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率問題

匯率問題

發布時間:2021-05-10 18:59:34

㈠ 有關匯率問題

1。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USD to CNY 一個意思。

2。人民幣匯率 按一般來說,大多數國家採用直接標價法,英國,美國都是採用間接標價法。人民幣匯率一般說的就是直接標價法下的那個數值。你懂的。

3。人民幣升值 與 人民幣匯率升值 有區別嗎?
人民幣匯率升值???貌似大家都不那麼說啊。在直接標價法下,人民幣匯率上升,表示人民幣貶值。匯率下降,人民幣升值。

㈡ 匯率問題

1、政治局勢:國際國內政治局勢變化對匯率有很大影響,局勢穩定,則匯率穩定;局勢動盪則匯率下跌。2、經濟形勢:一國經濟各方面綜合效應的好壞,是影響本國貨幣匯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3、軍事動態:戰爭、局部沖突、暴亂等將造成某一地區的不安全,對相關地區以及弱勢貨幣的匯率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遠離事件發生地國家的貨幣和傳統避險貨幣的匯率則有利。4、政府、央行政策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5、市場心理: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6、投機交易: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充斥在外匯市場中的國際游資越來越龐大,這些資金有時為某些投機機構所掌控,由於其交易額非常巨大,並多採用對沖方式,有時會對匯率走勢產生深遠影響。7、突發事件: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會對市場心理形成影響,從而使匯率發生變化,其造成結果的程度,也將對匯率的長期變化產生影響。

㈢ 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

這個叫人民幣境外套利,是由於兩個市場的人民幣匯率水平不同導致的利差收益。

若按照帖子中的邏輯,不太可能,少個環節——因為香港算是境外,人民幣不肯能直接匯出
只能先轉成HKD或是USD再進入香港操作。

這樣就好辦了。你在大陸按照官價吧630RMB換成100USD,然後匯至HK。
在HK的賬戶上,100USD可以按香港的RMB匯率可以換到650RMB,自動貶值。
隨後,你的RMB就只能留在香港了,不然進大陸的話還要有一個「升值」的過程,實際價值是一致的。這種投機得不到認可,因為香港以RMB計價的東西均>=大陸市場,直接對沖這些在賬面上的溢出。 當然除非你在境外發行人民幣結算股票,債券什麼的,套利才能實現。

㈣ 關於匯率問題

2.3.1國際收支因素
國際收支,狹義而言,是指一國對外經濟交往中所發生的全部外匯收入和支出。當一國的收人大於支出時,為國際收支順差;反之,一國收入小於支出時,為國際收支逆差。當一國處於國際收支順差時,表現在外匯市場上,可以說是外匯供大於求,因而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外國貨幣匯率下降。而當一國處於國際收支逆差時,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不應求,所以本幣匯率下降,外幣匯率上升。關於匯率決定的國際收支因素分析,可以採用均衡匯率法。
例如自 20 世紀 80 年代中後期開始,美元在國際經濟市場上長期處於下降的狀況,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斷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國長期以來出現國際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僅以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貿易部分來看,當一國進口增加而產生逆差時,該國對外國貨幣產生額外的需求,這時,在外匯市場就會引起外匯升值,本幣貶值,反之,當一國的經常項目出現順差時,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與外匯供給的增長,本幣匯率就會上升。
2.3.2 通貨膨脹因素
(1)通貨膨脹、購買力平價指標與匯率決定的因素分析
在紙幣流通制度下,貨幣之間的折算基礎是各自內含的價值量,這就意味著匯率實質上就是兩國貨幣所具有的價值量為基礎而形成的交換比例。如果貨幣的對內價值量降低,其對外價值,即匯率則必然隨之下降。通貨膨脹是從紙幣代替金屬鑄幣後出現的,其表現為商品物價的普遍上漲。貨幣購買力降低,而其本質是貨幣內含價值量的降低。
因為匯率涉及到兩種貨幣的價值比較,所以必須同時考察兩個國家的通貨膨脹情況,即要考察兩國的通貨膨脹相對比率。一般地,相對通貨膨脹比率較高的國家,其貨幣的國內價值下降的速度更快,於是其貨幣匯率也會隨之下降。如果兩國通貨膨脹率非常接近,那麼對匯率的作用相互抵消,名義匯率應不受影響。
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長期、主要而又有規律性的因素。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從根本上說是根據其所代表的價值量的對比關系來決定的。因此,在一國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就會減少,其實際購買力也就下降,於是其對外比價也會下跌。當然如果對方國家也發生了通貨膨脹,並且幅度恰好一致,兩者就會相互抵消,兩國貨幣間的名義匯率可以不受影響,然而這種情況畢竟少見,一般來說,兩國通貨膨脹率是不一樣的,通貨膨脹率高的國家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率低的國家貨幣匯率上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為它的影響往往要通過一些經濟機制體現出來:商品勞務貿易機制、國際資本流動渠道、心理預期渠道等。
(2)絕對購買力平價指標
絕對購買力平價是指某一時點上兩國物價水平之比,其所說明的是靜態的某個時點的兩國貨幣間匯率的決定。
設A、B兩國t時刻的物價水平分別是Pa與Pb,S是匯率。則:
………(2-2-28)
例如,美國的物價水平比英國的高出一倍,則兩國的購買力平價為:
2$/£………(2-2-29)
上述一般物價水平是指一國所有商品和勞務的平均物價水平,而這是一個很難測定的量。所以用絕對購買力平價來計算匯率,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低。對它的缺點的克服是從動態觀點考慮的相對購買力平價。
(3)相對購買力平價指標
相對購買力平價指標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匯率的變化與該時期兩國物價水平的相對變化成比例,說明的是動態的某個時期的兩國貨幣間匯率的決定。若以下標0代表基期,1代表報告期。則相對購買力平價計算公式為:
………(2-2-30)
例如,美元對英鎊的基期匯率為2$/£。由於資本主義世界范圍的通貨膨脹,英國的物價指數從基期的100上升到下一期的240,而同期美國的物價指數更是漲至320。很顯然,兩國的物價水平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基期匯率2$/£已不再符合兩國貨幣之間新形成的購買力對比關系,因此必須按兩國物價的相對變化對基期匯率作出調整,以重新確定新的均衡匯率:
×2$/£=2.66$/£………(2-2-31)
2.3.3 利率因素
(1)利率與匯率決定
利率是資金的「價格」,也就是獲得資金使用的代價或者讓渡資金使用的收益。利率的高低代表了一國金融資產對外的吸引力,會直接引起國際間套利資本的流動,並導致匯率的波動。通常,利率的變動首先會影響到本國貨幣的供需平衡,從而影響匯率水平。當一國貨幣資金的利率相對提高時,使用本國貨幣的資金成本相對上升,這使得在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的供應相對減少;同時,當利率相對提高時,讓渡資金的收益相對會上升,這會吸引外資內流,使得外匯市場上外國貨幣的供應增加。這樣從兩個方面,本國利率的相對上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反之,該國貨幣的匯率會貶值。
考察利率因素,依然要考察兩國貨幣的不同利率,也就是相對利率。如果一國利率上升,但別國也同幅度上升,則匯率一般不會受到影響;如果一國利率雖有上升,但別國利率上升更快,則該國利率相對來說反而下降了,其匯率也會趨於下跌。另外,利率的變化對資本在國際間流動的影響還要考慮到匯率預期變動的因素,只有當外國利率加匯率的預期變動率之和大於本國利率時,把資金移往外國才會有利可圖,這便是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十分著名的國際資金套買活動的「利率平價理論」。
最後,一國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還可通過貿易項目發生作用。當該國利率提高時,意味著國內居民消費的機會成本提高,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同時也意味資金利用成本上升,國內投資需求也下降,這樣,國內有效需求總水平下降會使出口擴大,進口縮減,從而增加該國的外匯供給,減少其外匯需求,使其貨幣匯率升值。不過在這里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利率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是短期的,一國僅靠高利率來維持匯率堅挺,其效果是有限的,因為這很容易引起匯率的高估,而匯率高估一旦被市場投資者投機者所認識,很可能產生更嚴重的本國貨幣貶值風潮。例如,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里根入主白宮以後,為了緩和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復甦,採取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其結果使美元在 20世紀 80 年代上半期持續上揚,但是 1985 年,伴隨美國經濟的不景氣,美元高估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從而引發了 1985 年秋天美元開始大幅度貶值的風潮。
2.3.4 經濟增長率的差異因素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一國實際經濟增長率相對別國來說上升較快,其國民收入增加也較快,會使該國增加對外國商品和勞務的需求,結果會使該國對外匯的需求相對於其可得到的外匯供給來說趨於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不過在這里注意兩種特殊情形:一是對於出口導向型國家來說,經濟增長是由於出口增加而推動的,那麼經濟較快增長伴隨著出口的高速增長,此時出口增加往往超過進口增加,其匯率不跌反而上升;二是如果國內外投資者把該國經濟增長率較高看成是經濟前景看好、資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那麼就可能擴大對該國的投資,以至抵消經常項目的赤字,這時,該國匯率亦可能不是下跌而是上升。我國就同時存在著這兩種情況,自 2005 年 7 月份人民幣小幅升值以來中國一直面臨著更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
2.3.5 財政收支狀況因素
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常常也被作為該國貨幣匯率預測的主要指標。當一國出現財政赤字,其貨幣匯率(浮動匯率制度下)是上浮還是下浮主要取決於該國政府所選擇的彌補財政赤字的措施。一般來說,為彌補財政赤字一國政府可採取四種措施:一是通過提高稅率來增加財政收入,如果這樣,會降低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從而個人消費需求減少,同時稅率提高會降低企業投資利潤率而導致投資積極性下降,投資需求減少,導致資本品、消費品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進而導致匯率升值;二是減少政府公共支出,這樣會通過乘數效應使該國國民收入減少,減少進口需求,促使匯率升值;三是增發貨幣,這樣將引發通貨膨脹,由前所述,將導致該國貨幣匯率貶值;四是發行國債,從長期看這將導致更大幅度的物價上漲,也會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在這四種措施中,各國政府比較有可能選擇的是後兩種,尤其是最後一種,因為發行國債最不容易在本國居民中帶來對抗情緒,相反由於國債素有「金邊債券」之稱,收益高,風險低,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較好的投資機會,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因此在各國財政出現赤字時,其貨幣匯率往往是看貶的。
2.3.6 外匯儲備因素
一國中央銀行所持有外匯儲備充足與否反映了該國干預外匯市場和維持匯價穩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匯儲備的高低對該國貨幣穩定起主要作用。外匯儲備太少,往往會影響外匯市場對該國貨幣穩定的信心,從而引發貶值;相反外匯儲備充足,往往該國貨幣匯率也較堅挺。例如:1995 年 3 月到 4 月中旬國際外匯市場爆發美元危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柯林頓政府為緩和墨西哥金融危機動用了 200 億美元的總統外匯平準基金,動搖了外匯市場對美國政府幹預外匯市場能力的信心。
2.3.7 相對勞動生產率差異因素
這一點,可以從「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理論中體現出來。「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的理論內核就可以概括為:如果一價定律成立於兩國的貿易品部門、工資跨部門均等化成立於本國的貿易品和非貿易品部門,則兩國間兩部門相對勞動生產率的偏差會引致兩國非貿易品相對價格出現偏差,進而導致均衡匯率的變化。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在一國內部發揮作用,使本國兩部門相對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引致本國非貿易品相對價格變動發生變化。在一價定律的作用下,理性的貿易品部門的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基本途徑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而面對理性的勞動者,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必然引起本部門勞動者工資的提高。從另一方面看,在國內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的假設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勞動者,必然會由工資低的部門流向工資高的部門,勞動稀缺性假定迫使非貿易品部門的廠商提高本部門的工資水平,非貿易品部門的價格隨之提高,全社會價格水平呈現結構性變化和系統性提升。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在國際間發揮作用,兩國兩部門相對生產率變化引致兩國非貿易品相對價格的變化,並導致均衡實際匯率和均衡匯率變化。兩國兩部門相對生產率的變化,會引致兩國非貿易品相對價格的變化以及兩國價格總水平發生結構性變化,由於這種變化是在假定非貿易品部門的價格水平等於工資水平的前提下考察的,所以兩國的價格總水平變化對應於兩國的人均收入水平的變化,兩國人均收入水平變化與購買力平價和均衡匯率比率之間的增函數關系,將引致均衡實際匯率和均衡匯率呈現反方向變化,以及以均衡匯率為基準衡量的實際匯率水平同方向的變化。
2.3.8 其它影響因素
(1)心理預期因素
在外匯市場上,人們買進還是賣出某種貨幣,同交易者對今後情況的看法有很大關系。當交易者預期某種貨幣的匯率在今後可能下跌時,他們為了避免損失或獲取額外的好處,便會大量地拋出這種貨幣,而當他們預料某種貨幣今後可能上漲時,則會大量地買進這種貨幣。國際間一些外匯專家甚至認為,外匯交易者對某種貨幣的預期心理現在已是決定這種貨幣市場匯率變動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在這種預期心理的支配下,轉瞬之間就會誘發資金的大規模運動。由於外匯交易者預期心理的形成大體上取決於一國的經濟增長率、貨幣供應量、利率、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的狀況、政府經濟改革、國際政治形勢及一些突發事件等很復雜的因素。因此,預期心理不但對匯率的變動有很大影響,而且還帶有捉摸不定、十分易變的特點。
(2)信息因素
現代外匯市場由於通訊設施高度發達,各國金融市場的緊密聯接和交易技術的日益完善,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效率的市場,因此,市場上出現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機會,都會立刻引起資金大規模的國際移動,因而會迅速使這種盈利機會歸於消失。在這種情況下,誰最先獲得有關能影響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和預期心理的「新聞」或信息,誰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場參加者尚未了解實情之前立即做出反應從而獲得盈利。同時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預期心理對匯率具有很大影響的情況下,外匯市場對政府所公布的「新聞」的反應,也不僅取決於這些「新聞」本身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更主要取決於它是否在預料之中,或者是「好於」還是「壞於」所預料的情況。總之,信息因素在外匯市場日趨發達的情況下,對匯率變動已具有相當微妙而強烈的影響。
(3)政府幹預因素
匯率波動對一國經濟會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各國政府(央行)為穩定外匯市場,維護經濟的健康發展,經常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干預的途徑主要有四種:①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②調整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③在國際范圍內發表表態性言論以影響市場心理;④與其他國家聯合,進行直接干預或通過政策協調進行間接干預等。這種干預有時規模和聲勢很大,往往幾天內就有可能向市場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相比較目前交易規模超過 1.2 萬億美元的外匯市場來說,這還僅僅是杯水車薪,但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幹預尤其是國際聯合干預可影響整個市場的心理預期,進而使匯率走勢發生逆轉。因此,它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匯率的長期趨勢,但在不少情況下,它對匯率的短期波動有很大影響。
按在干預匯市時是否同時採取其它金融政策,央行的干預一般被劃分為沖銷式和非沖銷式干預。非沖銷式干預就是指中央銀行在干預外匯市場時不採取其他金融政策與之配合,即不改變因外匯干預而造成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反之,沖銷式干預就是指中央銀行在干預外匯市場的同時,採取其他金融政策工具與之配合,例如在公開市場上進行逆向操作,以改變因外匯干預而造成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一般來說,由於非沖銷式干預直接改變了貨幣供應量,從而有可能改變利率以及其他經濟變數,所以它對匯率的影響是比較持久的,但會導致國內其他經濟變數的變動,干擾國內金融政策目標的實現;沖銷式干預由於基本上不改變貨幣供應量,從而也很難引起利率的變化,所以它對匯率的影響是比較小的,但它不會干擾國內金融的其他政策目標的實現,不會犧牲宏觀經濟的穩定性。
以上各個因素是基於理論分析的結果,或是說是在國際收支理論、匯率決定理論以及其它經濟理論分析基礎之上得出的結論,而且為西方匯率理論所檢驗。但是,這些影響因素對人民幣均衡匯率決定是否同樣適用,其適用型如何,影響程度如何,需要進一步的分析加以檢驗。同時,這些因素在實際實證研究中可轉化性,即能否找到名義變數向實際變數轉化的路徑,也是這些因素能否納入到實際研究中一個該考慮的問題

㈤ 匯率問題!!裡面詳細問題!!

國家穩定匯率是有很大的原因是想保護本國的出口業,因為我國的經濟是出口導向型的,所以,出口是中國經濟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塊.但穩定出口的同時,貿易順差使得美元大量進入中國,面美元又不能在國內流通,所以,有多少美元就會得印相應當量的人民幣.這樣一來就造成通脹了.一通脹,國內貨幣購買力就下降了.而此時匯率不變,也就是說,國內貨幣貶值也就是購買力下降不影響匯率,匯率是國與國之間的貨幣兌換匯.雖然變化會引起國內經濟的不穩但單匯率和國內貨幣購買力下降沒直接的關聯.

㈥ 關於匯率的問題

採用交叉相除法,用人民幣匯率的買入價(斜杠左邊的數)除以港幣的賣出價(斜杠右邊的數)作為港元兌人民幣的買入價,用人民幣匯率的賣出價(斜杠右邊的數)除以港幣的買入價(斜杠左邊的數)作為港元兌人民幣的賣出價。即:(6.8320÷7.7595)/(6.8350÷7.7583)=0.8805/0.8810

㈦ 關於匯率的問題

基本上,匯率的確定大致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浮動匯率
就是說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完全由市場決定。市場中A貨幣需求變高、供給變低,而B貨幣不變或呈相反趨勢變化,則A貨幣對B貨幣匯率上升。
第二種:固定匯率
就是說政府指定一個匯率,所有官方機構或受該國政府管轄的私人機構,均執行該匯率。一般來說,政府往往只指定本國貨幣與某一特定貨幣(過去也有用黃金的)之間的匯率。由於目前美元使用最廣泛,所以一般固定匯率國家都是將本國貨幣與美元綁定,執行固定匯率。而該國貨幣與除美元外的其他自由浮動貨幣之間的匯率,是會變化的。例如,香港於1983年成功實行的聯系匯率制度,發鈔銀行一律以1美元兌換7.8港元的比價,事先向外匯基金繳納美元,換取等值的港元「負債證明書」後,才增發港元現鈔。
第三種:半浮動匯率
就是政府指定一個匯率,但是一般金融機構都不需要強制執行。匯率仍然隨著市場供需關系而變化。但是該國中央銀行會利用手中的外匯來實時調整本國貨幣匯率,使之保持在該國政府所指定的匯率附近浮動。而政府指定的匯率則會根據市場情況定期或不定期調整。也有的國家是明確限定一個匯率上升下降的最高速度,央行通過操作來保證匯率在這個速度之內變動。 實際上,執行浮動匯率的國家也會在必要時候由央行出面穩定匯率,避免金融沖擊。 舉幾個例子,方便大家熟悉一下匯率是怎麼運行的。 如果一國的資本大量外逃,比如東南亞經濟危機之中發生的情況,該國貨幣匯率就會暴跌。這是為什麼? 從市場角度來說,金融炒家抽走資金時,大批本幣被兌換為外幣。市場上本幣供應激增,而外幣需求激增。因此匯率會有巨幅下跌。 嚴重時,該國央行及金融機構手中的外匯儲備被抽干,市場上空有海量本幣,卻沒有外幣可換。此時持有外幣者自然可以漫天要價。 因此當一個國家出現這種問題時,要穩定匯率,就要補充大量外幣。這時有兩個選擇,第一,該國向國際金融機構借款,借來外幣,滿足一時之需。第二,與主要經濟體(一般是美國,因為美元是目前的世界貨幣)達成貨幣互換協議。 那麼反過來,如果一國忽然接受了大量投資,那麼外幣供給提高,本幣需求提高,於是匯率上升。 當然這么說其實忽略了其他的條件。比如資本有進還有出,而且還有外國過來買東西,本國進口貨物,這都會引起市場上貨幣供需關系的變化。 如果一個國家短時間內匯率劇烈下跌,該國往往會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這是因為,同樣一件進口商品,現在需要更高的價格才能買到。尤其是要考慮,很多國家都需要進口關繫到基本民生的大量商品,比如石油。因此,匯率劇烈下跌會導致經濟受到嚴重損害。

㈧ 關於匯率的問題!

你不能用數字這樣來簡單理解

如果數字變成6.84,那是美元匯率上漲,不是人民幣匯率上漲,是人民幣貶值

通常說的,匯率上漲就是人民幣升值

匯率有兩個標價法,間接標價法和直接標價法

人民幣匯率採取的直接標價法,也就是1外幣兌換多少人民幣,所以呢,這個數字漲了,是外匯匯率漲,外匯升值,不是人民幣匯率漲,人民幣是貶值

補充:

當然是人民幣貶值啦

㈨ 有關匯率的問題

(1)關於外匯匯率
匯率可以理解為價格,匯率上升則價格上升。
在匯率的表示中,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單位外幣摺合成多少本幣來表示,為直接標價法,如中國100美元=637.35人民幣,這種方法下匯率上升的含義是單位外幣摺合成本幣數增加了,即本幣貶值了;另一種為單位本幣摺合多少外幣來表示,稱為間接標價法,這種表示方法下,外匯匯率上升是指本幣升值了。
國際上極大多數國家用直接標價法,因此沒有特別說明,直接標價為默認標價,匯率上升為本幣貶值。一般所說的匯率是指單位外幣兌換人民幣。
(2)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單位外幣兌換成本幣的數量增加,在國內物價不變的情況下,可以購買到更多的本國商品,有利於本國的出口。相對地,匯率上升,本幣貶值,進口同一價格的外國商品需要更多的本幣,增加了進口的成本不利進口,因此,匯率上升,有利於本國國際收支向順差方向發展。

㈩ 人民幣匯率問題

利率與匯率是同向變化的,匯率提高利率也提高。這個利率是指市場利率。而央行加息提高利率是一種貨幣政策的運用,加息並不一定就是人民幣升值引起的。

閱讀全文

與匯率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島銀行理財到期後幾天到賬 瀏覽:635
銀行匯率有關的實證論文 瀏覽:645
建華科技股票 瀏覽:922
光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152
未來金融服務行業 瀏覽:509
ndf與即期匯率之差 瀏覽:261
貴金屬icp檢測機 瀏覽:240
6月23日英鎊匯率 瀏覽:487
銷售貴金屬經驗分享 瀏覽:343
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 瀏覽:871
傭金和技術服務 瀏覽:96
湖北融資租賃管理辦吧 瀏覽:208
信託銀監會證監會 瀏覽:752
微店分銷傭金 瀏覽:970
美國期貨指數杠桿率 瀏覽:801
報一淘設置多少傭金 瀏覽:553
廣東貴金屬交易是期貨嗎 瀏覽:40
貴金屬延期保證金賬戶明細 瀏覽:697
期貨連續漲跌停 瀏覽:209
境外匯款到國內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