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匯率問題,賣出價和買入價
貨幣兌換業務中,銀行存款外幣賬戶一定是用中間價折算,銀行存款人民幣賬戶用銀行買入價和賣出價,企業產生的一定是匯兌損失
本幣折算外幣,相當於銀行賣出本幣買入外幣,因此用買入價
外幣折算本幣,相當於銀行賣出外幣買入本幣,因此用賣出價
❷ 國際貿易中外幣的兌換買入價,賣出價怎麼區別
1、概念不同:簡而言之,銀行的賣出價是買入價,銀行的買入價是賣出價,具體說來:銀行的賣出價肯定是高過買入價的。
2、形式不同:去銀行買入外幣,銀行都會有相對應的賣出價,這個賣出價就是要接受的價格,銀行用外幣兌換本幣,則適用銀行的買入價。 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差價就是銀行所獲得的收益!
3、匯率不同:買入價和賣出價都是站在銀行(而不是客戶)的角度來定的;另外,這些價格都是外匯(而不是本幣)的買賣價格。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差價代表銀行承擔風險的報酬,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❸ 什麼是買入匯率,賣出匯率和中間匯率是什麼意思
買入匯率亦稱「外匯買入價」。「賣出匯率」的對稱。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買進外匯所用的匯率。與賣出匯率相比,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額較少的匯率為買入匯率; 採用間接標價法時,本幣摺合外幣數額較多的匯率為買入匯率。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之間的差價,是銀行經營外匯買賣業務的收益。
買入匯率 Bid Rate
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幣摺合成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 那個匯率就是買入價。在間接標價法下剛好相反,本國貨幣數額 較多的那個匯率為買入價。
賣出匯率亦稱「外匯賣出價」。「買入匯率」的對稱。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用的匯率。與買人匯率相比,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匯率即為賣出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本幣摺合外幣數較少的匯率即為賣出價。
中間匯率亦稱匯率均價。銀行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之間的平均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2。這種匯率一般適用於報刊上匯率的報導、銀行間外匯頭寸的結算、外匯銀行在年度決算時對各種外匯頭寸的估價等。由於對客戶買賣外匯時不能使用中間匯率,所以各國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公布的匯率,一般只公布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而不公布中間匯率,如需使用中間匯率可根據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進行折算。有的國家為了獎勵出口限制進口,在買賣貿易外匯時都使用中間匯率另加貼補差價進行結算,外匯銀行因無匯率差價收入,則須按一定費率逐筆向客戶計收結算手續費,作為銀行收益。
銀行在買賣外匯時,要以較低的價格買進,以較高的價格賣出,從中獲取營業收入。中間匯率常用來衡量和預測某種貨幣匯率變動的幅度和趨勢。
❹ 銀行買進的匯率和支付給別人的匯率一樣嗎
怎麼會一樣呢,銀行的賣出價就是銀行他賣給你價格,買入價就是你賣給銀行的價格,銀行又要從中賺錢,你應該知道哪個價格高了,呵呵
❺ 什麼叫外匯買入價, 賣出價和中間價
賣出價(Sellprice)就是賣出基礎貨幣,同時買入結算貨幣的價格。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價格。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
外匯買入價是「外匯賣出價」的對稱。亦稱「買入匯率」 。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價格。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匯摺合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價格為買入價。即銀行買入外幣時付出的本幣數額。
中間價,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價格差,就是「點差」。買入價比賣出價要高,原因是您需要從外匯經紀商那裡買賣貨幣,經紀商為您提供了服務,就要收取「服務費」。
外匯中間價亦稱「外匯中間匯率」 。是外匯買賣價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是:(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 / 2 =外匯中間價。外匯中間價在西方常用於對匯率的分析,報刊報道匯率也用中間價。我國外匯牌價的中間價用於清算貿易和非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不對外公布。
(5)銀行買入匯率貿易匯率擴展閱讀:
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通常有現匯戶和現鈔戶之分。
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
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❻ 銀行買入匯率和即期匯率為什麼會不同
買入匯率(buying rate)是賣出匯率的對稱,亦稱買入價。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幣時所專使用的匯率,即銀屬行收取外幣時願意支付的價格。銀行的外幣買入匯率也就是企業外幣賣出價格。
即期匯率也稱現匯率,是交易雙方達成外匯買賣協議後,在兩個工作日以內辦理交割的匯率。這一匯率一般就是現時外匯市場的匯率水平。即期匯率是由當場交貨時貨幣的供求關系情況決定的。一般在外匯市場上掛牌的匯率,除特別標明遠期匯率以外,一般指即期匯率。即期匯率,通常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外匯牌價的中間價。
買入匯率是銀行的底價,即期匯率是市場公開價,當然不一樣了。
❼ 做外貿的,看銀行匯率牌價是選取買入價、中間價還是哪個價格啊
你只需要關注現匯買入價和賣出價二個就行了,現匯買入價就是你做外貿收到國外的外匯貨款後,需要結算成人民幣,就是按這個價來兌換成人民幣,賣出價就是你用人民幣向銀行去兌換外匯,其餘價格對你做外貿沒有影響。
銀行的外匯牌價一般是4個,外匯現匯買入價格、外匯現匯賣出價格、外匯現鈔買入價格和外匯現鈔賣出價格,他們的價格相加並求平均數 ,就得到現匯中間價和現鈔中間價外匯。
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買入、賣出價是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的。你向銀行售匯時,對於銀行來說是買入,叫買入價;你向銀行換匯,銀行是賣出,叫賣出價;而計算外匯牌價時,取兩者的平均數,叫中間價。 還有一個叫鈔買價(也叫鈔價),是你向銀行售外幣現金的價格。因為銀行買入外幣現金的成本周轉大於外匯,所以鈔買價遠低於匯買價。銀行除貸款賺錢外,還賺這賣出和買入外匯的差價。
買入價:銀行買入基準貨幣的報價。
賣出價:銀行賣出基準貨幣的報價。
❽ 銀行買入匯率 賣出匯率 中間匯率的區別
中間價又叫復中間匯率,是買入制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買入、賣出價是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的。你向銀行售匯時,對於銀行來說是買入,叫買入價;你向銀行換匯,銀行是賣出,叫賣出價;而計算外匯牌價時,取兩者的平均數,叫中間價。還有一個叫鈔買價(也叫鈔價),是你向銀行售外幣現金的價格。因為銀行買入外幣現金的成本周轉大於外匯,所以鈔買價遠低於匯買價。銀行除貸款賺錢外,還賺這賣出和買入外匯的差價。
買入價:銀行買入基準貨幣的報價。
賣出價:銀行賣出基準貨幣的報價。
❾ 銀行買入匯率是客戶從銀行買入外匯所使用的匯率。這句話對不對
買入匯率也叫買入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者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