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匯率下降,即本幣升值,為什麼不利於出口而有利於進口
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匯率是以直接標價表示的,也就是說以單位外幣能夠兌換到多少本幣來表示的,稱為直接標價法,在這種標價法下,匯率下降,就是單位外幣兌換到的本幣數下降,本幣升值.
作為出口商品,在以外幣表示的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出口後獲得的外幣兌換到的本幣數下降,使企業的利潤率下降或者沒有利潤甚至虧損,影響出口的積極性,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不利於商品出口.
相反,在以外幣表示的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進口單位外幣的商品化費的本幣數減少,降低了進口成本,使進口利潤率上升,有利於進口.
2. 為什麼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出口
這個道理不是很簡單嗎??
人民幣匯率升值,當然會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舉個例子:一個蘋果在中國賣1元時,根據先前的美元對人民幣匯率1 :8時,在美國只賣1/8美元,而當美元對人民幣匯率1 :7時,人民幣升值了,在一個蘋果在美國就賣1/7美元了,因此美國會減少對中國蘋果的進口,而轉向其它國家進口蘋果。同樣的道理,當一瓶可樂在美國賣0.4美元時,根據美元對人民幣匯率1 :8時,在中國就賣到了3.2元,而當人民幣升值,美元對人民幣匯率1 :7時,可樂在中國就只賣2.8元了,當然會增加對美國可樂的進口!!
匯率貶值,出口增加,國外對本國這類產品的需求就增加,在本國生產能力有剩餘時,當然會使本國生產增加,從而擴大就業!反之也是如此啊!!
3. 人民幣匯率升值為什麼不利於中國出口
按中國人的一貫思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美國的勸告,反著做就可以了。美利堅要我們升值,我們偏不能升值。但事實究竟怎樣,還是要講清楚:匯率上漲,受益者是人民幣持有人,即13億民眾。你可以輕松去加勒比海灘度假,甚至娶一個年輕漂亮的馬來西亞太太。乍看這個題目,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寫錯了。人民幣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何來貶值而言?不錯,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國際市場上,人民幣VS美元要升值,在國內人民幣VS大排面要貶值。 1、美元公式:一個很重要的公式是我們一切分析的基礎:美元報價=人民幣報價*匯率。如一隻中國產的茶杯,價格4元,人民幣匯率8.27,茶杯賣到美國,報價為4/8.27=0.5元美元。美國抱怨中國貨太便宜,0.5美元的價格讓美國人實在難以競爭,小布希想盡一切辦法,要讓美國市場上的中國貨從0.5漲價到0.7-0.8美元。 官方媒體翻來覆去強調,美利堅強制人民幣匯率升值,匯率升值至1:5,美元報價自動漲至4/5=0.8美元,就沒什麼競爭力了。事實上,等式的右邊有兩項 -匯率、人民幣報價。美國人還有另一種陰謀,如果中國通脹,杯子賣到7元一隻,則7/8.27=0.8美元,一樣達到目的。 2、通脹:通脹說來就來,一夜之間,物價就漲上去、電煤礦油就缺口、經濟就過熱了。什麼導致經濟過熱?按央行官員的口徑,是汽車、鋼鐵、電解鋁等行業的過度投資。但過度投資的根源是價格上漲。價格上漲的根源是需求過熱,需求過熱的根源呢?央行官員就瞠目結舌,答不上來了。在8.27的匯率下,美國人的一個手段,就是用盡量多的美元沖擊人民幣體系。固定匯率類似一種坐莊系統,賣盤太多時,莊家就要進場維持價格。美國人拋多少,央行就得要接多少。不然這個8.27就名存實亡了,也達不到幫助企業出口的目的。 過去的一年中,大量熱錢湧向中國,美國人的行為可謂瘋狂 -中國的基本面很強,美國財團充滿信心,投機資金源源不絕。年終總結,央行每天買進5億美元,一年累計買入了1600億美元。04年1-6月又買了700億之巨,外匯儲備達到4700億美元。央行和商業銀行有很大區別,商業銀行資源有限,且用的是舊錢;商業銀行買賣外匯,不會影響金融穩定。央行是發鈔行,擁有鑄幣權。理論上,央行的接盤能力是無限的。手中一些有限的流動資金用完後,可以開動印鈔機,印製新錢,接下美元。但新錢有新錢的壞處——新鈔一發,後患無窮。美國人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大量新印製的人民幣流入市場,將導致物價系統的災難。中國商業銀行的放大系數約為2.5-3.5。去年,M2貨幣總量由18萬億增長到22萬億,如果沒有美元潮,放貸額甚至是縮減的,商業銀行會惜貸,信貸失控純屬無稽之談。新增4萬億貨幣總量,對僅有10萬億GDP的經濟體來說太大了。一下子多了這么多錢,物價豈能不漲?物價一漲,生產企業豈會不大幹快上,盡量多快開工?便出現所謂的經濟過熱。即是說,聯系匯率導致人民幣被低估,美國人沖擊人民幣,貨幣供應量增加、物價上漲、經濟過熱。用格林斯潘的話說,如果中國堅持不升值,他們自己的貨幣就會出問題。 3、魚與熊掌:如果人民幣被低估,美國人必然樂意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最終導致人民幣過多,通貨膨脹。經濟是均衡的,你堅持固定匯率不動搖,我就用美元沖你人民幣,最終導致你通貨膨脹,失去競爭力。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選擇固定匯率,還是選擇穩定物價?中央的態度很明確,固定匯率是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去年頂住7國財長的壓力,被認為是外交縱橫的一項重大收獲。按中國人的一貫思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美國的勸告,反著做就可以了。美利堅要我們升值,我們偏不能升值。但事實究竟怎樣,還是要講清楚:匯率上漲,受益者是人民幣持有人,即13億民眾。你可以輕松去加勒比海灘度假,甚至娶一個年輕漂亮的馬來西亞太太。匯率不漲、國內通脹的話,受益的是政府和銀行。作為最大的債務人,幾萬億壞帳相應縮水,更容易償還,政府獲得大量的鑄幣權,以應付財政開支。財富只有一筆,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總之,百姓去加勒比渡假是沒有指望了,更沒錢娶一房馬來太太,這些錢將用來填補國有銀行的虧空。總體上,以國家利益而說,填補銀行總比去海灘渡假重要得多,但還是應跟民眾解釋清楚,中央的選擇中,誰是受益者、誰是受害者。 4、房地產:新一輪熱錢潮的一個奇怪現象,是游資收購房地產,而不是傳統意義的股票與債券。國際換匯資金,講究
4. 外匯匯率上升為什麼促進出口解釋越詳細越好~~
匯率升高只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反過來,匯率降低,有利於出口,不利於進口。
舉個例子,價格和需求是趨於平衡的,那麼原來進口的貨物一件只要5塊錢,匯率升高後,一件就只要4塊錢,價格減低了,需求量便會增加,所以進口貨物的數量就多了,反之,出口的貨物因為價格的上漲,需求就減少了。
5. 為什麼本幣匯率上升不利於該國擴大外需本幣匯率上升,不是錢變多了
匯率上升,本幣升值,國內企業在生產產品成本不變的情況下,要實現與本幣升值前同等的利潤,以外匯計算的銷售價格就必須提高,而同樣的產品在國外提高價格後其銷量必然下降。因此,不利於出口。
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比值的下跌,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舉例說匯率貶值。 而其他貨幣相對人民幣則叫貶值。這也就是咱們國內常說的人民幣升值了。但同時也說。是相對其它貨幣升值。
在浮動匯率制下。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這是很特殊的情況。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
(5)為什麼匯率增加了不利於出口擴展閱讀:
匯率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1、匯率不穩,加深國家爭奪銷售市場的斗爭,影響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
2、影響某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促進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的形成。
3、加劇投機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同時又促進國際金融業務的不斷創新。
4、一些主要國家匯率的變化直接影響國際外匯市場上其他貨幣匯率變化,使國際金融動盪不安。
5、由於匯率頻繁變動,外匯風險增加,外匯投機活動加劇,這就更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
6、匯率大起大落,尤其是主要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資本借貸活動。
6. 人民幣匯率上漲不利於出口,利於進口。這是為什麼
中國的產品歷來是以價格來以高質量的外國產品競爭.一旦人民幣匯率上升,那麼就以為著中國產品在外國市場上的價格就比原來高,價格一高,中國產品的價格優勢就無法體現,那麼就無法和高質量的外國產品競爭,則不利於出口.一般來說,外國的產品進口到我國,價格一般是偏高的,如果人民幣匯率上升,那麼以為著外國商品的進口價格降低,則有利於進口.
7. 1外匯與外幣有什麼區別 2匯率怎麼算 3為什麼匯率增加不利於出口
一、匯與鈔(前提是你說的外幣指現鈔),只在國內有區別,銀行的賣出價是一樣的,收購價匯比鈔貴;在國外,沒有鈔匯之分。
二、人民幣匯率按照銀行牌價計算;外匯之間的匯率,按照國際市場價格計算。
三、產品生產國的匯率上升,導致成本增加,從而提高了出廠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即喪失了價格競爭力(在可比的情況下)。
四、回答你的補充:同樣一個小飾品,若歐元兌人民幣匯率下降了5%,就是7.5元,你是願意買12.5元的?還是願意買7.5元的?已經很清楚了吧?
就是沖著你的40大分來的,加給我吧!
8. 為何本國匯率上升在貿易方面會不利於出口
本國匯率上漲,意味著人民幣升值,就表示中國貨物在外國市場漲價了,那買的就少了,那出口當然不景氣了!
9. 中美匯率的提高 為什麼對出口不利
中美匯率的提高以後,以前1美元兌換8塊人民幣,現在人民幣升值了,一美元只能換六塊人民幣,此時一美元能夠買到的中國商品就會減少,這樣就會使得外國減少對中國商品的進口,因此不利於出口。
例如,原來匯率是1美圓=8.3人民幣,現在人民幣升值到了1美圓=7.9人民幣了。出口1000萬美圓的貨物,原來能換回8300萬人民幣,現在,只能換回7900萬了,損失了400萬人民幣。
本幣貶值會有利於本國的出口。
舉例來說:假設人民幣兌美元原來是7:1,那麼美國人在中國拿一塊美金可以買到相當於7人民幣的東西。人民幣貶值,匯率變成8:1,那麼現在美國人在中國拿一塊美金可以買到相當於8人民幣的東西,也就是說,東西對他來說變得便宜了,那麼理性經濟的假設下,中國的東西相對變得便宜,就會多買,那麼相對中國來說,出口就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