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811匯改之後對人民幣匯率波動有什麼影響
今日實吋匯率:1人民幣元=0.1503美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㈡ 8.11匯改周年 人民幣匯率跌破6.70是什麼意味
總的看來,8.11匯改後,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明顯,靈活性和彈性也有所加大,貶值壓力也明顯增大。人民幣匯率運行呈現出如下五大特點:
1、「匯率雙向波動明顯」首當其中。8.11匯改至今年3月初,人民幣匯率先後出現兩輪影響較大的貶值。今年3月3日以來,匯率總體運行相對平穩,略有回升。
但5、6月份尤其是受英國脫歐事件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又出現新的一輪貶值勢頭,甚至一度擊破1美元兌6.7元。
2、匯率呈現出貶值趨勢。總的來看,不論人民幣兌美元,還是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都呈現出小幅貶值。
今年8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6451元,較2015年末貶值2.33%。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8.11匯改以來至今年6月末,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貶值6.21%,實際有效匯率貶值5.99%。
3、離、在岸人民幣價差有所加大,CNH與CNY價差最高時達1300多點,加劇了市場貨幣投機行為。
4、由盯住單一美元轉向參考一籃子貨幣。
8.11匯改後,人民幣匯率運行機制的主要特點就是由單一「錨定」美元轉向了「雙錨」機制,即以美元或一籃子貨幣作為人民幣匯率調整的「錨定物」,使人民幣匯率波動擺脫了受單一美元匯率的影響。
但由於美元仍是我國對外貿易和對外債務債權的主要計價和結算貨幣,美元匯率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仍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5、市場貶值預期強化,加劇了人民幣匯率貶值,並加大了資本外流的壓力。
8.11匯改以來,今年7月7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首次跌破6.7,7月8日和11日分別為6.7018和6.7070。
7月15日再度跌破6.70,為6.7116,18至19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處於6.70-6.71之間波動。
7月18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也曾一度跌破6.70心理關口,這的確加大了市場人民幣貶值的心理預期。
實際上,對人民幣匯率水平及其走勢的分析和判斷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情。總的來看,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匯率的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一段時間內出現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應該是正常的現象。
㈢ 人民幣匯率的匯率走勢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未來我國勞動生產率持續較快提升、國際收支保持順差格局、貨幣政策以穩健偏緊為主、外匯儲備總量高以及中外投資收益差和利差的存在,必將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不會大幅升值,中長期基本穩定、雙向波動、小幅升值的可能性較大。
國際清算銀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09.64,較10月份微升1.58%。11月份,人民幣中間價震盪走高,當月6.3017開盤,收於6.2892.
由於美元指數持續上升和去年年底國內經濟數據不盡如人意,人民幣匯率新年開局疲軟。2015年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248,較前一交易日下跌58個基點,即期匯率創半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展望新的一年,在美元強勢回歸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將何去何從?影響人民幣走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綜合各方觀點來看,人民幣短期貶值壓力存在,但從經濟基本面和國際收支等方面看,人民幣匯率總體將保持穩定。
㈣ 8.11匯改後我國的匯率制度還是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嗎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不同於浮動匯率,固定匯率,而是資本管制。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都是中央銀行接受你任何的買賣貨幣的請求,無論數額大小。而中國是不允許你自由兌換外幣的。所以西方一直說中國的匯率沒有市場化。
本次匯率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方式
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於增加匯率彈性,抑制單邊投機,維護多邊匯.
中間價
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率穩定。
調整
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並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後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因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㈤ 潘向東:兩次熔斷後,匯率還會跌多少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已經出現兩次熔斷,市場呈現比較劇烈的震盪。最近我們看到,離岸與在岸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都出現了一輪貶值。
首先,關注流動性,
一是我們認為2016年的宏觀經濟形勢是偏穩的,經濟增速在6.5%-7.0%之間,變化不是特別大,但對於流動性風險要採取一個謹慎的態度。由於美元進入強勢周期,聯儲當前已經進入一個加息周期,並非2015年12月加息一次之後就停止加息行動。加息周期的開啟,導致美元偏強勢。全球資金可能迴流美國。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下,我國於去年8月份開啟了新一輪匯改,今年10月份人民幣正式成為SDR貨幣籃子中的一員,人民幣自由兌換正在逐步實現。在美元偏強勢的背景下,很多投資者就會把資金重新配置到美國。這樣就容易導致一種局部的市場失衡。雖然有中國央行的干預,大的風險是沒有的。但由於干預的滯後性特徵,所以短期的局部市場失衡會影響到市場,影響到流動性。
二是我們注意到新興經濟體的風險。回顧歷史,歷次美元進入強勢周期,新興經濟體均產生了危機,例如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危機、90年代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俄羅斯的三次經濟危機、巴西的貨幣危機、阿根廷的債務危機以及墨西哥的金融危機都是在美元進入強勢周期的背景下發生的。由此可見,新興經濟體在美元強勢的背景下,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很高。當下,美元再次走強,我們有理由擔心新興經濟體的金融風險,而且必須注意風險的全球傳導,因此也會影響到中國國內的市場,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國內局部的流動性緊張。
三是金融改革帶來的一些金融不穩定。從2012年以來,國內市場經歷了幾次大的波動,2013年6月的「錢荒」,肇因於銀行表外業務的迅速興起擴張,之後2014年金融市場開始加杠桿,2015年上半年市場出現了非理性的快速上漲,6月之後又出現了非理性下跌。其實,這些波動都是源於金融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釋放的局部不穩定性。最近的例子就是熔斷機制的推出,這無疑也是金融改革的舉措,但它也帶來了市場的動盪。換言之,金融改革的過程中金融風險會相伴而生,假若金融監管當局,對改革進程中所出現的風險,未予足夠的重視,沒有良好的應對機制,風險就會在市場上演化、擴散。
其次我們來看匯率,最近,我們注意到人民幣匯率的下跌。現在我們看到離岸、在岸市場人民幣匯率都出現了明顯的下跌。
一是我們應當注意到人民幣是一個綜合均衡匯率,能夠影響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因素很多,比如利率、物價、經濟增長、資本流出等原因。近期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主要源於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方面的因素是經濟增長,中國經濟不斷回落,出口出現了負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決策當局有必要啟動貨幣貶值來維系經濟增長。因為許多製造業對匯率是相當敏感的,如果匯率適度貶值,對於這些製造企業的訂單增加以及利潤提升都會有積極的影響。2005年以後,人民幣處於不斷升值的通道之中,生產要素價格也在不斷上漲,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被削弱。在這種背景下,這幾年來製造業企業開始向東南亞等地搬遷。在這個過程中,國際金融危機發生,我國的出口出現快速回落,這都使得我國在國際進出口貿易中的競爭力有所下降。就一個開放經濟體來說,匯率會有一個內在的動能對上述不均衡進行自發調整,也就是說,假若過去幾年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過度,或者生產要素的價格上漲過度,就導致了進出口加工製造業的搬遷,導致了出口的負增長,那麼此時有必要通過匯率貶值的方式對這種不均衡進行校正。
二是從國際收支角度考量,2014年以來我們的資本項目呈現不斷流出的態勢。市場在用腳投票。第一,大家都感受到經濟增長在回落。第二,我們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特別是東部地區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會感受到國內的物價比國外的物價貴。這些人群會把資金兌換成美元或者其他的一些貨幣。基於以上兩個因素,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客觀存在。
下面我們對人民幣匯率未來的走勢做一個展望。第一,未來人民幣每年貶值的幅度在3%-5%。與之對應的是2005年匯改以後,每年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也是3%-5%。第二,匯率的回歸均衡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在1美元兌6.7人民幣的位置尋找一個均衡點,這種均衡進程以與去年811匯改類似的一次性貶值形式加以實現的可能性偏小,這種均衡進程應該是貶值-企穩交替出現的漸進過程。
在人民幣匯率重新尋找均衡的過程中,市場上對於央行能否有效控制匯率風險產生了一定的擔憂,擔憂人民幣匯率出現當前走勢的情況下,資本流出是否會失去控制。當前,我國仍然處於持續的貿易順差狀態。回顧金融危機歷史,沒有哪個國家在貿易順差的狀態下出現匯率危機。只有一個國家在貿易方面出現持續逆差的情況下,一個國家才需要舉借國際債務來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在貿易順差的情況下,國際資本會通過貿易順差不斷流入國內。國際金融巨鱷也不會攻擊一個貿易順差的國家,特別是貿易順差大國。當時索羅斯攻擊英鎊,也是因為英國出現了持續的貿易逆差。根據貿易余額理論,市場會判斷該國匯率被高估。同時,一個國家若通過大規模舉借外債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市場會對該國主權信用水平產生懷疑,這也會增加匯率危機發生的風險。但如德國、日本等持續產生貿易順差的國家,其發生匯率危機的風險是很小的。
另外,當前我國出現的資本外流加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源於新年給予人們新的一年的換匯額度,但這並不是一個常態,短期的換匯高點,並不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央行有足夠的力量干預,所以未來不會出現持續性的大幅貶值。只要未來中國經濟逐步企穩,對人民幣的信心自然就會增強。市場擔心資金流出的問題難以把控,這顯然有點多餘。巨額的外匯儲備,換匯的有限管制以及連續的貿易順差,完全可以應對短期內資金的流出。因此,沒有必要去過度的擔憂所帶來的金融風險。但如同我們年度策略指出的,我們需要注意市場局部的不均衡,對可能產生的局部流動性緊張,還是需要警惕,也需防範。
㈥ 811匯改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2015年「811」匯改的具體內容是:
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礎穩定。但參考一籃子不等於盯住它,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㈦ 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變化有何特點
對美元來說,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是下降的,對人民幣來說,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是上升的
㈧ 811匯改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15年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內容是: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但參考一籃子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