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問題,為什麼羅斯福取消金本位制可以促使通貨膨脹這中間的道理怎麼解釋謝謝大家
首先讓我們要了解金本位制,所謂金本位制是指:「金幣可自由鑄造,銀行券可自由兌換金幣,黃金可自由輸入輸出」。在一戰後的世界,金本位制起到穩定貨幣,促進貿易增長的作用,在當時金本位被看做是發達國家的標志,而以中國為代表的「落後國家」則主要實行銀本位體制。那羅斯福為什麼要放棄這一傳統的貨幣政策呢,其實主要原因是由於大危機使原有貨幣政策失靈,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使美國國民收入銳減,大家普遍都感到沒錢花。美國史學家阿瑟·林克等總結道:美國「國民收入從1929年的878億美元,降為1933年的402億美元,和生活費聯系起來計算,每人收入由681美元減為495美元。薪金下降40%,紅利下降近57%,製造業工資下降10%。因此,這些災難年代的總畫面,是一種除債務結構外遍地都是極端不景氣的畫面」這種情況的形成與胡佛政府的貨幣政策分不開的。因為在美國急需大量貨幣供應,急需大力提高廣大群眾購買力的時候,胡佛政府卻頑固地堅持所謂「健全貨幣」政策,反對赤字開支,堅持救濟工作由地方政府、私營企業和慈善機構負責,甚至讓貧窮人自力更生,反對國家救濟。這樣的貨幣政策,只能使經濟危機日益惡化。
羅斯福上台後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形勢迫使其實行通貨膨脹,運用聯邦赤字開支以促進就業,實行救濟。要實行通貨膨脹,就必須擺脫金本位制的束縛。1933年4月19日,美國宣布取消金本位制,放棄金本位制使華爾街上的股票價格上升,華爾街的股票交易異常活躍,這一天所進行交割的股票總額達500萬股,是過去6個多月來最活躍的一天。在這一政策實施以後,美元如預期般的實現了貶值,從而對內提高了商品的價格,起到穩定就業的作用,對外一方面由於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變化,美國商品保持了在世界市場中的競爭力,刺激了出口,同時還在無形中減輕了美國的債務。在出口方面,1933年美國出口比1932年增加了4%,而1934年出口額比1933年增加了27%;到1935年,美國對各大洲的出口額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這主要是由於1933年放棄金本位及美元貶值的效果在1934年開始體現出來。《羅斯福傳記》的作者弗雷德爾評論道:這樣,「羅斯福就對聯邦經濟政策(按:主要是貨幣政策)造成一種重大變革,放棄了金本位的僵硬制度,代之以管理通貨的靈活制度。貨幣主義(Monetarism)成為新政混合體的關鍵組成部分。」摩根有一個老搭檔叫做萊芬威爾的,寫信給羅斯福說:「你放棄金本位制,挽救了我國免於全面崩潰。」摩根本人也在一篇罕見的公開聲明中說:「據說總統放棄金本位,我表示歡迎……看來很清楚,要扭轉大蕭條的局勢,就要駁斥並戰勝那些主張收縮通貨的人。」可見羅斯福放棄金本位體制是為了應對危機帶來的貨幣緊縮、物價下跌、就業率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刺激出口當然是美元貶值的一個重要目的,但絕非唯一目的,可以說當時放棄金本位是一種靈活的貨幣策略,使美國無論在應對國內局勢還是紛繁的國際競爭中均擁有了廣闊的空間,可謂是成功之舉
2. 羅斯福新政中放棄的「金本位制」,與1971年美國經濟滯漲,尼克松宣布放棄的「金本位制」有何區別
二者的區別如下:
(1)背景不同:
羅斯福新政的背景是當時發生了經濟危機,美國經濟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國社會逐步被存貨山積、工人失業、商店關門的凄涼景象所代替。86000 家企業破產,5500 家銀行倒閉,全國金融界陷入窒息狀態。尼克松宣布放棄的「金本位制」的背景是日益嚴重的美元危機。
(2)目的不同:
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是破除黃金對貨幣的限制,增發大量的貨幣,刺激經濟,實行貨幣寬松政策。這樣政府或者說美聯儲就可以有更多的錢借貸給需要的企業和個人,幫助經濟復甦。
尼克松政府放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 是尼克松針對當時美元危機所採取的措施,這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礎已全部喪失,美國可以實現將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功能,美元可以無限制發行。
(3)主要政策不同:
羅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整頓銀行與金融系,下令令銀行休業整頓,逐步恢復銀行的信用,並放棄金本位制,使美元貶值以刺激出口;尼克松新政主要內容:①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②對進口商品增收10%的進口附加稅。
3. 羅斯福為什麼要放棄金本位制
破除黃金對貨幣的限制,增發大量的貨幣,刺激經濟,實行貨幣寬松政策。這樣政府或者說美聯儲就可以有更多的錢借貸給需要的企業和個人,幫助經濟復甦。
4. 上世紀30年代,羅斯福為什麼要放棄金本位制
1929年到1939年,美國爆發了古往今來都是大災難的經濟危機——大蕭條。
胡佛總統還本著保守不幹預的態度誠惶誠恐的企圖搞預算平衡。羅斯福則一方面批判胡佛預算平衡沒做好,自己上台能把預算平衡做得更好。一方面宣城自己有辦法讓美國走出困境。
後來羅斯福在競選中獲得了勝利。他上台後,成立救濟署等部門專門救濟失業人士,同時大搞基礎建設、以工代賑,成立保障體系,調查整頓金融機構等措施。
但是政府做這些救市,也是要錢的。預算平衡這個底線是保不住了。財政赤字一路高漲。同時,為了更進一步解除錢的匱乏這個矛盾。他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廢了金本位制。於是美元從實體(可以兌黃金)變成了信用(依靠印刷機構政府的擔保來實現)貨幣。這樣一來,政府印錢就不用拘泥於有限的黃金了(有限的黃金,可以支持有限的紙幣。但是脫鉤後,紙幣可以在信用和強權面前不斷擴張),而是可以按需印製了。
通過讓美元脫離金本位制,解放了美元。美元也可以按照政府需要開始貶值了:貶值的好處是什麼?一,可以沖淡債務,減輕很多人的生存。當然這個對債權人不利。(好比你1980年找朋友借了1萬;2016年你連本帶息換了他5萬,那時候他1萬可以買套房子還有餘,現在他5萬拿去做個首付都捉襟見肘)第二,美元貶值,促進了美國對外貿易。不亞於搞低價折扣。第三,可以進行一次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廢除了黃金證券等兌換,就使得一些原有的集中於少數人的財富被國家從最高層規劃上徵用出來,進行了再度分配。(這里還有個小故事,有個逃犯後來被抓到了,原因就是那時候黃金證券已經不能兌付了,而走投無路的他還企圖用自己的證券去兌現)。
但是這時候,經濟陷入怪圈,政府印錢救市,則行情好;政府宣布減弱刺激,則行情轉壞。
這個循環很難打破,怎麼辦?——加入二次世界大戰。
真正使得這次危機被化解,並開啟了美國經濟新的飛躍的起點,不是這些,而是二戰。
通過加入二次世界大戰,大搞戰時經濟制度。不但創造了需求,也使得政府全面介入,管制價格、管制生產,成了有計劃的經濟。通過這一大戰,走出了這個陰霾。
5. 什麼是金本位制,羅斯福為什麼要放棄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
換而言之,如果沒有對應的黃金,政府無法超額發行貨幣
廢止金本位制,是羅斯福新政的一項內容
當時美國正好是經濟危機,說白了就是消費緊縮
這種情況下,羅斯福走的是凱恩斯學派的路線,說白了就是政府出錢,搞鐵(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
這種大規模建設的結果就是拉動下遊行業,這樣大家有錢賺了,自然需要勞動力,結果就是原先的不景氣消失
但問題是錢從哪裡來,無外乎兩種方式,一個是收稅,但當時就是蕭條,根本收不上來;還有一個就是開足機器印票子,但金本位實際上制約了政府印票子
所以,羅斯福放棄的原因就是為了:刺激通貨膨脹,推動經濟復甦
6. 羅斯福新政 誰能告訴我 羅斯福為什麼要放棄金本位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
羅斯福放棄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美國持有的任何黃金外流。
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刺激通貨膨脹,推動經濟復甦
7. 羅斯福新政放棄金本位有哪些具體影響
放棄金本位,加強了美國商品對外的競爭能力。這些措施 , 對穩定局勢 , 疏導經濟生活的血液循環,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加強了美國金融資本的私人所有制,也加強了國家對金融制度的管理與控制。
8. 羅斯福新政的時候為什麼要放棄金本位制
黃金儲備不足以維持金本位。羅斯福新政就是凱恩斯主義,利用政府購買來彌補市場不足,政府要印鈔票才能辦這事,而,金本位限制政府印鈔票數量。兩者抵觸,廢金本位。
9. 什麼是金本位制,羅斯福為什麼要放棄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
羅斯福放棄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美國持有的任何黃金外流。
他這樣做的目的是:C.刺激通貨膨脹,推動經濟復甦
10. 在羅斯福放棄金本位制之後美國什麼時候又恢復了這一制度
金本位是資本主義國家在20世界早期的經濟危機中就放棄的,二戰後美國因為黃金超級多,同時最主要的目的是超級有遠見地要建立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因此恢復了金本位。你要麼拿美元,要麼拿美元按照固定匯率,1盎司黃金兌換39美元。美元的國家貨幣地位就是由此建立的。美國承擔了義務,也得到了好處,即便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在70年代解釋,世界各國再也不提金本位,美元唯一國際貨幣的地位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