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財務杠桿效應影響

財務杠桿效應影響

發布時間:2021-05-06 05:14:31

⑴ 財務杠桿效應的效應表現

1.利息抵稅效應
一方面,負債相對於權益資本最主要的特點是它可以給企業帶來減少上繳稅金的優惠。即負債利息可以從稅前利潤中扣除,從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額而給企業帶來價值的增加。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規定負債免徵所得稅。我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中也明確規定:」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實際發生數扣除。」負債利息抵稅效用可以量化,用公式表示為:利息抵稅效用=負債額×負債利率×所得稅稅率。所以在既定負債利率和所得稅稅率的情況下,企業的負債額越多,那麼利息抵稅效用也就越大。另一方面,由於負債利息可以從稅前利潤中扣除,減少了企業上繳所得稅,也就相對降低了企業的綜合資金成本。
2.高額收益效應
債務資本和和權益資本一樣獲取相應的投資利潤,雖然債權人對企業的資產求償權在先,但只能獲得固定的利息收人和到期的本金,而所創造的剩餘高額利潤全部歸權益資本所有,提高了權益資本利潤率,這就是負債的財務杠桿效用。需要注意的是,財務杠桿是一種稅後效用,因為無論是債務資本產生的利潤還是權益資本產生的利潤都要徵收企業所得稅。所以,財務杠桿的最終效用可以用公式來表示:財務杠桿效用=負債額×(資本利潤率-負債利率)×(l-所得稅稅率)。在負債比率、負債利率、所得稅稅率既定的情況下,資本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效用就越大;資本利潤率等於負債利率時,財務杠桿效用為零;小於負債利率時,財務杠桿效用為負。所以,財務杠桿也可能給企業帶來負效用,企業能否獲益於財務杠桿效用、收益程度如何,取決於資本利潤率與負債利率的對比關系。 1.財務危機效應
負債一方面會增加企業固定的成本費用,給企業增加了定期支付的壓力。首先本金和利息的支付是企業必須承擔的合同義務,如果企業無法償還,還會面臨財務危機,而財務危機又會增加企業額外的成本,減少企業所創造的現金流量。財務危機成本可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企業依法破產時所支付的費用,企業破產後,其資產所有權將讓渡給債權人,在此過程中所發生的訴訟費、管理費、律師費和顧問費等都屬於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宣布破產之前企業可能已經承擔了巨大的間接財務危機成本。例如,由於企業負債過多,不得不放棄有價值的投資機會,失去期望的收益;消費者可能因此會對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服務質量提出質疑,最終放棄使用該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供應商可能會拒絕向企業提供商業信用;企業可能會流失大量優秀的員工。
所有這些間接成本都不表現為企業直接的現金支出,但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並且隨著企業負債額的增加,這種影響會越來越顯著。另一方面會導致企業資不抵債甚至破產。企業的負債總額過大,資不抵債,或者是無力歸還到期的流動負債,都會引起債權人催要債務,甚至向法院起訴,最終導致企業的破產。
2.利益沖突效應
即過度的負債有可能會引起所有者和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一方面,債權人利益不受損害的一個前提條件是企業的風險程度要處於預測所允許的范圍之內,而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所有者往往喜歡投資於高風險的項目。因為如果項目成功,債權人只能獲得固定的利息和本金,剩餘的高額利潤均歸所有者,於是就實現了財富由債權人向所有者的轉移;如果高風險項目失敗,則損失由所有者和債權人共同承擔,有的債權人的損失要遠遠大於所有者的損失,這就是所謂的「賭輸債權人的錢」。另一方面,企業為了獲得新的債務資本,往往會給新債權人更優先的索償權,也會損害原債權人的利益,使原債權人承擔的風險加大。而債權人為保護自己的利益,把風險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內,往往會要求在借款協議中寫人保證條款來限制企業增加高風險的投資機會;為了防止發行新債,債權人也會在契約中加人回售條款,即如果發行新債,允許原債券持有者按面值將證券售還給公司。這樣就限制了企業的正常投資和融資,給企業帶來一種無形的損失。

⑵ 財務杠桿作用的影響

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系數(DFL)= 息稅前利潤EBIT/(息稅前利潤EBIT—利息)
詳解:
-----------------------------------------------------------
論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是一個應用很廣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利用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體,而什麼是財務杠桿呢?從西方的理財學到我國目前的財會界對財務杠桿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其一:將財務杠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因而財務杠桿又可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
其二: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杠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另外,有些財務學者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企業的資金總額中,由於使用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而對企業主權資金收益產生的重大影響。與第二種觀點對比,這種定義也側重於負債經營的結果,但其將負債經營的客體局限於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筆者認為其定義的客體范圍是狹隘的。筆者將在後文中論述到,企業在事實是上可以選擇一部分利率可浮動的債務資金,從而達到轉移財務風險的目的的。而在前兩種定義中,筆者更傾向於將財務杠桿定義為對負債的利用,而將其結果稱為財務杠桿利益(損失)或正(負)財務杠桿利益。這兩種定義並無本質上的不同,但筆者認為採用前一種定義對於財務風險、經營杠桿、經營風險乃至整個杠桿理論體系概念的定義,起了系統化的作用,便於財務學者的進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們在明確了財務杠桿的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伴隨著負債經營的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影響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財務杠桿和減少財務風險。
一、財務杠桿利益(損失)(Benefit on Financial Leverage)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已經知道所謂財務杠桿利益(損失)是指負債籌資經營對所有者收益的影響。負債經營後,企業所能獲得的利潤就是:
資本收益=企業投資收益率×總資本-負債利息率×債務資本
=企業投資收益率×(權益資本+債務資本)-負債利息率×債務資本
=企業投資收益率×權益資本+(企業投資收益率-負債利息率)×債務資本 ①
(此處的企業投資收益率率=息稅前利潤÷資本總額,所以即息稅前利潤率)
因而可得整個公司權益資本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
權益資本收益率=企業投資收益率+(企業投資收益率-負債利率)×債務資本/權益資本 ②
可見,只要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財務杠桿作用使得資本收益由於負債經營而絕對值增加,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大於企業投資收益率,且產權比率(債務資本/權益資本)越高,財務杠桿利益越大,所以財務杠桿利益的實質便是由於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由負債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潤轉化給了權益資本,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業投資收益率等於或小於負債利率,那麼負債所產生的利潤只能或者不足以彌補負債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權益資本所取得的利潤都不足以彌補利息,而不得不以減少權益資本來償債,這便是財務杠桿損失的本質所在。
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來衡量,財務杠桿系數指企業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相對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其理論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③
通過數學變形後公式可以變為: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負債比率×利息率)
=息稅前利潤率 /(息稅前利潤率--負債比率×利息率) ④
根據這兩個公式計算的財務杠桿系數,後者揭示負債比率、息稅前利潤以及負債利息率之間的關系,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權資本收益率變動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企業利用債務資金不僅能提高主權資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權資金收益率低於息稅前利潤率,這就是財務杠桿作用產生的財務杠桿利益(損失)。
二、財務風險(Financial Risk)
風險是一個與損失相關聯的概念,是一種不確定性或可能發生的損失。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使用債務資本而產生的在未來收益不確定情況下由主權資本承擔的附加風險。如果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如果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小於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杠桿損失,甚至導致企業破產,這種不確定性就是企業運用負債所承擔的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一般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主權資本收益率對於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越大,如果息稅前利潤率升,則主權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稅前利潤率下降,那麼主權資本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從而風險也越大。反之,財務風險就越小。財務風險存在的實質是由於負債經營從而使得負債所負擔的那一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了權益資本。下面的例子將有助於理解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之間的關系。
假定企業的所得稅率為35%,則權益資本凈利潤率的計算表如表一:
項目 行次 負債比率
0% 50% 80%
資本總額 ① 1000 1000 1000
其中:負債 ②=①×負債比率 0 500 800
權益資本 ③=①-② 1000 500 200
息稅前利潤 ④ 150 150 150
利息費用 ⑤=②×10% 0 50 80
稅前利潤 ⑥=④-⑤ 150 100 70
所得稅 ⑦=⑥×35% 52.5 35 24.5
稅後凈利 ⑧=⑥-⑦ 97.5 65 45.5
權益資本凈利潤率⑨=⑧÷③ 9.75% 13% 22.75%
財務杠桿系數 ⑩=④÷⑥ 1 1.5 2.14
假定企業沒有獲得預期的經營效益,息稅前利潤僅為90萬元,其他其他條件不變,則權益資本凈利潤率計算如表二:
項目 負債比率
0% 50% 80%
息稅前利潤 90 90 90
利息費用 0 50 80
稅前利潤 90 40 10
所得稅 31.5 14 3.5
稅後凈利 58.5 26 6.5
權益資本凈利潤率5.85% 5.2% 3.25%
財務杠桿系數 1 2.25 9
對比表一和表二可以發現,在全部息稅前利潤率為15%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所獲得財務杠桿利益越大,權益資本凈利潤越高。在企業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率為9%的條件下,情況則相反。以負債比率80%為例,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率比負債成本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權益資本凈利潤率就會提高3.25個百分點〔(22.75%-3.25%)÷(15%-9%)〕,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率比負債成本每降低一個百分點,權益資本凈利潤率則下降3.25個百分點。如果息稅前利潤下降到某一個特定水平時(以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等於負債成本為轉折點),財務杠桿作用就會從積極轉化為消極。此時,使用財務杠桿,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財務杠桿的情況下本應獲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較多使用財務杠桿,損失越大。在息稅前利潤為90萬元,負債比率80%的條件下,財務杠桿系數高達9,就是說,如果息稅前利潤在90萬元的基礎上每降低1%,權益資本凈利潤將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見財務風險之高。如果不使用財務杠桿,就不會產生以上損失,也無財務風險而言,但在經營狀況好時,也無法取得杠桿利益。
三、影響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的因素
由於財務風險隨著財務杠桿系數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財務杠桿系數則是財務杠桿作用大小的體現,那麼影響財務杠桿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響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下面我們分別討論影響兩者的三個主要因素:
1、息稅前利潤率:由上述計算財務杠桿系數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小;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因而稅前利潤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是呈相反方向變化。由計算權益資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卻是呈相同方向的。
2、負債的利息率:同樣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稅前利潤率和負債比率一定的情況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負債的利息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總是呈相同方向變化的,而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則是呈相反方向變化。即負債的利息率越低,主權資本收益率會相應提高,而當負債的利息率提高時,主權資本收益率會相應降低。那種認為財務風險是指全部資本中債務資本比率的變化帶來的風險是片面的觀點。
3、資本結構:根據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負債比率即負債與總資本的比率也是影響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的因素之一,負債比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與負債利息率的影響相同。即在息稅前利潤率和負債利息率不變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也就是說負債比率對財務杠桿系數的影響總是呈相同方向變化的。但負債比率對主權資金收益率的影響不僅不同於負債利息率的影響,也不同於息稅前利潤率的影響,負債比率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表現在正、負兩個方面,當息稅前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時,表現為正的影響,反之,表現為負的影響。
上述因素在影響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也在影響財務風險。而進行財務風險管理,對企業來講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作,這是因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響財務風險的其他因素很多,並且這其中有許多因素是不確定的,因此,企業必須從各個方面採取措施,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控制,一旦預計企業將出現財務風險,就應該採取措施迴避和轉移。
迴避財務風險的主要辦法是降低負債比率,控制債務資金的數額。迴避風險的前提是正確地預計風險,預計風險是建立在預計未來經營收益的基礎上的,如果預計企業未來經營狀況不佳,息稅前利潤率低於負債的利息率,那麼就應該減少負債,降低負債比率,從而迴避將要遇到的財務風險。轉移風險是指採取一定的措施,將風險轉移他人的做法,其具體做法是通過選擇那些利率可浮動,償還期可伸縮的債務資金,以使債權人與企業共擔一部分財務風險。此外,財務杠桿作用程度的確定除考慮財務杠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之外,還應注意經營杠桿聯合財務杠桿對企業復合杠桿和復合風險的影響,使之達到一定的復合杠桿作用,根據經營杠桿的不同作用選擇不同的財務杠桿作用。
綜上所述,財務杠桿可以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額外損失,這就是構成財務風險的重要因素。財務杠桿利益並沒有增加整個社會的財富,是既定財富在投資人和債權人之間的分配;財務風險也沒有增加整個社會的風險,是經營風險向投資人的轉移。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是企業資本結構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資本結構決策需要在杠桿利益與其相關的風險之間進行合理的權衡。任何只顧獲取財務杠桿利益,無視財務風險而不恰當地使用財務杠桿的做法都是企業財務決策的重大失誤,最終將損害投資人的利益。

⑶ 影響財務杠桿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財務杠桿的因素包括:企業資本結構中債務資金比重;普通股盈餘水平;所得稅稅率水平。其中,普通股盈餘水平又受息稅前利潤、固定性資本成本高低的影響。債務成本比重越高、固定的資本成本支付額越高、息稅前利潤水平越低,財務杠桿效應越大,反之亦然。

⑷ 財務杠桿如何影響資本成本

財務杠桿作用是負債和優先股籌資在提高企業所有者收益中所起的作用,是以企業的投資利潤與負債利息率的對比關系為基礎的。
1. 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此時企業盈利,企業所使用的債務資金所創造的收益(即息稅前利潤) 除債務利息之外還有一部分剩餘,這部分剩餘收益歸企業所有者所有。
2.投資利潤率小於負債利息率。企業所使用的債務資金所創造的利益不足支付債務利息,對不足以支付的部分企業便需動用權益性資金所創造的利潤的一部分來加以彌補。這樣便會降低企業使用權益性資金的收益率。
由此可見,當負債在全部資金所佔比重很大,從而所支付的利息也很大時,其所有者會得到更大的額外收益,若出現投資利潤率小於負債利息率時,其所有者會承擔更大的額外損失。通常把利息成本對額外收益和額外損失的效應成為財務杠桿的作用。

不同的財務杠桿將在不同的條件下發揮不同的作用,從而產生不同的後果。
1.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潤率時。財務杠桿將發生積極的作用,其作用後果是企業所有者獲得更大的額外收益。這種由財務杠桿作用帶來的額外利潤就是財務杠桿利益。
2.投資利潤率小於負債利潤率時。財務杠桿將發生負面的作用,其作用後果是企業所有者承擔更大的額外損失。這些額外損失便構成了企業的財務風險,甚至導致破產。這種不確定性就是企業運用負債所承擔的財務風險。

⑸ 什麼是財務杠桿效應!請舉例!謝謝,

財務杠桿效應編輯本段財務杠桿效應的含義:財務杠桿效應是指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也就是指在企業運用負債籌資方式(如銀行借款、發行債券、優先股)時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由於利息費用、優先股股利等財務費用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股普通股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將相對減少,從而給投資者帶來額外的好處。財務杠桿效應包含著以下三種形式: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 財務杠桿效應包含著以下三種形式:編輯本段三種方式為: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
經營杠桿
(一)經營杠桿的含義
經營杠桿是指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二)經營杠桿的計量
對經營杠桿的計量最常用的指標是經營杠桿系數或經營杠桿度。經營杠桿系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倍數。
計算公式為:
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
經營杠桿系數的簡化公式為:
報告期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
(三)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的關系
經營杠桿系數、固定成本和經營風險三者呈同方向變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越大,企業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其關系可表示為:
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基期固定成本)
財務杠桿
(一)財務杠桿的概念
財務杠桿是指由於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
(二)財務杠桿的計量
對財務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財務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
計算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利息)
對於同時存在銀行借款、融資租賃,且發行優先股的企業來說,可以按以下公式計算財務杠桿系數: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融資租賃積金-(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稅率)]
(三)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為取得財務杠桿利益而利用負債資金時,增加了破產機會或普通股每股利潤大幅度變動的機會所帶來的風險。財務杠桿會加大財務風險,企業舉債比重越大,財務杠桿效應越強,財務風險越大。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可通過計算分析不同資金結構下普通股每股利潤及其標准離差和標准離差率來進行測試。
復合杠桿
(一)復合杠桿的概念
復合杠桿是指由於固定生產經營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二)復合杠桿的計量
對復合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復合杠桿系數或復合杠桿度。復合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相當於業務量變動率的倍數。
其計算公式為:
復合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
或:復合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
(三)復合杠桿與企業風險的關系
由於復合杠桿作用使普通股每股利潤大幅度波動而造成的風險,稱為復合風險。復合風險直接反映企業的整體風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復合杠桿系數越大,復合風險越大;復合杠桿系數越小,復合風險越小。通過計算分析復合杠桿系數及普通股每股利潤的標准離差和標准離差率可以揭示復合杠桿同復合風險的內在聯系。 財務杠桿的實際運用編輯本段假定企業的所得稅率為25%,則權益資本凈利潤率的計算表如表一:
項目 行次
負債比率 0% 50% 80%
資本總額 ① 1000 1000 1000
其中:負債 ②=①×負債比率 0 500 800
權益資本 ③=①-② 1000 500 200
息稅前利潤 ④ 150 150 150
利息費用 ⑤=②×7.47% 0 37.35 59.76
稅前利潤⑥=④-⑤ 150 112.65 90.24
所得稅 ⑦=⑥×25% 37.5 28.1625 22.56
稅後凈利 ⑧=⑥-⑦ 112.5 84.4875 67.68
權益資本凈利潤率 ⑨=⑧÷③ 11.25% 16.90% 33.84%
財務杠桿系數 ⑩=④÷⑥ 1 1.33 1.66
假定企業沒有獲得預期的經營效益,息稅前利潤僅為60萬元,其他其他條件不變,則權益資本凈利潤率計算如表二:
項目 行次
負債比率 0% 50% 80%
資本總額 ① 1000 1000 1000
其中: 負債 ②=①×負債比率 0 500 800
權益資本 ③=①-② 1000 500 200
息稅前利潤 ④ 60 60 60
利息費用 ⑤=②×7.47% 0 37.35 59.76
稅前利潤⑥=④-⑤ 60 22.65 0.24
所得稅 ⑦=⑥×25% 15 5.6625 0.06
稅後凈利 ⑧=⑥-⑦ 45 16.9875 0.18
權益資本凈利潤率 ⑨=⑧÷③ 4.5% 3.40 % 0.09%
財務杠桿系數 ⑩=④÷⑥ 1 2.65 250
通過表一我們可以發現,在息稅前利潤相同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權益資本的的凈利潤率就越高,企業獲得財務杠桿利益越大。但是在表二中當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為60的時候,情況則相反。企業的負債率越高,權益資本凈利潤率就越低,財務杠桿同樣也越高。以負債比率80%為例,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率比負債成本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權益資本凈利潤率就會提高2.51個百分點[(33.84%-11.25%)÷(150-60)],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率比負債成本每降低一個百分點,權益資本凈利潤率則下降2.51個百分點。如果息稅前利潤下降到某一個特定水平時(以全部資本息稅前利潤等於負債成本為轉折點),財務杠桿作用就會從積極轉化為消極。此時,使用財務杠桿,反面使得企業的收益不盡如人意,而且越是使用財務杠桿,損失就越大。在表二中,息稅前利潤為60,負債比例為80%的條件下,財務杠桿系數高達250,也就是說,如果息稅前利潤在60的基礎上每降低1%,權益資本凈利潤就將以250倍的速度下降,可見其中所暴露的財務風險。如果不使用財務杠桿的話,企業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掉這部分的財務風險,即使經營狀況好頁無法取得杠桿利益

⑹ 什麼是財務杠桿效應財務杠桿效應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1.
財務杠桿效應是由於固定性資本成本(利息費用、優先股股利)的存在,使得企業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
2.
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是指由於特定固定支出或費用,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它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總杠桿三種形式。
3.
財務杠桿效應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1):只要企業存在固定資本成本,每股收益的變動率就會大於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就存在財務杠桿效應。
(2):不同的息稅前利潤水平具有不同的財務杠桿程度(息稅前利潤水平越高,財務杠桿程度越低)——用財務杠桿系數(DFL)衡量。

⑺ 財務杠桿對企業資本結構決策有何影響

引言杠桿效應,是指固定成本提高公司期望收益,同時也增加公司風險的現 象,杠桿具有放大贏利波動性的作用。企業籌資方式的選擇往往會使企業產生 固定性的籌資成本比如債務利息或優先股股利。當企業現金流不能應付這些到 期的固定性籌資成本時企業將喪失償債能力,這就是財務風險。例如2007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很多企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2008年上半年,全國就有 6.7 萬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倒閉。溫州30 萬家製造企業中的20%處於停產和半 停產狀態,並有4 萬家企業倒閉;東莞關停、轉移外資企業就有405 家,同比 上升36.4%[2]。其深層次的原因是人們只盯住了杠桿的更大收益而忽視了由此 帶來的風險,當風險釋放的時候企業無力承受。悲慘的事例教育我們不能盲目 的追求杠桿效應的最大化,應將杠桿效應與風險因素綜合考慮,使企業能從容 應對風險,不至於倒閉破產。什麼樣的資本結構是企業最佳資本結構?這將是 本文的介紹重點。 財務杠桿簡介1.1 財務杠桿定義財務杠桿是指由於固定債務的存在而導致企業息稅前利 潤變動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產生更大變動的杠桿效應。當企業存在債務融資時 就會產生財務杠桿效應。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 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3]。財務杠桿的大小 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表示,它是企業計算每股收益的變動率與息稅前利潤的變 動率之間的比率。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表明財務杠桿作用越小,財務風險也就 越小。 DFL== 式中:DFL——財務杠桿系數;Δ EPS——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額;EPS—— 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Δ EBIT——息稅前盈餘變動額;EBIT——變動前的 息稅前盈餘。 上述公式可以推導為: DFL= 為債務利息;PD為優先股股利;T 為所得稅稅率。 1.2 財務杠桿收益A、B、C 三家業務相同的公司,相關財務資料如表1。 可以看出完全沒有負債融資的A公司相對於有債務融資的B、C 司,當息稅前利潤增加1倍時,每股收益也增加了1 倍,說明每股收益與息稅 前利潤同步變化,沒有顯現出財務杠桿效應。而B、C 公司每股收益分別增長了 116%和154%,顯示出財務杠桿效應。同時由於B、C 公司資本結構的不同(B、 公司資產負債率為20%、50%),他們的每股收益變化率為116%和154%,說明資產負債率越高的公司財務杠桿效應越明顯。隨著債務利息的增加,企業面臨 的現金危機也在增加,同時財務風險也增大。 企業是可以通過不同的籌資渠道來調整企業的負債比率,通過合理安排資 本結構,適度負債,使財務杠桿利益抵消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資本結構簡介2.1 資本結構含義企業資本由負債和權益構成,短期資金需要量和籌集方 式經常變化,且在整個資金中所佔比重不高,因此將短期資金作為營運資金管 理。因此長期債務與權益資本的組合形成了企業的資本結構。債務融資一方面 可以實現抵稅收益,但在增加債務的同時也會加大企業的風險,並最終要由股 東承擔風險的成本。企業資本結構決策的主要內容是權衡債務的收益與風險, 實現合理的目標資本結構,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2.2 資本結構決策資本結構決策有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資本成本比 較法與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其中資本成本比較法以資本成本作為選擇標准, 計算過程簡單,這種方法只是比較了各種融資組合方案的資本成本,而沒有考 慮不同融資方案帶來的財務風險,本文重要介紹第二種方法即:每股收益無差 別點法。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以不同融資方案下企業的每股收益相等為基礎,通過 比較在企業預期盈利下的不同融資方案的每股收益,進而選擇每股收益最大的 融資方案。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計算公式如下: EPS== 式中:EPS 為每股收益;N 為籌資後的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以上述A 公司為例,假定A 公司息稅前利潤為15 萬,需追加資本50 有三種籌資方式:一是全部發行普通股:增發25000 股,每股20 元,這時每股收益1.5 二是全部發行長期債券:債務利率7%,利息35000元,這時每股收益1.725 三是全部發行優先股:優先股股利10%,優先股股利50000元1.25 示可以看出當企業預期息稅前利潤大於10.5萬元時,採用長期債務 融資比採用普通股融資的每股收益大,當企業預期息稅前利潤大於20 萬元時, 採用優先股融資比採用普通股融資的每股收益大。同時可以看出無論企業息稅 前利潤多大時,採用長期債務融資都比採用優先股融資的每股收益大。由於A 企業預期息稅前利潤15 萬,通過對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比較A 企業應該採用發行 長期債券融資方式。

⑻ 什麼是財務杠桿效應

財務杠桿效應的含義:財務中的杠桿效應是指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 1 財務杠桿效應包含著以下三種形式: (1)經營杠桿 (2) 財務杠桿 (3)復合杠桿 2 相關條目 經營杠桿 (1)經營杠桿的含義 經營杠桿是指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2)經營杠桿的計量 對經營杠桿的計量最常用的指標是經營杠桿系數或經營杠桿度。經營杠桿系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倍數。 計算公式為: 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 經營杠桿系數的簡化公式為: 報告期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 (3)經營杠桿與經營風險的關系 經營杠桿系數、固定成本和經營風險三者呈同方向變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固定成本越高,經營杠桿系數越大,企業經營風險也就越大。其關系可表示為: 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基期固定成本) 財務杠桿 (1)財務杠桿的概念 財務杠桿是指由於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 (2)財務杠桿的計量 對財務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財務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 計算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利息) 對於同時存在銀行借款、融資租賃,且發行優先股的企業來說,可以按以下公式計算財務杠桿系數: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融資租賃積金-(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稅率)] (3)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為取得財務杠桿利益而利用負債資金時,增加了破產機會或普通股每股利潤大幅度變動的機會所帶來的風險。財務杠桿會加大財務風險,企業舉債比重越大,財務杠桿效應越強,財務風險越大。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的關系可通過計算分析不同資金結構下普通股每股利潤及其標准離差和標准離差率來進行測試。 復合杠桿 (1)復合杠桿的概念 復合杠桿是指由於固定生產經營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2)復合杠桿的計量 對復合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復合杠桿系數或復合杠桿度。復合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相當於業務量變動率的倍數。 其計算公式為: 復合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 或:復合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 (3)復合杠桿與企業風險的關系 由於復合杠桿作用使普通股每股利潤大幅度波動而造成的風險,稱為復合風險。復合風險直接反映企業的整體風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復合杠桿系數越大,復合風險越大;復合杠桿系數越小,復合風險越小。通過計算分析復合杠桿系數及普通股每股利潤的標准離差和標准離差率可以揭示復合杠桿同復合風險的內在聯系。

閱讀全文

與財務杠桿效應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利股東劉春海 瀏覽:590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