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去杠桿去到哪兒了
杠桿率就是負債除以自有資本,本質是一個負債率的水平。負債越高,杠桿率越高。去杠專桿化,屬就是降低這個杠桿率,或者增加自有資本金,或者減少負債,或者兩者同時進行。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本質上就是一個還債、降低債務的過程,通俗說,就是多拿自己的錢玩兒,少借別人的錢玩兒。
『貳』 國家為啥去杠桿 尤其是金融業 股市也去杠桿
去杠桿仍然會貫穿2018年國家經濟工作的始終。但很多老鐵都不明白,國家天天在強調的去杠桿究竟是什麼意思,用簡單的方式解釋:
大家借錢都去玩交易性金融資產,而不是去借錢搞技術創新、搞生產,
還有一些企業借錢換美元去收購國外的資產。中國的外匯儲備壓力很大,政府擔憂人民幣貶值預期扭轉不了,若不進行外匯管制,一旦形成極強的人民幣貶值預期,大家可能都會拋人民幣資產,然後去央行擠兌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拋房拋股票買美元,房價、股價都大跌,那投機房地產的套牢型投資者可能就不償還銀行貸款了,這樣商業銀行一堆壞賬,拿到一大堆房子,特別是三四線人口流出的城市,麻煩很大。
為了不讓大家拋房子換美元,直接就3年或兩年不讓賣了。如果誰手裡有個幾套房,就自己住就好,周一到周日,每天住一套。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另外,加杠桿本身沒有對錯,關鍵是加杠桿之後做什麼。
如果高位賣了房子、賣了股票的人去創業,或者把錢委託給風險投資基金去幫助別人創業,這樣就沒有啥問題,短期解決了國內的就業,長期還能提供更多的經濟產出。這是金融加杠桿之後最重要的微觀邏輯與鏈條,即經濟主體拿到錢之後做什麼。
思辨的看,金融去杠桿之後,大家就會去創新,去搞實體了嗎。當然未必。不讓大家借錢去搞交易性金融資產,大家未必就一定會去做實體經濟。不過有一點還是相對確定的,即央行和銀監會搞的金融去杠桿,會把臃腫的交易性資產價格壓下來。
『叄』 中國為什麼要金融去杠桿
就是市場通過銀行資金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意思,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政策。
之前銀行鼓勵企業喜歡用杠桿投資方式,你投資1萬,利用金融杠桿,由第三方金融機構借你9萬,變成你投資了10萬,如果企業發展順利是沒什麼問題,但是一旦出現虧損,銀行方面就損失慘重了,所以現在在鼓勵去杠桿化,就是把之前這種投資結掉,以後減少杠桿化投資,來達到穩定市場的目的,減少金融方面的系統風險。
『肆』 中國金融去杠桿正當時,當年美國去杠桿時發生了啥
財富說是一種年代最早、歷史最長,持有人數最多的經濟學對象理論。^A古希臘羅馬學者的經濟思想.到新古典經濟學以前的多數經濟學家都有這種對象理論。
古希臘羅馬的思想家色諾芬的著作『經濟論),通篇都是研究家庭財富及其增長問胚。重商主義者對研究財富的熱情,超過了他們的先輩。他們以財富為中心研究了財富的形式(金銀)、產生(流通領域)和增長途徑(開採金銀和對外貿易)等問題。
古典經濟學家們的研究對象也多為財富說。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在著作中,把如何增加國家稅收,如何增加國家財富作為研究對象,在他的(賦稅論)中提出了「土地為財富之母,而勞動則為財富之父」的著名論斷。古典經濟學的集大成者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就是研究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以及財富增長之道的。大衛-李嘉圖遵循斯密的財富對象理論,但特別重視財富的分配問題,他把財富的分配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法國經濟學家薩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概論)一書中也指出,政治經擠學是「闡明財富怎樣生產、分配與消費」的科學。
據此,他把政治經濟學分成生產、分配和消費三大部分加以論述,創立了三分法。詹姆士·穆勒在他的<政治經濟學綱要)中,繼承和發揮了薩伊的三分法,提出了四分法對象論,即將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歸結為研究財富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一般原理。
『伍』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以及杠桿率是什麼意思
杠桿率,資產與銀行資本的比率。「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5)誰提出金融去杠桿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去杠桿對中國的影響:
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對中國影響很小。
由於實行資本賬戶的管制,中國絕大多數的對外金融投資都是以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投資的形式進行。這類投資一向穩健保守,基本不會涉足高度杠桿化的金融產品,即使有所損失,也不能與其他類型投資者的損失相提並論。
其次,「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和「投資者的去杠桿化」對中國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陸』 一文讀懂金融怎麼去杠桿
通俗說。金融的去杠桿化。負債越高、降低債務的過程,或者增加自有資本金專,本質上就是一個還債。去屬杠桿化,本質是一個負債率的水平,就是降低這個杠桿率,或者兩者同時進行,或者減少負債,杠桿率越高杠桿率就是負債除以自有資本,就是多拿自己的錢玩兒,少借別人的錢玩兒
『柒』 各位股友,金融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最通俗的講是不是去泡沫化
1、金融去杠桿化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減少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例如CDO CDS等,使用這些金融創新工具可以放大貨幣量,例如100元可以變成1000元使用,這樣就是10倍杠桿。
2、泡沫通俗講就是不該有很多錢的地方多出了很多的錢,例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一些人去投資5000/m的房子抄到20000這就是泡沫化,這個價格是脫離真實物價水平的,就像是吹的泡沫一般價格脹大但也容易破裂。
拓展資料
1、簡介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
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2、概述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3、階段
當前,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風險名詞就是"債務",就本質而言,債務其實就是對信用的一種過度透支,濫用信用就會造成債務風險,並最終導致債務危機。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看,經濟周期波動往往體現為經濟體系杠桿率的調整過程。往往會經歷三個階段的去杠桿化過程:早期衰退、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經濟回升和公共部門去杠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