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我國美元固定匯率

我國美元固定匯率

發布時間:2021-05-03 14:48:32

Ⅰ 我國的匯率制度是不是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

2005年7月21日以前是的(釘住美元)
2005年7月21日以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Ⅱ 我國對待匯率的態度

調控宏觀經濟的經濟政策共有兩大類,即支出調整政策和支出轉
換政策。所謂支出調整政策是指凱恩斯理論所闡述的需求管理政策,
即通常所說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支出轉換政策指能夠影響貿易
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通過改變支出構成而使本國收入相對於支出增加
的政策,狹義的支出轉換政策則專指匯率政策。
一、先從我國的匯率政策方面考察目前我國名義上實行的是有管
理的浮動匯率制,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都很穩定(自1994年匯
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幅度不超過1%),而對其他幣種則
是隨對美元匯率的浮動而浮動,因此我國實際上是採用的單一釘住美
元的固定匯率制(即聯系匯率制)。
我國之所以採取這樣的匯率政策有著深刻的經濟背景:目前我國
經常項目對GDP的貢獻率達到了25%;而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了
50%。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採取固定匯率制,一方面有利於國內企業
避免國際貿易中的匯率風險,另一方面可以消除交易的不確定性,提
高交易的成功率。綜上所述,不難理解我國為什麼要實行固定匯率制
度。
二、從目前匯率政策的影響來考察(一)對各經濟主體的影響固
定匯率制度有利於穩定出口部門的預期,促進外貿的發展和外資流入,
但我國目前仍以出口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如果以企業的
出口換匯成本來分析企業的出口效益時,可以看出存在著出口貧困增
長的隱患,因此若要提高企業的出口效益,出口企業並不傾向於維護
現行的固定匯率制度,而主要應當從調整出口戰略著手。對各商業銀
行來說,目前黑市上美元兌人民幣的比例已經達到1:8.18,在這種
形勢下,銀行對固定匯率制度的態度不言自明。對中央銀行來說,單
一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削弱了貨幣政策的效力,同時也使中央銀
行承擔了巨大的外匯風險,影響了資源總體配置的效率。
(二)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我國長期以來保持著國際收支的順差,
但長期大量的順差也造成了我國沉重的外匯儲備壓力,而且目前的順
差中資本項目所佔比例過高,而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應是保持國際收
支的大致平衡,這就要求對國際收支進行調節,但我國目前的固定匯
率制度對此難以勝任。
(三)對外資的影響在利用外資方面,匯率是通過影響投資預期
收益來發揮作用的,匯率穩定不是吸引投資的必要條件,即使匯率經
常變動,只要投資者能夠找到有效的保值手段,或者能夠對未來匯率
變動作出合理預期,從而能夠要求投資收益中包含對匯率的適當補償,
仍然能夠有效吸引外資流入,因此從擴大外匯投資方面來看,也不是
要求必須保持固定匯率制度。
三、從我國目前的經濟現實和經濟目標考察
經濟增長率一直是我國政府最為關注的問題。在我國,經濟增長
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頭號政治問題。目前我國的經濟資源閑置
情況比較嚴重,這主要是指人力資源,而其他資源由於受各種瓶頸的
制約,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況且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資
源的利用空間將進一步加大,因此我國目前存在經濟增長的客觀條件。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無非是四個方面: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
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物價穩定在中國現階段基本實現,甚至個別地區
出現了通貨緊縮的苗頭;國際收支平衡應當主要靠支出轉換政策來完
成,這樣支出調整政策的目標就只剩下了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而經
濟增長包含著對各種要素的充分使用,因此充分就業的目標與之並不
矛盾,綜上所述,我國目前支出調整政策的主要目標就是經濟增長。
四、再考察在我國目前實行的積極的財政政策
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得的,採取這
樣的政策可以從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得到解釋。該模型專門論述了
在不同的匯率制度下兩種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效
性。模型以資本完全流動作為分析背景,我國目前的外匯政策是經常
項目下基本可以自由流動,對資本項目控制相對較嚴格,但絕不是資
本無法流動,而且隨著我國外匯政策改革的深化,必然會實現人民幣
的可自由兌換和資本項目的自由流動,因此該模型對研究我國目前的
政策取向仍是適用的。我們以固定匯率制度下推行擴張的財政政策為
例進行分析:
推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目標肯定是經濟增長,其政策效果包括
兩方面:一是會導致產出增加;另一方面由於財政政策存在擠出效應,
將導致本國貨幣市場利息率的上升。在資本流動的情況下,由於存在
利差,則資本重新配置。外匯資本流入過多則會對本幣產生升值的壓
力,為達到國際收支平衡的經濟目標,貨幣當局將會動用本幣買進外
匯以抵消升值的壓力,這樣會擴大對本幣的需求,從而抵消擴張性的
貨幣政策原先擴張貨幣供給的效應。在這種情況下,擴張性的貨幣政
策效果遠不如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效果明顯。因此在固定匯率制度下,
財政政策相對有效得多。這樣就不難理解我國在當前的匯率制度下,
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原因。
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中,如果實行的是浮動匯率制度,那麼
無論資本是否能夠自由流動,貨幣政策在提高收入方面都比財政政策
有效得多。分析方法同固定匯率制度下的情況。
前面已經論述過我國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度,因此為了實現經濟
增長的目標,我國必然會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
五、我國難以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從我國的經濟運行情況來看,自1997年以來我國經濟的增長率主
要是得益於政府支出的增長,而企業和私人投資由於擠出效應的影響,
一直比較疲軟。我國依靠的積極財政政策的空間是有限的。推行積極
的財政政策必然形成高額的財政赤字,國際上公認的赤字安全標準是
赤字/GDP應小於3%,而我國2002年度該指標已經達到3.004%,超過了
警戒線。對債務的考核指標是凈債務(顯性債務+隱性債務)/GDP應
小於50%,而我國當年的債務余額已經超過了當年的GDP。由此不難看
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已經難以為繼。
六、未來政策取向我國目前繼續推行積極財政政策的空間已經很
小,如果仍然要實現經濟增長,則只能轉而依靠積極的貨幣政策,而
貨幣政策要取得預期的效果,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只能放棄
釘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這樣中國未來的政策取向應當是放棄目前
的聯系匯率制度,支出調整政策由主要依靠積極的財政政策轉向主要
依靠積極的貨幣政策。
綜上所述,我國未來的經濟政策取向是匯率政策發生改變,支出
調整政策改為積極的貨幣政策。

Ⅲ 請問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對我國的利弊是什麼

有關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爭論持續了多年,總體上有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及分析。 因研究國際金融而獲諾貝爾獎的蒙代爾教授與斯坦福大學專門研究日本及中國匯率制度的麥金農教授認為:現階段最好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是與美元掛鉤。而幾乎所有其他的具有國際影響的經濟學家,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資銀行界,及國際學術圈的經濟學家,都認為人民幣應該浮動。 其實,固定與浮動匯率只是兩種不同的匯率制度,無所謂對或錯,只是在兩種制度下個人、企業及宏觀經濟的行為及調整方式不一樣。在某個階段、相對某個經濟結構,固定匯率可能比浮動匯率更適合。但在另一個階段,另一種經濟結構下,浮動匯率可能更合適。因此,在比較固定與浮動匯率制度的利弊時,需要對兩種匯率制度的本質及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及結構有透徹的理解。固定匯率制度的最大好處是政府幫助個人及企業消除了匯率風險,降低了國際貿易及投資的交易成本。二次大戰後,由凱恩斯等經濟學家設計的國際貨幣體系,包括監督執行這一體系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是一個固定匯率制度。由蒙代爾倡導的歐元體系在歐盟各國之間也是一個固定匯率制度。港幣與美元的掛鉤及人民幣與美元在1994-2005年期間的掛鉤,也屬於固定匯率制度。顯然,固定匯率制度對促進國際貿易與投資功不可沒,中國的外貿及外商直接投資的迅速發展主要發生在1994年實行人民幣與美元掛鉤之後。對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固定匯率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幫助建立一個更符合市場規律的相對價格體系。在計劃經濟里,工資及吃、住、行、教育、醫療等的相對價格並不真實地反映商品及服務的成本與效益,改革初期中國城市居民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是花在吃上面,而住與醫療幾乎不花錢。這樣的相對價格體系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各種商品及服務的相對價格體系很不一樣,顯然需要調整。固定匯率使得中國各行各業相對價格的調整更容易、也更順利。固定匯率的另一個好處是對本國的貨幣政策加以限制,使得本幣的利率及通脹與國際主要貨幣的利率與通脹不會無緣無故地相差太多。對於像香港這樣的開放型、以國際貿易及資本市場為主的經濟體,固定匯率有利於營造一個相對穩定及容易預測的宏觀經濟環境。對於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當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制定及執行能力還不成熟時,固定匯率也有利於穩定通脹預期及宏觀經濟環境。1994年人民幣與美元掛鉤之後,中國的通脹預期很快就得到控制,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甚至出現輕微的通縮。但是,固定匯率對貨幣政策的限制也可能成為一個問題。當中國由於製造業等行業勞動生產率迅速增長而導致住房、醫療、教育及服務業成本及價格上漲過快時,央行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就無法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減緩通脹壓力。因此,在中國沒有出現嚴重的由於勞動生產率迅速增長而產生的非貿易商品價格高漲之前,固定匯率制度對中國是基本適用的。但是,一旦持續的生產率增長導致較明顯的通脹,特別是非貿易商品(如住房)價格的上漲,浮動匯率下的人民幣升值就有必要,也比較容易被社會接受。特別是在通脹環境下,人民幣升值不會導致通縮的風險。固定匯率能夠成功實行的前提是政府有能力守住固定的匯率,這對日本、中國及香港特區這些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及貿易順差的經濟體不是一個問題,但對拉丁美洲及亞洲一些常年擁有貿易逆差的國家就是一個很難實現的條件。阿根廷、韓國、泰國、印尼等國家在金融危機時無法守住官方匯率,就是因為它們持續的貿易逆差導致外匯儲備流失,不得已只能讓匯率浮動。浮動匯率的主要好處是為央行提供了一個獨立的貨幣政策工具來控制通脹,但成本是個人、企業、銀行必須承擔匯率風險,包括市場投機人民幣升值的風險。斯坦福大學麥金農教授對日本及中國實行浮動匯率的風險研究得最透徹。他提出了一個道德矛盾及沖突(conflictedvirtue)的理論。日本及中國都持續多年擁有大量貿易順差,也就是不斷積累美元凈資產,這本來是一種勤儉儲蓄的美德。可是,當日元與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形成並實現時,本國居民將普遍不願意持有不斷貶值的美元而更願意持有不斷升值的本幣,這就形成了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及沖突:本國居民通過貿易順差不斷積累凈美元資產但卻不願持有美元資產!結果是官方外匯儲備大升,並導致本幣發行量大增,本幣利率下降,甚至開創零利率時代,也稱為「貨幣流動性陷阱」。麥金農的道德矛盾及沖突理論的一個基本經濟學原理是:在市場環境下,投資不同貨幣資產的回報在調整風險之後應該相同。比如,給定同樣的風險,投資人民幣資產的回報主要體現在人民幣名義利率(=人民幣實質利率+中國通脹率),而投資美元資產的回報則體現在美元名義利率(=美元實質利率+美國通脹率)。但在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時,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回報還包括人民幣的升值率,因此:人民幣名義利率+人民幣升值率=美元名義利率。如果美元名義利率是6%,而人民幣每年升值率達6%,在中國開放資本流動的條件下,人民幣名義利率就可能被壓至零。這就是為什麼麥金農教授不希望人民幣採取浮動匯率制度的原因。在沒有通脹時(如日本在1990年代),麥金農的分析完全正確。可是,一旦有了通脹,人民幣名義匯率(人民幣實質利率+中國通脹率)就可以比零高很多。而一旦有了通脹,由於通脹與升值的替代關系,人民幣升值壓力及升值率也必將相應減小,人民幣名義利率跌至零的風險,即落入「貨幣流動性陷阱」的風險,也會減小。可見,維持一個適當的由生產率快速增長導致的通脹率,可以降低人民幣升值導致零利率的風險,也可以減低升值的壓力。因此,我認為中國今後的通脹率應該至少高於美國目前的通脹率(大致2%-3%)但低於日本1950-1970年間的平均通脹率(大致5%-6%),低通脹對工薪階層及退休職工的影響則可以通過工資/退休金與通脹指數掛鉤等方式來解決。

Ⅳ 我國匯率是「固定匯率制」嗎

中國當前的匯率政策應該屬於「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固定匯率制的,比如香港,港元跟美元緊密掛鉤,浮動匯率制,當然就是歐洲央行啦,歐元跟美元的波動那麼大。

其實各國央行或多或少都會干預外匯市場,只是程度、強度、頻率不同。所謂固定匯率制,就是頻繁、強制、強勢的干預,幾乎天天都在干預市場,浮動匯率制屬於基本上撒手不管,但在特殊時期可能出來干預。中國的「管理浮動」,介於二者之間。

Ⅳ 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 怎麼理解

這種情況只發生在本幣預期升值的情況下,本幣預期升值的原因是外匯市場上本幣供小於求、美元供大於求導致的,而央行為了維持匯率固定,即不讓本幣升值,就必須在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而賣出本幣,即增加外匯市場上本幣的供應量,減少美元的供應量,以此達到緩解本幣與美元間的供需缺口,實現供需平衡,這樣匯率才能固定住。

Ⅵ 判斷題 我國目前的匯率制度是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錯在哪裡 謝謝!

我國目前實行的匯率制度是2005年7月21日起開始實施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主要內容是:1、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2、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Ⅶ 美元貶值 固定匯率制度

不完全~~~~~
固定匯率制度包括絕對固定匯率制度,釘住一種外幣制度以及釘住一籃子貨幣制度,我國現在採取的是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固定匯率制度……根據分析,美元權重較大
所以,其實,我國的匯率也是會隨美元匯率浮動滴~~~~~
你講得那種,是絕對固定匯率制度,我國香港,港幣與美元匯率基本固定,這是由其發鈔條件決定的……所以如果是港幣,那就幾乎不會浮動

Ⅷ 我國為何要對原有的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進行改革

我國在1994年開始實施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事實上是在1997年之後是以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該匯率制度符合當時我國的國情,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經濟金融的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進入2000年以後,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原有匯率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1.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嚴重
進入2000年以來,我國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雙順差」呈擴大的趨勢,2004年尤其明顯。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近年來美元不斷對外貶值,由於人民幣盯住美元,於是也跟著貶值,相對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低估。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我國商品和服務出口的競爭力,使經常項目順差不斷擴大;二是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加大了外商對我國的投資,尤其是促使大量短期資金流入,使我國資本金融項目順差快速擴大。我國國際收支項目中不斷擴大的「雙順差」,加劇了我國跟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尤其是美國與歐洲,屢屢對中國挑起貿易之戰。
2.貨幣政策獨立性受到挑戰
受我國國際收支連年順差的影響,我國外匯儲備在近幾年增長極其迅速,僅2004年就增長了2067億美元,增幅達到近50%,至2005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高達711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造成了我國貨幣投放的過快增加,2004年出現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為了抑制國內信貸投放過猛、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嚴重的現象,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採取在公開市場上對沖外匯占款的做法,對沖比率不斷提高,以至出現「無券可用」的情況,只能通過不斷滾動增發央行票據來回籠資金,使得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的挑戰。
3.國際熱錢大量湧入
1997年以來的我國實質上的盯住美元匯率制,在促進我國出口和吸引外資發展的同時,也給國際熱錢入侵留下了可乘之機。近十年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我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大,國際上對我國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不斷上升,國際炒家通過各種途徑大舉進入我國,豪賭人民幣升值。大量熱錢的湧入,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降低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我國的金融風險,不利於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經濟金融穩定性,需要對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制度進行改革。
----------------
這次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將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即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一改革特點集中體現了我國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所主張的「主動性」和「可控性」原則,既有利於政府對匯率制度靈活操作,又不至於引發匯率的過大波動。
這次改革的又一重要內容,是對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水平進行小幅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由1美元兌8.27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11 元人民幣。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與上個世紀80年代「廣場協議」後日本日元對美元升值將近一倍相比,我國政府頂住國際壓力,對進行人民幣小幅升值,有利於我國經濟金融穩定與持續發展。這一特點集中反映了我國政府在人民幣匯制改革中的「主動性」和「漸進性」原則。

Ⅸ 我國的匯率制度是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嗎

就是盯住美元的價格,參照與美元的匯率變化,只與美元這個幣種折算。
2005年7月21日以後,就不是這樣的了,是改成盯住一攬子貨幣。

Ⅹ 美國是如何迫使人民幣在2005年時實行浮動匯率的從而迫使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我國就實行固定匯率不行么

我過的匯率制度是管理浮動,不是自由浮動,實際上還是盯住美元的,當然名義上是參考一籃子貨幣,不過貨幣藍始終沒有公布

閱讀全文

與我國美元固定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