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米什金《貨幣金融學》長期匯率中:任何增加國內商品相對於國外商品需求的因素都可能導致國內貨幣升值——
以下是個人理解:
任何增加國內商品相對於國外商品需求的因素,根據需求理論,價格下降需求量上升。舉個例子,比如同質的代表商品,初始時刻在中國的價格為7元,在美國的價格為1美元,此時的匯率為1美元=7人民幣。由於國內增加需求的因素(比如生產能力的提升,這隱含著國內商品價格的下降),國內價格下降到6元,則相對於美國的價格便宜,就會促進出口,由於低價商品的湧入,美國的商品價格也會下降,但不會下降到相當於國內的價格水平,比如下降到了0.9美元(大於此時刻的匯率折算的6/7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此時的匯率變成6/0.9=6.67,即1美元=6.67人民幣。結果是人民幣升值。
2. 貨幣金融學問題
布雷頓體制崩潰後,金銀本位制就不再實行,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實行金銀本位。目前的貨幣體系主要有兩種。1:浮動匯率,其實質就是信用貨幣體系,大國用國力與軍力,控制世界貿易以及原材料市場(比如石油只能用美圓交易.)2.聯系匯率,小國則用聯系匯率,其實質是固定匯率,以某一大國的貨幣做為參考,固定比價,借某大國的貨幣信用來保證本幣的信用.(比如港幣,還有以前的人民幣都是固定匯率.)
3. 貨幣金融學的目錄
第一篇 金融學基礎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
第一節 貨幣的產生與發展
一、貨幣的產生
二、貨幣形式的發展
三、貨幣的本質
第二節 貨幣的職能與作用
一、貨幣的職能
二、貨幣的作用
第三節 貨幣的計量
一、貨幣數量的界定
二、貨幣層次的劃分
第四節 貨幣制度
一、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
二、貨幣制度的演變
第二章 信用和信用工具
第一節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產生和發展
二、信用的構成要素
三、信用的特徵
四、信用的基本功能
第二節 信用形式
一、商業信用
二、銀行信用
三、國家信用
四、消費信用
五、租賃信用
六、證券信用
七、民間信用
第三節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分類
二、信用工具的基本要求
三、典型信用工具
四、證券行市
第四節 信用與經濟
一、信用與經濟發展
二、信用與經濟周期
第三章 利息和利息率
第一節 利息與收益資本化
一、利息理論
二、收益資本化理論
三、利息的計量
第二節 利率與利率體系
一、利率分類
二、復利的運用
三、利率體系
第三節 利率理論
一、市場利率水平的影響因素
二、利率決定理論
三、利率風險結構理論
四、利率期限結構理論
第四節 市場利率與利率市場化
一、年金理論與金融資產定價
二、市場利率發揮作用的條件
三、我國的利率市場化
第四章 外匯與匯率
第一節 外匯與匯率的基本概念
一、外匯的定義及分類
二、匯率及其標價法
三、匯率的種類
第二節 匯率的變化與影響
一、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
二、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第三節 匯率制度及其選擇
一、匯率制度的種類
二、匯率制度的選擇
三、人民幣匯率制度
第二篇 金融機構與市場
第五章 金融與金融體系
第一節 金融與金融體系概述
一、金融的含義及其演變
二、金融體系的構成及功能
第二節 金融機構體系
一、金融機構的產生和發展
二、金融機構存在和發展的內在機理
三、金融機構的構成
四、中國現行的金融機構體系
第三節 金融市場體系
一、金融市場的構成要素
二、金融市場的分類
三、金融市場的功能
第六章 存款類金融機構
第一節 存款類金融機構概述
一、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產生與發展
二、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性質與職能
第二節 存款類金融機構業務
一、資本業務
二、負債業務
三、資產業務
四、中間業務
五、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
第三節 存款類金融機構管理
一、存款類金融機構管理一般原則
二、存款類金融機構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四節 中國存款類金融機構
一、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
二、我國合作金融機構的發展狀況
第七章 非存款類金融機構
第一節 投資類金融機構
一、投資銀行的產生與發展
二、投資銀行的作用
三、投資銀行的運營模式與類型
四、投資銀行的基本業務
五、證券投資基金
六、中國的投資銀行與證券投資基金
第二節 契約類儲蓄機構
一、保險公司
二、保險基金管理
三、保險中介機構
第三節 金融服務機構
一、徵信機構
二、信用評級機構
第八章 金融管理機構
第一節 中央銀行
一、中央銀行產生的背景
二、中央銀行的組織形式
三、中央銀行的基本職能
四、中央銀行的基本業務
五、中國的中央銀行
第二節 金融監管機構
一、金融監管機構與監管對象
二、金融監管的內容
三、金融監管體制
四、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
第九章 貨幣市場
第一節 貨幣市場概述
一、貨幣市場的內涵
二、貨幣市場的特點
……
第三篇 國際金融與全球化
第四篇 金融與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4. 宏觀經濟學和貨幣金融學有什麼聯系
宏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中研究一國經濟總量,總需求與總供給,國民收入總量及構成貨幣與財政等 宏觀經濟學建議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政策 控制和解決通貨膨脹問題。
5. 貨幣金融學的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大部分以講述貨幣為開始,依次講解了貨幣制度、信用與信用工具、利息與利率、外匯與匯率等基本理論和知識,為後面章節的學習提供基本鋪墊;第二部分以商業銀行為起始,循序漸進地介紹了各類金融機構及中央銀行等,這是金融體系的主體,是本書的重點內容;第三部分介紹了各類金融市場的運作,是對前兩部分的深化和完善,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第四部分講解了金融風險、監管及對金融問題的政策調控,是對全書內容的總結。
6. 貨幣金融學 匯率變動計算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貨幣金融學 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有哪些
基礎貨幣由現金和存款准備金兩部分構成,其增減變化,通常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
1、央銀對商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減少,就會使貨幣供應量大幅收縮。通常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銀行對這部分債權有較強的控制力。
2、國外凈資產數額。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一般情況下,若中央銀行不把穩定匯率作為政策目標的話,則對通過該項資產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有較大的主動權;否則,中央銀行就會因為要維持匯率的穩定而被動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平抑匯率,這樣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對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有很大影響,造成通過該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具有相當的被動性。
3、對政府債權凈額。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
①直接認購政府債券;
②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入了流通領域。例如,我國1995年的財政借款存量為1600多億元,對近幾年的基礎貨幣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4、其他項目(凈額)。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它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另:貨幣當局投放基礎貨幣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條:
一是直接發行通貨;二是變動黃金、外匯儲備;三是實行貨幣政策。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2-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8. 利率的風險結構在貨幣金融學的第幾頁
我提交的答案超字數了。
我打包發到你的網路消息里了。
記得下載。
現代貨幣金融學
第一章 導論:1936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論概述
一、考核知識點
1、貨幣本質觀
2、近代貨幣數量說
3、信用利息理論
4、貨幣發行制度
5、維克塞爾的貨幣經濟理論與積累過程理論
二、考核要求
1、了解:貨幣金屬觀與貨幣名目觀的主要觀點;甘末爾的交易方程式;馬歇爾的現金余額說;信用媒介論與信用創造論的主要觀點;通貨主義與銀行主義在貨幣發行制度方面的分歧;維克塞爾的貨幣經濟理論。
2、熟悉:費雪交易方程式與庇古劍橋方程式的異同;貨幣數量說對現代金融理論的影響;節欲論、時差論與均衡利息論的主要觀點;維克賽爾的積累過程理論。
第二章 凱恩斯的貨幣金融學說
一、考核知識點
1.凱恩斯主義產生的背景與影響
2.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
3.貨幣的本質、職能與特徵
4.貨幣供求理論
5.利息理論
6.儲蓄理論
7.半通貨膨脹理論與貨幣政策主張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凱恩斯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凱恩斯理論的影響;凱恩斯的名目貨幣本質觀,物價水平的決定因素;貨幣政策主張。
2.熟悉:貨幣的職能;貨幣的特徵;貨幣供應的渠道;貨幣需求的特徵;利息產生的原因及利率的作用;儲蓄理論;貨幣量變動影響物價的傳導機制。
3.掌握:凱恩斯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外生貨幣供應論;貨幣需求三動機說;貨幣需求的主要影響因素;流動性陷阱;利率的決定因素;半通貨膨脹理論。
第三章 新劍橋學派的貨幣金融學說
一、考核知識點
1.新劍橋學派的產生及其理論特點
2.貨幣需求的七動機說
3.貨幣供應的決定與控制理論
4.借貸資金論
5.利率的作用理論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新劍橋學派的產生及其理論特點;貨幣需求的七個動機;利率的控制方式與作用。
2.熟悉:貨幣需求的分類與特點;貨幣供應的決定與控制理論;通貨膨脹的危害與治理。
3.掌握:貨幣需求七動機說與凱恩斯三動機說的聯系與區別;借貸資金論;新劍橋學派分析的通貨膨脹的原因及其通貨膨脹理論的特點。
第四章 新古典綜合派的貨幣金融學說
一、考核知識點
1.新古典綜合派的形成、影響與理論特點
2.貨幣供應理論
3.貨幣需求理論
4.利率理論
5.儲蓄理論
6.通貨膨脹理論
7.貨幣政策理論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新古典綜合派的形成、影響與理論特點;鮑莫爾模型、惠倫模型的主要內容;哈羅德的實物增長理論;托賓的貨幣增長理論;滯漲的原因分析。
2.熟悉:貨幣乘數論;貨幣供應理論中的「新觀念」;鮑莫爾模型、惠倫模型的主要結論;影響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均衡的主要因素;儲蓄生命周期說;貨幣政策的資產傳導論;抑制通貨膨脹的政策主張。
掌握:內生貨幣供應論;IS—LM模型的理論核心;資產選擇理論;利率的結構理論;通貨膨脹的原因解說;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多重貨幣政策目標論;利率中介指標論。
第五章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的貨幣金融學說
一、考核知識點
1.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的主要理論與特點
2.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的政策取向
3.工資粘性與貨幣的非中性
4.價格粘性與貨幣的非中性
5.利率的作用與信貸配給
6.經濟滯漲理論
7.貨幣政策理論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的主要理論與特點;經濟滯漲理論
2.熟悉: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經濟政策主張的特點;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與中介目標;貨幣政策的信貸傳導機制。
3、掌握:工資粘性與價格粘性的原因解說;工資粘性與價格粘性下的貨幣非中性;利率的激勵效應與選擇效應;銀行最優利率的確定與信貸配給。
第六章 哈耶克的貨幣金融學說
一、考核知識點
1.哈耶克經濟理論的特點
2.中立貨幣說
3.貨幣非國家化
4.通貨膨脹理論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哈耶克經濟理論的特點;貨幣失衡與經濟危機。
2.熟悉:中立貨幣說的主要內容;貨幣中立的條件與意義;自由貨幣的概念;貨幣非國家化的理論;通貨膨脹的原因與治理措施。
3.掌握:中立貨幣的概念;貨幣中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政府壟斷貨幣發行的弊端;私營銀行發行貨幣的可行性與益處;通貨膨脹的危害。
第七章 弗萊堡學派的貨幣金融學說
一、考核知識點
1.社會市場經濟模式
2.貨幣供給理論
3.貨幣政策目標
4.貨幣目標公布制
5.金融體制與金融控制
二、考核要求
1、了解:社會市場經濟的主要內容;金融體制與金融控制的關系;金融體制的構成。
2、熟悉:社會市場經濟中的融資方式;貨幣供應的原則;貨幣供應增長率的區間論;金融控制的重點與手段。
3、掌握: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含義;人民股票籌資方式的優越性;貨幣供應增長率的決定因素;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與中介目標;貨幣目標公布制的含義及優越性。
第八章 瑞典學派的貨幣金融學說
一、考核知識點
1.瑞典學派的理論特點
2.利率的作用理論與政策主張
3.通貨膨脹理論
二、考核要求
1.了解:瑞典學派的理論特點;利率政策主張;全球通貨膨脹理論模型。
2.熟悉:利率對物價的影響;利率對金融機構行為的影響;通貨膨脹國際傳遞的主要途徑。
3.掌握:利率對經濟運行的決定性作用;北歐模型的主要內容與結論;經濟開放型小國應對通貨膨脹國際傳遞的主要對策。
第九章 貨幣學派的貨幣金融學說
一、考核知識點
1.貨幣學派的形成與影響
2.貨幣學派的理論特點
3.貨幣需求理論
4.貨幣供給理論
5.貨幣供給傳導機制
6.貨幣時滯理論
7.通貨膨脹理論
8.貨幣政策理論
二、考核要求
1.了解:貨幣學派的形成與影響;貨幣學派的理論特點;貨幣供應增長率的確定;布倫納和梅爾澤的傳導機制理論;自然失業率假說;貨幣政策的地位。
2.熟悉:弗里德曼—施瓦茲的貨幣供應決定模型;卡甘的貨幣供應決定模型;貨幣時滯效應的特點與意義;通貨膨脹的誘惑與危害;通貨膨脹的治理措施;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與中介指標。
3.掌握: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決定因素、函數式及貨幣需求函數的特點與意義;貨幣供應量的外生性與可控性;弗里德曼與凱恩斯在貨幣傳導機制理論上的分歧;通貨膨脹的定義及其貨幣性原因;單一規則的內涵與實施。
第十章 供給學派的貨幣金融學說
一、考核知識點
1.供給學派的興起和影響
2.供給學派的主要論點與政策主張
3.稅率對儲蓄、投資的影響
4.通貨膨脹理論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供給學派的興起和影響。
2、熟悉: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危害;貨幣通貨膨脹的治理對策;貨幣制度的改革建議。
3、掌握:供給學派的主要論點與政策主張;拉弗曲線;稅率對儲蓄、投資的影響;通貨膨脹的原因。
第十一章 合理預期學派的貨幣金融學說
一、考核知識點
1.合理預期學派的形成與理論特點
2.預期理論與合理預期論
3.合理預期與貨幣中性
4.合理預期與利率
5.合理預期與菲力普斯曲線
6.預期通貨膨脹論
7.貨幣政策主張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合理預期學派的形成與理論特點;西方經濟學中的預期理論
2.熟悉:合理預期與實際利率的決定;合理預期與利率的期限結構;合理預期與菲力普斯曲線。
3.掌握:合理預期理論的核心命題與依據;合理預期與貨幣的中性;預期通貨膨脹論;貨幣政策主張。
第十二章 西方貨幣金融學說的新發展
一、考核知識點
1.經濟貨幣化
2.金融創新
3.金融深化論與金融壓抑論
4.金融結構與發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經濟貨幣化的影響因素;現代金融創新的主要表現及特徵;金融創新的利弊與對策;發展中國家貨幣金融的特徵;發展中國家金融深化的政策建議;金融結構的基本類型;金融發展的12條規律。
2、熟悉:經濟貨幣化的作用與影響;現代金融創新成因的各種解;衡量金融結構演變過程的指標;影響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的基本因素。
3、掌握:經濟貨幣化的含義與衡量;金融創新的概念;金融深化論、金融壓抑論的核心觀點;金融結構的含義;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第三部分 試題類型及規范解答舉例
一、名詞解釋
1、內生貨幣供應論
2、社會市場經濟模式
二、單選題(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請將其編號填入括弧內。)
1、凱恩斯認為,利率的決定因素是( )。
A.貨幣的供應 B.借貸資金的供應
C.儲蓄與投資 D.借貸資金的供應與國民收入
2、貨幣學派認為,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應該是( )。
A.充分就業 B.穩定貨幣 C.經濟增長與貨幣穩定
D.穩定貨幣、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
三、多選題(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請將其編號分別填入該題的括弧內。少選、多選均不得分。)
1、借貸資金論,借貸資金的供給來源包括( )。
A.當前儲蓄 B.出售固定資產的收入
C.窖藏現金的啟用 D.銀行體系創造的新增貨幣量
E.通貨膨脹收入
2、新古典綜合派認為,影響利率風險結構的主要因素有( )。
A.違約風險 B.流動性風險 C.期限長短
D.所得稅規定 E.對未來市場利率的預期
四、判斷並改錯(分別用「×」、「√」表示錯誤和正確)
1、新古典綜合派主張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 )
2、合理預期學派認為,公眾能夠准確地預期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所以貨幣政策無效。( )
五、簡答題
1、弗萊堡學派認為貨幣目標公布制的優越性有哪些?
六、論述題
試依據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對我國政府目前實施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評析。
參 考 答 案
一、名詞解釋
1、內生貨幣供應論:貨幣供應量是由經濟體系內部諸多變數決定並影響經濟運行的內生變數,貨幣供應量的多少是由中央銀行、金融機構、企業和公眾的行為共同決定的。
2、社會市場經濟模式:是指在國家保護和維持的社會經濟秩序下,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所具有的全部有效機能,保證生產力的發展和技術進步與個人自由達到完全一致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
二、單選題
1、A 2、B
三、多選題
1、ABCD 2、ABD
四、判斷並改錯
1、新古典綜合派主張將 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
2、√
五、簡答題
1、(1)表明中央銀行防止通貨膨脹的堅定決心;
(2)有效防止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有利於鞏固社會夥伴關系;
(3)有利於協調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其他經濟政策的關系;
(4)為各經濟單位安排下一年度的經濟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數據;
(5)把中央銀行的行為置於公眾的監督之下。
六、論述題
共有4個要點:
1.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
2.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主張
3.我國政策目標實施的經濟政策
4.理論聯系實際(能夠自圓其說,否則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