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杠桿力臂作圖方法
首先找到支點。然後找出力的作用方向,在這個方向上作一條直線,令做一條垂線垂直於力的作用方向。並交於支點。後作的垂線為這個力的力臂
㈡ 杠桿作圖方法有哪些
你好!
你的問題是「杠桿作圖方法有哪些?」,但作為初中物理,杠桿的作圖專就是依據杠屬桿的五要素來做圖的。具體的作圖步驟如下:
(1)找出支點O;(注意:一定要標注字母O!);
(2)畫出力的作用線;(注意:應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並標注字母F1或F2。若力的作用線需延長,則延長線部分用虛線表示);
(3)畫出力臂;(從支點作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注意:垂線用虛線表示,並於垂足處標上垂直符號);
(4)標出力臂;(力臂即支點到垂足的距離,用大括弧標注,並標上l1或l2);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㈢ 今天學了杠桿,老師給我們講的做杠桿題的方法,我覺得有點不太正確。
哈哈,善於思考的好
此處杠桿平衡條件是對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列出的力和力臂之間的關系,但是注意杠桿平衡包括:靜止和勻速轉動兩種情形。我們在處理這種用多少力翹起是求一種臨界狀態所需的力,即只靠:一段蹺的力和另一端重物對桿的壓力使杠桿平衡,【沒有翹起之間是蹺的力、重物對杠桿壓力與重物端地面對杠桿的支持力,三個力使杠桿處於平衡】。當這兩個力能使杠桿平衡時,只要蹺的力稍微大一點點就可以使杠桿轉動起來,轉動起來後,只要力臂不變(或同步變小),又保持杠桿做勻速轉動,在過程中蹺的力和臨界時蹺的力相等即可,否則就不是勻速轉動了。一般我們把緩慢轉動看著是中間任意時刻可以將杠桿看著靜止的轉動過程,此時也利用杠桿的平衡調節求解問題。
㈣ 初三杠桿原理的示意圖及其做法。
杠桿原理即力與力矩關系的應用原理
如圖
㈤ 杠桿原理作圖方法
阻力臂 ,先找到支點,(可以繞著轉動的地方),然後找到阻礙你的地方.比如:掃地 掃把與內地的接觸點就是阻礙容你掃地的地方阻力F2,支點就是你那個一直握住掃把不動的點。把支點與阻力F2連起來就是阻力臂。
.動力臂也是先找到支點 ,然後找到動力F1(你用力的地方) 比如: 掃地 支點和上面一樣的. 動力F1就是你另一個手到這個不動的手的距離。把支點與動力F1連起來就是動力臂、
㈥ 杠桿力臂的做法
力臂和力都要用實線
如果力的長不夠,延長用虛線
我剛學的
㈦ 如何DIY杠桿方法圖解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回條件」。
要使杠答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
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㈧ 要使圖中所示的杠桿水平平衡,可採取的做法是
要使如圖的杠桿水平平衡,可採取的做法是()
A、支點兩端各減少一個鉤碼
B、支點兩端各增加一個鉤碼
C、支點左端增加一個鉤碼
D、支點左端減少一個鉤碼
解:A、支點兩端各減少一個鉤碼,左邊:1×4,右邊:2×2,力和力臂的乘積相等,杠桿平衡,故A正確;
B、支點兩端各增加一個鉤碼,左邊:3×4,右邊:4×2,力和力臂的乘積不相等,杠桿不平衡,故B錯;
C、支點左端增加一個鉤碼,左邊:3×4,右邊:3×2,力和力臂的乘積不相等,杠桿不平衡,故C錯;
D、支點左端減少一個鉤碼,左邊:1×4,右邊:3×2,力和力臂的乘積不相等,杠桿不平衡,故D錯.
故選A.
㈨ 杠桿的繞線方法
(1)過支點O分別畫動力作用線和阻力作用線的垂線段即可,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