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物理簡單杠桿題目(要解析)
重力的作用點在重心即A點
(阻力)
手向上支撐的力F看作動力,其作用點在手掌處設為B點
(動力)
支點只能是在腳尖處,設為O點
由杠桿原理:
G
x
OA
=
F
x
OB
F=
G
x
OA
÷OB
=
600x1.5÷0.9
=1000N
『貳』 求助,初中物理,杠桿相關問題。需要解題步驟。
作OE⊥DB
則OE為動力臂
∵OC=2米 BC=0.5米
∴OB=1.5米
∵∠DBO=30°
∴OE=1/2OB=0.75米
由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得
0.75m*F1=30N*2m
F1=80 N
∴繩子BD作用在橫桿的拉力為80N
『叄』 初中物理杠桿問題,
呵呵,可能是你生活見過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吧,但是這題不一定是省力的啊!省力杠桿有一個條件,就是動力臂要大於阻力臂。在這題中,只是說C點是支點,並沒有說明動力臂和阻力臂哪個大,具有不確定因素,所以題中凡是帶肯定的判斷都是錯的。
根據你的圖,我也畫了一個圖,你看看,此杠桿是否是省力的。
注意:杠桿的省力與否是與它的作用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點有關的。
『肆』 有初中物理導學案嗎
專題一 初中物理公式
一、 有兩套單位(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
序號 公式 適用范圍 各物理量及單位
1 ρ=m/v 求物體的密度、質量和體積 ρ
密度 kg/m3 m
質量 kg V
體積 m3
g/cm3 g cm3
2 v = s / t 求物體的速度、路程和時間 v 速度 m/s s 路程 m t 時間 s
km/h km h
3 P = W / t 求做功的功率、功和做功時間 P 功率 w W 功 J t 時間 s
kw kwh h
二、 基本公式(只能採用國際單位)
序號 公式 適用范圍 各物理量及單位
1 G = m g 求物體的重力和質量 G 重力
N m 質量
kg g
9.8N/kg
2 F浮=ρg v 求受到的浮力液體密度、體積 F浮 浮力
N ρ 液體密度
kg/m3 v 排開(浸在)液體體積 m3
3 P =ρg h 求液體的壓強、密度和深度 P 壓強
Pa ρ 液體密度
kg/m3 h 深度
m
4 P = F / S 求物體的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P 壓強
Pa F 壓力
N S 受力面積
m2
5 W = F S 求機械做功的多少、力和距離 W 功
J F 做功的力
N S 做功的距離
m
6 η=W有/W總 求機械效率和有用功、總功 η 機械效率 W有 有用功
J W總 總功
J
7 I = U / R 求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和電阻 I 電流
A U 電壓
V R 電阻
Ω
8 P = U I 求電功率、電壓和電流 P 電功率
W U 電壓
V I 電流
A
9 Q=I2Rt 求電路產生的電熱 Q 電熱
J I 電流
A R 電阻
Ω t 時間
s
10 Q = m q 求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燃料質量、熱值 Q 熱量
J m 質量
kg q 熱值
J/kg (J/ m3)
11 Q = cmΔt 求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比熱容和溫度變化量 Q 熱量
J c 比熱容
J/(kg ℃) m 質量
kg Δt溫度差
℃
12 F1L1=F2L2 求作用在杠桿的力和力臂 F1 F2 動力和阻力
N L1 L2 動力臂和阻力臂
m
三、 推導出的公式(只能使用國際單位)
公式 適用范圍 公式 適用范圍
F浮 = G-F拉 知道彈簧測力計在空氣和液體中的示數差求浮力 F浮 = G 物體在液體中漂浮或懸浮時求浮力
W有=Gh 求把物體抬高時做的有用功 W總 = F S 求作用在機械上的動力做的總功
F=1/n(G+G動) 滑輪組中已知物重和動滑輪重求拉力 S = n h 求繩子自由端的距離S和物體或動滑輪移動的距離h
η=G / n F 已知物重和拉力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R = U2 / P 已知用電器的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求電阻
P = I2 R 已知電流和電阻或在串聯電路中求電功率 P = U2 / R 已知電壓和電阻或在並聯電路中求電功率
W = U I t 已知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求消耗的電能。 Q = P t 純電阻電路中求用電器產生的熱量
『伍』 初三物理杠桿作圖習題及答案
如圖7所示的裝置,O為杠桿的支點,在杠桿上掛有重為60N的重物B,杠桿的左端通過細繩(繩的中間串一個彈簧測力計)跨過定滑輪懸掛著重物A處於靜止狀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0N,杠桿處於水平位置平衡。保持M點位置不動,向容器C中緩慢注水至A完全浸沒在水中,測力計示數變為20N。托起容器C,使A接觸容器的底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減為10N,同時移動物體B的懸掛點,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已知容器的底面積為200cm2,杠桿、彈簧測力計、細繩和滑輪的質量以及一切摩擦均可忽略不計,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g=10N/kg。則根據以上數據可知
A.物體A的體積為2×103cm3
B.物體A的密度為2×103kg/m3
C.物體B的懸掛點應向左移動的距離為杠桿
長度的
D.若將物體A從容器中取出,取出前後容器底部 受水的壓強的變化量為100Pa
『陸』 初中物理杠桿題。求詳解。
設一個重心,距B為X,桿長為L
據杠桿平衡條件:
F1*L=G*X------------以B為支點
F2*L=G*(L-X)-----------以A為支點
F1>F2 得:X>(L-X) X>(L/2) 就是說重心偏A端。故,A端較粗。
上兩式相加,得:G=(F1+F2)=300+200=500N
--------------------------------------------------
補充:
設移動距離為X
原來G1*AO=G2*BO
後來
G1*(AO-X)-G2*(BO-X)
=(G1*AO-G2*BO)+(G2-G1)X
=(G2-G1)X<0(由圖看出,AO<BO,G1>G2)
故,「杠桿的B端向下傾斜」。
------------「特殊賦值法」:
設G1=3N,G2=2N,L1=2m,L2=3m,移動1m
則後來G1*(2m-1m)-G2*(3m-1m)=3*1-2*2=-1<0
杠桿的B端向下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