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竹蜻蜓會飛的原理是什麼
隨空氣漩渦上升
竹蜻蜓是我國古代一大發明。玩時,雙手一搓,然後手一松,竹蜻蜓就會飛上天空。旋轉好一會兒後,才會落下來。
這種簡單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傳教士驚嘆不已,將其稱為「中國螺旋」。上世紀三十年代,德國人根據「中國螺旋」的形狀和原理發明了直升機上天的螺旋槳。
竹蜻蜓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竹柄。用一根竹片削成長20厘米、直徑4至5毫米的竹竿(柄)。二是「翅膀」。用一片長18至20厘米、寬2厘米、厚0.3厘米的竹片,中間打一個直徑4至5毫米的小圓孔,用於安裝竹柄。然後在小孔兩邊對稱各削一個斜面,以起到竹蜻蜓隨空氣漩渦上升的作用。翅膀做好後,將竹柄插入其小孔中。玩時,用雙手掌夾住竹柄,快速一搓,雙手一松,竹蜻蜓就飛向了天空
㈡ 竹蜻蜓是什麼意思
如圖所示:傳統玩具,自己製作,不用花錢。
㈢ 竹蜻蜓是什麼現象
竹蜻蜓可以飛行,原理是:
1、竹蜻蜓的葉片和水平旋轉面之間有一個傾角,當旋翼旋轉時,旋轉的葉片將空氣向下推,形成一股強風,而空氣也給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這股升力隨著葉片的傾斜角而改變,傾角大升力就大,傾角小升力也小。當升力大於竹蜻蜓的重量時,竹蜻蜓便可向上飛起。
2、翼面的阻力面積愈大作用力愈大,因而反作用力也愈大(浮力也愈大),竹蜻蜓就飛得愈高。但是我們也發現阻力面積愈大,所需的旋轉力愈大,因此在實際竹蜻蜓的操作中並不實用,可能需要在力與角度面積中找出一個平衡點使得竹蜻蜓省力好操作又飛得高。
竹蜻蜓的結構:
1、竹柄
竹柄是用一根竹片削成長20厘米、直徑4至5毫米的竹竿製成。
2、「翅膀」
竹蜻蜓的「翅膀」用一片長18至20厘米、寬2厘米、厚0.3厘米的竹片製成,中間打一個直徑4至5毫米的小圓孔,用於安裝竹柄,然後在小孔兩邊對稱各削一個斜面,以起到竹蜻蜓隨空氣漩渦上升的作用。
竹蜻蜓的使用方法:
使用竹蜻蜓時,用雙手掌夾住竹柄,快速一搓,雙手一松,竹蜻蜓就可以飛向天空。
㈣ 平衡竹蜻蜓的原理
平衡竹蜻蜓原理如下:
蜻蜓之所以會平衡,是因為它的重心在嘴尖這點的下方。雖然看起來蜻蜓全身在空中,但是由於蜻蜓翅膀呈對稱性且頭部重量較重,因此全身的重心在嘴尖這點的下方。所以說不光是在支柱上,任何支點它都能穩如泰山。
(4)竹蜻蜓是什麼杠桿擴展閱讀
平衡竹蜻蜓製作秘笈:
製作秘笈只有一條:不斷地做減法。
即通過不斷地削減翅膀,不斷測試哪邊重了哪邊輕了,再削減……最終當兩邊翅膀達到平衡時,竹蜻蜓細細長長的身軀就達到了平衡。
1.切割翅膀的竹片時,要保證有餘量,以便做「減法」時有足夠餘地。
2.切削翅膀時,每次削減一點點,不可過度削減;邊切削邊測試,最終達到平衡為准。
3.製作竹蜻蜓的嘴時,加熱和彎曲定型時使用的力道要適中,不可過度。
㈤ 竹蜻蜓會飛的原理是什麼
隨空氣漩渦上升
竹蜻蜓是我國古代一大發明.玩時,雙手一搓,然後手一松,竹蜻蜓就會飛上天空.旋轉好一會兒後,才會落下來.
這種簡單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傳教士驚嘆不已,將其稱為「中國螺旋」.上世紀三十年代,德國人根據「中國螺旋」的形狀和原理發明了直升機上天的螺旋槳.
竹蜻蜓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竹柄.用一根竹片削成長20厘米、直徑4至5毫米的竹竿(柄).二是「翅膀」.用一片長18至20厘米、寬2厘米、厚0.3厘米的竹片,中間打一個直徑4至5毫米的小圓孔,用於安裝竹柄.然後在小孔兩邊對稱各削一個斜面,以起到竹蜻蜓隨空氣漩渦上升的作用.翅膀做好後,將竹柄插入其小孔中.玩時,用雙手掌夾住竹柄,快速一搓,雙手一松,竹蜻蜓就飛向了天空.
㈥ 竹蜻蜓省力嗎為什麼
當然省力啊,
竹蜻蜓的葉片和水平旋轉面之間有一個傾角(這個傾斜角度是可以調整的)。
當旋翼旋轉時,旋轉的葉片將空氣向下推,形成一股強風,而空氣也給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這股升力隨著葉片的傾斜角而改變,傾角大升力就大,傾角小升力也小。當升力大於竹蜻蜓的重量時,竹蜻蜓便可向上飛起。
竹蜻蜓的葉片和旋轉面也保持一個傾角,所以當我們用手旋轉竹蜻蜓時,它會得到空氣的反作用推力而向上飛出。
翼面的阻力面積愈大作用力愈大,因而反作用力也愈大(浮力也愈大),竹蜻蜓就飛得愈高。但是我們也發現阻力面積愈大,所需的旋轉力愈大,因此在實際竹蜻蜓的操作中並不實用,可能需要在力與角度面積中找出一個平衡點使得竹蜻蜓省力好操作又飛得高。
㈦ 竹蜻蜓是用杠桿原理嗎
不是杠桿原理
竹蜻蜓的原理跟螺旋槳的原理是一樣的,是靠槳葉在空氣中旋轉將轉動功率轉化為推進力的裝置.螺旋槳葉是螺旋面,其轉動的時候,空氣對槳葉的作用力可以分解成向上的力和旋轉方向相反的力,轉動的越快,那個分解的向上的力就越大,從而使螺旋槳就可以上升.直升飛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㈧ 竹蜻蜓利用了什麼物理原理
竹蜻蜓製造出直升飛機
爆竹製造出炸彈
磁鐵製造指南針
㈨ 竹蜻蜓升空原理是什麼
竹蜻蜓升空原理為:當旋翼旋轉時,旋轉的葉片將空氣向下推,形成一股強風,而空氣也給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這股升力隨著葉片的傾斜角而改變,傾角大升力就大,傾角小升力也小。阻力面積愈大,所需的旋轉力愈大,因此在實際竹蜻蜓的操作中並不實用,可能需要在力與角度面積中找出一個平衡點使得竹蜻蜓省力好操作又飛得高。
竹蜻蜓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民間兒童玩具之一,流傳甚廣。竹蜻蜓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竹柄。二是「翅膀」。玩時,雙手一搓,然後手一松,竹蜻蜓就會飛上天空。
旋轉一會兒後,才會落下來。它是中國古代一個很精妙的小發明,這種簡單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傳教士驚嘆不已,將其稱為「中國螺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德國人根據「竹蜻蜓」的形狀和原理發明了直升機的螺旋槳。
(9)竹蜻蜓是什麼杠桿擴展閱讀:
竹蜻蜓的來歷:
竹蜻蜓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兒童玩具,其外形呈T字形,橫的一片像螺旋槳,當中有一個小孔,其中插一根筆直的竹棍子,用兩手搓轉這一根竹棍子,竹蜻蜓便會旋轉飛上天,當升力減弱時才落到地面。在製作和玩耍竹蜻蜒的過程中,可以領略中國古老兒童玩具的趣味和科學技術的奧妙。
從對大自然中蜻蜓飛翔的觀察中受到啟示,公元前500中國人製成了竹蜻蜓,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中國孩子手中的玩具。
在18世紀傳到歐洲,啟發了人們的思路,被譽為「航空之父」的英國人喬治·凱利一輩子都對竹蜻蜓著迷。他的第一項航空研究就是在1796年仿製和改造了「竹蜻蜓」,並由此悟出螺旋槳的一些工作原理。他的研究推動了飛機研製的進程。並為西方的設計師帶來了研製直升機的靈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蜻蜓
㈩ 竹蜻蜓是什麼原理為什麼轉動螺旋槳就可以上升
原理:竹蜻蜓的葉片和水平旋轉面之間有一個傾角(這個傾斜角度是可以調整的)。
當旋翼旋轉時,旋轉的葉片將空氣向下推,形成一股強風,而空氣也給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這股升力隨著葉片的傾斜角而改變,傾角大升力就大,傾角小升力也小。當升力大於竹蜻蜓自身的重力時,竹蜻蜓便可向上飛起。
竹蜻蜓的葉片和旋轉面也保持一個傾角,所以當我們用手旋轉竹蜻蜓時,它會得到空氣的反作用推力而向上飛出。
(10)竹蜻蜓是什麼杠桿擴展閱讀:
中國的竹蜻蜓是直升機發明的靈感來源
中國的竹蜻蜓和義大利的達芬奇的直升機素描,為現代直升機的發明提供了靈感,指出了正確的思考方向,通常被認為是直升機發展的起點。
竹蜻蜓,又稱飛旋和「中國頂」,是它們祖先的奇特發明。竹蜻蜓被認為早在公元前400年就存在於中國,而更保守的估計是明朝(約公元1400年)。這就是所謂的竹蜻蜓民間玩具,一直流傳至今。
現代直升機比竹蜻蜓復雜一千萬倍,但其飛行原理與竹蜻蜓相似。現代直升機的旋翼軸就像竹蜻蜓的葉片,旋翼軸就像竹蜻蜓的竹簽,旋翼的發動機就像我們的雙手用力摩擦在一起。竹蜻蜓的葉子是圓的,前面鈍的,後面鋒利的。上表面是拱形的,下表面是平的。
當氣流通過拱形的上表面時,流速快,壓力低。當氣流通過一個較低的平面時,它的速度很慢,而壓力很大。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間形成壓力差,產生向上的升力。當升力大於它自身的重量時,蜻蜓就會飛到空中。直升機旋翼產生升力的原因與竹蜻蜓相同。
簡明的大英網路全書、卷9日表示:「飛行的直升機是最早的想法之一,多年來一直認為,達芬奇首先提出了這個想法,但現在知道中國製造的玩具直升機在中世紀的歐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