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央行有能力守住當前匯率嗎
據報道,荷蘭合作銀行集團(Rabobank Group)預計,以現在的外儲消耗速度,到今年12月初,中國央行不得不停止支持人民幣匯率,任由人民幣貶值。他們預計,到今年年底,人民幣兌 美元將從現在的6.4左右跌至7,「如果明年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未好轉,美聯儲繼續收緊貨幣,人民幣兌美元也並非絕不可能跌破7.50。」
在這些機構看來,就當前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速度來看,今年上半年已經減少1500億美元了,如果按照當前中國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的方式,在今年最後的四個月,中國外匯儲備還將每個月 減少400億美元,達2000億美元。同時,按照中國進口商品及外債支付中國央行至少手中要持有2.7萬億美元。所以,中國要穩定人民幣匯率不能夠堅持多久。
其實,這種計算的意義根本就不大,一則這些計算按照傳統國際經濟學理論,並是以金本位為前提的。而這些傳統智慧與現在國際金融市場相比已經太脫離了。二是這些計算僅是以靜態的方 式來看,但實際上市場的變化與這相差很遠。中國手上持有多少外匯儲備多少與實際的貿易關系關聯性不是那樣大。他們這樣是計算不出中國央行要穩定人民幣匯率應該持有多少外匯儲備的 。
其實,就當前國際市場的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不在於中國央行外匯儲備持有多少,而在於人民幣匯率開始企穩並小幅升值之後,人民幣匯率應該錨定在哪裡?有了這個錨定,人民幣企穩了 ,就不需要太多的外匯儲備來支撐人民幣匯率了。
因為,在當前以信用貨幣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下,一國對另一國貨幣的匯率多少,並非如金本位制下可以錨定在貴金屬黃金的價格上,而更多的是國與國之間利益博弈及利益權衡。在 這種情況下,匯率的錨定既有匯率制度安排的問題,也有匯率錨定水平在哪的問題。
就目前人民幣匯率的情況來看,有分析認為,這次「新匯改」目的就是要改變以往更多盯著美元匯率變化的匯率制度安排,增加人民幣匯率對美元的彈性空間,甚至於逐漸地向一藍子貨幣匯 率制度過渡。
其實,從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現實基礎及國際外匯市場波動的情況來看,並非一藍子貨幣匯率制度一定會比盯住美元匯率制度會更優化、更市場化,因為,在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下, 不僅在全球市場作為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及儲備貨幣的美元佔有絕對高的比重,而且美元作為國際市場上的強勢貨幣,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 人民幣匯率制度有限度的錨定盯住美元可能會更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更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及風險。而參考一藍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如果藍子里的貨幣波動較大些,不是增加了人民幣 的匯率市場化程度,而是會增加人民幣匯率的不穩定性。所以,那種為了脫鉤而脫鉤的匯率制度改革是不可取的。
對於人民幣匯率的錨定水平在哪裡?是6.2,還是6.5?或更多的其他水平。在當前的情況下,這應該是相當不確定的。因為,當前各種匯率理論模型所得出的人民幣匯率是高估還是低估,基 本上是不成立的,因為這些理論模型都是以金本位為前提的。當這種前提條件不成立時,其得出的結論當然是可質疑了
那麼,當前人民幣的錨定水平應該在哪裡?又是如何決定的?它完全取決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博弈與利益平衡。而這種利益博弈又是以下各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比如,一個國家現實經濟 狀況、經濟實力、經濟發展戰略、國家信用、要素的綜合價格水平及國內外投資者的預期等。而這些因素中有根本上是無法用量化的方式來獲得的。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匯率計價模型也無法 計算出人民幣匯率估值高低了。
也就是說,人民幣的匯率水平在哪裡,並非取決於人民幣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也不是取決於要素的綜合價格水平,而最為重要的是取決於市場當事人的預期,而這種市場預期是由多重因素 決定的。
所以,在不同的時期,人民幣匯率的錨定水平應該是一個十分靈活的量而不是一個定值。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人民幣錨定水平應該先企穩在6.4左右水平並些許升值,由此從根本上扭轉由於「 新匯改」所造成的人民幣貶值預期。然後在人民幣絕對企穩、貶值預期扭轉之後,讓人民幣匯率錨定水平的彈性擴大,比如先在6.4左右的3%范圍內上下浮動,以此來讓市場適應適應人民幣匯 率的上下浮動。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適應期,以後任何人民幣匯率波動很容易造成對市場的巨大震盪。
還有,在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下,中國央行不要追求人民幣匯率為市場化而市場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仍然是當前中國匯率制度重心,在這個重心下,政府要以國家利益最大化來權衡人民 幣匯率的錨定水平,這樣既可打擊對人民幣匯率的過度套利,也可保證人民幣匯率穩定及國家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央行對人民幣匯率有個確定的錨定,讓人民幣匯率企穩及些許升值,這就可能徹底地扭轉人民幣的貶值預期。這種情況下,中國央行完全有能力來穩定人民幣的匯率。而 這是當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核心所在。
❷ 大多數imf成員國當今遵循的是哪一種匯率系統
【答案】ABC【答案解析】目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劃分,按照匯率彈性由小到大,目前的匯率安排主要有:(1)無單獨法定貨幣;(2)貨幣當局安排;(3)傳統盯住匯率制;(4)水平區間內盯住匯率制;(5)爬行盯住匯率制;(6)發行區間盯住匯率制;(7)事先不公布匯率目標的管理浮動;(8)獨立浮動。
❸ 為什麼小國是釘住匯率,大國浮動匯率
小國的貨幣總量小,容易受到國際經濟影響,幣值的大幅波動會導致國內金融秩序紊亂。
釘住匯率使小國的貨幣與大國的貨幣榮辱與共,好比小國附屬於大國,而一般大國的幣值都比較穩定。小國為了本國經濟安全,往往採取釘住匯率。
而大國一般都首先以保持國內物價穩定為重任,本身的幣值在國際上都會有一定影響力,不會輕易隨哪個國家貨幣價值的變化而變化,只會根據國際經濟形勢作適當的調整。
這里所說的小國大國都是經濟小國和經濟大國,德國、日本國土雖小,但都是經濟大國、強國。
❹ 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是什麼意思
所謂增加匯率彈性原本的意思是增加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彈性和波動幅度.當前不宜單純依據美元來衡量人民幣匯率
因為隨著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我國主要經貿夥伴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態勢。今年1至5月前五位貿易夥伴(歐盟、美國、東盟、日本和我國香港地區)進出口已分別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6.3%、12.9%、10.1%、9.4%和7.5%。同時,資本往來也呈現多樣化和多區域特徵。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如果盯住單一貨幣變化,不適應貿易投資貨幣多元化的需要,也不能反映匯率的實際水平。多種貨幣組成的貨幣籃子及其變化更能准確反映真實的匯率水平。因此,需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這有利於形成更為科學合理的匯價水平。對企業和居民來說,在當前貿易和資本往來多元化的格局下,不宜單純依據美元來衡量人民幣匯率,而應從雙邊匯率轉向多邊匯率,更多關注籃子匯率變化,以人民幣相對一籃子貨幣的變化來看待人民幣匯率水平。
此次在2005年匯改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根據我國國情和發展戰略作出的選擇,符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符合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我國深度融入全球化條件下國家利益的需要,符合我國長遠和根本的核心利益。一是有利於促進結構調整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浮動匯率可靈活調節內外部比價,有助於引導資源向服務業等內需部門配置,推動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貿易不平衡和經濟對出口的過度依賴。二是有利於抑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增強宏觀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改善宏觀調控能力。三是有利於維護戰略機遇期。作為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繼續推進匯改有利於實現互利共贏、長期合作和共同發展,維護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國際經貿環境。
進一步推進匯改也有利於增加就業特別是服務業的就業。匯率浮動促使出口從簡單加工轉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拉長了生產鏈條,細化了分工,增加了就業崗位。特別是匯率有利於優化資源在貿易品部門與非貿易品部門間的配置,當前有助於就業向服務業的轉移。目前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仍然偏低,加快服務業發展將吸納更多就業。總的來看,進一步推進匯改對出口和就業的影響利大於弊。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引導企業加強結構調整,發揮好匯改在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就業方面的積極作用
以上內容部分來之互聯網
❺ 匯率上升,進口彈性小,則外匯支出增加
如果本幣匯率上升的話,就意味著國內的外匯儲備在蒸發。如果是外匯儲備匯率上升的話,(也可以說本國貨幣貶值),就意味著國庫外匯儲備增值唄。 本身你的提問比較模糊。
❻ 什麼是固定釘住匯率制度試述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歷史及現行表述。
1994年以後,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但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除了在1994年1月到1995年8月期間小幅度升值外,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狀態。亞洲金融危機以後,由於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可能導致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出口增長,中國政府進一步收窄了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1999年,IMF對中國匯率制度的劃分也從「管理浮動」轉為「釘住單一貨幣的固定釘住制」。
1994年以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新中國成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人民幣匯率由國家實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需要,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匯率體制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單一固定匯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後以「一籃子貨幣」計算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73~1980年)。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發展歷程
1.向市場經濟轉軌初期(1979-1993年)
第一階段是人民幣內部結算價與官方匯率並存時期(1981~1984年)。改革以前,人民幣匯率長期低於出口創匯成本,但高於國內外消費物價之比。為了擴大出口,人民幣需要貶值,不過人民幣貶值對非貿易外匯收入不利。從兼顧貿易和非貿易兩方面的需要出發,1979年8月政府決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匯率之外實行貿易內部結算匯率,它以全國出口平均換匯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潤計算出來,明顯低於官方匯率。
第二階段是取消內部結算匯率,進入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存時期(1985~1993年)。雙重匯率體制明顯調動了出口企業的積極性,國家外匯儲備也有所增加。但是這種安排存在明顯的問題:第一,從對外關系來看,IMF將雙重匯率看作是政府對出口的補貼,發達國家威脅要對我國出口商品徵收補貼稅。第二,從國內角度來看,雙重匯率造成外匯管理工作中的混亂,而且它在外貿部門仍然吃大鍋飯的情況下不能有效抑制進口。所以,從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內部結算價,人民幣又恢復到單一匯價。
為了配合外貿改革和推行承包制,我國逐步取消財政補貼,從1988年起增加外匯留成比例,普遍設立外匯調劑中心,放開調劑市場匯率,形成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的局面。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1994年至今)
第一階段
匯率並軌與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時期(1994~2005年7月)。1994年國家外匯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和統一規范的外匯市場,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的貨幣」。具體措施包括,第一,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1994年1月1日實行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並軌。第二,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第三,建立全國統一的、規菹的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央行通過參與該市場交易管理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對外公布的匯率即為該市場所形成的匯率。1996年12月我國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從而實現了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重要一步。
1994年以後,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但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除了在1994年1月到1995年8月期間小幅度升值外,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狀態。亞洲金融危機以後,由於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可能導致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出口增長,中國政府進一步收窄了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1999年,IMF對中國匯率制度的劃分也從「管理浮動」轉為「釘住單一貨幣的固定釘住制」。
第二階段
2005年7月21日,我國對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人民幣總體小幅升值。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中間價。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新人民幣匯率制度平穩實施充分證明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符合我國匯制改革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要求。人民幣匯率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❼ 盯住匯率制適用於哪種類型的國家
在釘住匯率制,一國貨幣與其它某一種或某一籃子貨幣之間保持比較穩定的比價,即釘住所選擇的貨幣。本國貨幣隨所選貨幣的波動而波動,但相互之間的比價相對固定或只在小范圍內浮動,一般幅度不超過1%。被釘住的一般是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或IMF的特別提款權。
目前,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實行的是釘住匯率制。按照釘住貨幣的不同,釘住匯率制可分為釘住單一貨幣和釘住一籃子貨幣。除釘住匯率制外的其它匯率制度,包括浮動匯率制,統稱為彈性匯率制。
❽ 請問是盯住匯率還是釘住匯率
釘住匯率是一種匯率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一個國家會將本國貨幣釘住另一種貨幣或一個貨幣籃子。
盯住浮動匯率是指一國貨幣當局通過規定本幣與某種或某幾種被盯住貨幣之間的貨幣平價,將實際匯率對貨幣平價的偏差幅度控制在零或極小范圍內的匯率方式。
是兩種不同的意思。一種是直接釘住。另一種是盯住浮動。選擇IG做外匯交易不錯
❾ 人民幣匯率是盯住美元,那和其它地區的貨幣匯率是怎麼變的
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於增加匯率彈性,抑制單邊投機,維護多邊匯. 中間價的確定和日浮動區間。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率穩定。 所以說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實施)
❿ 我國的匯率政策
一、我國匯率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
1、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
2、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3、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二、中國匯率制度的調控:
1、方式。
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於增加匯率彈性,抑制單邊投機,維護多邊匯.
2、中間價。
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率穩定。
3、調整。
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並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後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
因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