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①10月6日,收到國外乙公司追加的外幣資本投資1000萬美元,款項於當日存入銀行,當日市場匯率為1
企業將收到的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折算為記賬本位幣時,應採用的折算匯率是收到投資款時的即期匯率,所以,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72400000
貸:實收資本72400000
㈡ 求解答:甲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匯率進行折算,按月計算匯兌損益。
5月20日,確認銷售收入的入賬價值為:500*10.32=5160萬元人民幣 這是應收賬款的金額。
7月10日,收到款項,按照當日匯率計算實際收到的金額為:500*10.34=5170萬元人民幣,這是實際收回的金額。所以,發生匯兌收益為:10萬元人民幣。
會計分錄:5月20日 借:應收賬款-某公司 5160 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160 0000
7月10日 借: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5170 0000
貸:應收賬款-某公司 5170 0000
同時,做一筆確認匯兌損益的會計分錄:
借:應收賬款 10 0000
貸:財務費用 10 0000
個人見解,純手打。滿意請採納!謝謝!
㈢ 外匯匯兌損益對利潤的影響
平時發生的外幣業務,用發生額(例如USD)乘以期初匯率摺合成本位幣(RMB),期末有累計金額1.
期末外幣累計余額(USD)乘以期末匯率計算出本位幣累計金額2.
兩者作差記入匯兌損益
累計金額1<累計金額2 借:匯兌損益,貸:銀行存款
轉的貼:
匯兌損益產生於以下兩種情形:一種是在進行外匯兌換業務時所產生的匯兌損益;另一種是在持有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期間,由於匯率變動而引起的外幣貨幣性資產或負債價值發生變動所產生的損益。
根據我國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應在會計期間(月份、季度或年度)終了時計算匯兌損益。上述第一種情形下產生的匯兌損益,是進行外匯兌換業務時的市場匯率與會計期間終了時的市場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損益,這種匯兌損益的計算比較簡單,這里不再贅述。第二種情形下產生的匯兌損益計算較復雜,本文擬從兩個不同角度談談此情形下計算匯兌損益的兩種方法。
1.剔除分演算法。即逐筆核算貨幣性外幣賬戶上匯率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的價值變動額,而對匯率沒有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則不予考慮。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上述結果若為正值,表示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2.綜合差額法。這種方法須先計算出貨幣性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並按期末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再將其與該外幣賬戶上的每筆外幣金額按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進行比較,得出的差額就是該賬戶本期發生的匯兌損益。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期末匯率-(該外幣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其結果若為正值,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下面舉例說明這兩種方法的運用。
例如:某企業對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外匯匯率進行折算,並按月計算匯兌損益。2004年5月31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8.25元人民幣,該日有關外幣賬戶期末余額如下:銀行存款10000美元,應收賬款50000美元,應付賬款20000美元。該企業6月份發生以下外幣業務(不考慮有關稅費):①6月10日收到某外商投入的外幣資本50000美元,並已存入銀行,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8.24元人民幣;②6月15日對外銷售產品一批,價款共計20000美元,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8.20元人民幣,款項尚未收到; ③6月25日以外幣存款償還5月份發生的應付賬款20000美元,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8.21元人民幣; ④6月30,收到5月份發生的應收賬款30000美元,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8.20元人民幣。要求分別計算該企業各貨幣性外幣賬戶6月份發生的匯兌損益。
我們先用剔除分演算法、後用綜合差額法計算匯兌損益。
①銀行存款賬戶發生的匯兌損失為2300元。
10000×(8.20-8.25)+50000×(8.20-8.24)-20000×(8.20-8.21)=-2300
或 70000×8.20-(10000×8.25+50000×8.24-20000×8.21+30000×8.20)=-2300
②應收賬款賬戶發生的匯兌損失為2500元
50000×(8.20-8.25)=-2500
或40000×8.20-(50000×8.25+20000×8.20-30000×8.20)=-2500
③應付賬款賬戶發生的匯兌收益為800元。
20000×(8.20-8.25)-20000×(8.20-8.21)=-800
或0×8.20-(20000×8.25-20000×8.21)=-800
從以上的計算過程可知,兩者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實際上,綜合差額法是由剔除分演算法演變而來的。這從它們的計算公式可以得知。不過,兩者的計算角度卻是不同的,剔除分演算法不需要考慮匯率沒有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且不需做會計分錄就可以直接計算;而綜合差額法需要考慮外幣賬戶上的每筆外幣金額,一般需先做會計分錄,得出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然後再進行計算。
㈣ 高級財務會計業務題 求解
(1)編制甲公司3月份外幣交易或事項相關的會計分錄
①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 160.4
財務費用 1.6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20×8.1=162) 162
②借:原材料 (400×8.04+584) 38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646
貸:應付賬款—美元戶(400×8.04) 3216
銀行存款 1230
③借:應收賬款—美元戶(600×8.02) 4812
貸:主營業務收入 4812
④借:銀行存款—美元戶(300×8) 2400
貸: 應收賬款—美元戶(300×8) 2400
⑤借:在建工程95.76
貸:長期借款—利息(美元戶)(1200×4%×3/12×7.98=12×7.98=95.76)
㈤ 關於會計上應收賬款匯兌損益的問題
課本P329的一段話「期末或結算貨幣性項目時,應當以當日即期匯率折算外幣貨幣性項目,該 項目因當日即期匯率不同於該項目初始入賬時或前一期末即期匯率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最後還要算3560與3520的差額,還是要計入匯兌差額,即你的3560-3520再加3520-3560
㈥ 求這道題目的答案
你怎麼會有addr這個屬性呢?除了空構造方法,其他兩個都多了,會導致你實例你寫的跟題目要求的並不一樣。要求要三參,兩參,無參你寫的是四參,兩
㈦ 6月10日向銀行借款10萬美元,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6.4元人民幣,分錄怎麼寫
按當日匯率入賬就行了,根普通的借款會計處理方法一樣。借銀行存款64萬,貸應付款64萬。用時根據匯率變動在作匯率溢價或折價會計賬務處理就行。
㈧ 外幣匯兌損益計算方法
期末匯兌損益=(上期末外幣賬戶余額-本期外幣賬戶借貸方發生額)*期末匯率-上期末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的余額-本期外幣賬戶借貸方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的發生額。
此處外幣賬戶余額是指用外幣的計算的賬戶余額。比如銀行存款 100(美元)
上期末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余額是指用報表本位幣,比如 銀行存款 100*8=800 (人名幣)
舉個例子:應收賬款上期2008年末余額100 美元,08.12.31.匯率 8,2009.12.31 匯率 9,09年發生應收賬款借方10美元,即期匯率8.5 應收賬款匯兌損益=(100+10)*9 - (100*8+10*8.5) 出來正負代表匯兌收益損失。
㈨ 匯兌損益問題
匯兌損益是指涉及外幣的經濟業務在向記賬本位幣折算過程中,由於匯率變化而產生的一種折算差額。按照折算差額產生的正差和負差,分為匯兌收益和匯兌損失。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匯兌收益要計入收入總額,而匯兌損失除已經計入資產成本和向所有者進行利潤分配的部分外,可以在稅前扣除。
匯兌損益產生於以下兩種情形:一種是在進行貨幣交易(即外匯兌換業務)時所產生的匯兌損益;另一種是在持有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期間,由於匯率變動而引起的外幣貨幣性資產或負債價值發生變動所產生的損益。第一種情形下產生的匯兌損益,是進行外匯兌換業務的交易發生時與確認實現時匯率的變化而產生的匯兌損益,這種匯兌損益的計算比較簡單。第二種情形下產生的匯兌損益計算較復雜,本文介紹此情形下會計上計算匯兌損益的兩種方法。
(一)剔除分演算法。即逐筆核算貨幣性外幣賬戶上匯率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的價值變動額,而對匯率沒有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則不予考慮。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上述結果若為正值,表示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若為負值,則相反。
(二)綜合差額法。這種方法須先計算出貨幣性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並按期末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再將其與該外幣賬戶上的每筆外幣金額按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進行比較,得出的差額就是該賬戶本期發生的匯兌損益。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期末匯率-(該外幣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其結果若為正值,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例如:某企業對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外匯匯率進行折算,並按月計算匯兌損益。2007年5月31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7.25元人民幣,該日有關外幣賬戶期末余額如下:銀行存款10000美元,應收賬款50000美元,應付賬款20000美元。該企業6月份發生以下外幣業務(不考慮有關稅費):1.6月10日,收到某外商投入的外幣資本50000美元,並已存入銀行,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7.24元人民幣;2.6月15日,對外銷售產品一批,價款共計20000美元,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7.20元人民幣,款項尚未收到;3.6月25日,以外幣存款償還5月份發生的應付賬款20000美元,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7.21元人民幣;4.6月30日,收到5月份發生的應收賬款30000美元,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7.20元人民幣。先用剔除分演算法、後用綜合差額法計算該企業各貨幣性外幣賬戶6月份發生的匯兌損益。
㈩ 高級財務會計外幣業務習題 求分錄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150000*6.3) 945000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150000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戶(150000*6.4)960000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500000*6.6)
貸:實收資本
借:應收賬款——美元戶(80000*6.25)
貸:主營業務收入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100000*6.28)
貸:短期借款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80000*6.3)
貸:應收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