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蹺蹺板是什麼原理,為什麼有動力
首先,蹺蹺板是運用了杠桿原理的一種娛樂設施。在公共場合我們時常會看見這樣的娛樂設施,孩子們都很喜歡玩蹺蹺板,蹺蹺板被應用在各個娛樂場所,幾乎是所有的有娛樂設施的地方都會設置蹺蹺板,因為蹺蹺板實在是太受孩子們喜愛了。那麼為什麼說這個好玩的設施是運用了杠桿原理呢,因為蹺蹺板的中間是一個支點,座位設置在兩端,一邊坐著一個孩子,蹺蹺板的兩端都可以因為受一點點的壓力而下降。因為蹺蹺板的支點兩側的重量是一樣的,所以如果任何重量都不施加的話,理論上來說蹺蹺板是應該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的。但是由於平時蹺蹺板經過風吹日曬,兩側的重量沒有完全一樣,再加上一些做工的不夠精緻,達不到那樣的理想狀態。
『貳』 翹翹板是什麼原理
蹺蹺板利用的是杠桿原理。一個大人與一個小孩可以玩蹺蹺板。小孩遠離蹺蹺板的固定點,大人靠近蹺蹺板的固定點就能把大人蹺起來了。
蹺蹺板原理是利用杠桿原理,人對蹺蹺板的壓力是動力和阻力,人到蹺蹺板的固定點的距離是力臂。大人的重量雖然大,但只要大人的力臂足夠短,則大人力臂和重量的乘積就能小於小孩力臂和重量的乘積,大人就被蹺起來了。
『叄』 翹翹板 杠桿 並標出支點 動力 阻力 畫出動力臂 阻力臂 可以畫草圖
O是支點,F1動力,L1動力臂,F2和L2為阻力和阻力臂。
註:F1也可以認為是阻力,L1是阻力臂,此時F2、L2為動力和動力臂。
F1<F2
切記
不明追問。
『肆』 蹺蹺板利用的是什麼原理
蹺蹺板利用的是杠桿原理。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4)翹翹板杠桿原理圖片擴展閱讀:
杠桿受力有兩種情況:
1、杠桿上只有兩個力: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2、杠桿上有多個力:
所有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等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
這也叫作杠桿的順逆原則,同樣適用於只有兩個力的情況。
『伍』 蹺蹺板的杠桿原理
右端下沉;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所以燒時右端的數值慢慢會大過左邊,右端就下沉
『陸』 分別畫出剪刀,用釘錘撬釘子,蹺蹺板,釣魚竿的杠桿示意圖,要清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