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金融資產的供給與需求如何影響匯率

金融資產的供給與需求如何影響匯率

發布時間:2021-05-08 14:11:23

㈠ 國際收支是怎樣地影響匯率

國際收支對匯率的影響:

  1. 人民率兌美元匯率增強了,相當於人民幣比美元針對商品或資產的購買力增強了,進口有優勢了,但以人民幣標價的出口商品價格在國際上就上升了,出口就受到抑制了,國際收支逆差了。反之相同;

  2. 至於國際收支的逆差或順差影響匯率是要結合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的,如果內需擴大,財政支出加大,則逆差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國際貨幣會爭相購買人民幣,從而是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如果還是以出口為經濟增長點,則本身經濟發展速度會減緩,從而導致外資撤出,導致人民幣貶值。

總結:以上就是國際收支對匯率的影響。

㈡ 利率和匯率是如何影響貨幣供給的

提高利率,一般就會抑制貨幣供給,因為借錢的成本高了,沒有人借錢,一般匯率就會升值。
匯率升值就會使本國產品競爭力下降。

㈢ 匯率是如何決定的,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匯率是如何決定的,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有哪些呢?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認識下「匯率」的定義:「匯率」(亦稱「外匯牌價」或「匯價」),其英文是 「Exchange Rate」(匯率),簡稱為ExRate。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匯率的決定,一般是各國中央銀行,根據國際貨幣制度(國際貨幣制度,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規則以及國際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套安排和慣例。目前採用「牙買加體系」制度,推行黃金非貨幣化)及本國行情,組織相關機構研究決定(在我國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研究制定)。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之分。



【補充說明】外匯牌價(exchange quotation),即外匯指定銀行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指總行,分支行與總行外匯牌價相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以及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

㈣ 國際金融中貿易不平衡是如何影響匯率的(即時和遠期影響)另利率是怎樣影響匯率的

第一問: 目前,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頒布的《國際收支手冊(第五版)》的原則,主要由四個項目構成:(一)經常項目。它反映我國與外國交往中經常發生的項目,是國際收支中最重要的項目。主要有進口貨物、服務收支、收益收支、官方和其他部門的經常轉移四個主項構成。(二)資本和金融項目。它反映資本和資產的流出與流入。主要由資本項目和金融項目兩大主項構成,其中金融項目又分為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三個小項。(三)凈誤差與遺漏。由於國際收支資料在統計上經常出現錯誤和遺漏,往往使收支存在差額,為此而設立特殊的項目,為使國際收支在形式上達到平衡。(四)儲備資產。它是國家擁有的可用於平衡國際收支差額的國際性金融資產。主要由貨幣黃金、特別提款權、在國際貨幣基金的儲備頭寸、外匯儲備、其他債務組成。匯率決定於各種外幣資產的增減,而各種外幣資產的增減是由於投資者調整了自己的外幣資產比例。 國際收支失衡的判斷標准及造成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一)判斷國際收支失衡的標准,一般是指國際收支中的「自主性交易」的差額為零。(二 )造成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有:1、經濟增長狀況。國際經濟增長對國際收支有著明顯的影響。經濟增長狀況常引起兩種類型的不平衡即周期性不平衡和收入性不平衡。2、經濟結構。由於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消費結構等方面不平衡導致國際收支的結構性不平衡。3、貨幣因素。當國內貨幣供應過多或過少,導致貨幣在國內購買力的下降或上升,由此引起進出口變化而造成國際收支不平衡。4、偶然性因素。國內外一次性突發事件造成的國際收支不平衡。5、外匯投機和國際資本流動。目前國際金融市場巨額游資的流出流入成為影響各國國際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 國際收支失衡的影響與調節(一)國際收支失衡對一國經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1、一國長期、大量的國際收支順差(出口大於進口導致該國外匯儲備增加,本幣需求增大),容易產生本幣升值的壓力和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巨額的順差顯然會對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①出現持續性巨額順差的國家,必然引起外匯匯率下跌,本幣幣值上升,造成匯率波動。而匯率波動又為投機創造了條件,從而使外匯市場陷入混亂;②巨額順差形成大量的外匯供給對本幣的需求,迫使本國貨幣當局增加本幣的投放,進而加本國的通貨膨脹。2、國際收支逆差的影響更加不容輕視。逆差的不利影響有三個方面:①持續性的國際收支逆差,將使本國累積的對外負債超過本國的支付能力,嚴重時可能會發生國際債務危機;②發生持續性巨額逆差的國家由於外匯短缺,必然引起外匯匯率上升,本幣貶值,這自然會削弱本幣的國際地位;③由於持續性逆差損耗了該國的國際儲備,出口收匯主要用於償付外債本息,必然影響發展生產所必須的生產資料的進口,使國民經濟發展後繼無力,進而影響國民收入,惡化就業問題。 無論發生持續性順差還是逆差,都會影響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都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節。當前各國政府主要通過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國際經濟合作的辦法進行調節。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方式有:1、商品調節。獎出限入。2、實施金融政策。用調節利率或匯率的辦法實現國際收支平衡。3、實施財政政策。用於擴大或縮小財政開支、提高或降低稅率的辦法調節國際收支平衡。4、利用國際貸款,平衡國際收支。5、直接管制。國家對外匯匯率實行直接的行政干預以改善國際收支。

㈤ 影響匯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匯率的因素:

(1)國際收支。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回家都有通貨膨脹,如答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8)各國匯率政策的影響。

(5)金融資產的供給與需求如何影響匯率擴展閱讀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㈥ 誰能告訴我 匯率、貨幣量、市場利率和金融資產價格的四者的關系 要快 謝謝

利率,就其表現形式來說,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一套能夠完全解釋利率結構和變化的理論,"古典學派"認為,利率是資本的價格,而資本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利率的變化;凱恩斯則把利率看作是"使用貨幣的代價"。馬克思認為,利率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是借貸資本家參與剩餘價值分配的一種表現形式。利率通常由國家的中央銀行控制,在美國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管理。現在,所有國家都把利率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時,便提高利率、收緊信貸;當過熱的經濟和通貨膨脹得到控制時,便會把利率適當地調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經濟因素之一。
利率水平對外匯匯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利率是影響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我們知道,匯率是兩個國家的貨幣之間的相對價格。和其他商品的定價機制一樣,它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所決定。外匯是一種金融資產,人們持有它,是因為它能帶來資本的收盜。人們在選擇是持有本國貨幣,還是持有某一種外國借幣時,首先也是考慮持有哪一種貨幣能夠給他帶來較大的收益.而各國貨幣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場的利率來衡量的。某種貨幣的利率上升,則持有該種貨幣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資者買人該種貨幣,因此,對該貨幣有利好(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該種貨幣的收益便會減少,該種貨幣的吸引力也就減弱了。因此,可以說"利率升,貨幣強;利率跌,貨幣弱"。

從經濟學意義上講,在外匯市場均衡時,持有任何兩種貨幣所帶來的收益應該相等,這就是:Ri=Rj(利率平價條件)。這里,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國家的貨幣。如果持有兩種貨幣所帶來的收益不等,則會產生套匯:買進A種外匯,而賣出B種外匯。這種套匯,不存在任何風險。因而一旦兩種貨幣的收益率不等時,套匯機制就會促使兩種貨幣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說,不同國家貨幣的利率內在地存在著一種均等化傾向和趨勢,這是利率指標對外匯匯率走向影響的關鍵方面,也是我們解讀和把握利率指標的關鍵。例如,1987年8月後,隨著美元下跌,人們爭相購買英鎊這一高息貨幣,致使在很短的時間內英鎊匯率由1.65美元升至1.90美元,升幅近20%。為了限制英鎊升勢,在1988年5-6月間英國連續幾次調低利率,由年利10%降至7.5%,伴隨每次減息,英鎊都會下跌。但是由於英鎊貶值過快、通貨膨脹壓力增加,隨後英格蘭銀行被迫多次調高利率,便英鎊匯率又開始逐漸回升。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巨大,大大超過國際貿易額,表明金融全球化的極大發展。利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的影響比過去更為重要了。當一個國家緊縮信貸時,利率會上升,國際市場上形成利率差異,將引起短期資金在國際間移動,資本一般總是從利率低的國家流向利率高的國家。這樣,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就會吸引大量的資本流人,本國資金流出減少,導致國際市場上搶購這種貨幣;同時資本賬戶收支得到改善,本國貨幣匯價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國松動信貸時,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則會造成資本大量流出,外國資本流入減少,資本賬戶收支惡化,同時外匯交易市場上就會拋售這種貨幣,引起匯率下跌。

在一般情況下,美國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勢就疲軟;美國利率上升,美元走勢偏好。從美國國庫券(特別是長期國庫券)的價格變化動向,可以探尋出美國利率的動向,因而可以對預測美元走勢有所幫助。如果投資者認為美國通貨膨脹受到了控制,那麼在現有國庫券利息收益的吸引下,尤其是短期國庫券,便會受到投資者青睞,債券價格上揚。反之,如果投資者認為通貨膨脹將會加劇或惡化,那麼利率就可能上升以抑制通貨膨脹,債券的價格便會下跌。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美國在存在著大量的貿易逆差和巨額的財政赤字的情況下,美元依然堅挺,就是美國實行高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資本從日本和西歐流人美國的結果。美元的走勢,受利率因素的影響很大。

在外匯市場上,一國貨幣利率的變動會引起其匯率的變動。一般情況,一國貨幣如果升息,則該貨幣的匯率容易上升;而當一國貨幣降息時,則該國貨幣容易貶值。以英鎊為例,今年英鎊的基本利率已經降至5%以下水平,其兌美元的匯率也跌到了1英鎊兌1.50美元之下。
但在這一關系中,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外匯市場時常也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比如當正式公布加息時,該國貨幣不升反而下跌 ,而當正式公布息時,該國貨幣不跌反升。這一現象表明市場已經提前消化加息的利好或者降息的利空。比如2000年6月洲央行對歐元加息,但消息公布後,歐元匯價很快從1歐元兌0.97美元下跌,這主要是因為市場已經事先將歐元從1歐元兌0.90美元推升至0.97美元水平。
所以,投資者在外匯寶交易時,對貨幣利率與匯率之間關系應把握以下操作技巧:一般一國貨幣升息的趨勢時,則買入該國貨幣,一旦消息正式時,則以拋售為主;反之,一國貨幣有降息趨勢時,則賣出該貨幣,一旦消息正式時,再買回該貨幣。

㈦ 依據國際收支說分析匯率受哪些因素影響求解答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說,一國經濟實力的變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是決定匯率長期發展趨勢的根本原因。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外匯市場中,市場人士都十分關注各國的各種經濟數據,如國民經濟總產值、消費者物價指數、利率變化等。在外匯市場中,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各種數據、指標與匯率變動的關系和影響,才能進一步找尋匯率變動的規律,主動地在外匯市場尋找投資投機時機和防範外匯風險。
在經濟活動中有許多因素影響匯率變動,列舉如下:
一、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變動,因此國際收支逆差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外匯匯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變動決定匯率的中長期走勢。
二、國民收入。一般講,國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費水平提高,對本幣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如果貨幣供給不變,對本幣的額外需求將提高本幣價值,造成外匯貶值。當然,國民收入的變動引起匯率是貶或升,要取決於國民收入變動的原因。如果國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給而提高,則在一個較長時間內該國貨幣的購買力得以加強,外匯匯率就會下跌。如果國民收入因擴大政府開支或擴大總需求而提高,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超額的需求必然要通過擴大進口來滿足,這就使外匯需求增加,外匯匯率就會上漲。
三、通貨膨脹率的高低。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是影響匯率變化的基礎。如果一國的貨幣發行過多,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使一國的貨幣在國內購買力下降,使貨幣對內貶值,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對內貶值,必然引起對外貶值。因為匯率是兩國幣值的對比,發行貨幣過多的國家,其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因此在該國貨幣折算成外國貨幣時,就要付出比原來多的該國貨幣。
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將改變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對債券收益、外幣價值的預期。通貨膨脹造成國內物價上漲,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出口虧損,進口有利。在外匯市場上,外國貨幣需求增加,本國貨幣需要減少,從而引起外匯匯率上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相反,如果一國通貨膨脹率降低,外匯匯率一般會下跌。
四、貨幣供給貨幣供給是決定貨幣價值、貨幣購買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國貨幣供給減少,則本幣由於稀少而更有價值。通常貨幣供給減少與銀根緊縮、信貸緊縮相伴而行,從而造成總需求、產量和就業下降,商品價格也下降,本幣價值提高,外匯匯率將相應地下跌。如果貨幣供給增加,超額貨幣則以通貨膨脹形式表現出來,本國商品價格上漲,購買力下降,這將會促進相對低廉的外國商品大量進口,外匯匯率將上漲。
五、財政收支一國的財政收支狀況對國際收支有很大影響。財政赤字擴大,將增加總需求,常常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及通貨膨脹加劇,結果本幣購買力下降,外匯需求增加,進而推動匯率上漲。當然,如果財政赤字擴大時,在貨幣政策方面輔之以嚴格控制貨幣量、提高利率的舉措,反而會吸引外資流入,使本幣升值,外匯匯率下跌。
六、利率利率在一定條件下對匯率的短期影響很大。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差異引起資金特別是短期資金的流動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國利率差異大於兩國遠期、即期匯率差異,資金便會由利率較低的國家流向利率較高的國家,從而有利於利率較高國家的國際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對匯率雖有一定的影響,但從決定匯率升降趨勢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匯率的變動起暫時的影響。
七、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
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的變動。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央行都盡力協調各國間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力圖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達到支持本國貨幣穩定的目的,中央銀行影響外匯市場的主要手段是:調整本國的貨幣政策,通過利率變動影響匯率;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對資本流動實行外匯管制。
八、投機活動與市場心理預期
自1973年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外匯市場的投機活動越演越烈,投機者往往擁有雄厚的實力,可以在外匯市場上推波助瀾,使匯率的變動遠遠偏離其均衡水平。投機者常利用市場順勢對某一幣種發動攻擊,攻勢之強,使各國央行甚至西方七國央行聯手干預外匯市場也難以阻擋。過度的投機活動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盪,阻礙正常的外匯交易,歪曲外匯供求關系。
另外,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和研究者,包括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和技術分析員、資金交易員等每天致力於匯市走勢的研究,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及對市場交易人員心理的影響以及交易者自身對市場走勢的預測都是影響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當市場預計某種貨幣趨跌時,交易者會大量拋售該貨幣,造成該貨幣匯率下浮的事實;反之,當人們預計某種貨幣趨於堅挺時,又會大量買進該種貨幣,使其匯率上揚。由於公眾預期具有投機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加劇了匯率短期波動的振盪。
九、政治與突發因素
由於資本首先具有追求安全的特性,因此,政治及突發性因素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是直接和迅速的,包括政局的穩定性,政策的連續性,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戰爭、經濟制裁和自然災害等。另外,西方國家大選也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與突發事件因其突發性及臨時性,使市場難以預測,故容易對市場構成沖擊波,一旦市場對消息作出反應並將其消化後,原有消息的影響力就大為削弱。
總之,影響匯率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的關系錯綜復雜,有時這些因素同時起作用,有時個別因素起作用,有時甚至起互相抵消的作用,有時這個因素起主要作用,另一因素起次要作用。但是從一段長時間來觀察,匯率變化的規律是受國際收支的狀況和通貨膨脹所制約,因而是決定匯率變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匯率政策只能起從屬作用,即助長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一國的財政貨幣政策對匯率的變動起著決定性作用。一般情況下,各國的貨幣政策中,將匯率確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已成為政策目標之一。通常,中央銀行運用三大政策工具來執行貨幣政策,即存款准備金政策、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政策。投機活動只是在其它因素所決定的匯價基本趨勢基礎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㈧ 分析影響匯率變動主要因素和匯率變動的主要經濟影響

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有:

1、國際收支狀況。

當一國經常項目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在外匯市場上,外匯(貨幣)的供給大於需求,因此本幣匯率上升,外幣匯率下降。相反,當一國的國際支出大於其收入時,該國就會出現國際收支逆差,而在外匯市場上,外匯(貨幣)的供給小於需求,因此本國貨幣的匯率會更低。外匯匯率因下跌而上漲。

2、通貨膨脹率的差異。

當一個國家出現通貨膨脹時,商品成本上升,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必然上升。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將減弱,導致出口下降,同時提高外國商品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導致進口增加,從而改變經常項目國際收支平衡。

此外,通貨膨脹率的差異還會通過影響人們對匯率的預期,影響資本和金融賬戶的收支。相反,相對通脹率較低的國家往往會升值本國貨幣。

3、利率差異。

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時,表明使用本幣資金的成本增加,導致外匯市場本幣供應量相對減少。另一方面,也表明放棄使用資金的收入增加,國際短期資本傾向於從中獲利,外匯市場的外匯供應量相對增加。

本外幣資金供求關系的變化,導致本幣匯率上升。相反,當一國的利率低於其他國家時,外匯市場資金供求的變化會降低本國貨幣的匯率。

4、財政、貨幣政策。

一般來說,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造成的巨額財政收支赤字和通貨膨脹,會使本幣貶值;通縮性財政和貨幣政策會減少財政支出,穩定本幣,使本幣升值。

匯率變動的主要經濟影響;

(1)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國貨幣對外貶值有利於本國出口,對外升值有利於進口。這是通過匯率升降對本國進出口商品價格的影響來實現的。

匯率穩定——標志著一個國家的在全球的金融中屬於穩定狀態,匯率穩定可以確保國外投資者得到預期利潤,有利於引進外資,國家貿易的穩定進行。

匯率不穩定——導致外資逃逸,匯率的過度頻繁波動損害資本流動(國家的貨幣暴跌促使國內本幣持有者、國外投資者兌換成其他堅挺的貨幣或購買其他國家金融資產規避風險)。國內資金外流,國際收支惡化,貿易逆差或順差突然擴大,經濟穩定性受到考驗。

(2)匯價變動對資本輸出入的影響:匯率變動從流量和流向兩個方面影響資本流動,影響的程度大小還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一國政府是否實行嚴格的資本管制。

資本管制嚴的國家匯率變動對資本流動的影響較小,反之影響較大。本國匯率上升有利於資本流出;本國匯率下降,導致資本流出。

(3)匯率變動對各國國際儲備和國際債務的影響:影響本國貿易及結算中的主要貨幣的組成。外匯儲備多元化及匯率變化的復雜化,使外匯儲備管理的難度加大,各國貨幣當局為了避免匯率波動給國家外匯儲備帶來損失會根據外匯市場的行情變化及時調整儲備貨幣。

(8)金融資產的供給與需求如何影響匯率擴展閱讀:

波動

波動形式

1、匯率的法定升值和法定貶值

2、個別匯率變動與一般匯率變動

3、真實匯率變動與市場匯率變動

4、匯率的高估與低估

波動形勢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2年10月28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2485元,1歐元對人民幣8.0818元,100日元對人民幣7.8509元,1港元對人民幣0.8062元;

1英鎊對人民幣10.055元,1澳大利亞元對人民幣6.4784元,1加拿大元對人民幣6.2629元,人民幣1元對0.4840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5.0085俄羅斯盧布。

㈨ 金融資產價格與利率,匯率的關系

資產價格與利率

金融資產價格與利率變化的關系

金融資產價值是該項資產未來現金流收入的貼現值,貼現率通常採用無風險利率,因此,利率變化與金融資產價值的變化總是反方向的,利率升高,金融資產價值會縮水,價格下跌;利率降低,金融資產價值會升水,價格上漲。

利率變化對資產價格的影響機制

預期的作用:利率作為宏觀調控的工具,具有經濟運行風向標的功能。

供求對比變化:當利率上升時,交易性貨幣機會成本上升,會導致一部分貨幣迴流到銀行體系,金融資產交
易的供求力量發生變化,供給相對需求過剩,價格下跌。利率下降反之。

無套利均衡機制:在利率變動之前,各資產的收益對比處於均衡水平,它們之間不存在套利的空間。當利率上升以後,產生套利空間,並引起套利行為,直至套利空間消失。

匯率變化對金融資產價格影響機制

預期機制是匯率通過市場預期作用於金融資產價格,外貿依存度高的國家該傳導機制有效。匯率變化會引起貿易狀況變化,引起經濟發展預期的變化,決定資本市場投資傾向,投資者採取相應的投資行動,引起金融資產價格波動。

資本與資產供求均衡機制:對於資本賬戶開放度高、貨幣可自由兌換的國家,由於國際投機資本進出方便,該機制的作用明顯。當匯率變化時,投機資本進入,轉換為本幣後,依據匯率波動方向在資本市場上做出相應的多頭或空頭交易選擇,打破了市場原有的均衡格局,導致金融資產價格波動。

㈩ 匯率是如何決定的,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一國外匯供求的變動要受到許多因氐撓跋?這些因素既有經濟的,也有非經濟的,而各個因素之間又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甚至相互抵消的關系,因此匯率變動的原因極其錯綜復雜,下面我們將作具體分析.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經濟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例如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美元在國際經濟市場上長期處於下降的狀況,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斷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國長期以來出現國際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僅以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貿易部分來看,當一國進口增加而產生逆差時,該國對外國貨幣產生額外的需求,這時,在外匯市場就會引起外匯升值,本幣貶值,反之,當一國的經常項目出現順差時,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與外匯供給的增長,本幣匯率就會上升. 2.通貨膨脹率的差異 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長期,主要而又有規律性的因素.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從根本上說是根據其所代表的價值量的對比關系來決定的.因此,在一國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就會減少,其實際購買力也就下降,於是其對外比價也會下跌.當然如果對方國家也發生了通貨膨脹,並且幅度恰好一致,兩者就會相互抵消,兩國貨幣間的名義匯率可以不受影響,然而這種情況畢竟少見,一般來說,兩國通貨膨脹率是不一樣的,通貨膨脹率高的國家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率低的國家貨幣匯率上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為它的影響往往要通過一些經濟機制體現出來: (1)商品勞務貿易機制 一國發生通貨膨脹,該國出口商品勞務的國內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勞務的國際價格,從而削弱了該國商品,勞務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影響出口和外匯收入.相反,在進口方面,假設匯率不發生變化,通貨膨脹會使進口商品的利潤增加,刺激進口和外匯支出的增加,從而不利於該國經常項目狀況. (2)國際資本流動渠道 一國發生通貨膨脹,必然使該國實際利息率(即名義利息率減去通貨膨脹率)降低,這樣,用該國貨幣所表示的各種金融資產的實際收益下降,導致各國投資者把資本移向國外,不利於該國的資本項目狀況. (3)心理預期渠道 一國持續發生通貨膨脹,會影響市場上對匯率走勢的預期心理,繼而有可能產生外匯市場參加者有匯惜售,待價而沽,無匯搶購的現象,進而對外匯匯率產生影響.據估計,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往往需要經歷半年以上的時間才顯現出來,然而其延續時間卻較長,一般在幾年以上. 3.經濟增長率的差異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實際經濟增長率相對別國來說上升較快,涔?袷杖朐黽右步峽?會使該國增加對外國商品和勞務的需求,結果會使該國對外匯的需求相對於其可得到的外匯供給來說趨於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不過在這里注意兩種特殊情形:一是對於出口導向型國家來說,經濟增長是由於出口增加而推動的,那麼經濟較快增長伴隨著出口的高速增長,此時出口增加往往超過進口增加,其匯率不跌反而上升;二是如果國內外投資者把該國經濟增長率較高看成是經濟前景看好,資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那麼就可能擴大對該國的投資,以至抵消經常項目的赤字,這時,該國匯率亦可能不是下跌而是上升.我國就同時存在著這兩種情況,近年來尤其是2003年中國一直面臨著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 4.利率差異 利率高低,會影響一國金融資產的吸引力.一國利率的上升,會使該國的金融資產對本國和外國的投資者來說更有吸引力,從而導致資本內流,匯率升值.當然這里也要考慮一國利率與別國利率的相對差異,如果一國利率上升,但別國也同幅度上升,則匯率一般不會受到影響;如果一國利率雖有上升,但別國利率上升更快,則該國利率相對來說反而下降了,其匯率也會趨於下跌.另外,利率的變化對資本在國際間流動的影響還要考慮到匯率預期變動的因素,只有當外國利率加匯率的預期變動率之和大於本國利率時,把資金移往外國才會有利可圖,這便是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十分著名的國際資金套買活動的"利率平價理論"(詳見第六章). 最後,一國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還可通過貿易項目發生作用.當該國利率提高時,意味著國內居民消費的機會成本提高,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同時也意味資金利用成本上升,國內投資需求也下降,這樣,國內有效需求總水平下降會使出口擴大,進口縮減,從而增加該國的外匯供給,減少其外匯需求,使其貨幣匯率升值.不過在這里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利率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是短期的,一國僅靠高利率來維持匯率堅挺,其效果是有限的,因為這很容易引起匯率的高估,而匯率高估一旦被市場投資者(投機者)所認識,很可能產生更嚴重的本國貨幣貶值風潮.例如,20世紀80年代初期,里根入主白宮以後,為了緩和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復甦,採取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其結果使美元在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持續上揚,但是1985年,伴隨美國經濟的不景氣,美元高估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從而引發了1985年秋天美元開始大幅度貶值的風潮. 5.財政收支狀況 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常常也被作為該國貨幣匯率預測的主要指標,當一國出現財政赤字,其貨幣匯率是升還是降主要取決於該國政府所選擇的彌補財政赤字的措施.一般來說,為彌補財政赤字一國政府可採取4種措施:一是通過提高稅率來增加財政收入,如果這樣,會降低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從而個人消費需求減少,同時稅率提高會降低企業投資利潤率而導致投資積極性下降,投資需求減少,導致資本品,消費品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進而導致匯率升值;二是減少政府公共支出,這樣會通過乘數效應使該國國民收入減少,減少進口需求,促使匯率升值;三是增發貨幣,這樣將引發通貨膨脹,由前所述,將導致該國貨幣匯率貶值;四是發行國債,從長期看這將導致更大幅度的物價上漲,也會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在這4種措施中,各國政府比較有可能選擇的是後兩種,尤其是最後一種,因為發行國債最不容易在本國居民中帶來對抗情緒,相反由於國債素有"金邊債券"之稱,收益高,風險低,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較好的投資機會,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因此在各國財政出現赤字時,其貨幣匯率往往是看貶的. 6.外匯儲備的高低 一國中央銀行所持有外匯儲備充足與否反映了該國干預外匯市場和維持匯價穩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匯儲備的高低對該國貨幣穩定起主要作用.外匯儲備太少,往往會影響外匯市場對該國貨幣穩定的信心,從而引發貶值;相反外匯儲備充足,往往該國貨幣匯率也較堅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國際外匯市場爆發美元危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柯林頓政府為緩和墨西哥金融危機動用了200億美元的總統外匯平準基金,動搖了外匯市場對美國政府幹預外匯市場能力的信心. (二)心理預期因素 在外匯市場上,人們買進還是賣出某種貨幣,同交易者對今後情況的看法有很大關系.當交易者預期某種貨幣的匯率在今後可能下跌時,他們為了避免損失或獲取額外的好處,便會大量地拋出這種貨幣,而當他們預料某種貨幣今後可能上漲時,則會大量地買進這種貨幣.國際間一些外匯專家甚至認為,外匯交易者對某種貨幣的預期心理現在已是決定這種貨幣市場匯率變動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在這種預期心理的支配下,轉瞬之間就會誘發資金的大規模運動.由於外匯交易者預期心理的形成大體上取決於一國的經濟增長率,貨幣供應量,利率,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的狀況,政府經濟改革,國際政治形勢及一些突發事件等很復雜的因素.因此,預期心理不但對匯率的變動有很大影響,而且還帶有捉摸不定,十分易變的特點. (三)信息因素 現代外匯市場由於通訊設施高度發達,各國金融市場的緊密聯接和交易技術的日益完善,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效率的市場,因此,市場上出現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機會,都會立刻引起資金大規模的國際移動,因而會迅速使這種盈利機會歸於消失.在這種情況下,誰最先獲得有關能影響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和預期心理的"新聞"或信息,誰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場參加者尚未了解實情之前立即做出反應從而獲得盈利.同時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預期心理對匯率具有很大影響的情況下,外匯市場對政府所公布的"新聞"的反應,也不僅取決於這些"新聞"本身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更主要取決於它是否在預料之中,或者是"好於"還是"壞於"所預料的情況.總之,信息因素在外匯市場日趨發達的情況下,對匯率變動已具有相當微妙而強烈的影響. (四)政府幹預因素 匯率波動對一國經濟會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各國政府(央行)為穩定外匯市場,維護經濟的健康發展,經常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干預的途徑主要有四種:①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②調整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③在國際范圍內發表表態性言論以影響市場心理;④與其他國家聯合,進行直接干預或通過政策協調進行間接干預等.這種干預有時規模和聲勢很大,往往幾天內就有可能向市場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相比較目前交易規模超過1.2萬億的外匯市場來說,這還僅僅是杯水車薪,但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幹預尤其是國際聯合干預可影響整個市場的心理預期,進而使匯率走勢發生逆轉.因此,它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匯率的長期趨勢,但在不少情況下,它對匯率的短期波動有很大影響.

閱讀全文

與金融資產的供給與需求如何影響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杠桿之殤華為員工落淚事件 瀏覽:712
房貸金融服務費合不合法 瀏覽:5
11月鋼管價格會回落嗎 瀏覽:18
伊利股東劉春海 瀏覽:590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