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杠桿平衡條件是什麼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回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答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② 杠桿平衡條件是什麼
第一是要有支點
第二是兩邊的力距相等
③ 用簡單的話解釋一下杠桿原理,最好有圖解。。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內要使杠容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如下圖所示為杠桿原理的最好解釋。
④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麼 怎麼畫示意圖
動力乘以動力臂=阻力乘以阻力臂
⑤ 怎麼畫杠桿平衡的示意圖
如圖,用一個最小的力使杠桿平衡,畫出這個力的示意圖.
分析: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當阻力、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越大,則動力越小;因此解答此題,只需找出使動力臂最大的動力作用點,然後作動力臂的垂線即可.
解:由圖知:若用最小的力使杠桿平衡,那麼可選取點b做為動力作用點,ob做動力臂(即動力臂最長力最小),如圖:
點評:
在處理此類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①確定支點和動力作用點;
②過動力作用點做出與動力臂垂直的直線;
此題中,易出現的錯誤是以a為動力作用點,但實際上這樣得到的動力臂不是最長的,因此解題時一定不要被慣性思維所誤導.
⑥ 杠桿平衡條件是什麼
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
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6)杠桿平衡條件圖解擴展閱讀:
一、杠桿平衡分類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二、杠桿原理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
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般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⑦ 關於杠桿平衡條件
這個最好畫圖解抄釋,不過我襲現在沒辦法畫圖。
因為實際上用的杠桿不是理想杠桿----沒有厚度,支點恰好在重心上,質量絕對均勻等等
我們實際上用的杠桿支點一般位於杠桿的正中心的上面。當兩端完全一致的時候,重心與中心重合,杠桿就水平。當兩端質量與密度不完全一致的時候,重心就會產生偏移使得重心不和中心重合,那麼支點就不再重心正上方了,那麼杠桿就要象重的一邊傾斜,由於支點在上面,傾斜使得重的一側力臂縮短,重新取得平衡。(如果支點在下面則相反,隨著杠桿傾斜重的一邊力臂越來越長,直到杠桿翻過來,支點跑到上面為止)。
調節螺栓就是改變重心的位置,使得中心和重心能夠重合,使得杠桿平在平衡位置
ps: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很聰明,不過這么復雜的解釋他也未必聽得懂,你盡量給他解釋的簡單一些吧,要是你有什麼別的問題,上我的qq或者發郵件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