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子價格及其調整計算
(一)影子價格的含義及其理論計算
1.影子價格的含義
影子價格又稱「最優計劃價格」。它是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發展目標而人為確定的、比交換價格更能反映出合理利用資源的效率價格。從定價原則來看,它不僅能更合理地反映出產品價值,而且還能反映社會勞動消耗、市場的供求關系和資源的稀缺程度;從其產生的效果來看,它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影子價格是人們對所利用的資源的一種評價,而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商品價格。由於我國的市場經濟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一些商品的價格不能反映真正的社會價值,所以,在項目的國民經濟評價中必須採用影子價格。
2.影子價格的理論計算
理想的影子價格,對於靜態的和離散型的,可用最優線性規劃的對偶解求得;對於動態的和連續性的,可用拉格朗日乘數計算。
運用線性規劃對偶解計算「最優計劃價格」。從數學角度來看,影子價格就是線性對偶規劃的最優解,是目標函數極值對約束條件常數項的一階偏導數,或稱資源的邊際價值。國外的一些專家用線性規劃證明資源的最優利用是與影子價格密切相關的。即任何一個使目標函數最大化的線性規劃問題,都有唯一的使目標函數最小化的對偶的線性規劃問題;反之亦然。
當然,用線性規劃數學方法計算出來的影子價格,是一種反映資源最優利用的重擬價格。在項目的經濟評價中,沒必要也不可能按這種方法去計算資源的影子價格,所採用的是一種近似的影子價格的計算方法。具體可見下面的有關內容。
(二)影子價格的調整計算
1.貨物類型的劃分
為了能比較正確地計算投資項目的投入物和產出物的經濟價值(影子價格),有必要將投入物和產出物劃分為外貿貨物、非外貿貨物、特殊投入物三類。
(1)外貿貨物
外貿貨物是指其生產、使用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國家進出口的貨物。包括:項目產出物中的直接出口(增加出口)、間接出口(替代其他項目產品使其增加出口)和替代進口(以產頂進減少進口);項目投入物中的直接進口(增加進口)、間接進口(佔用其他項目的投入物使其增加進口)和減少出口(佔用原可用於出口的國內產品)。
(2)非外貿貨物
非外貿貨物是指其生產和使用將不影響國家進出口的貨物。除了所謂「天然」的非外貿貨物,如施工、國內運輸、國內電信、商業等基礎設施的產品和服務外,還有由於運輸費用過高或受國內外貿易政策和其他條件的限制不能進行外貿的貨物。
(3)特殊投入物
特殊投入物包括勞動力、土地和自然資源等。
由於在前面已經講述了有關勞動力和土地等影子費用的計算方法,所以下面僅說明外貿貨物影子價格和非外貿貨物影子價格的計算、確定方法。
2.外貿貨物影子價格的計算
外貿貨物影子價格的計算以實際可能發生的口岸價格為基礎確定,具體定價方法如下。
(1)產出物,一般要求在離岸價(Free on Board)的基礎上調整為出廠價格
(a)直接出口產品的影子價格(SP):離岸價格(FOB)乘以影子匯率(SER),減去國內運輸費用(T1)和貿易費用(Tr1)。其表達式為:
SP=FOB×SER-(T1+Tr1)
如項目的產出物為直接出口產品,其離岸價為20美元/單位。項目離口岸200km,影子運費為0.20元(單位·km),貿易費用為貨價的6%,外匯的官方匯率為8.27(下同)。則該產出物的影子價格為:
20×8.27×1.08-200×0.20-20×8.27×1.08×6% =127.91(元/單位)
(b)間接出口產品(內銷產品,替代其他貨物而使其他貨物增加出口)的影子價格(SP):離岸價格乘以影子匯率,減去原供應廠到口岸的運輸費用(T2)及貿易費用(Tr2),加上原供應廠到用戶的運輸費用(T3)及貿易費用(Tr3),再減去擬建項目到新供應廠的運輸費用(T4)及貿易費用(Tr4)(見圖5-3α)。其表達式為:
SP=FOB×SER-(T2+Tr2)+(T3+Tr3)-(T4+Tr4)
原供應廠和用戶難以確定時,可按直接出口考慮。
如在浙江擬建項目的同類用戶所需的某種原材料原全由江蘇某廠供應,現在浙江原用戶所在地新建一供應廠並滿足當地供應,使原江蘇某廠增加出口。該原材料離岸價格為300美元/t,影子運費為0.20元/(t·km)。江蘇距離口岸300km,距離原用戶所在地200km,浙江新供應廠距離項目所在地150km,貿易費用為貨價的6%,則該原材料的影子價格為:
300×8.27×1.08-(300×0.20 +300×8.27×1.08×6%)+200×0.20
+300×8.27×1.08×6%-(150×0.20+300×8.27×1.08×6%)=2468.71(元/t)
(c)替代進口產品(內銷產品,以產頂進,減少進口)的影子價格(SP):原進口貨物的到岸價格(CIF)乘以影子匯率,加口岸到用戶的運輸費用(T5)及貿易費用(Tr5),再減去擬建項目到用戶的運輸費用(T4)及貿易費用(Tr4)(見圖5-3b)。其表達式為:
SP=CIF×SER+(T5+Tr5)-(T4+Tr4)
具體用戶難以確定時,可按到岸價格計算。
如原某廠(用戶)所需的原材料為進口貨物,現在某地新建項目生產此種原材料並由新項目供應。該原材料的進口到岸價為100美元/單位,影子運費為0.20元/(單位·km),原某廠(用戶)到口岸的距離為200km,到新建項目的距離為100km,貿易費用為貨價的6%。則新建項目生產該原材料的影子價格為:
100×8.27×1.08+200×0.20+100×8.27×1.08×6%(100×0.20+100×8.27×1.08×6%)=913.16(元/單位)
(2)投入物,一般要求在到岸價基礎上調整為到廠價
(a)直接進口產品的影子價格(SP):到岸價格(CIF)乘以影子匯率,加國內運輸費用(T1)和貿易費用(Tr1)。其表達式為:
SP=CIF×SER+(T1+Tr1)
如項目使用的某種原材料為進口貨物,其到岸價格為100 美元/單位,項目離口岸500km,該材料影子運費為0.20元/(單位·km),貿易費用為貨物價的6%,外匯的官方匯率為8.27。則該投入物(原材料)的影子價格為:
100×8.27×1.08+500×0.2+100×8.28×1.08×6% =1046.75(元/單位)
(b)間接進口產品(國內產品,以前進口過,現在也大量進口,且由於本項目建設增加了該貨物的需要量,而使其他原有用戶需進口來滿足需求)的影子價格:到岸價格乘以影子匯率,加口岸到原用戶的運輸費用及貿易費用,減去供應廠到用戶的運輸費用及貿易費用,再加上供應廠到擬建項目的運輸費用(T6)及貿易費用(Tr6)(見圖5-3c)。其表達式為:
SP=CIF×SER+(T6+Tr6)-(T3+Tr3)+(T5+Tr5)
如供應廠和用戶難以確定時,可按直接進口考慮。
如浙江某木器廠所用木材原來由江西某林場供應,現擬在江西某地新建木器廠並由江西林場供應木材後,浙江某木器廠所用木材只能通過上海進口供應。木材進口到岸價為180美元/m3。上海距離浙江200km,江西林場距離浙江500km,距離擬建項目所在地200km。木材影子運費為0.20元/(m3·km),貿易費用為貨價的6%,則擬建項目耗用木材的影子價格為:
180×8.27×1.08+200×0.20+180×8.27×1.08×6%-(500×0.20+180×8.27×1.08×6% +200×0.20+180×8.27×1.08×6% =1684.15(元/m3)
(c)佔用出口產品的影子價格(SP):離岸價格乘以影子匯率,減去供應廠到口岸的運輸費用及貿易費用,再加上供應廠到擬建項目的運輸費用及貿易費用(見圖5-3d)。其表達式為:
SP=FOB×SER-(T2+Tr2)+(T6+Tr6)
圖5-3 外貿貨物影子價格計算示意圖
供應廠難以確定時,可按離岸價格計算。
如上海某擬建項目耗用可供出口的淮南煤礦的原煤。其離岸價格為40 美元/t。淮南煤礦離口岸200km,離上海500km。原煤影子運費為0.20元/(t·km),貿易費用為貨價的6%。則該擬建項目耗用原煤的影子價格為:
40×8.27×1.08-(200×0.20+40×8.27×1.08×6%)+500×0.20+40×8.27×1.08×6% =417.26(元/t)
3.非外貿貨物影子價格的調整確定
(1)非外貿貨物影子價格調整確定的原則
(a)產出物,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增加供應數量滿足國內消費的產出物。供求均衡的,按財物價格定價;供不應求的,參照國內市場價格並考慮價格變化的趨勢定價,但不應高於相同質量產品的進口價格;無法判斷供求情況的,取上述兩價格中較低者。第二,不增加國內供應數量,只是替代其他相同或類似企業的產出物,致使被替代企業停產或減產的,質量與被替代產品相同的,應按被替代企業相應的產品可變成本分解定價;提高質量的,原則上應按被替代產品的可變成本加提高產品質量而帶來的國民經濟效益定價。其中,提高產品質量帶來的效益,可近似地按國際市場價格與被替代產品的價格之差確定。第三,產出物按上述原則定價後,再計算為出廠價格。
(b)投入物,包括四方面內容:第一,能通過原有企業挖潛(即不增加投資)增加供應的,按可變成本分解定價。第二,在擬建項目計算期內需要通過增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來滿足擬建項目需要的,按全部成本(包括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定價。當難以獲得分解成本所需要的資料時,可參照國內市場價格定價。第三,項目計算期內無法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增加供應的(減少原用戶的供應量),參照國內市場價格、國家統一價格加補貼(如有時)中較高者定價。第四,投入物按上述原則定價後,再計算為到廠價格。
(2)非外貿貨物的成本分解
用成本分解法對某種貨物進行分解,得到該貨物的分解成本,這是確定非外貿貨物影子價格的一種重要方法。成本分解原則上應是對邊際成本而不是平均成本進行分解,但如果缺乏資料,也可分解平均成本。當然,在進行成本分解時,應注意某些非外貿貨物(如水、電、交通運輸和建築工程等)的影子價格可直接按國家測定的換算系數來確定。而對於那些必須用新增投資來增加所需投入物供應的,應按其全部成本進行分解;可以發揮原有企業生產能力的,應按其可變成本分解。其步驟為:
第一步,按費用要素列出某種非外貿貨物的財務成本,單位貨物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及流動資金,並列出該貨物生產廠家的建設期限、建設期各年的投資比例。
第二步,剔除上述數據中包括的稅金。
第三步,對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投入物進行調整。其中,有些可直接使用給定的影子價格或換算系數,而對於重要的非外貿貨物可留待第二輪分解。有條件時,也應對投資中某些比例大的費用要素進行調整。
第四,將折舊費用調整為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回收費用。
其一,首先對財務評價下各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額按國民經濟評價的要求進行調整,然後再將其用社會折現率換算為建設期末的終值。其表達式為:
油氣工業技術經濟評價方法及應用(第3版)
式中:IF為等值計算到生產期初(建設期末)的固定資產投資額;It為調整後的建設期各年的投資額;m為建設期年份數;is為社會折現率;
其二,用固定資產資金回收費用替代財務評價中的折舊費。
先要將固定資產的殘值轉化為生產期初的現值,即:
Pc=Pυ(P/F,is,t)
式中:Pc為固定資產殘值等值計算到生產期初的現值;Pυ為固定資產的殘值(余值);t為項目的生產期。
然後,再求出生產期中每年應回收的固定資產價值,即:
MA=(IF-Pc)×(A/P,is,t)
最後,再用上述計算的年回收固定資產價值除以項目的年生產能力,即可求得單位產品的固定資產投資的回收費用。
例如,某項目的初始固定資產投資為1000萬元,預計使用期限為12年,預計殘值率為4%,社會折現率為12%,年設計生產能力為100萬件,則單位產品的固定資產投資費用為:
M=[1000-40×(P/F,12%,12)]×(A/P,12%,12)/100=1.60(元/件)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也可近似地採用如下公式:
單位產品資產投資費用=單位產品佔用固定資產價值×資金回收系數
單位產品佔用固定資產價值=單位產品折舊費/預計年折舊率
另外,單位產品無形資產投資回收費用也可參照單位產品固定資產投資回收費用的計算方法進行。
其三,用流動資金回收費用(Mw)替代財務成本中的流動資金利息。流動資金回收費用的計算公式為:
Mw=W×is
式中:W為單位貨物佔用的流動資金額。
B. 影子匯率的影子匯率的計算
影子匯率計算公式:影子匯率 = 外匯牌價×影子匯率換算系數。
影子匯率換算系數:是影子匯率與國家外匯牌價的比值。
影子匯率的取值對於項目的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影子匯率根據外貿貨物比價、加權平均關稅率、外貿逆差收入比率及出口換匯成本等指標分析和測算。
例如
假設我國的影子匯率換算系數取值為1.08,那麼當美國的外匯牌價是8.09美元時,
美元的影子匯率=美元的外匯 牌價×影子匯率換算系數 = 8.09×1.08 = 8.74元/美元。
影子匯率是在國民經濟評價中區別於官方匯率的外幣與本幣的真實價格。而官方匯
率是由國家規定的單位外幣的國內價格。由於實施進口關稅、出口補貼及其他貿易保護
主義措施,官方匯率不能反映外幣的真實價值。影子匯率是單位外幣用國內貨幣表示的
影子價格,反映外幣的真實價值,即一國貨幣真正能夠換取的外匯的匯率,或真正換取
—— 1377 第九篇企業經理項目管理外匯的國內資源的耗費。在項目的國民經濟分析中,為了進行收益和費用的比較,需要
把外幣全部折算為本國貨幣,這一種折算不能使用官方匯率而只能使用影子匯率。影子
匯率實際上也是外匯的機會成本,是指項目投入或產出所導致的外匯的減少或增加給國
民經濟帶來的損失或收益。可用下式求得:
式中:———影子匯率;
———官方匯率;
———第種出口貨物用外匯(美元)表示的離岸價值總額;
———第種進口貨物用外匯(美元)表示的到岸價值總額;
———第種出口貨物的補貼率,如果對出口品徵收關稅,則為負數(負補貼);
———第種貨物的進口征稅率。
影子匯率也可用官方匯率加上外匯貼水求得。外匯貼水是外貿貨物的實際價值
超出按官方匯率計算價值的比例數,也就是外匯溢價。
可用下式求得:
對照以上兩式可見,影子匯率還可用下式求得:
影子匯率是國家調控經濟的統一經濟參數,由國家定期公布影子匯率或影子匯率換
算系數。
C. 什麼是國內資源成本法
國內資源成本法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皮爾遜(Pearson,S.R.)教授與其他學者 合作創立的衡量比較優勢的方法,包括社會凈收益(簡稱NSP)、國內資源成本(簡稱DRC) 以及有效保護率(簡稱ERP)三種指標。一般來說,以NSP、DRC和ERP三種指標從事事前的評 估,可以作為安排資源的分配與利用之依據;如從事事後的評估,則可以探究貿易政策的保 護水平與政策的扭曲作用。
(一)社會凈收益(NSP) 社會凈收益旨在衡量生產活動所產生的社會利 益,包括直接效果與外部效果(external effect)。即:
產品生產的社會凈收益=以影子價格計產品產值-以機會成本計產品生產 所耗資源成本+外部效果
NSP的利益比較,由於受各國貨幣單位不同的限制,不能作為國際間的利益比較, 僅能作為國內社會凈收益的衡量。
(二)國內資源成本(DRC) 國內資源成本是指賺取(或節省)一邊 際單位外匯而從事某項產品的生產活動所需要消耗國內資源成本的價值。將外匯用影子匯率 換算為本國貨幣,或將國內資源成本DRC除以影子匯率可得一系數,即國內資源成本系數, 簡稱DRCC。
DRCC實際上可看作生產活動過程中,國內資源使用轉換成外匯的平均效率。D RCC本身沒有價值單位,不受貨幣單位限制,因此,可作為國際間利益比較的指標。如果DRC C<1,表明使用國內資源進行生產,該產品如果是出口品,其成本小於凈外匯所得,可以增 加外匯收入;該產品如果是進口替代產品,則成本低於從國際市場購買這種商品的外匯支出 ,國內生產可以節約外匯支出,可見,該國在該產品的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相反,當DRCC>1時,由於生產該產品的國內資 源成本高於凈外匯所得(或凈外匯節省),因而該國在這種產品生產上不具有比較優勢,而 應該進口。如果DRCC=1,表明使用國內資源進行生產,生產處於利益均衡狀態。產品生產的 DRCC值越高,表明比較劣勢越強,而DRCC值越低,則表明比較優勢越強,按照DRCC值將不同 產品進行排序或相比,可以得到各產品生產的相對比較優勢。
(三)有效保護率(EPR) 有效保護率旨在衡量由於關稅等貿易政策 、國內生產保護政策等作用,國內生產實際的附加價值比在國內生產無政府幹預和自由貿易 情況下所產生的附加價值增加多少百分率,以確定國內對生產活動的保護水平及保護效果。
有效保護率不僅可測度某種產業受到保護的程度,同時,從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市場扭曲 或障礙的嚴重程度。公式如下:
國內資源成本法兼用生產成本數據和貿易數據,並且按照影子價格和機會成本計算生產的成 本收益,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政策的保護和扭曲作用,可以反映生產真正經濟意義上潛 在的比較優勢;此外,DRCC值可直接用於國內外同類產品和不同類產品之間比較優勢的比較 ,因此,與大多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標和其他從生產層次測算比較優勢的方法相比,國內資源 成本法有其一定的優越性;同時這一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
1.國內資源成本法是一種靜態的方法,在分析中只能通過測定不同時期的DRCC以考察比較 優勢的動態變化。
2.這一方法需要掌握一套完整的機會成本和影子價格資料。估計影子價格和機會成本最准 確的方法是應用線性規劃和非線性規劃方法,但這一方法要求詳細的投入產出和價格資料, 受資料限制,實際研究中應用該方法進行影子價格計算的難度很大。因此,實際研究中往往 根據國民經濟評估的原理,按照機會成本原則估算農產品和投入要素的影子價格。
3.由於外部效果較難量化,目前尚未有科學而完善的計算方法。因此,實際測算中往往都 假設外部效果為零,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比較優勢測定結果的准確度。
二、國內資源成本的測算
國內資源成本、社會凈收益和保護率等指標都涉及到產出品的影子價格和投 入要素的機會成本,因此,對農產品影子價格和投入要素機會成本的估算是測定農產品比較 優勢的重點。影子價格的估算應當按照機會成本的原則進行。
對於外貿品和非外貿品,影子價格的估算方法大不相同。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外貿品主要包 括農產品、種籽秧苗、化肥、農葯等,估價原則較為簡單。燃料動力、塑料薄膜、農機 和小農具等雖也有進口,但由於上述費用在農業生產成本中佔比很小而且進口相對國產比 重也很小,我們將其視同非外貿品。因此,非外貿品主要包括勞動、土地、農家肥、畜力、 塑料薄膜、機械作業、排灌、燃料動力、棚架材料、其他直接成本項目、固定資產折舊、初 期生產費用分攤、小農具購置和修理、銷售費用等。由於機會成本原則適用於涉及市場交換 的商品,因此對上述非外貿品的估價困難成倍增加。分析中使用的成本收益資料來自國家發 展計劃委員會等部委合編的《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
(一)經濟評估參數 在影子價格和機會成本的估算中,用到了 很多國民經濟評估經濟參數,有些通過本研究估算,有些來自其他研究,有些來自經濟評估行業,1998年重要經濟參數見 表1。
表1 中國1998年重要國民經濟評價參數
標准換
算系數 官方匯率元/$ 影子匯率元/$ 社會折現率%/年 貿易費用率 運輸費用率
0.926 8.2791 8.2791 9.63 0.06 0.05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對外經濟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世 界主要國家關稅政策與措施》、《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等有關資料整理計算。
1.標准換算系數。本研究在估算產品及投入的影子價格和機會成本時,大量 地使用到了標准換算系數或部門換算系數。標准換算系數是用於將未知成本構成的國內價格 近似地換算成國際價格的通用換算系數,它僅調整由貿易政策引起的價格扭曲,它適合用於 沒有特定或部門換算系數的小額費用或非外貿品的估價。
計算所有進出口貨物的口岸總價值與其考慮了一切關稅和其他進出口稅收和補貼的總價值之 比,我們就可以得到標准換算系數歷史值的粗略估算值(英國海外開發署,1996)。其基本 表達式為:
2.影子匯率。影子匯率又稱市場均衡匯率,它是國內和國際金融市場充分競 爭的情況下,由外匯需求和供給共同決定的匯率水平。我國匯率長期以來由國家管理控制, 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估,直到1994年匯率並軌,形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因此,本研究直接使用1998年官方公布的年均市場匯價作為1998年影子匯率近似值
3.社會折現率和貿易費用率。在估算主產品和重要投入要素的影子價格或機會成本時,我 們考慮了貿易費用,使用了貿易費用率這一參數;而在估算資金時間價值時,我們使用了社 會折現率。兩參數資料均來自於國家計委、建設部發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 (第二版),具體數值貿易費用率取0.06,而1998年的社會折現率根據1998年農業生產費用 資金利率與1992年該利率的對比關系對1992年的社會折現率12%折算而得。
4.運輸費用率。除了正常的貿易費用,運輸費用也應當考慮到計算之中。根據對外貿公司和 運輸公司的調查,大宗農產品國內貿易的鐵路運輸費用率平均約為0.05,由於資料限制以及 簡便起見,我們假定各種方式的運輸費用率均為0.05。
5.固定資產換算系數。我國在固定資產折舊中,存在著折舊過慢的傾向,為此,對不同時 期的固定資產折舊用不同的換算系數進行轉換。固定資產換算系數來自其他研究(李向紅, 1994)。
D. 某公司擬從國外進口一套機電設備,重量1500噸,離岸價為400萬美元,其他有關費
E. 化工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和深度的規定的研究報告
二、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和深度
1 總論
1.1 概述
1.1.1 項目名稱、主辦單位名稱、企業性質及法人
1.1.2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的依據和原則
1.1.3 項目提出的背景(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要說明企業現有概況)、投資必要性和經濟意義
1.1.4 研究范圍
1.1.5 研究的主要過程
1.2 研究結論
1.2.1 研究的簡要綜合結論
1.2.2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建議
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項目名稱 單位 數量 備注 一 生產規模 萬t/a 或萬套/a 二 產品方案 萬t/a或萬套/a 1 萬t/a或萬t/a或萬套/a 2 萬t/a 三 年操作日 天 四 主要原材料,燃料用量 1 實物量/a 2 實物量/a 五 公用動力消耗量 1 供水(新鮮水) 最大用水量 M3/h 平均用水量 M3/h 2 供電 設備容量 KW 計算負荷 KW 年耗電量 萬KW.H 3 供氣 最大用氣量 T/H 平均用氣量 T/H 4 冷凍 最大用冷負荷 KJ/H 平均用冷負荷 KJ/H 六 三廢排放量 1 廢水 m3/H 2 廢氣 Nm3/h 3 廢渣 t/h 七 運輸量 t/a 1 運入量 t/a 2 運出量 t/a 八 全廠定員 人 1 其中:生產工人 人 2 管理人員 人 九 總佔地面積 萬m2 1 廠區佔地面積 萬m2 2 渣場佔地面積 萬m2 3 生活區佔地面積 萬m2 4 其他佔地面積 萬m2 十 全廠建築面積 m2 十一 全廠綜合能耗總量(包括二次能源) 噸標煤/年 十二 單位產品綜合能耗 噸標煤/單位產品 十三 工程項目總投資 萬元 其中外匯 萬美元 1 固定資產投資 萬元 其中外匯 萬美元 (1)建設投資 萬元 其中外匯 萬美元 (2)固定資產投資方向 調節稅 萬元 (3)建設期利息 萬元 其中外匯, 萬美元 2 流動資金 萬元 其中外匯: 萬美元 其中鋪底流動資主 萬元 十四 報批項目總投資 萬元 其中外匯: 萬美元 十五 年銷售收入 萬元 十六 成本和費用 1 年均總成本費用 萬元 2 年均經營成本 萬元 十六 年均利潤總額 萬元 十七 年均銷售稅金 萬元 十九 財務評價指標 1 投資利潤率 % 2 投資利稅率 % 3 資本凈利潤率 % 4 投資回收期 年 5 全員勞動生產率 萬元/人 6 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前和稅後) % 7 全投資財務凈現值(稅前和稅後;需註明i,值) 萬元 8 自有資金財務內部收益率 % 9 自有資金財務凈現值(需註明i,值) 萬元 二十 清償能力指標 1 人民幣借款償還期(含建設期) 年 2 外匯借款償還期(含建設朗) 年 二十一 國民經濟評價指標 1 經濟內部收益率 % 2 經濟凈現值(需註明i,值) 萬元 2 市場預測
2.1 國內外市場情況預測
2.1.1 產品現有品種、型號、規格、質量標准情況和用途
2.1.2 產品國內、外市場供需情況的現狀和主要消費去向
2.1.3 國內外目同或可替代產品近幾年已有的和在建的生產能力、產量情況及變化趨勢預測
2.1.4 近幾年產品進出口情況
2.1.5 產品國內、外近期、遠期需要量的預測和消費覆蓋面的發展趨勢
2.1.6 產品的銷售預測、競爭能力和進入國際市場的前景
2.2 產品價格的分析
2.2.1 國內、外產品價格的現狀
2.2.2 產品價格的穩定性及變化趨勢預測
2,2.3 產品內銷、外銷或替代進口價格確定原則和意見
3 產品方案及生產規模
3.1 產品方案的選擇與比較
3.2 產品方案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行業發展規劃、技術政策、產品結構和國家清潔生產的要求
3.3 生產規模和各裝置的規模(以日和年產量計)確定的原則和理由
3.4 產品、中間產品和副產品的品種、數量、規格及質量指標老廠改、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要結合企業現有內部和外部條件,對產品方案和生產規模作方案比較,進行優選。
4 工藝技術方案
4.1 工藝技術方案的選擇
4.1.1 原料路線確定的原則和依據
4.1.2 國內外工藝技術概況
4.1.3 工藝技術方案的比較和選擇理由
4.1.4 引進技術和進口設備,要說明引進方式、引進和進口的范圍、內容及理由。說明可能引進技術和進口設備的國家與公司(寫明外文全稱)
4.1.5 引進技術和進口設備消化、吸收、新的建議
4.2 工藝流程和消耗定額
4.2.1 全廠總工藝流程和車間(裝置)的工藝流程說明[附全廠工藝總流程圖和車間(裝置)工藝流程圖]
4.2.2 全廠物料平衡方案
4.2.3 全廠熱平衡方案
4.2.4 車間(裝置)原材料、輔助材料和燃料、動力消耗定額及國內外先進水平比較
4.3 自控技術方案
4.3.1 自控水平和主要控制方案
4,3.2 儀表類型的確定
4.3.3 主要關鍵儀表選擇
4.4 主要設備的選擇
4.4.1 根據工藝技術方案的情況,主要關鍵設備方案比較和選用的理由
4.4.2 大型超限設備名稱、重量、尺寸
4.4.3 進口設備應提出國內、外設備擬分交方案或與外國廠商合作製造方案(附進口設備表)
4.4.4 車間(裝置)主要設備表(名稱、規格、參數、數量、材質) 老廠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要說明可利用原有的設備情況。
4.5 標准化
4.5.1 工藝設備、管道、分析、儀表、電氣等擬採用標准化的情況
4.5.2 對技術引進和進口設備擬採用標准化的說明
5 原料、輔助材料及燃料的供應
5.1 原料供應
5.1.1 主要原料的品種、規格、年需用量、來源及運輸條件
5.1.2 原料資源的來源、品位、開采及生產規模等情況
5.1.3 原料來源的可靠性
5.2 輔助材料供應
5.2.1 主要輔助材料的品種、規格、年需用量和開車需用量及來源
5.2.2 主要輔助材料如需進口,應說明進口的品種、規格、進口量和擬進口的理由
5.3 燃料供應
5.3.1 使用燃料的品種、規格、年需用量情況
5.3.2 來源及運輸條件
6 建廠條件和廠址方案
6.1 建廠條件
6.1.1 廠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概況
6.1.2 工程地質、地震烈度、水文地質概況和有關的江、湖、海、河水文資料
6.1.3 當地氣象條件
6.1.4 地區和城鎮社會經濟的現況及發展規劃
6.1.5 交通運輸(鐵路、公路、水運、碼頭等)條件和運輸量的現況及發展規劃
6.1.6 水源、供排水、防潮用:澇、防洪等情況
6.1.7 電源、供電、電訊等情況和發展規劃
6,1.8 供熱工程情況
6.1.9 環境條件
6.1.10 當地施工和協作條件
6.1.11 與城鎮、地區規劃的關系和生活福利設施的條件
6.1.12 擬選廠址目前土地使用現狀、廠區擬佔地面積、需征土地情況等
6.2 廠址方案
6.2.1 扼要歸納各廠址方案的優缺點,並進行技術經濟比較,是否符合環保、衛生防護距離要求
6.2.2 推薦廠址的意見並說明理由(附廠址區域位置和廠址方案示意圖)對老廠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應說明承辦企業基本情況並作廠址方案的比較。
7 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方案
7.1 總圖運輸
7.1.1 總平面布置
7.1.1.1 總平面布置的原則和功能劃分
7.1.1.2 豎向布置原則及工程的土石方工程量
7.1.1.3 總圖布置方案的比較和推薦意見(並列出總圖主要指標)附總平面布置圖
7.1.1.4 綠化(綠化面積、綠化方案、覆蓋率及綠化投資)
7.1.2 工廠運輸
7.1.2.1 全廠貨物運輸量和運輸方式的確定
7.1.2.2 貨物運輸方案的比較和選擇
7.1.3 工廠防護設施設置的原則和要求
7.1.4 排渣場
7.1.4.1 工廠排出廢渣的數量(T/A)、性質、綜合利用途徑和堆存時間
7.1.4.2 排渣場方案比較、佔地概況,估計貯存量和使用年限
7.1,4.3 廢渣輸送方式、運距和運輸工具
7.1.4.4 渣場防滲漏、防流失、防飛揚、防災害措施,渣場滲出水處理方案
7.1.5 廠外工程佔地及布置方案
7.1.6 運輸車輛和設備的選擇列出主要運輸車輛和設備表
7.2 給排水
7,2.1 工廠給水
7,2.1.1 給水源、取水和輸水及水處理方案的比較與選擇
7.2.1.2 廠區給水系統方案的比較和選擇
7.2.2 工廠排水
7.2.2.1 全廠排水系統的劃分和技術方案的選擇
7.2.2.2 污水處理方案的比較和選擇,說明技術來源及其成熟可靠性,附全廠「給水、排水水量、水質表和水平衡圖
7.2.3 設備的選擇列出給排水主要設備表
7.3 供電及電訊
7.3.1 全廠供電
7.3.1.1 全廠供電計算負荷及負荷等級,按裝置分項列表
7.3.1.2 供電電源選擇和可靠性闡述
7.3.1.3 全廠供電方案比較與選擇及原則確定。附全廠供電系統圖、
7.3.1.4 非線性負荷諧波情況預測及防治設想
7.3.2 電訊
7.3.2.1 全廠電訊設施的組成及包括范圍
7.3.2.2 全廠電訊設施方案的選擇
7.3.3設備選擇
列出供電、電訊主要設備表
7.4 供熱或熱電車間
7.4.1 供熱或熱電車間
7.4.1.1 全廠不同參數蒸汽的用汽量情況[按車間(裝置)和單項列出]
7.4.1.2 供熱或熱電車間規模的比較和確定
7.4.1.3 供熱或熱電車間技術方案的比較和選擇對熱電車間要說明供汽和發電之間的關系,列出汽平衡表(附全廠熱力系統圖)
7.4.1.4 除塵和脫二氧化硫方案
7.4,1.5 燃料的消耗量、灰渣排出量(並說明灰渣存放和綜合利用情況)
7.4.2 化學水
7.4.2.1 全廠化學水用量、水質和規模確定
7.4.2.2 化學水方案的選擇
7.4.3 設備的選擇(列出供熱或熱電車間、脫化學水的主要設備表)
7.5 貯運設施及機械化運輸
7.5.1 全廠性貯運設施的內容及管理體制
7.5.1.1 廠外貯運設施
7.5.1.2 廠內貯運設施
7.5.2 各種物料貯存天數、貯存量的確定
7.5.3 物料的裝卸、貯運、處理等方案的確定
7.5.4 集中罐區及其輔助設施方案的選擇
7.5.5 全廠性倉庫面積及貯存量的確定
7.5.6 物料的運輸工藝走向,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確定
7.5.7 主要設備表
7.6 工廠外管網
7.6.1 車間(裝置)外部工藝及供熱管道所包括的范圍和輸送的介質情況
7.6.2 管道敷設的原則及敷設方式
7.6.3 廠外管道輸送及管道穿越特殊地區,技術方案的確定
7.7 採暖通風及空氣調節
7.7.1 採暖、通風、除塵及空氣調節設置原則的確定
7.7.2 採暖、通風、除塵及空氣調節方案的選擇
7.7.3 列出主要設備表
7.8 空壓站、氮氧站、冷凍站
7.8.1 全廠壓縮空氣、儀表空氣、氮氣和氧氣需要量和質量要求
7.8.2 全廠各車間(裝置)用冷量、用冷方式,用冷溫度等級要求
7.8.3 空壓站、氮氧站、冷凍站的規模和技術方案的確定
7.8.4 主要設備表
7.9 維修(機修、儀修、電修、建修)
7.9.1 全廠維修體制及設置原則
7.9.2 維修能力的確定
7.9.3 主要設備選型(列出主要設備表)
7.10 制袋、制桶
7.10.1 設置制袋、制桶車間(裝置)的必要性和原則確定
7.10.2 制袋、制桶規模的確定
7.10.3 主要設備表
7.11 中央化驗室
7.11.1 中化室設置的目的和任務
7.11.2 中化室的規模、組成和面積確走
7.12 土建(建築物、構築物)
7.12.1 土建工程方案的選擇和原則確定
7.12.2 土建工程量及三大材料用量估算(附主要建築物和構築物一覽表)
7.12.3 地區特殊性問題(,航震、特殊土地基處理)採取處理措施的說明
7.13 生活福利設施
7.13.1 全廠生活福利設施規劃方案
7.13.2 建築標准、建築面積及單位造價的確定
老廠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的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方案中,應說明那些可利用原有的設備和設施;那些需相應地改造和改建、擴建;並要說明總圖布置有項目和無項目時佔地面積、建築面積及建築利用系數的對比分析;要說明擬建項目用水與老廠的關系,廠區內已有電網供電情況,廠區內已有鍋爐供熱情況等。
8 節能
8.1 能耗指標及分析
8.1.1 項目能耗指標
8.1.1.1 分品種實物能耗總量、綜合能耗總量
8.1.1.2 單位產品(產值)綜合能耗、可比能耗情況
8.1.2 能耗分析
8.1.2.1 單位產品能耗、主要工藝能耗指標和國內、國際對比分析
8.1.2.2 主要指標應以國內先進水平和國際先進能耗水平作為比較依據
8.2 節能措施綜述
8.2.1 主要工藝流程採取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情況
8.2.2 一律不得選用已公布淘汰的機電產品以及國家產業政策限制內的產業序列和規模容量
8.2.3 余熱、余壓、放散可燃氣體回收利用措施
8.2.4 爐窯、熱力管網系統採用的保溫措施
8.2.5 工業鍋爐採用熱電聯產措施
8.3 單項節能工程
8.3.l 凡不能納入主導工藝流程(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和擬分期建設的節能項目,應在報告中單列節能工程
8.3.2 單列節能工程應單列節能量計算、單位節能造價、投資估算以及投資回收期等
9 環境保護
9.1 一址與環境現狀
9.1.1 廠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
9.1.2 廠址環境現狀與分析
9.1.3 老廠「三廢」排放及環境保護現狀
9.2 執行的環境質量標准及排放標准(或說明可參考的國外標准)
9.3 建設項目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9.3.1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點
9.3.2 主要污染物類型、排放量、所含有害有毒物質的成份和排放濃度
9.3.3 排放方式和去向
9.4 環境保護與綜合利用論述
9.4.1 綜合利用或回收方案的比較
9.4.2 「三廢」處理技術與措施方案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論述
9.4.3 生產原料路線、工藝技術路線、綜合利用和環保技術是否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
9.4.4 預計達到的效果,全廠「三廢」排放狀況
9.5 環境保護費用環境保護設施和投資估算(萬元)明細表,占工程建設投資的比例(%) 老廠改、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應與原有生產系統結合,論述環境影響狀況。
10 勞動保護與安全衛生
10.1 勞動保護與安全衛生
10.1.1 建設項目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析
10.1.2 職業安全衛生防護的措施
10,1.3 勞動保護設施費用
勞動保護投資(萬元),占建設投資比例(%)
10.2 消防
10.2.1 工程的消防環境現狀
10.2.2 工程的火災危險性類別,民用建築類別
10.2.3 消防設施和措施
10.2.4 消防設施費用消防投資(萬元):占建設投資比例(%)老廠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應與原有生產系統結合,論述勞動安全的情況。
11 工廠組織和勞動定員
11.1 工廠體制及組織機構
11.1.1 工廠體制及管理機構的設置和確定原則
11,1.2 生產和輔助生產車間(裝置、的組織杉、構
11.2 生產班制和定員
11.2.1 全廠的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及行政管理部門的班制劃分
11.2.2 全廠總定員和各類人員的比例(附定員表)
11.3 人員的來源和培訓
11.3.1 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來源
11.3.2 人員培訓規劃以如需出國培訓要單獨列出)老廠改、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應說明從老廠可能調劑的工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人數。
12 項目實施規劃
12.1 建設周期的規劃
12.1.1 建設周期內擬分幾個階段進行
12.1.2 建設周期總時間
12.2 實施進度規劃
12.2.1 各階段實施進度規劃
12.2.2 項目實施規劃進度表或實施規劃網路圖老廠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實施進度的安爿:與新建項目比要復雜得多。其復雜程度將視與原有車間(裝置)、設施結合的密切程度而定。安排項目實施進度規劃的原則(應是把車間(芋置)、設施停產或減產損失減少轟「最低限度。一般是結合大修理」寸間進行安裝。重大改、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要作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比較,確定最優方案。
13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13.1 投資估算
13.1.1 建設投資估算
13.1.1.1 投資估算編制的依據和說明
13.1.1.2 單項工程的投資估算
13.1.1.3 建設投資估算包括固定資產費用、無形資產費用、遞延資產費用及預備費。估算包括靜態和動態兩部分。靜態部分是指建設項目的設備購置費(含工器具)、建築工程費、安裝工程費及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動態部分是指建設項目由於物價等變化所需的費用。 附建設投資估算表(註明環保投資)。
13.1.1.4 建設投資所需外匯資金用匯額估算(均折算為美元,使用非美元外匯的要註明折算率)
13.1.1.5 投資估算分析
13.1.2 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估算
13。1.2.1 基本建設序列
13.1.2.2 技術改造序列
13.1.3 建設期貸款利息計算
13.1.3.1 人民幣貸款利息計算
13.1.3.2 外匯貸款利息計算
13.1.4 固定資產投資估算包括建設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建設期利息
13.1.5 流動資金估算應按詳估法估算,包括應收帳款、存貨(包括原材料、燃料、在產品、產成品、備品備件)、庫存現金及應付帳款等。附流動資金估算表。
13.1.6 項目工程總投資由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兩部分組戚
13.1.7 報批項目總投資由固定資產投資和鋪底流動資金兩部分組成。老廠改、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要說明利用原有固定資產原值、凈值情況或重估值情況及可利用原有流動資金情況。
13.2 資金籌措
13.2.1 資金來源
13.2.1.1 項目資本金(含30%鋪底流動資金)根據國家對不同行業項目資金比例的要求,詳細說明項目資金籌措情況,包括出資方、出資方式、資本金來源及數額、資本金認繳進度等。
13.2.1.2 貸款資金
(1)人民幣長期貸款渠道、金額和貸款條件
(2)外匯長期貸款渠道、金額和貸款條件
「70%」動資金貸款渠道、金額和貸款條件
13.2.2 資金運籌計劃逐年(或半年)資金籌措數額和安排使用規劃
14 財務、經濟評價及社會效益評價
14.1 產品成本和費用估算
14.1.1 成本和費用估算依據及說明
14.1.2.1 化工產品生產成本包括直接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直接工資及製造費用
14.1.3 產品成本和費用分析
14.2 財務評價
14.2.1 財務評價的依據和說明
14.2.2 主要計算報表分析
14.2.2.1 財務現金流量表
(1) 全部現金流量表,是以全部投資均為自有資金作為計算基礎的.
(2) 自有資金現金流量表,該表適用、利用自有資金項目,以自有資金作為計算基礎
14.2.2.2 損益表
14.2.2.3 資金來源與運用表
14,2.2.4 資產負債表
14.2.2.5 財務外匯平衡表
老廠改擴建與技術改造項目原則上應按企業或」有項目」編制資產負債表。
14.2.3 財務盈利能力分析
14.2.3.1 靜態指標
(1)投資利潤率(2)投資利稅率(3)資本凈利潤率(4)投資收益率(5)社會貢獻率
(6)投資回收期(一般從建設開始年算起,如從投產年算起則應予註明)(7)全員勞動生產率
除上述指標外,還可以計算其他補充指標,如產值能耗(t/萬元)、成本費用利潤率、銷售利稅率等指標。在財務評價中可根據擬建項目的具體情況選用需要的指標。
14.2.3.2 動態指標
(1)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前和稅後)
(2)全投資財務凈現值(稅前和稅後)
(3)自有資金財務內部收益率
(4)自有資金財務凈現值
14.2.4 項目清償能力分析
14.2.4.1 人民幣借款償還期
14.2.4.2 外匯借款償還期
14.2.4.3 清償能力分析說明
14.2.5 不確定性分析
14.2.5.1 盈虧平衡分析
14.2.5.2 敏感性分析
14.2.5.3 概率分析(一般可不作)
14.2.6 方案比較指標
14.2.6.1 靜態指標
(1)差額投資收益率法(2)差額投資回收期法
14.2.6.2 動態指標
(1) 上凈現值
(2) 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
(3) 費用現值比較(簡稱現值比較)
(4) 年費用比較
14.2.7 改、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評價
14.2.7.1 改、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盈利能力分析原則上應採用有無對比法。即分別計算有項目和無項目時的費用和效益,從而計算增量費用和增量效益,進一步求得凈增量效益
14.2.7.2 改、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財務評價盈利能力分析原則上應在增量效益和增量費用對應一致的基礎上進行,其增量投資不應包括」沉沒費用」。 所謂沉沒費用是指企業過去建設中預留發展的設施(如工廠留有發展餘地、廠房留有新設備安裝位置等),項目利用舊有設施的潛在能力等
14.2.7.3 必要時也可計算改造方案總量效益指標
14.2.7.4 清償能力分析原則上應按企業整體情況考慮
14.3 國民經濟評價
14.3.1 國民經濟評價採用的主要參數
14.3.1.1 社會折現率
14.3.1.2 影子匯率
14.3.1.3 工資換算系數
14.3.2 基礎數據調整及原則依據的說明
14.3.2.1 固定資產投資的調整
14.3.2.2 流動資金的調整
14.3.2.3 經營成本的調整
14.3.2.4 銷售收入的調整
14.3.3 基本計算報表分析
14.3.3.1 全部投資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以全部投資作為計委的基礎)
14.3.3.2 國內投資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以國內投資作為計參的基礎)
14.3.4 評價的主要指標
14,3.4.1 經濟內部收益率
14.3.4.2 經濟凈現值
14.3.4.3 經濟外匯凈現值
14.3.4.4 經濟換匯成本或經濟節匯成本(元/美元)
14.3.5 不確定性分析
14.3.5.1 敏感性分析
14.3.5.2 概率分析(一般可不作)
14.4 社會效益的評價可以根據項目特點及具體情況確定評價的內容,有的可以用數字表示,有的則是非數量化的。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l)對節能的影響;
(2)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影響;
(3)對提高國家、地區和部門科技進步的影響;
(4)對發展地區或部門經濟的影響;
(5)對減少進口節約外匯和增加出口創匯的影響;
(6)提高產品質量對用戶的影響;
(7)對節約勞動力或提供就業機會的影響;
(8)對節約及合理利用國家資源(如土地、礦產等)的影響;
(9)對遠景發展的影響;
(10)對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及社會福利的影響;
(11)對國防和工業配置的影響等。
15 結論
15.1 綜合評價
15.1.1 綜述項目研究過程中主要方案的選擇和推薦意見
15.1.2 綜述項目實施方案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評價情況,以及不確定性因素對經濟效益的影響(指出項目承擔風險的程度,提出可減少風險的措施)
15.2 研究報告的結論
15.2.1 綜合上述分析,對工程項目建設方案,從技術和經濟,從宏觀經濟效益與微觀經濟效益,從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作出結論
15.2.2 存在的問題
15.2.3 建議及實施條件應有附件:
(1)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依據的有關文件;
(2)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供應及運輸等有關協作單位或有關主管部門簽訂的意向性協議書或簽署的意見;
(3)儲委會正式批準的資源開采儲量、品位、成份的審批意見(包括擬用的地下水開采儲量);
(4)廠址選擇、選線報告(新建項目);
(5)資金籌措意向書或意見書;
(6)項目資本金各出資方承諾出資的文件(應附同級財政部門或銀行對資金來源渠道的審查意見);
(7)項目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對環境影響報告書的預審意見和審批意見;
(8)有關主管部門對建廠地址和徵用土地的審批或簽署的意見;
(9)其他。
F. 影子匯率的影子匯率的發布形式
影子匯率發布有兩種形式:
(1)一種是直接發布影子匯率;
(2)另一種是將影子匯率與國家外匯牌價掛鉤,發布影子匯率換算系數
G. 國民經濟評價參數
投資項目國民經濟評價參數也稱經濟評價參數,是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級建設部組織在國家層次上統一測定,並根據實際情況與需要定時修訂、調整和發布的。它一般包括:①國家參數:影子匯率、社會折現率。由國家統一測定,供各類投資建設項目統一使用,評價人員不得自行測定。②通用參數:影子工資換算系數、貿易費用率、建築工程和交通運輸及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價格換算系數、土地的影子費用等。③普通貨物的影子價格,供非主要投入物直接使用,一般可自行測定。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參數僅僅供投資項目評價及決策使用,並不在任何意義上暗示現行價格、匯率及利率的變動趨勢,也不作為國家分配投資、企業間商品交換的依據。另外,由於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各方面的經濟情況是在發展變化的,所以從理論上講,參數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應根據具體情況隨時調整,但是從實踐上來說只能做到階段性調整。
國民經濟評價參數,是用來計算和衡量項目投入費用和產出效益並判斷項目宏觀經濟合理性的一系列數值依據,其目的是為了保證各類項目評價標準的統一性和評價結論的可比性,所以,要求項目評價工作人員在評價參數的取值時一定要注意其合理性,所選取的參數能反映、符合客觀實際情況。投資項目國民經濟評價參數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社會折現率
1.社會折現率的含義
社會折現率(Social Discount Rate)是投資項目國民經濟評價的重要參數,在國民經濟評價中作為計算經濟凈現值的折現率,並作為衡量投資項目經濟內部收益率的基準值。它是投資項目經濟可行性和方案比選的主要依據。
社會折現率是從國家角度對資金機會成本和資金時間價值的估量。它是從社會的觀點反映出最佳的資源分配和社會可接受的最低投資收益率的限度,即投資項目可能使社會得到收益的最低標准。採用適當的社會折現率進行投資項目國民經濟評價,有助於合理使用建設資金,引導投資方向,調控投資規模,促進資金在短期投資項目和長期投資項目之間的合理配置。
2.社會折現率的測定
社會折現率是投資項目經濟評價中重要的通用參數,是各類投資項目進行國民經濟評價的收益率標准,是資金的影子價格,代表了佔用資金所應獲得的最低的投資收益率。要制定適當的社會折現率,必須對社會折現率進行測定。社會折現率的測定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用投資項目經濟內部收益率排隊的方法測定
用投資項目內部收益率排隊的方法來制定社會折現率的原理是:在一定的時期內,國家和社會可用來投資的資金總額是一定的,而投資項目的數量則是不定的。將依可供選擇的投資項目按其經濟內部收益率高低依次累計其項目投資額之和,直到此累計投資額等於預計可供籌集的投資總額為止,則最後一個投資項目的經濟內部收益率即為社會折現率。從這種意義上講,社會折現率的高低取決於一個國家資金供應總量和社會資源量的多少。一般地,投資資金供應量越多,社會折現率就越低;反之,投資資金供應量越少,社會折現率就越高。社會折現率與社會上可供投資總量之間的關系可用圖5-2表示。
圖5-2 投資與社會折現率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方法從理論上講是成立的,但在實際中卻是很難計算的。這是因為:①現實中,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安排及決策是分別進行的,並不具備這樣測定社會折現率的條件;②若能這樣有效地按這種方式進行投資項目的排隊並進行決策,就沒有必要再測定社會折現率;③現階段,我國的市場經濟還很不完善,各行業之間的收益水平也很不平衡,考慮到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的要求,也不可能按照這種方式來安排投資項目並分配投資資金。因為,如果這樣的話,那麼投資收益水平較低的基礎性投資項目和公益性投資項目的投資資金就沒有保證。
(2)根據現行價格下的投資收益率的統計數據測定
這是一種根據投資收益率的統計值來測定社會折現率的方法,即利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有關統計資料,用一種簡化的方法測算社會平均投資收益率,從而確定社會折現率取值的方法。它的原理是在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情況下,一定時期內的投資支出與可收回投資的收益額相等時的折現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B+D)(P/A,i,n)=I/m(F/A,i,m)
式中:B為年收益額;D為年提取的折舊額和無形資產攤銷額;I為總投資額;m為所有項目的平均建設期;n為項目平均生產經營期;i為平均投資收益率(即所求的社會折現率)。
總之,社會折現率的確定應考慮一定時期的投資收益水平、資金的機會成本、資金的供求狀況、投資規模及國民經濟評價的實際情況。根據上述要求,我國在現階段的社會折現率的取值為12%,供各類投資項目經濟評價時統一使用。
(二)影子匯率
1.影子匯率及影子匯率換算系數
(1)影子匯率
所謂影子匯率(Shadow Exchange Rate,簡稱SER)就是指外匯的影子價格。它是國民經濟評價的重要通用參數。它體現了從國家角度對外匯價值的估量,在投資項目國民經濟評價中用於外匯與人民幣之間的換算。同時,它又是經濟換匯成本及節匯成本的判斷依據。影子匯率取值的高低,直接影響項目(方案)比選中的進出口抉擇,影響著產品進口替代型項目和產品出口型項目的決策。
(2)影子匯率換算系數
影子匯率換算系數是影子匯率與國家外匯牌價的比值系數。在項目的經濟評價中,常用國家外匯牌價乘以影子匯率換算系數得到影子匯率。即:
影子匯率=官方匯率×影子匯率換算系數
2.影子匯率的測定
計算某一年的平均影子匯率可用以下公式求得:
油氣工業技術經濟評價方法及應用(第3版)
式中:SER為影子匯率;OER為官方匯率;C為全部進口貨物的到岸價格;T為全部進口稅收入;F為全部出口貨物的離岸價格;S為出口補貼(若是出口稅則可看作是負的補貼)。
我國根據現階段的外匯供求情況、進口結構、換匯成本等因素,確定影子匯率的換算系數為1.08。如某項目在進行經濟評價時的官方匯率為8.27,則其影子匯率為8.93。
(三)影子工資及影子工資換算系數
1.影子工資的含義
影子工資是體現國家和社會為擬建投資項目使用勞動力而付出的代價。影子工資一般由勞動力的邊際產出(即一個投資項目佔用的勞動力,在其他使用機會下可能創造的最大效益)和勞動力就業或轉移而引起的社會資源消耗兩部分組成。在國民經濟評價中影子工資作為費用計入項目的經營成本。
2.影子工資換算系數
影子工資換算系數是投資項目國民經濟評價通用參數,是影子工資與財務評價中的名義工資(財務評價中的職工個人實得貨幣工資及按規定提取的福利費之和)之比,即:
影子工資=財務工資×影子工資換算系數
影子工資主要應根據我國勞動力的狀況、結構及就業水平等因素來確定。現階段,我國一般投資項目的影子工資換算系數為1,在建設期內大量使用民工的項目,如水利、公路項目,其民工的影子工資換算系數為0.5。另外,在項目評價中,還應根據項目所在地區勞動力的充裕程度以及所用勞動力的技術熟練程度,適當提高或降低影子工資換算系數:對於就業壓力大的地區佔用大量非熟練勞動力的項目,其影子工資換算系數可小於1;對於佔用大量短缺的專業技術人員的項目,影子工資換算系數可大於1;對外商投資項目,影子工資的換算系數要大於1。
(四)農用土地影子費用
1.土地影子費用概述
土地是投資項目的一種特殊投入物。在國民經濟評價中,土地的影子費用包括擬建投資項目佔用土地(取得土地使用權)而使國民經濟為此放棄的效益(即土地機會成本),以及國民經濟為項目佔用土地而新增的資源消耗(如拆遷費用、剩餘勞動力安置費等),即:
土地影子費用=土地機會成本+新增資源消耗費用
土地機會成本按照擬建項目佔用土地而使國民經濟為此放棄的該土地「最好可行替代用途」的凈效益測算,原則上應根據具體投資項目的情況,由評價人員自行測算。另外,在計算土地的機會成本時,項目評價人員應根據投資項目佔用土地的種類,分析、考慮項目計算期內技術、環境、政策、適宜性等多方面的約束條件,選擇該土地最可行的替代用途2~3種(包括現行用途)進行比較,以其中最大者為基礎。其具體計算公式為:
油氣工業技術經濟評價方法及應用(第3版)
式中:OC為土地的機會成本;n為項目佔用土地的期限,一般為項目的計算期;t為年序數;NB0為基年土地的「最好可行替代用途」的單位面積年凈效益(佔用前3年凈效益的平均值);g為土地「最好可行替代用途」的年平均凈效益增長率;is為社會折現率。
按國民經濟評價費用與效益劃分的原則,投資項目的實際征地費用主要可劃分為三個部分:①屬於機會成本性質的費用:土地補償費、青苗補償費等。②新增資源消耗費用:拆遷費用、剩餘勞動力安置費、養老保險費等。③轉移支付:如糧食開發基金、耕地佔用稅等。
應當注意的是,在國民經濟評價中對第一部分費用應按機會成本計算方法另行計算,並將第二部分費用調整為按影子價格計算的費用,而對第三部分費用,則不能作為費用計入項目。項目評價人員應根據投資項目征地情況,從實際征地費用中具體劃分出以上三種費用。
2.土地機會成本計算舉例
在這里,僅以投資項目佔用農田為例來說明土地機會成本的計算。
例如,某投資項目建設期為2年,生產期為18年,佔用農田500畝。根據評價人員的調查,該農田的最好可行替代用途為種植水稻。該農田佔用前3年平均每畝產量為1 t,且該地區水稻單產預計可以每年遞增3%。每噸稻穀的生產成本為600元。稻穀系外貿貨物,按直接出口處理,其出口離岸價為300美元/t。項目所在地離口岸距離為300km,稻穀運費為0.10元/t·km,貿易費用為貨價(假定)的6%,影子匯率換算系數為1.08,官方牌價為1美元等於8.30元人民幣,社會折現率為12%,貨物的影子費用換算系數為2(假設),則:
(a)每噸稻穀按口岸價格計算的影子價格為:
SP =300×8.30×1.08-300×0.10×2-300×8.30×1.08×0.06=2467.85(元)
(b)該地區每畝稻穀的凈收入:
2467.85-600=1867.85(元)
(c)投資項目佔用20年內每畝稻田的凈收入現值為:
油氣工業技術經濟評價方法及應用(第3版)
(d)投資項目佔用500畝20年內的每畝土地凈收入現值為:
17 374.11×500=8 687 055(元)
將以上計算出的土地機會成本再加上新增的資源消耗費用,即可作為投資項目在國民經濟評價時的土地使用權投資支出。
(五)貿易費用率
在國民經濟評價中,貿易費用主要是指物資系統、外貿公司和各級商業批發站等部門花費在貨物流通過程中以影子價格計算的費用(長途運輸費用除外)。貿易費用率是反映這部分費用相對於影子價格的一個綜合比率,用以計算貨物的貿易費用。
貿易費用率一般取值為6%,對於少數價格高、體積與重量相對較小的貨物,可適當降低貿易費用率。以貿易費用率計算貨物的貿易費用時,可使用以下公式:
進口貨物的貿易費用=到岸價×影子匯率×貿易費用率
油氣工業技術經濟評價方法及應用(第3版)
非
外
貿
貨
物
的
貿
易
費
用
=
出
廠
影
子
價
格
×
貿
易
費
用
率
不經商貿部門流轉而由生產廠家直接提供的貨物,不計算貿易費用。
(六)普通貨物影子價格和換算系數的取值
為了消除現行市場價格的失真對投資項目決策的影響,更合理地衡量資源、貨物與服務的經濟價值,用於投資項目的國民經濟評價中計算投入物的費用和產出物的效益,國家統一測定和發布了一些重要原材料、燃料及運輸的影子價格和換算系數,供項目經濟評價人員在進行經濟評價時選用。但是,這些統一測定的影子價格(不含長途運輸費用和貿易費用)是根據一定時期內全國范圍內的供求狀況和變化趨勢並參考國際市場測定的,因此,在國民經濟評價中應結合項目的具體條件使用,以防簡單套用。具體有如下幾種:
1.建築工程影子價格換算系數
(a)建築工程影子價格換算系數是建築工程影子造價與按預算價格計算的財務造價之比,用於計算房屋建築與礦山井巷工程的換算系數。
(b)建築工程影子價格系數是按成本分解法測算的。房屋建築工程影子價格的換算系數為1.1;礦山井巷工程影子價格的換算系數為1.2。
2.交通運輸影子價格換算系數
(a)鐵路貨運影子價格換算系數為1.84,與其對應的基礎價格是1992年調整發布的全國鐵路貨運價格。
(b)公路貨運影子價格換算系數為1.26,與其對應的基礎價格是1991年公路貨運實際價格。
(c)沿海貨運影子價格的換算系數為1.73,內河貨運影子價格換算系數為2.00,其對應的基礎價格是1992年調整發布的全國沿海、內河貨運價格。
3.動力原煤影子價格
動力原煤影子價格是根據我國煤炭資源分布情況、工業布局、煤炭開發及調運規劃,採用邊際成本分解法,按照合理可行的調運方案綜合測定的。
4.電力影子價格
電力影子價格是根據我國電網發展及運行規劃,採用長期邊際成本分解方法,按負荷類型及不同的用電時間合理分攤系統新增發、供電成本的原則測定的。
總之,動力原煤和電力影子價格,還有部分常用貨物影子價格、部分系列產品影子價格比價系數等均可參見《石油工業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二版)》(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計劃局、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規劃設計總院,1994)。
(七)影子價格
所謂影子價格(Shadow Price),從理論上來說,是指資源在最優利用情況下,單位(資源的利用單位)效益增量價值。具體詳見下面的有關內容。
H. 影子匯率怎麼算是影子匯率換算系數乘上國家外匯牌價,我不是學經濟的不懂,題里的國家外匯牌價是一美元
我是小學的,沒學,對不起!
I. 某進口產品,其國內現行價格為216元/t,其影子價格換算系數為2.36,國內運費及貿易費為38元,
影子價格=CIF+T
CIF:通過影子匯率將以外幣計算的到岸價格換算為以人民幣計算的到岸價
T:從口岸到項目的國內運輸費和貿易費
216*2.36=X*6+38
因此X=78.62(外幣單位)/t
J. 項目評價的參數要求
財務評價中的基準收益率、基準投資回收期等,應取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發布的油氣行業基準參數,作為項目經濟可行性的判別標准。
建設項目的國民經濟評價中的社會折現率和影子匯率換算系數等,應採用國家有關部委統一發布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