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固定匯率制的固定匯率制度的利弊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匯率具有相對穩定性,匯率的波動范圍或自發地維持、 或人為地維持,這使進出口品的價格確定、國際貿易成本計算和控制、國際債權債務的清償都能比較穩定地進行,減少了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此外,匯率比較穩定, 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匯投機活動。因此固定匯率制度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⑴有利於經濟穩定發展
⑵有利於國際貿易、國際信貸和國際投資的經濟主體進行成本利潤的核算,避免了匯率波動風險。 在固定匯率條件下,要維持匯率不變,必須處理好內外平衡問題:即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以便能夠使匯率維持不變和控制總需求以便接近沒有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的狀態。實行真正的固定匯率制度需要各國付出很大的調整代價。
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不能及時地通過匯率變動使國際收支自動達到平衡,而往往引起該國大量黃金外匯外流,國際儲備大大下降。此外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會在國際間傳導通貨膨脹。因為價格一律是商品交換的普遍規律,當一國發生通貨膨脹時,該國貨幣對內貶值而由於實行固定匯率制度不能及時調整匯率,必然因國內物價上漲引起其他國家向該國大量出口,導致出口國出現貿易順差,這樣出口國貨幣供給量因外匯收入增加而增加。出口國一方面商品供應減少,另一方面貨幣供給增加,極容易引發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與固定匯率制度密切相關。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法定平價及匯率波動的上下限都是確定的,因此匯率並不能總是正確反映兩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通過干預來維持固定匯率制度必然使貨幣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脫節,影響到幣值對內和對外的同時均衡。
⑴匯率基本不能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經濟杠桿作用
⑵為維護固定匯率制將破壞內部經濟平衡。比如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時,本幣匯率將下跌,成為軟幣,為不使本幣貶值,就需要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但這種會使國內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失業增加。
⑶引起國際匯率制度的動盪和混亂。東南亞貨幣金融危機就是一例。
2. 美金匯率的變化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一)美元匯率走勢變動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影響
事實上,美元匯率發生波動對美元區的出口貿易以及非美元區的出口貿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從短期情況來看,美元匯率的走低有利於刺激我國對外貿易合作夥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從而助推中國產品及服務的大批量出口貿易活動的開展,提振我國實體經濟的平穩發展。盡管如此,但從長期情況來看,如若美元匯率持續走低,則不利於我國與其它涉及到貿易活動的國家間的貿易夥伴關系,因為我國長期發展產品出口貿易,則會增大國與國間的貿易摩擦,這對於國際間政治、金融等方面的長期合作是十分不利的。另外,美元匯率走勢變動對國際直接投資也會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將可能會有大量的國外資本湧入國內,吸引歐元、日元等貨幣在中國資本市場以及實體項目中投資。
(二)美元匯率走勢變動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影響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國外匯儲備總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主要的外匯儲備是美元,如若美元貶值,則我國外匯儲備總量就會嚴重縮水,甚至會影響到國際貿易活動的有序進行。由此可見,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存不夠合理,這就增大了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管理成本,令其承擔了一定程度的匯率波動風險。實際上,我國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時,可以考慮將一部分外匯儲備資產兌換成其它貨幣,如歐元等,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美元匯率波動對國內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
(三)美元匯率走勢變動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我國貨幣政策的提出都會在一段時間內影響宏觀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簡單來說,貨幣政策的提出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干預作用,這是由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所決定的。我國從早期以來一直執行的是強制結匯制,在該種制度的規范之下,我國企業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所取得的外匯需要強制性地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同時,外匯銀行也需要將外匯賣給中央銀行,也就是說,最終,中央銀行才是外匯資金回購的主體機構。當央行購買外匯以後,釋放出等額的本幣,以此來平衡貨幣流通市場當中的資本總量。當出現美元走低的情況時,促使我國貨幣政策被動調整,因為要緩解由此產生的貨幣資本流動性管理的巨大壓力。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人民幣是否貶值等方面問題與美元匯率走勢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3. 結合發展中國家談釘住匯率制度的優缺點
固定匯率制度是貨幣當局把本國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匯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動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圍之內。這種制度下的匯率是在貨幣當局調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內進行波動,因而具有相對穩定性。
1)優點:
固定匯率體系的主要優點是減少了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一個想穩定其物價的高通貨膨脹國家可以選擇加入固定匯率體系來恢復央行的信譽。
2)缺點 :
缺乏靈活性。由於每個國家所面臨的經濟環境和背景不同,實施統一的貨幣政策對各個國家來說未必是最佳的。
浮動匯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是相對於固定匯率制而言的,是指一個國家不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匯率的上下波動幅度,也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而聽任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的變化自由浮動。
在這一制度下,外匯完全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一種特殊商品,匯率成為買賣這種商品的價格。
1)優點:
可以防止外匯儲備大量流失、節省國際儲備、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維持經濟政策的獨立性、減輕通貨膨脹的影響、緩解國際游資的沖擊。
2)缺點:
助長投機,加劇動盪、貨幣戰加劇、具有通貨膨脹傾向、國際協調困難、對發展中國家不利。
4. 在釘住政策下,美元下跌對人民幣的影響
美元下跌,就意味著,我們從美過進口的產品相對便宜了,我們就會擴大進口,對美國來講,他們的出口就多了,美國這兩年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出口小於進口)太大了,使得他們蒙受了很大的損失,所以會採取下降匯率這一做法,這兩年美國一直要求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提高也是這個道理.
而對於中國來說,美元下跌了,中國的出口必定受到影響(因為中國的人民幣相對來說是升值了,中國的商品相對來說就貴了),如採用釘住政策,中國也會適當降低匯率,不過這只是理論上的說法,事實情況是由於美國以下達最後通牒,如中國人民幣再不升值,他們將採取報復性措施,對中國的產品增加27%的進口關稅(原因之前已訴),所以,中國的人民幣最近一直在升值
5. 人民幣美元匯率變化對中國的影響(利與弊)
民幣匯率升破7元對1美元,不僅在外匯市場上是一個標志性的關口,在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關繫上,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當今世界經濟相互依存,尤其是中國與美國的經濟相互依存的程度正在加深。但中美之間的相互依存是不對稱的,它體現出中國經濟過於依賴對美國的出口,過於依賴對全球出口,導致中國經濟的不均衡越來越嚴重。
人民幣升值,也會為中國的經濟,尤其是金融體系帶來風險。大量新興市場國家近30年來的金融風險歷史表明,金融風險主要發生在從固定匯率或者僵硬的匯率制度向浮動匯率制度過渡的階段。但是,如果沒有風險,還能稱之為改革嗎?中國金融開放和匯率走向更大彈性的改革,是有序的、漸進的,人民幣將在次貸危機中增加其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6. 請問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的利弊是什麼謝謝
人民幣釘住美元匯率制度盡管可以促進了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降低了經濟、社會成本以及匯率風險,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諸如貨幣政策有效性受到"侵蝕",匯率制度內在不穩定性更趨明顯,以及易於誘發潛在的金融危機和成就國際社會的口實等問題
7. 中國採取資本管制的匯率制度的弊端,和對未來中國外匯市場的展望
從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問題。目前我國實行可調整的盯住匯率制度。人民幣上升的壓力主要來自貿易順差,外匯儲備增加和入世後沒有像一些人所期望的一樣出現貿易逆差。日本最早提出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以降低中國的出口速度。日本美國讓人民幣升值是想讓中國重蹈日本的覆轍,阻止中國的前進。中國市場沒有完全開放,貨幣缺乏一定的獨立性,資本市場同樣沒完全開放,不能實行浮動的匯率制度。匯率制度的選擇必須與市場的開放程度,貿易自由化程度相結合。
東南亞經濟逐步恢復,我國加入WTO,各種新的狀況不斷出現。經濟的發展推動制度的變遷,進入新世紀後,我國的經濟和金融快速發展,內地要求匯率制度向更有彈性的方向改變。我國正式加入WTO後,按照中國加入WTO後金融市場開放時間一覽表,可以預測,在未來的3—4年內,不管願意與否,人民幣利率和匯率都將實現市場化,我國外匯管理制度將完全由准外匯管理向宏觀間接外匯管理轉變,逐步實現資本賬戶下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理論,中國要想保持獨立的貨幣政策就必須放棄實際實行的匯率制度(單一貨幣釘住),而轉向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所以,入世後現階段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無非是貨幣當局在實際中重歸真正的管理浮動匯率制。
另外,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表明,由實行相當一段時間的固定匯率制度轉向較為靈活的匯率制度,既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因此,中國在逐步放開資本項目管制的同時,應該積極尋求平穩實現靈活匯率的途徑,並確定中長期的目標。
目前,要增加匯率制度的靈活性,我們必須大大加快人民幣匯率市場形成的改革,加快外匯市場的培育。中國目前外匯交易主體主要是國內的商業銀行,交易幣種主要是美元、日元各港幣。外匯交易形式主要是現貨交易,人民幣的遠期交易市場和期貨交易市場尚未開展。所以,首先應該給銀行更多自主權,建立銀行、企業間外匯市場,擴大外匯交易主體,允許外貿企業直接進入外匯市場,提高外匯交易規模。為達到這一目的,必須改革目前的銀行結售匯制度,進一步放寬對經常項目下的外匯限制,包括允許企業保留更多外匯,即提高有外貿業務的企業保留外匯的比例直至取消強制性的銀行結售匯制度,放寬對旅遊等外匯匯總數額的限制。
8. 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貶值對我國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這個問題的意思就是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的利弊。
一、理論上人民幣升值的弊端
1、 人民幣升值會使進口品價格下降,出口品價格上升,從而刺激進口,抑制出口,減少國際貿易順差甚至出現逆差,造成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和就業減少,特別是可能造成部分農產品進口的增加,影響農民收入。
2、 人民幣升值將使外商直接投資成本上升,對外商直接投資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從而制約外商直接投資的增加。
3、 人民幣升值後將使外國來華旅遊成本上升,外國遊客可能會減少,對旅遊業會產生不利影響。
4、 人民幣升值後造成國家外匯儲備貶值損失。
5、 人民幣升值後國家在聯合國的會費相應增加。
二、理論上人民幣升值的利益
1、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國內資本到海外投資,打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間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內企業的技術進步。
2、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國內企業到貨幣相對貶值的發達國家投資建立國產商品銷售網路,以及降低在這些國家的廣告宣傳成本,將進出口與海外投資結合起來,提高我國出口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
3、 人民幣升值使進口原材料的價格降低,有利於提高「三來一補」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4、 人民幣升值將降低利用國外貸款的還款成本,提高利用國外貸款企業的效益。
5、 人民幣升值將降低進口先進機器設備的成本,提高國內企業的投資效益。
6、 人民幣升值將降低進口石油的成本,使我國石油貿易獲得巨大收益。
7、 人民幣升值將提高多數出口企業的贏利水平,有利於我國出口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增強自身競爭實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8、 人民幣升值後國家為購買外匯支付的人民幣相對減少,使貨幣投放減少,有利於防止通貨膨脹。
9、 人民幣升值提高了國內消費者的國際購買力,出國旅遊會增加,生活水平將提高。
10、 人民幣升值提高了國內消費者的自信心,有利於促進消費升級。
三、人民幣升值在理論上的弊端並不必然變為現實
1、在我國進口中有相當大比例是用來進行「三來一補」加工的,最終還要出口,因此,人民幣升值導致的出口成本上升可以部分由進口原材料價格下降抵消。
2、我國許多出口產品在進口國市場上售價要比我國的出口價高出若干倍,因此,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出口價上升並不會影響進口國對我國產品的需求。
3、人民幣升值後對已進入我國的外資是一種褒獎,對想進入我國的外資會是一種刺激,因為,無論是商品市場還是貨幣市場,當行情發生變化時,都存在買漲不買落的投機心理,如果形成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預期,會促使更多外資做出來中國投資的決定。
4、由於我國目前對外貿易持續保持順差,而且我國許多進口品和出口品的需求剛性都較強,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升值造成的有利影響將大於不利影響。
5、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可能會提高美國國內的通脹率,從而抵消我國出口品因人民幣升值可能造成的價格上升影響,有可能還會刺激我國對美出口。其他貨幣對美元貶值的國家也必然出現通脹率上升的情況,抵消這些國家因貨幣貶值對出口的刺激作用和對進口的抑製作用。
6、人民幣升值會對部分行業的經營產生一定影響,部分行業會受到進口品的沖擊,部分行業則會因出口減少效益下降,但從整個國民經濟來說,人民幣升值後國民的總財富是增加的,不僅當年新增的使用價值會大幅增加,國家的整個存量資產按照美元計算都會大幅升值,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經濟的差距。
7、人民幣升值對農產品市場的沖擊有減少農民收入的一面,也有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一面,如果對農民生產的引導得當,就會減輕沖擊,化不利為有利。同時也可以通過對農產品的進口限額控制來降低進口農產品對國內市場的沖擊。
8、由於西方國家對人民幣升值期望較高,人民幣小幅升值會造成對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預期,從而會增加對中國產品的進口,在短期內增加我國貿易順差,有利於證明中國產品出口的大幅增長不是因為人民幣低估所致,使西方國家對人民幣的指責不攻自破,使我國在匯率問題上掌握主動權。
9、由於周邊國家貨幣多採取釘住美元的政策,因此,人民幣升值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對美國的出口,但會提高周邊國家在美國市場上與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從而擠佔中國產品在美國的市場。這是需要認真研究的。但由於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相當一部分是通過香港轉口,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香港轉口的增加,可以抵抗周邊國家的擠占,同時也有利於香港經濟的發展。因此,人民幣若升值,受益最大的是香港。
9. 釘住匯率制的釘住匯率制度的缺陷導致匯率體系弊端
在國際貨幣多元化背景下,各種貨幣兌換比例及其變動,對一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有巨大影響。由於貨幣符號作為貨幣的本體,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無法自然固定。而一些小國和地區抗外來沖擊的能力較弱,為了保持自身的經濟穩定需要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在現實條件下只能採取人為固定的方法—— 釘住匯率制度。釘住匯率制度有利於本國貨幣的穩定、治理國內惡性通貨膨脹、穩定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關系,也有利於提高一些經濟實力不強的國家的貨幣的信譽和地位,但是,釘住匯率制度會導致一國經濟政策失去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