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幣和其他貨幣的匯率是誰可以控制的
匯率是和貿易密切相關的。這個東西理論上應該是市場決定的,但是實際上要國家說我們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那才能是多少。因為外匯的兌現過程是在我們國家的銀行實現的,你拿著人民幣要換成美元是要跑到銀行去換的。銀行是聽國家話的對不?如果降低利率的話,我們出口到國外的商品在國外賣的價格就便宜,人家就買的多,那麼我們出口就能賺錢。反之亦然。
2. 貨幣的匯率是由誰來確定的根據什麼確定的(比如:人民幣兌換美圓)
匯率也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由當日貿易平衡情況,國際結匯等因素決定的。當進口順差,世界貨幣湧入中國的時候,人民幣需求增大,如果中國不去做平衡,人民幣就自然升值。具體數據的控制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的。
3. 國家的匯率是如何控制的
具體如下:
(1)運用財政金融手段,減少政府開支,提高存款准備率,提高利率,以緊縮經濟,促進擴大出口,減少進口。
(2)通過本國貨幣法定貶值,降低本國貨幣對外匯率,從而降低本國出口商品的成本,有利於增加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國際市場;同時,提高進口商品的價格,減少國內對進口商品的需求。
(3)在進口方面發放進口許可證,憑進口許可證購買所需外匯。
(4)採用進口配額制,對一定時期內進口商品的數量和金額加以限制,對超過配額部分不準進口或徵收高關稅或罰款。
(5)進口存款制,是對某些限制進口商品要求進口商預交一定金額的進口存款作為無息存款。有些國家還規定進口方必須獲得出口方所提供的一定數量的出口信貸或提高開出信用證押金等方式限制進口。
(6)在出口方面給予出口信貸、出口補貼,鼓勵出口。
(7)管制資本輸出入。即根據經濟情況變化,有時採取一些措施鼓勵資本輸出,限制資本輸入。通常情況下,發達國家多實行限制資本輸入鼓勵資本輸出的政策;發展中國家多採取鼓勵資本輸出限制資本輸入的政策。
(8)建立外匯平準基金。當國際收支發生逆差,表現在國內外匯市場上就是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必然上升。此時,中央銀行拋出外匯,阻止匯率繼續上揚;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而引起外匯匯率下跌時,買進外匯,防止匯率繼續下跌。這種外匯買賣活動,在國家不直接規定匯率變動幅度的情況下對匯率起到了緩沖和穩定作用。但是,這種方式只能對國際收支的短期逆差效果顯著,而對長期逆差作用不大。因為外匯平準基金數額有限,無法供應長期的外匯市場需求。
4. 貨幣匯率漲浮由什麼控制
分為兩類:如果是實行浮動匯率,那麼,漲幅由市場決定。也就是說,市場決定了匯率及其波動,當然,我們可以分析市場力量的情況,比如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及個人的行為,以及其他國家的情況;另外一類則是政府嚴格控制下的匯率機制,在這種機制下,政府控制了匯率及其浮動,換句話說,決定漲幅的則是政府而不是市場力量。
5. 匯率是由誰控制的大神們幫幫忙
它是一國貨幣當局不規定本國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官方匯率,也無任何匯率波動幅度的上下限,本幣聽認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自由漲落。外幣供過於求時,外幣貶值,本幣升值,外匯匯率下跌;相反,外匯匯率上漲。本國貨幣當局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適當的干預,使本幣匯率不致波動過大,以維護本國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因此,控制匯率的是整個國際外匯市場,而國家能起個干預的作用!
希望採納
6. 誰控制匯率起伏哪些原因造成
在浮動匯率制下,外匯匯率的變化是非常激烈的。所有的信息都傳到外匯市場,各種因素相抵、相合後決定著匯率,在分析外匯匯率變動方面,通貨膨脹、利率、國際政治經濟開勢等都是驅使匯率變化的重要因素。最基本的理論是購買力平價論,其內容是匯率由貨幣與貨幣購買力比率來決定。比如,在中國花10元錢可以買到的商品,在美國要花1美元,這樣就可以認為1美元相當於10元人民訕。但是,在中國這種商品價格上升到12元人民幣,那麼人民幣的價值就降為1美元=12元人民幣。反之,如果該種商品的價格下降到8元人民幣,那麼人民幣的價值就升到1美元=8元人民幣,那麼人民幣的價值就升到1美元=8元人民幣,即美元/人民幣匯率為1:8。
從上可看出,最重要的是商品的價格。如果推而廣之以全國的物價水平為尺度來看購買力的話,可以認為物價水平反映到外匯匯率上。即:在貨幣膨脹的國家,其購買力是低下的,外匯匯率是下降的。這種認識有利於尋到能長期穩定的外匯匯率水平,但沿不能充分說明短期匯率的變動。
解釋每天的匯率變動一種極為單純的觀點是,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平衡來決定匯率。如果外匯市場賣出美元買入日元的勢頭增強,匯率就變成日元升值美元貶值的局面。
作為決定貨幣供求關系的因素,其中重要的是貿易收支動向以及利率差等。尤其是利率差最近要比以往更受人們的重視。例如,美國的利率如果高於日本,那麼日本的投資者就會積極購買美國的債券等。一旦來自日本的對美國債券投資的增加,那麼在外匯市場上賣出日元買入美元調的壓力就增大。
因此,要集中地關注各國的貨幣膨脹動向,金融政策等。如果美國貨幣膨脹得過頭。那麼美國的貨幣當局就有可能要提高利率:美國的利率一上升,可以想像出美國債券投資就開始活躍,美元將升值。即:貨幣膨脹長時期地使貨幣價值下降;從短期來看,反而也有可能出現使貨幣價值提高的動向。要准確把握短期外匯匯率變動的趨勢,最重要的是現在的外匯匯率最受人們重視的因素是什麼?要預先把握這方面的情況。
7. 貨幣匯率是誰定的
匯率基本上是由所謂『購買力平價』決定的。簡單地說,一隻雞蛋的價值,在中國和美國兩地的價值應該是一樣的,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就是為了保持人民幣在中國的購買力與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相等而確定的。以前我國的匯率主要參考美國的,自前年人民幣對美圓匯率改革後,國家的匯率管理部門,確定了一籃子社會最基本的商品。
他們從這些商品的市場價格取樣,通過匯總和計算,再根據世界各國銀行和金融機構公布的宏觀數據,綜合確定該國貨幣的匯率
總的來說匯率由四個因素決定,一是購買力平價,二是各國的通貨膨脹,三是國際貿易平衡,四是金融投機。每個國家的政府,還有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都會定期發布各種經濟數據,我們是根據這些數據確定匯率.
8. 誰在控制人民幣的匯率
有個問題值得思索,中國對外匯率是否真的市場化了?如果說真市場化,那麼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化,我想在匯率問題上,官方應該能汲取日元崩潰的前車之鑒,和日本在同一個地方栽跟頭,中國精英應該還沒有那麼弱智。中國熱錢流出的可信度又有多高?有專家說,中國的熱錢流向了美國,這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熱錢流向美國的目的是什麼?賺錢是唯一目的,但是眼下的美國經濟面臨著債務危機,信用評級也遭到下調,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在未來幾年內不可能得到大發展,甚至有可能走向衰退,美元有可能貶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熱錢流向美國是否有利可圖?既然沒利可圖,又為什麼要流向美國?同樣的道理,歐洲的經濟發展並不樂觀,所以從大環境來看,金磚四國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從這個角度看,熱錢沒流向經濟看好的地區,反而流向經濟不看好的地區,這並不符合熱錢流動的邏輯。有經濟學家稱熱錢流出中國,是想做空中國的市場,那麼做空中國市場的概率又有多大?我認為概率微乎其微。首先,從經濟層面看,中國持有上萬億的美元外匯,一旦外國勢力出現大量拋售人民幣的情況,中國可以用手中的外匯儲備回購人民幣,從而穩定匯率,這也是中國大量持有美國外匯的原因之一。其次,人民幣目前還不是國際結算貨幣,一旦出現外國資本做空中國的狀況,中國政府還可以通過行政手段,減少人民幣的交易結算量,從而控制人民幣的流動。所以可見,在人民幣的半市場經濟化條件下,中國是能控制人民幣匯率走向的。熱錢流出無法做空中國市場,那麼人民幣匯率走低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又要考慮另一個問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走低,對誰有利。這個答案是顯而易見,歐美國家一直鼓動中國要人民幣升值,這說明人民幣升值對美歐有利,倒過來說,人民幣非破壞性的貶值對中國有利。目前,歐美國家債務危機非常嚴峻,人民幣持續貶值無疑對歐美的經濟雪上加霜。不是熱錢大量流出中國,也並非有人要做空中國,所有分析都指向一個關鍵點,那就是中國自己控制著人民幣匯率,中國又為什麼要控制人民幣匯率?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看中國今年的出口貿易走向,由於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中國出口貿易順差額不斷減小,也就是說,人民幣的升值打擊了中國的製造業,讓中國商品的競爭力不斷下降。而中國國內市場內需很難在短時間內擴大,再加上樓市、股市嚴重受挫,內外雙重壓力下,中國想繼續高速發展,降低人民幣匯率,擴大外貿,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上從經濟的因素層面考慮,而經濟不是孤立存在的,從政治層面考慮,近年來,中東局勢嚴峻,歐美國家隨時都有攻擊敘利亞,伊朗的危險,敘利亞、伊朗對中國的經濟戰略重要性也不必多說,在對抗中,人民幣匯率很有可能成為對抗中的一柄武器。有點是顯而易見,匯率降低,將影響到歐美的製造業,如果人民幣匯率如歐美所言,是歐美國家工人失業率增加的原因之一,那麼人民幣匯率繼續走低,無疑將增加歐美失業率,失業人口增多,又將導致歐美社會內部矛盾更加突出,一旦歐美國家自家後院起火,自顧不暇,其中東局勢也將有所緩和。不過還有一個問題,以中華民族的秉性,不知道是否會做這樣損人利己的事情?但是有點可以肯定,無論做沒做,中國都會矢口否認。
9. 各國的匯率到底是誰來掌控的
以上回答都有對的地方,不過也有不少瑕疵。
首先,LZ腦中請想像出一個貿易市場,市場上有許多商販和買家,商販們都賣同一種貨物,而買家也只買這種貨物,該貨物在各個商販處除了價格不同之外沒有任何區別。
然後,請問樓主,如果商販手裡的貨物突然變多了,而買家的需求不變,會出現什麼情況?對,貨物降價。反過來,如果買家需求突然增加了,而商販供貨能力不變,貨物就會漲價。
好了,假如我們現在研究美元和人民幣匯率問題。那麼姑且把這個市場稱作中國外匯交易市場。市場上有不少人在賣美元,也有不少人在買美元,譬如中國出口商想要把出口賺到的美元賣掉換成人民幣發工資,中國進口商想要把手裡的人民幣換成美元購買美國的商品。
那麼,回憶之前的分析,如果有很多人想要買美元,或者說美元需求旺盛,可能因為進口需求旺盛或者希望用美元對外投資,那麼買家互相競價,美元價格就會水漲船高,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貶值;同理,如果很多人想要用美元買人民幣,人民幣就會升值。
這樣一來,如果照前面所說的發展下去,人民幣和美元這個市場會漸漸達到一個穩定狀態,即 買家需求=賣家供給 ,然後匯率就決定下來了。與商品市場一樣,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供需問題,定價低者賣得好,出價高者買得多。換句話說,這取決於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相互吸引力如何,是想要用美元換人民幣的人多還是想要用人民幣換美元的人多。
到這里我們最重要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下面ZF開始登場了。
假如在市場正常發展的情況下,3人民幣可以買1美元,這時候,來了一個超級買家,這個超級買家願意以6.8人民幣買1美元的價格買入美元,有多少買多少,這樣一來,所有賣美元的人都會迫不及待把美元賣個這個超級買家,任何人用人民幣以低於這個價格買美元都是不可能的,任何以高於這個價格賣的美元基本上是不會有人買的,於是市場價格從此變成了6.8人民幣/1美元。
這個超級買家就是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那麼央行哪來的這么多錢買入美元?很簡單,別忘了央行手握人民幣發行大權,沒錢買美元?沒問題,開動印鈔機唄。
到這里,樓主應該明白人民幣-美元匯率怎麼確定的了吧。(還不明白我就哭了…………)
中國的外匯美元儲備,便是央行從這個市場上買到的美元減去賣出的美元,買得多賣得少,自然儲備就越來越多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央行要執行這樣的政策呢?很簡單,保持匯率在央行想要保持的水平。因為在ZF看來,這個匯率水平對中國是有利的,事實也證明,確實有不少好處,看看出口部門創造了多少GDP和就業就知道了,當然壞處也不少,這里就不做討論了。
廣場協定的具體內容我不清楚,但是廣場協定前日元兌換美元比現在更低,之後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但是如果日本也是採用向中國一樣在公開市場交易外匯的政策的話,那麼要保持日元對美元的高匯率可以這樣做,高價買入美元,低價賣出。歷史證明這個協定讓日本承受了巨大損失,可見貨幣價值不見得越高越好。
最後,提醒樓主,匯率光看數值是沒有參考價值的,這可以解釋一部分你說為什麼日本對美元匯率那麼低的原因。假如一個相機在中國賣1000元,在日本也賣1000日元,如果所有要用美元換人民幣或者日元的人都是要從中國和日本進口相機到美國,那麼人民幣和日元對美元匯率應該不變。可是突然日本的一個相機變成999999日元了,而賣到美國的價格又沒變,那麼美元是不是應該多換點日元?看看現實情況,日本的商品用日元標價的話,確實在數字上要比人民幣大一些。
好累…………第一次在網路知道上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