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購買力平價成立,實際匯率1.1 則名義匯率怎麼變 很著急啊啊
要理解也很簡單,按照絕對購買力平價的理論,名義利率就是由購買力之比決定的,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影響,那麼它就會自動調整到正確的位置,你在任何時點對他進行測量都不會有偏差...這其實是驗證的關系(願你給個好評喲~~)
⑵ 購買力平價預測匯率變動的步驟
你好,我建議你在網路文庫搜索《人民幣匯率購買力平價多變數Johansen協整檢驗》這篇文章,如果你下載積分不夠的話,我可以下載後發到你的郵箱。
該文章分析了購買力平價的不同變數形式,應該對你有所幫助。
目前購買力平價理論還是一個有爭議的理論,能否對匯率變動做出合理的預測還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因此僅供參考,呵呵。
⑶ 為什麼用購買力平價理論和利率平價理論計算出的匯率與實際匯率不一致
因為實際匯率源於資本流動 而市場是決定匯率的最終力量 供需決定貨幣的價格
⑷ 市場匯率的購買力平價理論
該理論認為,任何兩種貨幣的匯率變動都應當反映兩國物價水平的變化。購買力平價理論是一價定律在國內物價水平而非單個商品價格上的簡單應用。假定相對於美國鋼材的價格(仍然為100美元),日本鋼材的日元價格上升10%(1.1萬日元)。按照一價定律的觀點,匯率必須上升為110日元/美元,即美元升值10%。將一價定律應用於兩國的物價水平,可以得到購買力平價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日本的物價水平相對於美國上漲了10%,美元必須升值10%。
⑸ 實際匯率怎麼理解在購買力平價中的那個關於實際利率的公式又該如何理解求解釋下,謝謝。
實際匯率是指名義匯率乘以外國的物價指數,再除以本國的物價指數。是指將現實匯率經過相對物價指數調整後得到的匯率,是按外國與本國物價指數之比對名義匯率進行調整,用來反映剔除兩國貨幣相對購買力變動的影響後,匯率變動對兩國國際競爭力的實際影響。
購買力平價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在經濟學上,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以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
通常情況下購買力平價的匯率,與兩國之間的實際匯率會有很大的差別。
⑹ 名義匯率、實際匯率和購買力平價匯率的區別
購買力平價匯率是指按國內貨幣所能購買到的同等數量的產品,實際匯率也叫有效匯率就是長期相對穩定的匯率中間價,名義匯率就是處於波動的匯率價格,因為各國之間貿易一直波動的,所以對各國貨幣的需求是波動的,所以各國之間的匯率也是波動的,購買力平價本質上沒有太大意義,越是落後的國家購買力平價一般越高,所以去落後的國家購買原材料勞動力比較劃算,因為名義匯率很低,名義匯率低是因為該國沒有科技工業產出,反之科技工業發達國家的名義匯率很高普遍和購買力平價一致,因為落後的國家需要低價賣原料給發達國家才要,不然發達國家買自己國家的原材料
⑺ 關於匯率和購買力平價的問題
這個感覺不難理解啊。匯率是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購買力平價是用來衡量人民生活質量的。西方國家生活水平高,彼此也比較接近,因此匯率和購買力平價差距不大。而我國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人民生活質量也和西方國家有差距。因此在人民幣升值,匯率上升之後,購買力平價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因此差距依然很大。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差距講有待縮小。
⑻ 為什麼匯率會偏離購買力平價,又是通過什麼方法使匯率重新均衡
1。因為購買力平價理論基礎的錯誤:其理論基礎是貨幣數量論,但貨幣數量論與貨幣的基本職能是不想符合的。
2.把匯率的變動完全歸之於購買力的變化,忽視了其他因素。如國民收入、國際資本流動、生產成本、貿易條件、政治經濟局勢等對匯率變動的影響,也忽視了匯率變動對購買力的反作用
3.該理論在計算具體匯率時,存在許多困難。主要表現在物價指數的選擇上,是以參加國際交換的貿易商品物價為指標,還是以國內全部商品的價格即一般物價為指標,很難確定。
⑼ 為什麼在絕對購買力平價成立的條件下,實際匯率始終為1
首先要明確絕對購買力平價是純粹理論上的概念,他的結論就是名義利率由兩國貨幣購買力的比率決定。(e=p1/p2)
實際匯率是用本國商品數量來直接表示的外國商品的相對比率,更確切的說,是一國商品或勞務與另一國的商品或勞務交易的比率。
你是如何得到這個比率的呢,方法就是用名義利率乘以外幣再去除以本幣,把先前的公式代進去就正好是倒數關系...
要理解也很簡單,按照絕對購買力平價的理論,名義利率就是由購買力之比決定的,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影響,那麼它就會自動調整到正確的位置,你在任何時點對他進行測量都不會有偏差...這其實是驗證的關系
如果還不明白的話我們就打比方好了,如果甲乙兩人,同時做運動,規定甲動一下乙也要動一下,那你無論什麼時候去測量他們當然始終是一樣多的。
⑽ 求解:如果購買力平價成立,真實匯率總是等於1
對的,真實匯率實際上是商品數量的兌換比例,如果購買力平價理論成立,實際匯率是等於1的;
實際匯率:在名義匯率的基礎上,根據兩國之間相對價格調整後的匯率
公式為:s=(S×P)/P*,其中s表示實際匯率,S表示名義匯率(直接標價法下),P*表示外國價格水平,P表示本國價格水平
例如同樣一張桌子在美國價格為50美元,在中國價格380元,此時美元兌人民幣的名義匯率為1美元兌換6.5人民幣;則實際匯率=6.5*50/380=0.855,相當於美國一張桌子可以兌換中國0.855張桌子
但是由於外貿壁壘,外貿成本,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存在,現實中購買力平價幾乎是不會出現的,歷史上曾經用巨無霸指數來研究過實際匯率;
巨無霸指數:假設全世界的麥當勞巨無霸漢堡包的價格都是一樣,並將各地的漢堡包當地價格通過匯率換算成美元售價,就可以比較各地購買力水平的差異
假設一個巨無霸漢堡包在美國的售價為2.5美元,在英國的售價為2英鎊,此時對於英國來說,購買力平價匯率應為2.5÷2=1.25,但如果此時英鎊兌美元的匯率在1.5,則其被高估了(1.5-1.25)÷1.25=20%;
同樣如果在中國巨無霸漢堡包的售價為10元;此時對於中國來說,購買力平價匯率應為10÷2.5=4,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0.25;但如果此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0.2,則人民幣被低估了(0.25-0.2)÷0.2=25%
所以實際情況往往是不符合購買力平價理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