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李小龍是怎樣煉成的
練好 精.氣.神就能練成好功夫 要比李小龍還要厲害 精氣神是屬於內功【道家對此很有研究 一定要學習下】招式那些都是外功 學功夫還是中國的好 可惜都快失傳了 不過悟性好的人可以根據一葉知秋的原理悟出來 功夫本來是不分門派的 好多人學點功夫就開始收徒了 都是些菜鳥 站都站不穩還想打人 跟他們那些人是學不到真功夫的 不是打的凶的功夫就是好功夫 有空多看看佛道兩家的經典可以提高智慧 化出內功心法 悟性差的人是不會懂的 我也很喜歡功夫就是太懶 一直沒有練過 還有啊 我20了也沒有女朋友 不是我們的問題 是現在男多女少呀 打字累死了 給點分吧
㈡ 李小龍的身手是怎麼練出來的
李小龍是充滿激情的人,這種相對爆發力會更強。
李小龍的速度練習在他的《李小龍技擊法》里有描述;
我把《李小龍技擊法》書籍里的關於李小龍速度訓練的歸納下,(注意括弧裡面的是現代體育學的解釋);
1、在擊中對手前的一剎那手腳猛然抖動。
(肌肉的工作過程,是松----緊-------松。肌體放鬆有利於肌肉協調功能的改善, 使肌體能動用更多的肌纖維參與工作, 使肌力增加。肌肉越是放鬆, 就越能減少本身對抗肌的阻力, 就越容易被拉長; 肌肉的初長度越長, 則肌肉的收縮力量就越大。反之, 肌肉越是處於緊張狀態, 就越難被拉長, 肌肉的初長度就越短, 則肌肉的收縮能力就越小。正確的出拳要在快接近目標前瞬間握緊才能發揮到極致。)
2、李小龍使用活動軟頭型靶進行練習。
(軟的物體使人沒有壓力,不會擔心受傷,能使神經更多的募集纖維參於擊打,提高精確度)
3、拳法先開始對空氣打擊練習,然後對紙靶練習,最後用拳擊墊練習。
4、敏覺性與洞察力練習。對周圍環境保持區警覺,例如在公共場所挑選出一個人作為目標,隨時注意他的舉動,當他做出某種手勢時,你應無聲地「啊」一聲,或者用其它的聲間做出反應,來漸漸地提高自己的反應速度,並爭取能對其舉動做出判斷或搶在他做手勢之前就「啊」一聲。
(這種方法不要練,會有點神經質,本意也就是提高神調動肌纖維的能力)
其實李小龍這些原理是很接近現代的體育學原理,只是沒有更加清晰的說明,畢竟李小龍的時代與現在相差四十多年了,而且李小龍突然逝世對他的技術體系架構出現了空洞。
現代體育;
速度素質的概念;速度素質是指人體或人體某部位快速運動的能力。也就是人體或人體某一部位快速作出運動反應、快速完成動作、快速移動的能力。速度素質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位移速度,
1、反應速度的練習包括簡單反應速度和復雜反應速度的練習。簡單反應速度練習的特點是通過練習盡量縮短感覺(視、聽、觸)——動作反應的時間。復雜反應速度練習的特點則是盡量縮短感覺(視、聽、觸)——中樞分析選擇判別——動作反應的時間。
2、 動作速度,動作速度直接受到力量、柔韌、靈敏等其他身體素質發展水平的制約,所以動作速度的練習與其他素質的發展民密切有關。動作速度的培養,必須通過技術水平的鞏固與提高,以及有關身體素質的發展才能實現。
3、位移速度在某種意義上可看成是一種人體綜合運動和能力。位移速度的快慢不僅和動作技術水平有關,而且和力量、柔韌、速度耐力及協調性的發展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可把位移速度看成是動作速度、速度耐力與意志力的組合。
㈢ 李小龍後期使用電擊刺激肌肉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李小龍使用的電機刺激肌肉的東西叫「肌肉震盪機」,能加快肌肉的癒合時間。原理和 」超聲波骨折癒合Deniz Karasahin Osteoid Cast 「差不多。
並不能直接增長肌肉,增長肌肉還得靠苦練。
肌肉的形成是運動後肌肉內的微小肌纖維損壞破裂,由於人體的自我修復功能,損壞破裂後的肌纖維就會自己生長更強的肌肉纖維,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幾天的時間,運動和鍛煉肌肉後的一天,肌肉會酸痛腫脹,這就是微小的肌纖維損壞破裂了,正在自我生長修復。
李小龍使用的「肌肉震盪機」就是可以加速這個過程,至於效果怎麼樣,沒什麼人知道。
肌肉的增長還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和能量,所以現在很多狂熱的健身人士邊鍛煉邊吃蛋白粉,業內稱之為增肌粉。增肌粉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增長肌肉離不開大量的蛋白質。
俗話說三分練七分吃。
------------------------------------
李小龍在70年代也和現在的狂熱的健身人士一樣,用像榨汁機一樣的機器把生牛肉 雞蛋 等等高蛋白高能量的生食物榨成汁喝掉。他家裡的幾乎每一處都有健身設施,大多是自己自製的。
㈣ 李小龍為什麼武功這么厲害
詠春拳是李小龍學習最有系統,研究最深,而且影響他一生的拳術,加上有講手王之稱的師兄黃淳棵的提點、提撥和教導,又是獲益最多的武術。可以說實用的詠春拳,是李小龍武術的根基。李小龍雖然學習詠春拳的時間不算很長,僅有兩,三年的光景,比起研究了詠春拳數十年的師兄弟和同門,可說是微不足道的,但以李小龍的悟性,刻苦程度,所花的時間及對詠春拳的痴迷程度,他所達到的境界,卻是別人用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所難以比擬的。
1959年5月,李小龍移居美國,遠離師父、眾師兄弟。為了謀生和不斷充實及提高自己的武術,他設館授徒,四齣表演、示範,以推廣中國武術。他更廣泛結交武術界朋友,並從他們身上學習空手道、跆拳道、泰拳、西洋拳、西洋劍、柔術、菲律賓棍術等多種武術,以及運用先進而科學的體能訓練方法。兼收並蓄,博取眾長,融世界各派武術之精華於一爐,終於創出直接、快捷、實用、有效的截拳道(JKD)。提出了「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至理名言,達到了由武人禪的化境而成為一代宗師。
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是以「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作為拳理,這兩句話可視為李小龍武學思想的核心,也是截拳道的中心思想。李小龍的授業師兄黃淳棵認為此兩句話是詠春拳理中 「以無招勝有招」的另一種演繹。他說,李小龍的截拳道內有些基本功是沒有離開詠春的范疇,它只是一種演繹而已。譬如說詠春拳裡面的甩手直沖,假如敵我雙方兩手接觸,當對方的手一離開,詠春拳手第一個反應就是:不理會對方的意圖怎樣都會第一時間走直線攻擊對方,這點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詠春拳手要勤練黏手。
李小龍這一觀點是要以追求突破招式的限制為最終目標,甚至從廣義上包括所有技法、形式及門派的限制,他反對任何形式的套路練習,認為這只會局限個人武術的發揮。
李小龍在西雅圖愛迪生職業技術學校學習期間,並未放鬆對武術的訓練與提高,他在1961年升讀大學的同時,仍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北派少林拳、南派少林拳、螳螂拳及形意拳等中國傳統武術。他還經常與精於其他武技的弟子進行實際對抗練習來學習和掌握新的功夫,用於豐富自己的格鬥技術。他還到中文書店搜索來自內地和港、台的各種新舊或有關古典哲學的書籍。其中,蔡龍雲先生的《武術基礎訓練》及萬籟聲先生的《武術匯宗》對他影響很大。尤其被譽為「武林泰斗」的萬籟聲在武學思想上對李小龍影響最大。萬籟聲先生所練習的自然門武功沒有固定的招式,對敵搏擊全靠臨場反應,也是一種集眾家之長而獨具風格的武道,這對李小龍創立與發展截拳道影響甚深。這一時期,李小龍收集的中文版圖書還有《國術概論》、《形意拳秘訣》、《武當拳秘訣》、《空手道》、《空手道入門》、《道》、《武德論》、《太極拳》等各流派的功夫修煉指導書籍以及英文版的《拳擊》、《擊拳原理與練習》、《生物力學原理》等海外武術、體育的權威專著。自然風雅。截拳道也是招式簡捷,勁力雄渾,意念充沛,故搏鬥之時,拳路無影跡可辨,令對手猝不及防而於瞬間中招倒地。
功夫是一種特殊的技巧,是一種精巧的藝術,而不是一種體力活動。這是一種必須使心智與技巧配合的精妙藝術,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學得到的,就像一種科學,需要尋求實證而由實證中取得。必須順其自然,像花朵一樣,由擺脫了感情與慾望的思想中綻放出來。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李小龍反思,必須放棄傳統武術套路的形式。雖然他自己學的傳統武術套路也不少,但一旦遇到自己不會的套路拳法,就會再一次陷人迷惘。他要尋找共性的,最簡單的和最有力的技術,而這些技術能適用於與任何拳法相鬥並能速戰速勝。在新的時間觀念影響下,他開始形成了新的武術搏擊觀念,這就是截拳道的宗旨:從實戰出發、講求效率、簡單實用。於是,他堅定果斷地邁出改革創新的步伐。「截拳道是沒有形式的拳道,也沒有門派之分,但是順應任何門派。因此,它蘊涵其他門派的精技、適用任何技法,為了達到目的,可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全力以赴。」
李小龍創立截拳道的原則是,吸收有用的技巧和理論,加上自己的專長,從而增強實戰的能力,提高實際搏擊的水平,向學以致用的路線發展。所以,他辯證的接受了其它功夫流派的優點與長處,並首先解除了一般拳道的束縛。例如,空手道在練習其所謂的「自由搏擊」的時候,一旦貼身而打,講求點到為止,這樣時間一長,便會形成在實際格鬥時有「留手」的不良習慣。李小龍所創造的技擊術則不然,它是貼了身才開始打的。再者,柔道與合氣道都是不用腿擊術的,李小龍技擊術(截拳道)則手腳並重,甚至可以用口咬。說到用腳,空手道與韓圍的跆拳道都提倡和鼓勵用高腿進行搏擊,截拳道則長於上、中、下均能有效踢擊,特別是對其脛、膝、大腿的攻擊,命中率更高與殺傷力更強。此外,截拳道還講究簡單、直接,絕不花俏,它只承認是一種在徒手搏擊中力求花最少的力氣擊敗強敵的打鬥藝術。
截拳道沒有特定的馬步和架式,只是通常把較有力量和靈活的一邊手腳放在前邊,這樣由於攻擊的手腳離對手較近,所以攻擊的命中率就高。李小龍不講馬步,而且沒有固定的拳型和踢型,所以也沒象傳統武術那樣的招式名稱。由此,截拳道自稱是「無型之形,無式之式」,只看對方來勢如何,再怎樣適時回擊。所以截拳道的宗旨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或者是「以無法對有法,以無限對有限」。
截拳道並不提倡恃勇鬥狠,它把搏擊看作是一門藝術,由於李小龍曾讀過不少哲學專著,並受西方人道主義的影響頗深,因此截拳道很重視人的價值,提倡精練武技,在實踐中領悟其中的奧妙,充分發揮和提高人的潛在能力。另外,它還把比武交手看作是人的武功和能力的價值的展現,而不過份地看重輸贏。同時,截拳道還認為「突擊(即突發的進攻)和踢腿是自我防衛的有力武器」。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截拳道與任何花架子功夫均截然不同,它具有朴實無華、遵循搏擊的共同規律的特色。它的搏擊基礎是簡單的、明確的,然而又是有效的。
㈤ 李小龍的搏擊理論
「截拳道」意思就是阻擊對手來拳之法,或截擊對手來拳之道。截拳道倡導搏擊的高度自由。
李小龍截拳道海報和本能性,拋棄傳統形式,忠誠地表達自我。「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截拳道的綱領和要義。它將東西方哲學理念運用於武術,是一種搏擊指導和方法論。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截拳道的最高宗旨和哲學核心基礎,即反對任何固定的形式,強調「無形之形、無式之式」。拋棄套路這種傳統武術特有的形式。大家知道,在很多武術中都有「拳套」,所謂「拳套」就是指固定的套路,例如組合拳等都屬於「拳套」。而實戰是強調「務實」、「無形式」,憑本能的感觸應戰。李小龍在教學時,經常喜歡用水作比喻來說明上述哲理:「好像水一樣,應該無形式。將水傾進杯里,便成杯的一部分,將水傾進樽里,便成樽的一部分。踢它擊它,它便會反濺回來。你要抓一把水,水必會屈服,毫不猶疑。你加上壓力,水便溜走。最軟的東西是不懼擊的。」 「搏擊的實效並不是形式正確,合乎於古今傳統的那麼回事,能夠打勝才是實效……」「搏擊只是一種在實戰中力求擊倒對方的藝術。看對方來勢如何便如何回敬。你不知我的意圖,但我的動作就是你的動作的結果,而我的技術又是你的技術的結果。搏擊沒有一成不變的途徑和方法,它純靠觀感、變化、見機行事。」由此可見,截拳道「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最高宗旨和哲學核心充分體現了自由精神的強大威力。截拳道『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
李小龍 截拳道 這就是李小龍的武術 搏擊論
阻擊對手來拳之法,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而實戰是強調「務實」、「無形式」,憑本能的感觸應戰。
㈥ 李小龍的肌肉是怎樣練就出來的
平卧舉 起始姿勢 仰卧長凳 將杠鈴放在乳頭上方。 動作過程 將杠鈴垂直上舉至兩臂完全伸直,胸肌徹底收縮,靜止一秒鍾,慢慢下落。 呼吸方法 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注意要點 注意不要用過大過猛的抗力,前幾次用力要小些,再逐漸加大,以避免頸部扭傷。切勿讓頸部有任何旋上斜卧舉 起始姿勢 頭朝上斜卧長凳30-45度 , 兩手正握杠鈴置於胸部上方。 動作過程 把杠鈴垂直上舉至兩臂完全伸直,靜止一秒鍾,慢慢下落徐徐至原位。 呼吸方法 上舉時吸氣,靜止時呼氣。徐徐下落時吸氣,落到原位時呼氣。 下斜卧舉 起始姿勢 頭朝下斜卧長凳, 兩手正握杠鈴置於胸部下方 動作過程 把杠鈴垂直上舉至兩臂完全伸直,靜止一秒鍾,慢慢下落徐徐至原位 呼吸方法 上舉時吸氣,靜止時呼氣。徐徐下落時吸氣,落到原位時呼氣。 仰卧飛鳥 該動作直接鍛煉胸肌,可採用平卧、上斜卧、下斜卧位置 起始姿勢 仰卧長凳上,兩手拳心相對,持啞鈴;兩臂向上直伸與地面垂直,兩腳平踏地面。 動作過程 兩手向兩側分開下落,兩肘微屈,直到不能更低時止。靜止一秒鍾,讓胸大肌完全伸展,然後將兩臂從兩側向上,回合到開始位置。 呼吸方法 兩臂拉開時吸氣,回復時呼氣。 注意要點 兩手不要緊握。分臂時,背部肌肉要收緊。意念集中在胸大肌的收縮和伸展上。 卧式直臂上拉 起始姿勢 仰卧長凳上 , 兩手正握啞鈴或杠鈴,兩臂直伸,與地面平行。兩腳平踏在地面或長凳上。 動作過程 兩臂保持平伸,將把啞鈴或杠鈴向上向後拉,並下落到可能的最低點。靜止一秒鍾,讓胸大肌盡量拉伸。然後,收縮胸大肌,把兩臂拉向上,拉向前,直至下落到腿側開始位置。 呼吸方法 向上向後拉時吸氣,向上向前回復時呼氣。 注意要點 後拉時,讓兩臂充分向後直伸,前拉時,讓兩臂充分向前直伸。該動作也可兩手並握一較重的啞鈴來做,因兩手握距較狹,重量集中在杠中央,對發展胸大肌靠人體中線的邊沿部分有較大作用。 雕琢完美胸部肌肉 胸部是體型輪廓中最突出的部分。對男性而言,輪廓分明而強健的胸部是剛毅、力量、信心的展示,能充分體現男性的陽剛之美;對於女性,完美發展的胸部曲線則能充分展示女性的陰柔之美。 喜歡健美運動的人只要用很少的專業技巧就能改進胸部的肌肉和線條。比如,大家都懂得如何做俯卧撐,許多人能通過模仿的方法做平卧推舉等等。但真正要把這些動作做正確,深入有效地發展輪廓分明的胸部,那還得跟隨我們所設計的計劃去做。 一、杠鈴平卧推舉 切莫忽視這個練習。要使它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需對下列幾個方面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 預備姿勢:仰卧在平板上,兩腳平放地上,兩腳間距略窄於肩。挺胸,背稍弓,臀部始終接觸平板。最好有同伴幫助拿起杠鈴並進行控制。適當的寬握距是最大程度刺激胸肌的重要環節,窄握會更多地使用三角肌前束和肱三頭肌,太寬的握法會縮短運動范圍,可能導致對手腕和肩袖過大的壓力。 練習:做1次深呼吸,保持身體蓄勢待發的狀態。杠鈴離架,在頂點用力收縮胸肌並精確地用背闊肌把杠鈴拉向胸骨。保持胸部上挺,想像胸部與杠鈴在半道會合。杠鈴下落至最低點時胸肌應感到充分的伸展,胸肌的收縮和伸展就像是在用杠鈴時斷時續地擠壓一個橡皮圈。 在杠鈴下降過程中要控制呼吸。當杠桿接觸胸部時要做短暫停留,保持緊張,不要放鬆,並為發力推起杠鈴做准備。杠鈴離開胸部時,如同做下斜推舉那樣將杠鈴向兩腳方向上推。這種技術能避免胸肌和肩部肌群拉傷。可想像把杠鈴和自己推向遠處,正確的動作是後背上部會感覺到壓力。接近力竭時,你會發現杠鈴是在持續和穩定地緩緩運動。 組數:採用合適的重量試做3~4組,第1組不需用完美形式,努力做15次。後2組試著至少做10次,最後1組盡量做至力竭。採用「3-0-2」的節奏:3秒鍾下落杠鈴,在最低點不停留(0秒鍾),2秒鍾內舉起重量。組間休息1~2分鍾。 技巧: 技巧:啞鈴不要靠近肩部,因為不是「推舉」。向後上方舉起啞鈴時要想像去「環抱」一個人,且自始至終不要推開他。 提示:不要嘗試使用太大的重量,以免拉傷雙肩,合適的重量是能保持動作規范
㈦ 有人說太極拳到處都是杠桿原理,這個有什麼依據
太極講究以小勝大,四兩撥千斤,這個就是採用的杠桿原理,用小的力量搏擊大的力量。
㈧ 李小龍每天怎麼鍛煉具體實施法
李小龍的訓練計劃19:30/19:50 1.指戳練習:100次,結合步法的靈活移動來練習這一最難防禦的兇狠殺招。 2.拳法練習:200次,重點發展直拳,並可通過重擊沙包來練習與發掘人體內在潛力。 21:00/21:30 1.單腿起蹲練習:這是用來鍛煉腿部耐力及爆發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練習時做四組,每組至少十個。 2.腰部練習:四組,一是用來發展腰部的韌性與靈活性,二是用來舒弛一下身體,或用來調整一下身體。 總計:2小時59分。 1968年1月2日,星期二 09:20/09:25 熱身運動:要兼顧到腿、腳、膝、腰、肩、頸、手、肘及頭,但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人尚未認識到熱身運動的重要性。 09:27/09:41 跑步練習:14分鍾。為了避免單調,應使跑步練習變得多樣化,即在跑步時要經常變換步幅與節奏,以使腿部的所有肌肉都可得到鍛煉,並由此使身體更可接近與瞬息萬變的劇烈搏擊的需要。 11:30/12:35 1.拳法練習:500次,用以體會內力的發放與如何有效地作用於對手身上,當然仍是以直拳練習為主。 2.指戳練習:雖然有些武術界人士也譴責這種技術太野蠻、殘酷和不人道,但是在情勢危急的情況下你沒有必要去考慮具體使用什麼手段,只要能達到目的即可。 15:00/15:45 生物修煉:45分鍾,也就是進行有關內功心法的修煉。 16:00/16:40 重量訓練:用來發展拳腳打擊時的殺傷力度。 1.杠鈴練習:3組,即分別通過負重深蹲,抓舉或挺舉來鍛煉全身的整體肌力,不過在這里以鍛煉腿肌的蹲起練習為主。 2.輕沙包練習:輕沙包主要用來練習拳腳的快速擊打力量,還有靈活性。 3.重沙包練習:3組,重點發展左直拳,主要利用重型沙包來練習摧毀性的力量。 17:15/17:45 1.起蹲練習:5組。 2.腰部練習:5組。 3.上舉腿練習:5組,亦即控腿練習與搬腿練習的一種綜合訓練。 20:20/20:24 靜力訓練:亦即利用靜力訓練器來鍛煉前臂的肌力。 總計:2小時23分 截拳道訓練方法 及計劃 課堂一 1、基本腳力(由准備好的位置) (1)向前移動與落回:用以練習前進的步法與移後的步法。如前滑步、沖刺步與後側步等等。 (2)向左右移動與落回:用以練習側移的步法,如側閃步與斜進步等等。 2、側踢(放鬆腿部性質的動作) 3、熱身:熱身是身體各組織在做劇烈運動前,欲使身體適應狀況,產生敏銳的生理改變時所必需的過程,但此 過程通常未能引起足夠重視,這跟汽車剛起動時直接加到五檔一般,對你的車將是一種極大的損害。 4、踢擊:重點發展你的特踢法。 5、移動踢擊:練習步法與腿法的協調一致,例如前移踢擊、側閃踢擊與移後踢擊等等。 6、指戳攻擊:亦即標指,這是武道中最兇狠的一招。 (1)在發出「嘶」聲的同時進行准確攻擊。 (2)前移的同時進行攻擊並回復戒備式。 (3)移後的同時進行插擊並連接其它連續的反擊手段。 裝備需要: 1、空氣腳靶:用以練習腿擊的勁力,且不會挫傷持靶人。 2、紙片:用拳打或腳踢紙片來練習攻擊的准確度與自控能力。 3、拳腳靶:用以磨煉攻擊的力度、速度與准確性及連續攻擊能力。 挑選測驗: 1、敏捷性。 2、腿法攻擊的多面性:測踢、勾踢、前踢及弧度較大的旋踢。 3、用拳猛擊:直拳的各種用法,鉤拳的各種用法。 防守的解釋: 放鬆,防守的同時進行反擊,防守後移的同時進行反擊。 步法的意義: 是否已將此作為一項犀利的武器去運用。 課堂二 1、基本的健康:身體健康及充滿自信方可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2、熱身。 3、練習「滑動攻擊」:如墊步接側踢或後移步接側踢等等。 4、重點練習側踢:因為它是既安全又有效的踢法。 5、勾踢:(1)用吊起的紙片去練習。(2)由戒備式直接發出勾踢。(3)由移動中去施展勾踢。 6、右手重拳練習: (1)學會利用腳蹬地的反作用力去猛擊。 (2)學會利用強勁的腰力去重擊。 (3)學會在移動中發重拳。 課堂三 1、基本的健康。 2、重溫第二堂課中的勾踢。(1)前移的同時勾踢。(2)後移的同時勾踢。(3)側移的同時勾踢。 3、重溫第二堂課中的「右拳重擊」。 4、向後移動的同時去反擊對方的側踢,而且已方的反擊武器則是勾踢。 5、用指插去反擊對手的「右拳重擊」(或者用勾踢去反擊,以及用側踢去反擊)。 6、練習左手拳法:由於左手距離目標較遠,故可在擊中目標之前不斷地增加打擊的沖力: (1)利用杠桿原理去充分發揮身體的內在潛力。 (2)在前手的配合下突發左拳去重創對手。 (3)練習在移動中用左拳去狠擊對 課堂四 1、基本的健康。 2、重溫「左手拳法」(有步法移動)。 3、練習低位踢法:用以對付猛攻的對手(可利用木人樁前伸的腿去練習或踢擊在某一特定位置上的小沙包)。 4、練習阻止打擊法:用以對付對手的高位踢法,亦即截擊性腿法。 5、介紹並練習旋踢: (1)由戒備式開始做基本動作。 (2)配合手法假動作做旋踢。 (3)跨步並旋轉攻擊。 攻擊:如鞭子抽擊般去猛擊對手。 課堂五 1、基本的健康。 2、重溫「旋踢」。 (1)作為一種攻擊手段。 (2)對付側踢(作為一種反擊手段)。 (3)對付對手的「腿法阻擊」(作為反擊手段)。 3、後拳攻擊: (1)用以對抗對手的踢擊。 (2)在假動作引誘下去重擊對手(可閃至對手右邊再去打擊)。 4、「阻止踢法(攻擊):(1)勾踢。(2)用側踢去追擊對手的快速後移。(3)用旋踢。 課堂六一般重溫第一課的內容 1、低位側踢 (1)攻擊(對手在右和左兩邊) ①直接踢②作為阻礙③可以是直線④可打破對手的節奏」 (2)防禦(對手來自左右兩邊) ①作為防止踢②作為一個阻礙踢 2、後拳攻擊 (1)低位踢接後拳攻擊。(2)由對手右側攻入。(3)由對手左側攻入。 3、側踢 (1)右到左。(2)左到右。(3)腿阻擊之後(對手在右左)。 4、跑步練習練習腿的適應性。 5、仰卧起坐與躺地前舉腿(練習腹肌)。 6、阻止對手的側踢。 7、阻止對手的勾踢。(1)側踢側跨步。(2)阻上旋踢。 8、阻止左刺(直)踢 9、左拳猛擊 (1)阻止對手的右直擊(踢)。(2)阻止對手的右鉤拳。(3)阻止對手的右後拳(對手此 時左手居前)。(4)阻止對手的左交*拳。(5)阻止對手的左擺拳。 課堂七 一般重溫第二課內容 1、勾踢 (1)攻擊。(2)對抗直刺踢。(3)對抗側踢。(4)對抗低位截擊。 2、直(前)踢(1)右到右攻擊。(2)右到左攻擊。(3)防禦(或迎擊)。 3、旋踢 (1)作為攻擊手段。(2)作為反擊手段:①側踢②低防禦 課堂八 組合腿法 1、前踢攻擊引路,側踢實踢。 2、前踢攻擊,後面的腿發起連續攻擊。 3、前腿勾踢,旋踢(後腿)連擊。 4、前腿側踢攻擊,前腿勾腿連擊。 5、低側踢佯攻,高位側踢實擊。 課堂九 黍手練習 這是截拳道中的核心技術,它可大大提高你在近距離搏擊上的能力。 課堂十 黍手練習,基本的武器訓練。 基本的武器訓練:可根據情況去練習雙節棍或短棍。
㈨ 李小龍是怎樣練功的
李小龍的個人訓練方法
課堂一
1、基本腳力(由准備好的位置)
(1)向前移動與落回:用以練習前進的步法與移後的步法。如前滑步、沖刺步與後側步等等。
(2)向左右移動與落回:用以練習側移的步法,如側閃步與斜進步等等。
2、側踢(放鬆腿部性質的動作)
3、熱身:熱身是身體各組織在做劇烈運動前,欲使身體適應狀況,產生敏銳的生理改變時所必需的過程,但此
過程通常未能引起足夠重視,這跟汽車剛起動時直接加到五檔一般,對你的車將是一種極大的損害。
4、踢擊:重點發展你的特踢法。
5、移動踢擊:練習步法與腿法的協調一致,例如前移踢擊、側閃踢擊與移後踢擊等等。
6、指戳攻擊:亦即標指,這是武道中最兇狠的一招。
(1)在發出「嘶」聲的同時進行准確攻擊。
(2)前移的同時進行攻擊並回復戒備式。
(3)移後的同時進行插擊並連接其它連續的反擊手段。
裝備需要:
1、空氣腳靶:用以練習腿擊的勁力,且不會挫傷持靶人。
2、紙片:用拳打或腳踢紙片來練習攻擊的准確度與自控能力。
3、拳腳靶:用以磨煉攻擊的力度、速度與准確性及連續攻擊能力。
挑選測驗:
1、敏捷性。
2、腿法攻擊的多面性:測踢、勾踢、前踢及弧度較大的旋踢。
3、用拳猛擊:直拳的各種用法,鉤拳的各種用法。
防守的解釋: 放鬆,防守的同時進行反擊,防守後移的同時進行反擊。
步法的意義: 是否已將此作為一項犀利的武器去運用。
課堂二
1、基本的健康:身體健康及充滿自信方可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2、熱身。
3、練習「滑動攻擊」:如墊步接側踢或後移步接側踢等等。
4、重點練習側踢:因為它是既安全又有效的踢法。
5、勾踢:(1)用吊起的紙片去練習。(2)由戒備式直接發出勾踢。(3)由移動中去施展勾踢。
6、右手重拳練習:
(1)學會利用腳蹬地的反作用力去猛擊。
(2)學會利用強勁的腰力去重擊。
(3)學會在移動中發重拳。
課堂三
1、基本的健康。
2、重溫第二堂課中的勾踢。(1)前移的同時勾踢。(2)後移的同時勾踢。(3)側移的同時勾踢。
3、重溫第二堂課中的「右拳重擊」。
4、向後移動的同時去反擊對方的側踢,而且已方的反擊武器則是勾踢。
5、用指插去反擊對手的「右拳重擊」(或者用勾踢去反擊,以及用側踢去反擊)。
6、練習左手拳法:由於左手距離目標較遠,故可在擊中目標之前不斷地增加打擊的沖力:
(1)利用杠桿原理去充分發揮身體的內在潛力。
(2)在前手的配合下突發左拳去重創對手。
(3)練習在移動中用左拳去狠擊對手。
課堂四
1、基本的健康。
2、重溫「左手拳法」(有步法移動)。
3、練習低位踢法:用以對付猛攻的對手(可利用木人樁前伸的腿去練習或踢擊在某一特定位置上的小沙包)。
4、練習阻止打擊法:用以對付對手的高位踢法,亦即截擊性腿法。
5、介紹並練習旋踢:
(1)由戒備式開始做基本動作。
(2)配合手法假動作做旋踢。
(3)跨步並旋轉攻擊。 攻擊:如鞭子抽擊般去猛擊對手。
課堂五
1、基本的健康。
2、重溫「旋踢」。
(1)作為一種攻擊手段。
(2)對付側踢(作為一種反擊手段)。
(3)對付對手的「腿法阻擊」(作為反擊手段)。
3、後拳攻擊:
(1)用以對抗對手的踢擊。
(2)在假動作引誘下去重擊對手(可閃至對手右邊再去打擊)。
4、「阻止踢法(攻擊):(1)勾踢。(2)用側踢去追擊對手的快速後移。(3)用旋踢。
課堂六一般重溫第一課的內容
1、低位側踢(1)攻擊(對手在右和左兩邊) ①直接踢②作為阻礙③可以是直線④可打破對手的節奏」
(2)防禦(對手來自左右兩邊) ①作為防止踢②作為一個阻礙踢
2、後拳攻擊(1)低位踢接後拳攻擊。(2)由對手右側攻入。(3)由對手左側攻入。
3、側踢(1)右到左。(2)左到右。(3)腿阻擊之後(對手在右左)。
㈩ 李小龍一拳可打出400磅力量是什麼概念
李小龍一拳可打出400磅力量,相當於180公斤。
李小龍的「寸拳」所擊出的「寸勁可將一名體重超過75公斤的人擊出幾米遠。詠春拳有一種特殊的發力方式,叫做寸勁。所謂寸勁,是指距離攻擊目標很近,或者動作即將完成的瞬間,才突然加速收縮肌肉發出的短促,乾脆的爆發力量。
在詠春門中,詠春高手不用蓄勢就能發動連續緊湊的攻擊,在1至3寸距離甚至貼身狀態,發力將對方擊倒。按照力學原理,物體在加速度之後產生的力量最大,因此,拳的勁道要大,也必須屈臂後猛擊,以保證有足夠的距離加速。而寸勁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在最短的距離內發出大的力。
(10)李小龍杠桿原理擴展閱讀:
1967年,李小龍在美國創立了跨越門派限制的、世界性的現代中國功夫「科學的街頭格鬥技」——截拳道(JeetKuneDo),時年27歲。
李小龍截拳道海報截拳道是李小龍所創立的融合世界各種武術精華的全方位自由搏擊術。「截拳道」意思就是阻擊對手來拳之法,或截擊對手來拳之道。截拳道倡導搏擊的高度自由和本能性,拋棄傳統形式,忠實地表達自我。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截拳道的綱領和要義。它將東西方哲學理念運用於武術,是一種搏擊指導和方法論。李小龍有一套自己的格鬥體系,人們稱之為「李小龍截拳道」或者「原始截拳道」,它是截拳道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截拳道是發展的是無限的,截拳道透過鍛煉人類天生的身體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