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二年級物理題目《兩道有關杠桿的計算題》
1、O為支點,OA為重力力臂OB為拉力力臂,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可知
G= (F×OB)/OA= (9N×0.4m)/(0.4m+0.2m)=6N
故答案:6N
2、如果是 OA:OB=1:2,做法如下:
(1) 、當F2的方向垂直桿向上時,力最小
OA:OB=1:2
F1xOA=F2XOB
F2=6N
(2)、將F2的作用點移動至A點處
如果是 OA:AB=1:2,做法如下:
(1) 、當F2的方向垂直桿向上時,力最小
OA:AB=1:2,所以OA:OB=1:3
F1xOA=F2XOB
F2=4N
(2)、F1xOA=F2XOB
6*OA=4*OB
OB=1.5 OA
將F2的作用點移動至O為1.5倍OA處
Ⅱ 求一道初二物理杠桿的計算題 要有答案
27、為了保證起重機在起重時不會翻倒,起重機右邊配有一個重物M,現測得重物M的質量為4t,AB為10m,BC為4m,CD為1m。(g取10N/㎏)
問:該起重機可起吊的最大物重為多少?(起重機本身的重不計)
解析:以點B為支點,BC為4m ,CD=1m,AB=10
因為,M=4t 所以由:F1×L1=F2×L2可得:
GM×BC= G物×AB即G物=( GM×BC)/ AB=20000N
所以最大重物重量為20000N
28、有一架不等臂天平,當將物體放在左盤中時稱得質量為m1=225g,當物體放在右盤中時稱得質量為m2=256g,則物體的質量是多少?
解析:設物體的質量為m,天平左臂長為L左,天平右臂長為L右
則,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 F2×L2可得:
m g × L左 = m1 g × L右 1
m2 g × L左 = m g × L右2
1/2可得:m/m2=m1/m
m2=m1× m2 =225×256=152×162(57600)
所以:m=240 g
Ⅲ 求初中物理杠桿的計算題,五道以上,帶答案。最好是難點的
我找了好久才找到,在這里http://wenku..com/view/74e7b53783c4bb4cf7ecd14b.html
滿意請採納,謝謝。O(∩_∩)O~
Ⅳ 初二物理杠桿練習題
http://..com/question/48606928.html?fr=qrl
Ⅳ 初二物理杠桿題
滑輪
由可繞中心軸轉動有溝槽的圓盤和跨過圓盤的柔索(繩、膠帶、鋼索、鏈條等)所組成的可以繞著中心軸轉動的簡單機械。滑輪是杠桿的變形,屬於杠桿類簡單機械。在我國早在戰國時期的著作《墨經》中就有關於滑輪的記載。中心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是變形的等臂杠桿,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中心軸跟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是變形的不等臂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實際中常把一定數量的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滑輪組。滑輪組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工廠中常用的差動滑輪(俗稱手拉葫蘆)也是一種滑輪組。滑輪組在起重機、卷揚機、升降機等機械中得到廣泛應用。
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改變作用力方向.
定滑輪的特點
通過定滑輪來拉鉤碼並不省力。通過或不通過定滑輪,彈簧秤的讀數是一樣的。可見,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在不少情況下,改變力的方向會給工作帶來方便。
定滑輪的原理
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動力L1、阻力L2臂都等於滑輪半徑。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輪不省力的結論。
(2)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力多費1倍距離.
動滑輪的特點
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費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使用動滑輪雖然省了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鉤碼升高的距離,即費了距離。
動滑輪的原理
動滑輪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
(3)滑輪組:由定滑輪跟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既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繩子的自由端繞過動滑輪的算一段,而繞過定滑輪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重物移動的距離.
滑輪組的用途:
為了既節省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滑輪組的特點
用滑輪組做實驗,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是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貨物升高的距離。
Ⅵ 初二物理關於杠桿的一些題目
1,費力 距離
2,700吧
3,240
4,1---3
5,70-----2
Ⅶ 求初二物理杠桿計算題及答案
你這問題提的,怎麽答啊??????
Ⅷ 求 百度文庫 里《初二物理 杠桿滑輪專題練習》 的 答案
從網路上搜就行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