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實際匯率和銀行匯率有差別
這說明一點,泰國對來人民幣的自需求比我們對泰銖的需求更高
所以,你在國內換,就沒有去泰國換劃算
匯率不是一個統一的數字,在不同的國家、地區、銀行和時間點上,都是不一樣的
你沒朋友在泰國,你去泰國估計也可以換到1:5左右,但是,在國內肯定是換不到的
補充:
那國內銀行的跟泰國的差不多了,我原來的那種說法也不成立,就不知道你這個朋友有什麼特殊想法,花這么大的價錢來兌換,常理上,估計是有欺騙的可能
㈡ 誰能給解釋下:美元匯率(中國銀行牌價)與美元海關匯率的區別
你想問的,就是海關如何確定匯率吧, 每月一定:
海關總署2005年第53號公告專規定,海關每屬月使用的計征匯率
為上一個月第三個星期三(第三個星期三為法定節假日的,順延採用第四個星期三)中國銀行公布的外匯折算價。上述所稱「法定節假日」是指國務院《全國年節及
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二條規定的「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具體包括:(一)新年(1月1日),(二)春節(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節(農歷
清明當日),(四)勞動節(5月1日),(五)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六)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七)國慶節(10月1日、2日、3日),不含調
休日。
㈢ 名義匯率、實際匯率和購買力平價匯率的區別
購買力平價匯率是指按國內貨幣所能購買到的同等數量的產品,實際匯率也叫有效匯率就是長期相對穩定的匯率中間價,名義匯率就是處於波動的匯率價格,因為各國之間貿易一直波動的,所以對各國貨幣的需求是波動的,所以各國之間的匯率也是波動的,購買力平價本質上沒有太大意義,越是落後的國家購買力平價一般越高,所以去落後的國家購買原材料勞動力比較劃算,因為名義匯率很低,名義匯率低是因為該國沒有科技工業產出,反之科技工業發達國家的名義匯率很高普遍和購買力平價一致,因為落後的國家需要低價賣原料給發達國家才要,不然發達國家買自己國家的原材料
㈣ 實際匯率和實際利率有什麼差別
匯率是兩國之間貨幣兌換的比價,利率利率又稱利息率。表示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計算則稱為年利率。其計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 本金 實際匯率各國銀行以國際匯率為基礎,制定的可以進行外幣買賣的匯率.但是和國際匯率有點差.
㈤ 「實際匯率和貿易條件有何區別」
都是相對價格。
大部分人(有一些人賦予「實際匯率」各種古怪的內容)使用如下定義:
實際匯率是本國消費籃子和外國消費籃子的相對價格。
本國(或外國)的貿易條件是本國(或外國)進出口商品的相對價格。
如果你接受這種定義,區別就非常明顯了。
如果出口商品是用出口國貨幣定價的(這個價格不受匯率變動的影響),那麼本幣升值會改善本國貿易條件(出口品的本幣價格不變,但進口品的本幣價格因為本幣升值而下降);
如果出口商品是用目標國貨幣定價的(這個價格不受匯率變動的影響),那麼本幣升值會惡化本國貿易條件(出口品的本幣價格下降,進口品的本幣價格不變)。
望採納,謝謝!
㈥ 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有什麼區別
名義匯率是指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被直接公布、使用的表示兩國貨幣之間比價關系的匯率。名義匯率是又稱「市場匯率」。「實際匯率」的對稱。一種貨幣能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數量的名義匯率,通常是先設定一個特殊的貨幣加美元、特別提款權作為標准,然後確定與此種貨幣的匯率。匯率依美元、特別提款權的幣值變動而變動。名義匯率不能反映兩國貨幣的實際價值,是隨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求變動而變動的外匯買賣價格。
實際匯率是用兩國價格水平對名義匯率進行調整後的匯率,即eP*/P(其中,e為直接標價法的名義匯率,即用本幣表示的外幣價格,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實際匯率反映了以同種貨幣表示的兩國商品的相對價格水平,從而反映了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㈦ 出口退稅匯率與海關匯率不一致怎麼辦
稅務局的匯率是以每月1日的匯率作為依據,海關的匯率為了計算進口稅會與實際的匯率相差很大。這是兩個系統,各自都有匯率依據,所以海關不會改單的,這就是中國特色。為了避免,建議改為美元結算。
㈧ 實際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的區別
一國的名義有效匯率等於其貨幣與所有貿易夥伴國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如果剔除通貨膨脹對各國貨幣購買力的影響,就可以得到實際有效匯率。 實際有效匯率不僅考慮了所有雙邊名義匯率的相對變動情況,而且還剔除了通貨膨脹對貨幣本身價值變動的影響,能夠綜合地反映本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和相對購買力。 目前,通行的加權平均方法包括算術加權平均和幾何加權平均兩類。在測算有效匯率時,研究人員往往根據自己的特殊目的來設計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樣本貨幣范圍和貿易權重等相關參數,得出的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
㈨ 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有什麼區別
實際匯率是由兩國貨幣的供給需求確定的(在外匯市場上),可以把兩國貨幣看做兩種商品,他們的相對價格就是由各自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與兩國物價無關,只是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決定,衡量了一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因為是供求決定的)。
名義匯率是在實際匯率的基礎上考慮了兩國各自通貨膨脹後得到的,用公式表示就是:名義匯率=實際匯率*通貨膨脹比率,就是實際匯率的基礎上再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衡量了一國貨幣的購買力水平(因為考慮了物價)。
名義匯率是實際匯率的對稱,因為名義匯率不能反映兩國貨幣的實際價值,是隨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求變動而變動而變動的外匯買賣價格;而實際匯率是名義匯率基礎上根據本國和外國物價指數調整得到,反映了用商品籃子衡量的本國和外國商品相對價值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