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凸輪推桿五次多項式回程公式
1 你把拉蓋爾多遞推式寫錯了. Ln(x) = ((2 * n - x + 1) * myfunction(n , x) - (n * n) * myfunction(n - 1, x)) / (n+1) 而應當是 Ln+1(x)= ((2 * (n-1) - x + 1) * myfunction((n-1) , x) - (n-1)*(n-1)* myfunction(n - 2, x)) 在代入值的時候,你沒有注意到n 的變化, 有的是 n+1,有的是 n-1,也有的是 n-2.你把它們全代入n,這樣就不是遞推式了,總是自己調用自己,必然就陷入死循環了. 另外,你的公式好像還多了一個 1 / (n+1). 你再查查. 2 這個程序的主函數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你將來需要代參數嗎? 若不需要,還是 int main() 為好.
㈡ 平面凸輪計算公式
T=(r3d*5/k)e 。。汗、、好不容易才找到的!T是中心凸起高度,數子代表幾次方,角度和力什麼的根據k求f=wk/e
㈢ 變行程凸輪機構
1)根據工作要求選定凸輪機構的形式;
名詞術語:
一,從動件的常用運動規律
基圓,
推程運動角,
基圓半徑,
推程,
遠休止角,
回程運動角,
回程,
近休止角,
行程.一個循環
r0
h
而根據工作要求選定推桿運動規律,是設計凸輪輪廓曲線的前提.
2)從動件的運動規律;
3)合理確定結構尺寸;
4)設計輪廓曲線.
δs'
D
B
C
B'
ω
δs
δh
A
δh
δs
δs'
δt
δt
作者:潘存雲教授
在推程起始點:δ=0, s=0
代入得:C0=0, C1=h/δt
推程運動方程:
s =hδ/δt
v = hω /δt
s
δ
δt
v
δ
a
δ
h
在推程終止點:δ=δt ,s=h
+∞
-∞
剛性沖擊
同理得回程運動方程:
s=h(1-δ/δt )
v=-hω /δt
a=0
a = 0
1.等速運動規律
2.等加等減速運動規律
位移曲線為一拋物線.加,減速各佔一半.
推程加速上升段邊界條件:
起始點:δ=0, s=0, v=0
中間點:δ=δt /2,s=h/2
求得:C0=0, C1=0,C2=2h/δ2t
加速段推程運動方程為:
s =2hδ2 /δ2t
v =4hωδ /δ2t
a =4hω2 /δ2t
作者:潘存雲教授
δ
a
h/2
δt
h/2
推程減速上升段邊界條件:
終止點:δ=δt ,s=h,v=0
中間點:δ=δt/2,s=h/2
求得:C0=-h, C1=4h/δt
C2=-2h/δ2t
減速段推程運動方程為:
s =h-2h(δt –δ)2/δ2t
1
δ
s
v =-4hω(δt-δ)/δ2t
a =-4hω2 /δ2t
2
3
5
4
6
2hω/δ0
柔性沖擊
4hω2/δ20
3
重寫加速段推程運動方程為:
s =2hδ2 /δ2t
v =4hωδ /δ2t
a =4hω2 /δ2t
δ
v
同理可得回程等加速段的運動方程為:
s =h-2hδ2/δ'2t
v =-4hωδ/δ'2t
a =-4hω2/δ'2t
回程等減速段運動方程為:
s =2h(δ't-δ)2/δ'2t
v =-4hω(δ't-δ)/δ'2t
a =4hω2/δ'2t
作者:潘存雲教授
設計:潘存雲
h
δ0
δ
s
δ
a
3.餘弦加速度(簡諧)運動規律
推程:
s=h[1-cos(πδ/δt)]/2
v =πhωsin(πδ/δt)δ/2δt
a =π2hω2 cos(πδ/δt)/2δ2t
回程:
s=h[1+cos(πδ/δ't)]/2
v=-πhωsin(πδ/δ't)δ/2δ't
a=-π2hω2 cos(πδ/δ't)/2δ'2t
1
2
3
4
5
6
δ
v
Vmax=1.57hω/2δ0
在起始和終止處理論上a為有限值,產生柔性沖擊.
1
2
3
4
5
6
作者:潘存雲教授
s
δ
δ
a
δ
v
h
δ0
4.正弦加速度(擺線)運動規律
推程:
s=h[δ/δt-sin(2πδ/δt)/2π]
v=hω[1-cos(2πδ/δt)]/δt
a=2πhω2 sin(2πδ/δt)/δ2t
回程:
s=h[1-δ/δ't+sin(2πδ/δ't)/2π]
v=hω[cos(2πδ/δ't)-1]/δ't
a=-2πhω2 sin(2πδ/δ't)/δ'2t
無沖擊
vmax=2hω/δ0
amax=6.28hω2/δ02
1
2
3
4
5
6
r=h/2π
θ=2πδ/δ0
作者:潘存雲教授
設計:潘存雲
v
s
a
δ
δ
δ
h
o
o
o
δ0
三,改進型運動規律
將幾種運動規律組合,以改善運動特性.
+∞
-∞
正弦改進等速
v
s
a
δ
δ
δ
h
o
o
o
δ0
1.凸輪廓線設計方法的基本原理
§8-3 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
2.用作圖法設計凸輪廓線
1)對心直動尖頂從動件盤形凸輪
2)對心直動滾子從動件盤形凸輪
3)對心直動平底從動件盤形凸輪
4)偏置直動尖頂從動件盤形凸輪
5)擺動尖頂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
3.用解析法設計凸輪的輪廓曲線
作者:潘存雲教授
設計:潘存雲
一,凸輪廓線設計方法的基本原理
反轉原理:
d:\機械原理\凸輪反轉原理.exe
依據此原理可以用幾何作圖的方法
設計凸輪的輪廓曲線,例如:
給整個凸輪機構施以-ω時,不影響各構件之間的相對運動,此時,凸輪將靜止,而從動件尖頂復合運動的軌跡即凸輪的輪廓曲線.
O
-ω
3'
1'
2'
3
3
1
1
2
2
ω
作者:潘存雲教授
設計:潘存雲
60°
r0
120°
-ω
ω
1'
已知凸輪的基圓半徑r0,角速度ω和從動件的運動規律,設計該凸輪輪廓曲線.
設計步驟小結:
①選比例尺μl作基圓r0.
②反向等分各運動角.原則是:陡密緩疏.
③確定反轉後,從動件尖頂在各等份點的位置.
④將各尖頂點連接成一條光滑曲線.
1.對心直動尖頂從動件盤形凸輪
1'
3'
5'
7'
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0°
90°
A
1
8
7
6
5
4
3
2
14
13
12
11
10
9
二,圖解法設計(繪制)盤形凸輪輪廓
60°
120°
90°
90°
1
3
5
7
8
9
11
13
15
s
δ
9'
11'
13'
12'
14'
10'
作者:潘存雲教授
2)對心直動滾子從動件盤形凸輪
設計:潘存雲
s
δ
9
11
13
15
1
3
5
7
8
r0
A
120°
-ω
1'
設計步驟小結:
①選比例尺μl作基圓r0.
②反向等分各運動角.原則是:陡密緩疏.
③確定反轉後,從動件尖頂在各等份點的位置.
④將各尖頂點連接成一條光滑曲線.
1'
3'
5'
7'
8'
9'
11'
13'
12'
1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0°
90°
90°
1
8
7
6
5
4
3
2
14
13
12
11
10
9
理論輪廓
實際輪廓
⑤作各位置滾子圓的內(外)包絡線.
已知凸輪的基圓半徑r0,角速度ω和從動件的運動規律,設計該凸輪輪廓曲線.
60°
120°
90°
90°
ω
作者:潘存雲教授
3)對心直動平底推桿盤形凸輪
設計:潘存雲
s
δ
9
11
13
15
1
3
5
7
8
r0
已知凸輪的基圓半徑r0,角速度ω和從動件的運動規律,設計該凸輪輪廓曲線.
設計步驟:
①選比例尺μl作基圓r0.
②反向等分各運動角.原則是:陡密緩疏.
③確定反轉後,從動件平底直線在各等份點的位置.
④作平底直線族的內包絡線.
8'
7'
6'
5'
4'
3'
2'
1'
9'
10'
11'
12'
13'
14'
-ω
ω
A
1'
3'
5'
7'
8'
9'
11'
13'
12'
14'
1
2
3
4
5
6
7
8
15
14
13
12
11
10
9
60°
120°
90°
90°
作者:潘存雲教授
設計:潘存雲
9
11
13
15
1
3
5
7
8
O
e
A
已知凸輪的基圓半徑r0,角速度ω和從動件的運動規律和偏心距e,設計該凸輪輪廓曲線.
4)偏置直動尖頂從動件盤形凸輪
1'
3'
5'
7'
8'
9'
11'
13'
12'
14'
-ω
ω
6'
1'
2'
3'
4'
5'
7'
8'
15'
14'
13'
12'
11'
10'
9'
設計步驟小結:
①選比例尺μl作基圓r0;
②反向等分各運動角;
③確定反轉後,從動件尖頂在各等份點的位置;
④將各尖頂點連接成一條光滑曲線.
15
14
13
12
11
10
9
k9
k10
k11
k12
k13
k14
k15
1
2
3
4
5
6
7
8
k1
k2
k3
k5
k4
k6
k7
k8
60°
120°
90°
90°
s2
δ
作者:潘存雲教授
5)擺動尖頂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
設計:潘存雲
120°
B'1
φ1
r0
60°
120°
90°
90°
s
δ
已知凸輪的基圓半徑r0,角速度ω,擺桿長度l以及擺桿回轉中心與凸輪回轉中心的距離d,擺桿角位移方程,設計該凸輪輪廓曲線.
1'
2'
3'
4'
5
6
7
8
5'
6'
7'
8'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60 °
90 °
ω
-ω
d
A
B
l
1
2
3
4
B'2
φ2
B'3
φ3
B'4
φ4
B'5
φ5
B'6
φ6
B'7
φ7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作者:潘存雲教授
δ
y
x
B0
三.用解析法設計凸輪的輪廓曲線
例:偏置直動滾子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
θ
由圖可知: s0=(r02-e2)1/2
實際輪廓線-為理論輪廓的等距線.
曲線任意點切線與法線斜率互為負倒數:
原理:反轉法
設計結果:輪廓的參數方程:
x=x(δ) y= y(δ)
x=
(s0+s)sinδ
+ ecosδ
y=
(s0+s)cosδ
- esinδ
e
tgθ= -dx/dy
=(dx/dδ)/(- dy/dδ)
=sinθ/cosθ
(1)
e
r0
-ω
ω
rr
r0
s0
s
n
n
s0
y
x
δ
δ
已知:r0,rT,e,ω,S=S(δ)
作者:潘存雲教授
(x, y)
rr
n
n
對(1)式求導,得:
dx/dδ=(ds/dδ- e)sinδ+(s0+s)cosδ
式中: "-"對應於內等距線,
"+"對應於外等距線.
實際輪廓為B'點的坐標:
x'=
y'=
x - rrcosθ
y - rrsinθ
δ
y
x
B0
θ
e
e
r0
-ω
ω
rr
r0
s0
s
n
n
s0
y
x
δ
δ
( dx/dδ)
( dx/dδ)2+( dy/dδ)2
得:sinθ=
( dy/dδ)
( dx/dδ)2+( dy/dδ)2
cosθ=
(x',y')
θ
(x',y')
θ
dy/dδ=(ds/dδ- e)cosδ-(s0+s)sinδ
§8-4 凸輪機構基本尺寸的確定
上述設計廓線時的凸輪結構參數r0,e,rr等,是預先給定的.實際上,這些參數也是根據機構的受力情況是否良好,動作是否靈活,尺寸是否緊湊等因素由設計者確定的.
1.凸輪機構的壓力角
2.凸輪基圓半徑的確定
3.滾子半徑的確定
B
ω
1.凸輪機構的壓力角
v
G
壓力角----正壓力與推桿上B點速度方向之間的夾角α
α↑
→Fx↑
→機構發生自鎖
F
工程上要求:αmax ≤[α]
α
直動推桿:[α]=30°
擺動推桿:[α]=35°~45°
回程:[α]'=70°~80°
提問:平底推桿α=
↑
↑
作者:潘存雲教授
B
O
ω
2.凸輪基圓半徑的確定
n
n
r0 ↑
α↓
tgα =
s + r20 - e2
ds/dδ ± e
式中:當導路與瞬心同側時去"-".
對於直動推桿凸輪機構存在一個正確偏置的問題!
注意:用偏置法可減小推程壓力角,但同時增大了回程壓力角,故偏距 e 不能太大.
正確偏置:導路位於與凸輪旋轉方向ω相反的位置.
作者:潘存雲教授
作者:潘存雲教授
設計:潘存雲
ρa-工作輪廓的曲率半徑,ρ-理論輪廓的曲率半徑,
rT-滾子半徑
ρρa=ρ-rT rT
ρa=ρ-rT
輪廓正常
外凸
rT
ρa
ρ
對於外凸輪廓,要保證正常工作,應使: rT ≤ρmin
㈣ 凸輪 連桿運動 軸的扭力怎麼計算
這個你要查物理書籍啊。
㈤ 凸輪的作圖畫法和公式計演算法
畫一個輔助圓;把圓分成若乾等分;分別從圓心到等分點畫射線;根據凸輪的要求分別在各射線上取點;把這些點連接成光滑曲線即可。(用曲線板也稱雲板來連接比手工要好些。)
㈥ 什麼是凸輪從動件的行程
就是凸輪旋轉一周,從動件移動的距離,要記住···不是來回的距離之和,就是最大可以在哪一個范圍內移動這個范圍的長度就是行程
㈦ 凸輪行程如何計算
不知道你說的凸輪行程值得什麼,一般術語都是指的從動件的位移與凸輪轉角的關系。
如果你是這個意思的話你這個提問太泛泛了。根據從動件的及運動形式,行程的計算公式有N多種。跟你舉個例子,5次多項式的運動規律:
S=h*[10*(Ɵ/Ɓ)^3-15*(Ɵ/Ɓ)^4+6*(Ɵ/Ɓ)^5]
其中S是凸輪轉角在Ɵ時從動件的行程,h是從動件的總行程,Ɵ是凸輪轉角,Ɓ是凸輪的升程區間
㈧ 凸輪行程時間如何計算
因為從動件的運動是簡諧運動, 所以全行程是 2Rtgtz ,已知行私的長度是由斜盤傾斜角α的大小決定的,侶調節17來改變斜盤凸輪的行程是困難的, 因此往往是使戊 濁化O<α<25・左右的角度來改變行程的長度。為此,斜凸輪常常用於變速機構。因為從動件的運動是簡諧運動,以,假如直接使活塞桿的端部作用在斜盤上,並不產生一愁活塞式發動機連桿那樣的傾斜影響。另外,如把從動件圍羲旋轉軸對稱配置, 則因能把往復質量的慣性作用完全平衡於小型機構上,而可應用於泵和動力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