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趙薇為什麼禁入股市的最新相關信息
近日,趙薇夫婦因收購萬家文化(已更名祥源文化)過程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而面臨證監會處罰。而收到監管部門處罰告知書後,趙薇丈夫黃有龍日前稱打算向證監會提交申辯意見並要求舉行聽證會。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劇情」似乎還沒完。這場資本市場收購「大戲」背後真相如何?對信息披露行為應如何監管?
信息披露違規,監管部門擬作頂格處罰
11月9日晚間,祥源文化(原萬家文化)的一則關於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引爆了朋友圈。曾經在股市上引發高度關注的趙薇夫婦收購萬家文化一案,強勢回歸人們的視野。
公告顯示,證監會擬對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龍薇傳媒和萬家文化兩家公司予以處罰,包括責令改正、警告,並分別處60萬元罰款。
而背後的「主角」們也都收到了數十萬元的罰單和證券市場禁入「紅牌」。證監會擬對趙薇、黃有龍、萬家文化實際控制人孔德永分別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龍薇傳媒代表、趙薇的哥哥趙政同樣也面臨監管部門30萬元的罰單。
與此同時,告知書中還梳理了萬家文化在2017年1月12日、2月16日公告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五宗「罪」。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龍薇傳媒在自身境內資金准備不足,相關金融機構融資尚待審批,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且貿然予以公告,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
業內專家分析,根據證券法相關規定,針對信披違法違規,本案已為頂格處罰。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15日表示,監管部門一直以來都對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保持高壓態勢。並購重組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證監會將持續關注其過程中的信息披露質量。
51倍融資杠桿、一波三折的收購計劃
51倍的融資杠桿,一波三折的收購計劃……記者依據證監會告知書梳理,趙薇夫婦上演的這場收購「大戲」主要有5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2016年11月2日,龍薇傳媒成立,注冊資本200萬元,尚未實繳到位,未開展實際經營活動,主要財務數據均為零。公開信息顯示,演員趙薇是龍薇傳媒的控股股東。
第二步,2016年12月23日,龍薇傳媒與萬家集團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收購萬家文化29.135%的股份。協議顯示,收購完成後,趙薇將成為萬家文化的實際控制人。
第三步,2017年1月12日,在上交所的問詢下,龍薇傳媒通過萬家文化公告披露了資金來源:在收購所需的30.6億元中,股東自有資金僅為0.6億元。至此,高達51倍的杠桿比例浮出水面。
第四步,2017年2月13日,龍薇傳媒的收購計劃大幅「縮水」至3200萬股和5.29億元,不足原協議的兩成。「縮水」理由是龍薇傳媒的融資計劃並未順利完成。當日,萬家文化再次收到上交所問詢函。
第五步,2017年3月31日,萬家文化公告稱「因股份轉讓客觀情況發生變化」,經友好協商雙方決定終止本次股份轉讓事項,原收取2.5億元股份轉讓款返還,雙方互不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
至此,這場失敗的收購變成了一場連違約金都不用付的「過家家」。
監管「鷹眼」緊盯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萬家文化、龍薇傳媒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並非孤例。事實上,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涉及此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典型案例層出不窮,一些曾經肆無忌憚的資本玩家已相繼被查處。
其中,九好集團利用虛增收入、存款等惡劣手段自我「包裝」,試圖通過「忽悠式重組」借殼上市,遭遇監管層頂格處罰。鮮言更是因炮製「奇葩議案」、操縱多倫股份,遭證監會開出34.7億元的「史上最大罰單」。
監管「鷹眼」一直高度關注此類違法違規行為。統計顯示,今年年初到8月,僅上交所就針對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作出公開譴責決定11份、通報批評決定19份、監管關注決定33份,涉及上市公司33家;共處理79名「董監高」、15家股東以及兩名財務顧問項目主辦人,合計96人次。
強化監管的同時,相關制度規則也在持續完善中。證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要求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今年9月,證監會進一步修訂完善了並購重組信息披露規則,縮短停牌時間,限制、打擊「忽悠式」「跟風式」重組。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上市公司資本運作亂象、財務信息披露違規行為、大股東及「董監高」違規減持股票行為、上市公司不當停牌行為、公司重大業務操作差錯等。
億信偉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江明德建議,在保持打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高壓」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相關法規的完善,尤其是改變違法收益和違法成本失衡的現狀,讓違法者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原標題:趙薇夫婦收購「大戲」面臨證監會處罰 監管「鷹眼」將持續關注)
⑵ 趙薇夫婦深夜發聲訴委屈嗎
因為觸犯《證券法》相關規定,11月9日晚間,祥源文化(原萬家文化)公告稱趙薇夫婦收到被證監會「禁止入市5年」罰單。這一紙罰單,也讓趙薇夫婦成功人士的「人設」陷入危機。
現場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在蕪湖,蕪湖中星無論是佔地面積還是銷售業績都位居蕪湖前列。當記者詢問關於趙薇的相關事宜時,該員工顯得非常謹慎,並不願意多說,只向記者表示,「我們現在銷售一切正常,並沒有異常的情況出現。」
趙薇在蕪湖投資的另一家公司、蕪湖東潤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位於蕪湖市鳩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大樓712室,主要經營范圍為企業投資、企業管理與咨詢,商務咨詢等。根據財務數據顯示,蕪湖東潤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截至2016年11月30日總資產為4411.66萬元,凈資產為995.26萬元,2016年1~11月營業收入為0萬元(未經審計)。
每經影視記者多次致電蕪湖東潤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電話,但是始終無人接聽。記者於11月15日前往公司所在地,但因為是政府機關,記者未能進入辦公大樓里。不過,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了蕪湖東潤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地址確在大樓中。
除了蕪湖中星和蕪湖東潤發投資兩家公司之外,趙薇在蕪湖還參股了蕪湖市鼎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800萬元,法人代表為趙健。其中,趙薇出資480萬元,持股60%,趙健出資320萬元,持股40%。目前,該公司工商登記顯示,已經被吊銷。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注冊為房地產開發公司,但每經影視記者調查後了解到,該公司從成立到注銷,並未參與房地產項目的開發。
從趙薇在蕪湖參股的三家公司中,不難看出,蕪湖中星是目前唯一運轉的實體。但這些並不是趙薇在蕪湖的全部投資,蕪湖當地的網紅企業三隻松鼠,也是趙薇的合作公司。三隻松鼠相關負責人每經影視記者證實了夢隴紅酒與三隻松鼠的合作,並且稱,紅酒已在三隻松鼠網店進行全網銷售。
⑶ 趙薇收購萬家文化失敗對茅侃侃的影響
「趙薇收購萬家文化失敗可以說是壓倒茅侃侃的最後一根稻草。萬家電競一直虧損極度缺錢,而祥源文化又不情願投錢。茅侃侃本人主動提出自己想辦法籌措融資因而欠上巨額債務。趙薇收購萬家文化本失敗,萬家文化也因此受影響,萬家電競再無回天之力。可以說趙薇是誘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2016年末,趙薇旗下的龍薇傳媒宣布以30.59億元收購萬家文化29.135%股份,但這一計劃後來完全失敗,而萬家文化也受到巨大影響。
結果導致,投資人紛紛避之不及,萬家電競的融資潛力大大降低。此外,祥源文化成了萬家文化的新晉實控者。
萬家電競是2015年成立,萬家文化出資460萬元,佔比46%,茅侃侃出資340萬元占股34%,其餘三位股東分別出資50萬元。一直以來是萬家文化推的業務,如今萬家文化易主,自然免不了矛盾。
趙薇自然是誘因,但歸根結底還是萬家電競缺乏盈利潛質。
前期,萬家電競作為萬家文化的第二大業務板塊,在業績並未添彩。2016年上半年,萬家電競發行的《心跳戰姬》《九州無雙》兩款新產品在開啟內測後不足1年就停運了。
據萬家文化2016年報顯示,萬家電競預計5款產品都可以在2017年達到上線標准,分別是余燼戰爭2、Project TRC、Project 貓鼠和同道大叔IP授權戀愛養成游戲。萬家電競產品總監趙輝說,部分產品研發進度已達百分之六七十。
在一系列風波之下,結果卻沒有按計劃推出,茅侃侃還推出國產女團Astro12,但去年9月份左右停運。
不得不說,茅侃侃的創業經歷太坎坷了。廝人已去,唏噓不已。
⑷ 3大官媒是怎樣評價趙薇的 趙薇攤上大事了
在年終盤點2017年A股時,新華社用了8個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中,只有一個是人名——「趙薇」。
而與趙薇並列的另外7各關鍵詞是:「天價罰單」、「減持新規」、「白馬股」、「二八現象」、「發審委」、「鐵公雞」、「MSCI」,這些對於A股而言,或是制度層面的變化、或者A股融入國際市場的象徵。
新華社稱小燕子「長袖善舞」
在解釋趙薇這個關鍵詞時,新華社寫到:近年來,「小燕子」趙薇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甚至一度成為「投資明星」。然而,以自有6000萬元資金就想撬動30.6億元的上市公司資產,而且是在交易所持續問詢下才使得這高達51倍的杠桿比例浮出水面,無怪乎會收到監管部門的處罰告知書了。
張連起除了是會計審計學家、會計師外,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張連起稱,某些名人高估了自己的信用。對於警示信用,張連起在央視上稱,對一些高杠桿「買殼」的玩家起到警示作用。
事實上,在金融領域從嚴監管的2017年,新華社會把趙薇作為A股2017年的關鍵詞之一,其實已經是在樹立典型人物了。
⑸ 趙薇收購萬家文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趙薇收購萬家文化失敗的原因是:龍薇傳媒在自身境內資金准備不足,相關金融機構融資尚待審批,在履行能力、履行結果不確切,收購行為真實性、准確性不能保證的情況下,貿然公布收購信息。其行為因其名人效應等因素疊加, 嚴重誤導市場及投資者,致使萬家文化股價大幅波動,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此外,證監會調查顯示,龍薇傳媒關於籌資計劃和安排的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重大遺漏。」
2016年12月23日,萬家文化第一大股東萬家集團和龍薇傳媒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龍薇傳媒30.6億元受讓前者持有的29.135%萬家文化股權,收購完成後,龍薇傳媒將成為萬家文化控股股東。此後,上交所要求萬家文化披露龍薇傳媒收購資金的來源。
2017年1月12日,萬家文化發布公告稱,龍薇傳媒控股萬家文化的資金,僅有6000萬來自股東趙薇的自有資金;並向西藏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銀必信」)借款15億元;另外的約15億元則通過質押萬家文化的股權向金融機構融資獲得。在公告中龍薇傳媒稱,金融機構股票質押融資審批流程預計於1月31日前完成。
2月8日,萬家文化宣布停牌,並於2月14日公告稱龍薇傳媒受讓萬家文化股權縮水至5%,交易價格由30.6億元減少至5.3億元。龍薇傳媒在公告中稱,原交易失敗的原因是,經過和多家金融機構溝通後,融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在上交所的繼續追問下,2月16日,萬家文化發布公告披露了龍薇傳媒融資失敗的經過。
龍薇傳媒稱,其與某銀行於去年12月29日達成初步融資方案,但該方案需要銀行總行審批。
1月20日,其被告知該融資方案最終未獲批准。龍薇傳媒表示,在和其他銀行進行多次溝通後,陸續收到其他銀行的口頭反饋,均明確答復無法完成審批,其判斷無法按期完成融資計劃。龍薇傳媒稱,受限於其內部管理制度,該銀行及銀必信均未提供書面說明。
對於銀行拒絕提供融資的原因,龍薇傳媒表示,主要是市場對該收購的交易結構和方式存在較大質疑,以及銀行內部風控等原因。
證監會依法擬對龍薇傳媒責令改正,給予警告,60萬元罰款,萬家文化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60萬元罰款;對黃有龍、趙薇、趙政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 萬元罰款,和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⑹ 趙薇夫婦為什麼要高價收購萬家文化
資本家的事情都是倒手靠操作拉高股價,然後再找機會解套拋售,就這次萬家文化收購,明顯是空手套白狼的手段,要以小博大,舉債購入萬家文化然後拉高股價,將公司重組債務清掉,然後就名正言順的持有萬家文化了。
⑺ 趙薇收購萬家文化生變是怎麼回事
根據萬家文化2月13日的公告,趙薇旗下的西藏龍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薇傳媒」),擬收購萬家文化的股份數量從原來的1.85億股,驟降至3200萬股,收購總價款也由30.6億元調整為5.2928億元。依據補充協議,調整後的股份轉讓方案將不會造成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變更。
為確保上市公司平穩運行,經本次交易的交易雙方慎重討論,決定對本次交易事項進行調整。2017年2月13日,集團公司與龍薇傳媒簽署了補充協議。此前的1月11日,萬家文化在回復上證所問詢時,披露了趙薇通過龍薇傳媒斥資30.6億元收購萬家文化29%股份的資金來源。公告稱,本次收購所需的30.6億元資金全部來自趙薇方面自籌,其中股東自有資金借款6000萬元,第三方自有資金借款15億元,籌資成本為年化利率10%;擬向金融機構股票質押融資14.999億元,目前正在金融機構審批流程中,融資年利率遵守市場化原則,預計6%左右。
這也意味著,趙薇收購萬家文化29%股份的資金,將全部來自借款。
⑻ 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央視,這一年是怎樣評價趙薇的
在年終盤點2017年A股時,新華社用了8個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中,只有一個是人名——「趙薇」。
和趙薇並列的另外7各關鍵詞是:「天價罰單」、「減持新規」、「白馬股」、「二八現象」、「發審委」、「鐵公雞」、「MSCI」,這些對於 A股而言,或是制度層面的變化、或者 A 股融入國際市場的象徵。
縱觀2017年,自從趙薇試圖利用50餘倍杠桿收購萬家文化後,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央視這三大官方媒體,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報道過趙薇,旗下的媒體皆表達過其「空手套白狼」。
新華社稱小燕子「長袖善舞」
在解釋趙薇這個關鍵詞時,新華社寫到:近年來,「小燕子」趙薇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甚至一度成為「投資明星」。然而,以自有6000萬元資金就想撬動30.6億元的上市公司資產,而且是在交易所持續問詢下才使得這高達51倍的杠桿比例浮出水面,無怪乎會收到監管部門的處罰告知書了。
趙薇收購萬家文化一事,成為 A 股市場上的跨年事件,在黃有龍表示將會申訴後,甚至還會在2018年才告一段落。
2016年底,萬家文化發布公告,趙薇旗下的龍薇傳媒擬以30.6億元收購萬家文化29.135%的股份。
在監管層的追問下,趙薇方才披露,收購用的30.6億元資金,只有6000萬元的趙薇方的股東出資,其餘的或來自第三方機構借款,或來自還未到手的萬家文化股權質押融資,收購杠桿達50餘倍。
這筆交易以失敗告終,但是監管層並未放過相關責任方,證監會對萬家文化、趙薇等相關方進行立案調查,並最終認定趙薇和黃有龍夫婦涉嫌信披違規。
證監會說趙薇方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且貿然予以公告,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
證監會決定對趙薇和黃有龍夫婦處以5年證券市場禁入,並分別給予警告和罰款。
這不是2017年新華社第一次報道趙薇在國內資本市場的動作。
11月15日,證監會對趙薇做出處罰決定後,新華社就做過報道。新華社當時稱「趙薇夫婦收購『大戲』面臨證監會處罰 監管『鷹眼』將持續關注」。
該文在關注了證監會對趙薇夫婦、萬家文化等的處罰後,重點強調了「監管『鷹眼『」。新華社說:「事實上,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涉及此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典型案例層出不窮,一些曾經肆無忌彈的資本萬家已相繼被查處。」、「監管『鷹眼』一直高度關注此類違法違規行為」。
12月11日,新華社在回顧2017年金融領域的嚴監管時,也同樣以趙薇被處罰舉例:「證監會保持執法高壓態勢,2016年以來對32名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立案調查。近期,趙薇夫婦被罰5年禁入證券市場,樂視賈躍亭因未履行借款承諾被責令改正」。
在這篇文章中,新華社還強調,證監會「全面圍堵各種鑽政策空子、謀取不法利益的通道」。
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也以頭版評論的方式論及趙薇夫婦被處罰一事,認為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一事,「本質上是一個『空手套白狼』的游戲」。
評論稱,趙薇作為社會公眾人物,涉嫌違法違規,具有較強的社會危害性。
縱觀新華社對趙薇的報道,很顯然是將其樹立為資本市場嚴監管的「典型人物」。
人民日報旗下公號發了又刪
人民日報對於趙薇被罰一事,態度比較曖昧——至少人民日報海外版公號「俠客島」的行為呈現了這一點。
11月9日,人民日報旗下的公號「俠客島」發了一篇關於趙薇的文章,該文章題為《趙薇夫婦被罰!整治金融亂象,監管層「不吃素」》。
不過,目前,該公號上只能看到文章的標題,文章內容已經被刪除——這次應該不是微信後台刪的吧,畢竟有小夥伴告訴過幫主,「俠客島」背後可有兩位數的正處級記者在運營。
這篇文章的全文在人民日報旗下的另外一本雜志《中國經濟周刊》上還能看到。
《中國經濟周刊》是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國內目前唯一一份經濟周刊雜志,也是中國最早的一份經濟周刊。其前身是《中國經濟快訊》周蘭,1992年作為經濟內參創辦,1999年公開發行。
《中國經濟周刊》稱,今年2月,在其和「俠客島」聯合出品的欄目「經濟 Ke」中,就推出過對龍薇傳媒違規收購的報道。
該報道寫道:「天真爛漫的『小燕子』怎麼就搖身一變成了巴菲特?莫非她背後有高人指點?」。
「想通過一個殼公司以6000萬撬動50倍杠桿,幾乎無異『空手套白狼』」。
還提及了當時深陷危機的資本系:「為她提供15億借款的西藏銀必信的背景太好查了,再怎麼辟謠,也跟『MT系』脫不了關系」。
央視點名批評趙薇夫婦「空手套白狼」
央視11月12日通過《東方時空》欄目報道了趙薇夫婦被證監會出手重罰一事。
該報道在介紹了收購和被處罰一事後,出鏡記者最後還評論:「虧損的永遠只有追高者,而只有提前埋伏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央視還通過連線的財經專家張連起之口,說出了趙薇夫婦的收購是「空手套白狼的游戲」,並稱「名人效應一樣逃不出監管處罰」。
張連起除了是會計審計學家、會計師外,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張連起稱,某些名人高估了自己的信用。
對於警示信用,張連起在央視上稱,對一些高杠桿「買殼」的玩家起到警示作用。
縱觀三大央媒對於趙薇夫婦被處罰一事的報道,三方旗下的媒體都提到了「空手套白狼」這個詞。
在金融領域從嚴監管的2017年,新華社會把趙薇作為 A 股2017年的關鍵詞之一,其實已經是在樹立典型人物了。
⑼ 證監會對趙薇夫婦是怎麼處罰的
證監會16日晚公布了對萬家文化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和相關人員市場禁入決定書,駁回了趙薇夫婦、龍薇傳媒、萬家文化及相關當事人的申辯,最終決定:對黃有龍、趙薇、孔德永分別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同時,對萬家文化、龍薇傳媒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60萬元罰款;對孔德永、黃有龍、趙薇、趙政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
此外,龍薇傳媒關於籌資計劃和安排的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重大遺漏,並且未及時披露與金融機構未達成融資合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