外貨幣被稱之為( )。
A、歐洲貨幣 B、歐洲美元
C、外國貨幣 D、歐洲債券
10. 以下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
A、外國債券的付息方式一般與當地國內債券相同。
B、歐洲債券不受面值貨幣國或發行市場所在地的法律限制。
C、由國際性承銷辛迪加承銷的國際債券稱為歐洲債券。
D、外國債券不受所在地國家證券主管機構的監管。
五、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我國調節國際收支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等。
A、外貿計劃 B、外匯計劃
C、匯率政策 D、稅收政策
E、信貸政策
2.凈誤差和遺漏發生的原因包括( )。
A、人為隱瞞 B、資本外逃 C、時間差異 D、重復計算 E、漏算
3.一國政府調整國際儲備結構的基本原則是統籌兼顧各種儲備資產的( )性。
A、安全 B、流動 C、盈利 D、效益 E、穩定
4.匯率制度有兩種基本類型,它們是:( )匯率制。
A、固定 B、浮動 C、釘住 D、一籃子
5.凡採取下述外匯管制措施的國家均被視為實行復匯率制:( )。
A、課征外匯稅 B、給予外匯津貼 C、抑制進口
D、鼓勵出口 E、官方匯率背離市場匯率
6.套匯交易的主要特點是( )。
A、數量大 B、盈利高
C、交易方法簡便 D、風險大
E、必須用電匯進行
7.關於外匯期貨交易與遠期外匯之間說法正確的有( )。
A、市場參與者相同 B、交易場所與方式不同
C、都可作為避免外匯風險的手段 D、都可作為進行外匯投機的手段
E、交易金額、交割期的規定相同
8.以下關於牙買加體系說法正確的有( )。
A、以管理浮動匯率制為中心的多種匯率制度並存
B、匯率體系穩定
C、國際收支調節手段多樣化
D、國際收支調節與匯率體系不適應
E、外匯管制進一步加強
F、國際儲備中的外匯種類單一
9.當代國際金融發展表現出以下哪些特點( )。
A、金融市場全球一體化 B、國際融資證券化
C、金融業務全球化 D、國際金融創新層出不窮
E、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定
10.銀團貸款的優點是( )。
A、借貸雙方關系比較穩固 B、利率較低
C、貸款規模不受限制 D、資金的獲得迅速
E、期限較長
六、問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試述國際收支失衡的消極影響?
2.福費廷與一般貼現業務的區別是什麼?
七、計算題(每題7分,共14分)
1. 已知:英鎊對美元的即期匯率為:GBP1=USD1.6125~1.6135;美元對日元的即期匯率為:USD1=JPY150.80~150.90
計算:英鎊對日元的即期匯率。
2.1998年5月8日美元兌日元的匯率水平為133。根據貿易合同,出口商甲公司將在6月10日收到4億日元的貨款。甲公司擔心美元兌日元的匯率將上升,希望提前1個月固定美元兌日元的匯率,規避風險。於是同中國銀行做一筆遠期外匯買賣,按遠期匯率132.80賣出4億日元,同時買入美元。假設6月10日美元兌日元的即期市場匯率水平升至144,請問:(1)通過做遠期外匯買賣,甲公司將收入多少美元?(3分)
(2)若等到6月10日收到貨款才進行即期外匯買賣,甲公司將多(少)收多少美元?(4分)
《國際金融》復習資料參考二答案
一、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16分)
1.遠期外匯交易:又稱期匯交易,是指外匯買賣雙方先簽訂遠期外匯買賣合同,規定買賣外匯的幣種、金額、匯率和將來交割的時間,到規定的交割日期,再按合同規定的幣種、金額和匯率,由賣方交匯,買方付款的一種預約性外匯交易。
2.國際債務危機:是指在債券國與債務國的債權債務關系中,債務國不能暗器如數地償還債務,致使債權國與債務國之間地債權債務關系不能如期了結,並影響它們各自正常地經濟活動及世界經濟地正常發展。
3.互換:是一種金融交易,交易雙方在一段時間內通過交換一系列支付款項,這些款項既可以包括本金支付也可以包括利息支付,又可以只包括利息支付,以達到雙方互利(即轉移、分散和降低風險)的目的。
4.無拋補套利:是指資金持有者利用兩個不同金融市場上短期利率的差異,將資金從利率較低的國家調往利率較高的國家,以賺取利率差額的一種外匯交易。它往往是在有關的兩種貨幣匯率比較穩定的情況下進行的。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官方儲備資產。
2.官方持有的;普遍接受的; 流動性。
3. 加價保值和 壓價保值。
4.價格管制 和 數量管制 型。
5. 美國的標准普爾公司 和 穆達投資服務公司 。
三、判斷(每題1分,共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8. × 9. √ 10. ×
四、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
1. B 2. A 3. D 4. D 5. A 6. B 7. C 8. C 9. B 10. D
五、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ABCDE 2.ABCDE 3.ABC 4.AB 5.ABE 6.AE 7.BCD 8.ACD 9.ABDE 10.ACD
六、問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試述國際收支失衡的消極影響?(10分)
答:持續的國際收支逆差的消極影響:(要點)
1)會帶來失業,國民收入的減少額要成倍地高於逆差額。
2)會造成本幣對外貶值的壓力。
3)外匯儲備減少。
4)影響國際信譽。
過大國際收支順差的消極影響:(要點)
1)外匯儲備增加,形成通貨膨脹壓力。
2)引起國際矛盾。
3)帶來本國貨幣對外升值的壓力,對外出口競爭力下降。
2.福費廷與一般貼現業務的區別是什麼?(10分)
答:福費廷:即包買遠期票據業務,指包買商從出口商那裡無追索權地購買經過進口商承兌和進口方銀行擔保的遠期票據業務,向出口商提供中期貿易融資。
貼現:是指人們將未到期的證券,按照貼現率扣除貼現金額,向貼現公司或銀行換取現金的融資方式。
主要區別:
(1)在福費廷業務中包買商放棄了追索權,這是它不同於一般貼現業務的典型特徵。在一般的的貼現業務中,銀行或貼現公司在有關票據遭到拒付的情況下,可向出口商或有關當事人進行追索。
(2)貼現業務中的票據可以是國內貿易或國際貿易往來中的任何票據。而福費廷業務中的票據通常是與大型設備出口有關的票據;由於涉及多次分期付款,福費廷業務中的票據通常
是成套的。
(3)在貼現業務中票據只需要經過銀行或特別著名的大公司承兌,一般不需要其他銀行擔保。在福費廷業務中包買商不僅要求進口方銀行擔保,而且可能邀請一流銀行的風險參與。
(4)貼現業務的手續比較簡單,貼現公司承擔的風險較小,貼現率也較低。福費廷業務則比較復雜,包買商承擔的風險較大,出口商付出的代價也較高。
七、計算題(每題7分,共14分)
2. 已知:英鎊對美元的即期匯率為:GBP1=USD1.6125~1.6135;美元對日元的即期匯率為:USD1=JPY150.80~150.90
計算:英鎊對日元的即期匯率
解:因為,兩個即期匯率,一個以美元作為計價貨幣,一個以美元作為單位貨幣,所以,應該採用同邊相乘的方法。
英鎊買入價(即日元賣出價):
GBP1=1.6125×150.8=JPY243.17 (3分)
英鎊賣出價(即日元買入價):
GBP1=1.6135×150.90=JPY243.48 (3分)
英鎊對日元的即期匯率為:GBP1=JPY243.17~243.48 (1分)
2.1998年5月8日美元兌日元的匯率水平為133。根據貿易合同,出口商甲公司將在6月10日收到4億日元的貨款。甲公司擔心美元兌日元的匯率將上升,希望提前1個月固定美元兌日元的匯率,規避風險。於是同中國銀行做一筆遠期外匯買賣,按遠期匯率132.80賣出4億日元,同時買入美元。假設6月10日美元兌日元的即期市場匯率水平升至144,請問:(1)通過做遠期外匯買賣,甲公司將收入多少美元?(3分)
(2)若等到6月10日收到貨款才進行即期外匯買賣,甲公司將多(少)收多少美元?(4分)
解:(1)6月10日,甲公司收到貨款4億日元,根據遠期外匯買賣交易,公司必須按132.80的匯率水平賣給中國銀行日元買入美元:
400,000,000÷132.80 = 3,012,048.19美元 (3分)
(2)若甲公司到6月10日才做即期外匯買賣,那麼甲公司必須按144的匯率水平賣出4億日元,同時買入美元:
400,000,000÷144 = 2,777,777.78美元 (3分)
與做遠期外匯買賣相比,甲公司將少收美元:
3,012,048.19 - 2,777,777.78 = 234,270.41美元 (1分)
《國際金融》復習資料三
一、重點名詞
1.國際收支:國際收支是特定時期的統計報表,它系統記錄某經濟實體與世界其他經濟實體之間。
2.國際儲備:是指由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各種形式的資產,並能在該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時直接地或通過同其他資產有保障的兌換來支持該國匯率。
3.間接標價法:又稱為應收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額的外國貨幣來表示其匯率。
4.J曲線效應:即在本幣貶值之後的一段時間內,貿易收支會暫時惡化,此後才會逐漸使貿易收支改善。
5.貨幣可兌換:是指任何一個貨幣持有者可以按照市場匯率自由地把貨幣兌換成外匯。
6.短期資本流動:指期限在一年以內的資本的跨國流動,包括暫時性的相互貸款、存款、一年期的匯票及債券等。
7.國際金融危機:是指發生一國的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等國內金融市場上的價格波動以及金融機構的經營困難與破產,而且這種危機通過各種渠道傳遞到其他國家從而引起國際范圍的危機大爆發。
8.國際貨幣制度:又稱國際貨幣體系,是指各國通過國際慣例、協議、規章制度和建立國際組織,對貨幣發揮世界貨幣職能和國際支付所做出的一系安排。
9.外匯市場:是指外匯買賣主體從事外匯交易的交易系統。這里的交易包括兩種類型:一類是本幣與外幣之間的相互買賣;另一類是不同幣種的外匯之間的相互買賣。
10.外匯期權:又稱外幣期權,是一種選擇權契約,指期權買方以一定保險金為代價,獲得是否在一定時間按照協定匯率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外匯資產的選擇權。
11.外匯風險:指一個經濟實體或個人,在涉外經濟活動中(如對外貿易、國際金融、經濟交流等)因外匯匯率的變動,使其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價值漲跌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12.遠期利率協議。是交易雙方同意在未來某一確定時間,對一筆規定了期限的象徵性存款按協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交易合同。
13.稱福費廷:指包買商從出口商那裡無追索權地購買經過進口商承兌和進口方銀行擔保的遠期票據,向出口商提供中長期貿易融資。
14.歐洲債券:是市場所在地非居民在面值貨幣國家以外地若干個市場同時發行的國際債券。
二、基本原理
(一).國際收支失衡的經濟影響
國際收支逆差的消極影響:
1.增加失業,降低經濟發展速度 。
2.造成本幣對外貶值壓力,影響匯率穩定。
3.若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市場,會減少外匯儲備。
國際收支順差的消極影響:
1.會增加外匯儲備,形成通貨膨脹壓力。
2.容易引起國際矛盾,影響國際關系。
3.造成本幣對外升值壓力。
(二).國際儲備的作用
1.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對本國經濟的沖擊
2.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的穩定
3.充當本國對外借債的基本保證
4.影響貨幣發行量
(三)浮動匯率制的缺陷:
1.匯率波動給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活動帶來外匯風險;
2.削弱了固定匯率制下的貨幣紀律,助長了貨幣政策中的通貨膨脹傾向;
3.會助長金泡沫;
4.實行釘住匯率制的貨幣特別容易受到國際投機資本的沖擊。
(四).匯率變動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1.匯率變動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對於匯率的心理預期。
2.如果人們認為匯率變動是一次性的,那麼一國貨幣貶值會吸引資本流入。
3.如果人們認為一國貨幣匯率下降顯示出它將進一步下降的信號,那麼它可能引起資本外逃。
(五)外匯管制的目的和意義
1、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2、穩定本幣匯率,減少涉外經濟活動中的外匯風險。
3、防止資本外逃或大規模的投機性資本流動,維護本國金融市場的穩定。
4、增加本國的國際儲備。
5、有效利用外匯資金,推動重點產業優先發展。
6、增強本國產品國際競爭能力。
7、增強金融安全。
(六)國際間接投資的經濟動機:
1.國際范圍內的資本資產組合投資。
2.國際范圍內的投資套利活動。
3.國際間接投資的「自增強」傾向。
(七)政府加強金融安全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