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位詳細講解一下 滑輪和杠桿的關系
兩者都是簡單機械,有著省力和改變力的方向的優點,二者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不同點是滑輪能連續改變力的方向和大小,而杠桿則只能移動一定距離和方向
⑵ 請寫出杠桿 齒輪 滑輪 輪軸 斜面的工作原理並舉例說明生活中常見的物品
杠桿的工作原理,省力就會費了距離,費力就會省了距離。公式是 阻力*阻力臂=動力專*動力臂
生活中常見的多了,初中物理屬課本就有,初中的物理題也有,簡單舉兩個,翹鐵釘時用的那個工具,開啤酒的起瓶器。
齒輪 滑輪 輪軸,其實都是杠桿的變形,用的公式仍然是杠桿的公式,只是形狀不同
我舉一下例子吧,比如滑輪,有定滑輪和動滑輪,對於定滑輪,其實就是滑輪轉動中心就是「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到哪裡的距離都是滑輪的半徑,所以,定滑輪不省力,只改變力的方向(比如要讓物體往上,本來沒有滑輪只能往上用力,有了定滑輪,往下用力就可以讓物體往上了)
輪軸,就是一個大輪和一個小輪固定在一個軸上,一轉同時轉。那麼,那軸就是「杠桿」的支點,而動力和阻力到軸的距離不同,用力就不一樣
比如我用大輪提物體,用小輪拉線,那麼就是費力了
但是齒輪工程上一般利用的是兩個接觸的齒輪線速度一樣,傳動力的同時傳速度
斜面的工作原理,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工作場景,如果沒有斜面,要搬一個東西上車的後備箱,至少要用和物重一樣大的力,而用了斜面,我們只需要用比它的摩擦力大一點的力就可以讓物體上到後備箱的高度,省力但也費了距離。
⑶ 杠桿,滑輪,斜面,齒輪,哪一種是不能省力的
那要分情況的, 杠桿的力臂足夠長時省力, 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在以上三者中最省力版。 杠桿是一種在實際生權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的工具,其實就是個變形的天平 而斜面是一些建築工地時使用的工具,非常省力,之所以稱之為斜面,就是因為它的兩個端點可以構造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它的物理模型是個斜三角形
⑷ 滑輪和杠桿一樣么
可以說一樣,也可以說不一樣。
先看概念:
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杠桿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彎的。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因此,可以說滑輪是有杠桿變形而成的。都遵:循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的平衡條件。
滑輪中分定滑輪和動滑輪,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省力但不省距離。所以說定滑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是省力杠桿。
我是因為最近考試在復習,純粹個人理解(原創的!)也許不是很專業,不要介意哈。
⑸ 杠桿、滑輪、輪軸之間有什麼關系
都是簡單機械,滑輪和輪軸都是變形的杠桿,定滑輪是相當於等臂杠桿,動滑輪相當於動力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桿,輪軸也相當於動力臂大於阻力臂的杠桿.
⑹ 杠桿和滑輪這兩種簡單的機械有什麼共同規律
好完了嗎?兩種機械的吧,像參謀點了嗎?他們都是自己用的的
⑺ 杠桿,輪軸,滑輪,杠桿,車上的大齒輪和小齒輪是什麼類型
都是簡單機械
⑻ 關於杠桿和滑輪的知識點。。
杠桿 、滑輪知識點總結李偉志的工作室杠桿滑輪知識點總結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 棒就叫杠桿。
2.什麼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 或寫成 。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4.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省力,但費距離。(如剪鐵剪刀,鍘刀,起子)
(2)費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 質是個等臂杠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8.實際滑輪組:機械效率η = W有用功/W總功 = Gh/Fs = G / nF,n為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
9.忽略繩重和摩擦的滑輪組:η =G物*h /(G物*h+G動*h) = G /(G +G動),
拉力:F=(G +G動)/n
⑼ 杠桿和滑輪定義以及它們的作用
物理學中把在力的作用下抄可以圍繞固定點轉動的堅硬物體叫做杠桿
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能夠繞軸轉動的小輪。由可繞中心軸轉動有溝槽的圓盤和跨過圓盤的柔索(繩、膠帶、鋼索、鏈條等)所組成的可以繞著中心軸轉動的簡單機械叫做滑輪。
杠桿是分省力杠桿(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和費力杠桿(阻力臂大於動力臂)
定滑輪不省力,但改變力的方向(不省功)
動畫輪省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也費距離(不省功)
滑輪組結合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優點即改變力方向也省力,但也費距離,省力的多少要看繞在動滑輪的繩子段數多少(不省功)
⑽ 杠桿、斜面、滑輪、輪軸、定滑輪、動滑輪的原理
一、杠桿原理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二、斜面原理
斜面(inclined plane)是一種傾斜的平板,能夠將物體以相對較小的力從低處提升至高處,但提升這物體的路徑長度也會增加。斜面是古代希臘人提出的六種簡單機械之中的一種。
假若斜面的斜率越小,即斜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越小,則需施加於物體的作用力會越小,但移動距離也越長;反之亦然。假設移動負載不會造成能量的儲存或耗散,則斜面的機械利益是其長度與提升高度的比率。
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使用到斜面。行駛車輛的坡道是一種常見的斜面;卡車裝載大型貨物時,常會在車尾斜搭一塊木板,將貨物從木板上往上推,所應用的也是斜面的理論。
三、滑輪原理
滑輪主要的功能是牽拉負載、改變施力方向、傳輸功率等等。多個滑輪共同組成的機械稱為「滑輪組」,或「復式滑輪」。滑輪組的機械利益較大,可以牽拉較重的負載。滑輪也可以成為鏈傳動或帶傳動的組件,將功率從一個旋轉軸傳輸到另一個旋轉軸。
四、輪軸原理
輪軸的實質是可以連續旋轉杠桿.使用輪軸時,一般情況下作用在輪上的力和軸上的力的作用線都與輪和軸相切,因此,它們的力臂就是對應的輪半徑和軸半徑.
由於輪半徑總大於軸半徑,因此當動力作用於輪時,輪軸為省力費距離杠桿(下面的第一幅圖),實際的例子:有自行車腳踏與輪盤(大齒輪)是省力輪軸.當動力作用於軸上時,輪軸為費力省距離杠桿,實際的例子有:自行車後輪與輪上的飛盤(小齒輪)、吊扇的扇葉和軸都是費力輪軸的應用。
五、定滑輪原理
使用時,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分別是滑輪的半徑,由於半徑相等,所以動力臂等於阻力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定滑輪不能省力,而且在繩重及繩與輪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細繩的受力方向無論向何處,吊起重物所用的力都相等,因為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相等且等於滑輪的半徑。
六、動滑輪原理
動滑輪省1/2力多費1倍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而且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圖中,O是支點,F1是提升物體的動力,F2是物體的重力(也可理解為不用機械時提升物體用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