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東標金主要經營什麼業務
山東標金主要經營的業務主要是黃金白銀的現貨業務,也稱銀製品訂立轉讓,其具體的性質是:
一、 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的交易特點:
1. 雙向機制,金銀價漲跌都可以賺到錢
區別於股票、紙黃金只能買漲不能跌,跌就賠錢了,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在金銀價漲的時候可以賺到錢,在跌的時候也有機會賺錢。
2. 小品種交易,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有黃金1克,黃金10克,黃金100克,白銀1000克,並且有全款和定金兩種方式,全面的滿足了不同客戶的需求。
3. 出入金自由
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中,客戶通過金銀通自由出入金(標金與銀行合作的自動轉賬系統),大大方便了客戶提取現金和錄入資金,金銀通具有資金安全的特點,客戶可以放心使用。
4. 24小時連續交易
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交易日買賣時間:夏令制周一早6:00(冬令制周一早7:00)至周六凌晨2:00 (夏冬兩制轉換以及節假日休盤,以山東標金公司網站公告為准)。結算時間:為交易日早4:30 至 6:00(冬令制至7:00),結算時間段內暫停買賣。
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24小時連續交易,因為24小時連續交易:一可以方便上班族們,再也不用白天上班看股票行情還提心吊膽被老闆發現,二可以給晚上有空閑的人們多一條賺錢的門路,相當於做點兼職,搞個副業。三,也是最重要的,不僅夜市中金價波動帶來了更多賺錢機會,也降低了持單過夜的風險,一發現有異常情況,可以及時平單出來。
5. 無莊家,不受人為操縱
散戶要跟莊家斗,贏的概率很小。這一次國美電器總裁黃光裕為什麼被拘捕,還不是因為涉嫌操縱股市。想想一個黃光裕就可以操縱股票,那麼股市上比黃光裕更有錢的財團不在少數吧?作為全球性的黃金市場,這個市場由於超級巨大,沒有哪個莊家,甚至哪個國家能夠或者會來操縱這個黃金市場。沒有人為操縱,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市場就顯得更加的公平,大的財團,小的個人投資,在市場面前,都是公平的。
6. 可提取黃金白銀現貨,心裡踏實
不像紙黃金、黃金期貨,有「黃金」二字,但見不到真金。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卻可以拿到實實在在的黃金金條和銀條,而且是國庫金,純度有保證。而且,可以自己選擇在最低的價位上購買,提取時只需支付一定的手續費。
三、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與其它投資的比較
1.VS Au(T+D)
第一 黃金(T+D) 是保證金交易,1手1000克,需5萬元才能起步,相對來說門檻較高,而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推出小品種,1手最少可以做1克金,幾乎每個想炒金的人都可以交易。
第二 黃金T+D 在固定的三個時間段做交易,而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可以24小時連續交易,比黃金 T+D 更具優勢。
第三 黃金T+D的出入金都是通過銀行匯款實現的,而且客戶出金時還需提出申請。這一過程比較繁雜,還浪費時間,相比之下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通過金銀通實現了自由出入金。
第四 黃金T+D是手動開戶,整個開戶過程比較繁瑣,而且時間較長。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則實現了客戶自主開戶。客戶足不出戶,就可實現開戶。
2. VS股票
第一,股票不能做空。股票一跌,全被套牢,自07年的牛市到現在沒被套著的人太少了。而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漲跌都可以賺到錢。
第二,股票太勞神。
做股票,要看的東西太多,首先是幾千支的股,選哪一支就很費勁,選好了,還得再關注國際形勢、國內形勢、政府新出台政策和即將出台政策、企業所在行業發展趨勢、企業管理層的人員調整和管理水平,特別是還有一些難以判斷真假的「小道消息」。而這些東西如何影響股價走勢也是比較模糊的,因為各種因素都是錯綜復雜絞合在一塊的。
相比之下,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的判斷更為清晰。主要就是看三方面:美元、石油、地緣政治。一般情況下,美元漲黃金跌,美元跌黃金漲。其次,黃金與石油、美元三者並稱為黃金、黑油、綠鈔,因此,石油與黃金關系也比較大,一般呈正相關關系,但目前由於油價極低,但黃金畢竟兼具商品和貨幣雙重屬性,黃金沒有像石油那樣跌的厲害,短期而言,油價已與金價沒有太大關系。至於地緣政治,特別是在影響石油生產、黃金生產與消費的國家和地區間的地緣政治,對金價會有影響。比如前不久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武裝沖突,使得金價在那幾天猛漲。
3. VS基金
基金,其實就是股票的組合投資。說基金風險少一些,賺得少一些,是因為股票的組合投資相對分散了,但其實原理跟股票是一樣的。
4. VS期貨
第一,期貨沒有夜市,晚上不能交易,而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有連續24小時交易。
第二,期貨只是虛擬的合約,黃金期貨提取不到真黃金,而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可以提取到真實的黃金金條。
5. VS紙黃金
第一,銀行紙黃金只能買漲,不能買跌,是單向的,跌了就賠錢了。
第二,紙黃金是全款交易,不是10%保證金制度,資金利用率低。
第三,紙黃金手續費用(點差)高,銀行點差雙邊點差為0.8-1元/克,而上海黃金交易所是採取交易總額萬分之十五(0.3元/克左右)。
6. VS房地產
房地產已經過了它的暴利時期了,現在再投資房地產指望靠房價漲上去再賣掉已經不太現實了。房子除了是有名人住過,一般都是越舊越不值錢,而且房產交易要變現流通很難、很慢,而且交易過程要交納各種稅費,如交易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等等。而且房子投入大,如果拿投資房子的錢拿來投資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在承擔同樣風險的情況下,投資回報率一定比現階段投資房地產高。
7. VS自己開公司做老闆
其實開公司做老闆,聽起來蠻讓人羨慕的,王總李總的一大群人喊著簇擁著,似乎很有派頭,但做老闆背後的辛苦只有做過老闆的人才知道。特別是現在有些行業的競爭不斷加大,行業利潤不斷降低,開個公司一下子至少得砸進去幾十萬幾百萬吧?然後每個月的房租水電、員工工資,還有各種稅各種費,企業經營不善、產品銷路不暢,積壓起來全是變不了錢的沉沒成本。與其讓自己這樣勞神費力、睡不了個安穩覺,還要投進去那麼多錢,為什麼不來試試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呢?想做幾手就做幾手,想去旅遊一下,就放著不動,或者交給別人打理,這才是真正的「投資者」。
四、黃金、 白銀投資的優勢
1. 安全性
黃金和白銀的價值是自身所固有的和內在的,並且有千年不朽的穩定性,所以無論天災人禍,黃金和白銀的價值永恆。股票有跌停牌,公司會倒閉,但是黃金不會不值錢。
2. 變現性
黃金是一種國際公認的物品,是一種世界性的絕對財富,根本不愁買家承接,因此,無論是向銀行申請貸款還是典當,這都是最好的抵押品,很容易變現。
3. 產權轉移便利
黃金和白銀不像房地產那樣,當讓度人向受讓人轉移產權時須經過復雜繁瑣的產權過戶手續,繳納大筆過戶稅,如果是遺產,還須交納大筆遺產稅及律師費,而黃金任何人都可以公開購得,還可以像禮物一樣進行自由地轉讓,沒有任何類似於登記制度的阻礙。
4. 稅收優勢
黃金投資可以說是世界上所佔稅項負擔最輕的投資項目。在我國,購買投資性金條、金幣比購買黃金消費品,在稅收方面要少增值稅、特別消費稅等稅項負擔。
5. 對抗通貨膨脹、政治動盪
近幾十年,通貨膨脹愈演愈烈,導致各國貨幣大量縮水,給以存款為主要方式的投資者的個人財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相反,黃金則會隨通貨膨脹而相應地上漲,所以投資黃金,才是避免在通貨膨脹中被蠶食的最佳辦法。另外,國際地緣政治局勢動盪不安,中東戰爭、國際恐怖主義造成在些國家貨幣信用崩潰,黃金已成為了人們財產最好的避險工具。
6. 黃金市場很難出現莊家
任何地區性股票市場都有可能被人為操縱,但黃金市場卻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金市是全球性的投資市場,全球一樣的投資對象,一致的價格,現實中還沒有哪一個財團具有可以操縱金市的實力。所以黃金投資者也就獲得了很大的投資保障。
7. 生活使用價值
購買黃金可以用來製作首飾佩戴,也可以用來製作高檔生活用品及裝飾品,以最低的成本來使用消費黃金。
五、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是怎麼賺錢的
由於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引入了做空的雙空機制,不管金價漲還是跌,都是要吧賺到錢的。下面將分別就金價漲和金價跌兩個方向來闡明您如何賺錢的。
情形一:
假如在165.60元處做多買開單,持單至第二天的時刻181.20處賣平單,此段行情共上漲15.6元,則
每手(100克黃金)可盈利15.6×100=1560元。
以10萬元交易資金,僅持單2手計算,2手×1560元/手=3120元。
抓住一次機會,僅一天時間,10萬元即可盈利0.312萬元!
情形二:
當然,情形一是建立在行情判斷十分精確的情況下,但一般情況下我們無法做到如此精確,我們也不必太貪心(這是交易必備的心態),那麼,即使我們在時刻的174.59元處見好就收,止盈平單,則
每手盈利仍可達(174.59-165.60)×100=8.99×100=899元。
10萬元就僅做2手,2手×899元/手=1798元。
而這僅僅是抓住一根蠟燭線所獲取的利潤,也就是60分鍾內的收益。
情形三:
由於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區別於股票、紙黃金只能看漲不能看跌,而在金價下跌時可以做空,那麼在同一幅圖內可以看到,就在時刻的178.51處如果我們賣開單,到第二日的時刻的169.90處買平單,則
每手盈利為(178.51-169.90)×100=8.61×100=861元。
10萬元就僅做2手,2手×861元/手=1722元。
當然,這也是建立在准確預測的基礎上,同時未包括手續費用在內。即使扣除手續費收益也仍然是非常可觀的。當然,收益越大,意味著風險也越高,怎麼樣能夠獲得穩定的高收益,關鍵就在於如何控制風險了。山東標金投資有限公司能幫助客戶建立起正確的風險意識,以及提供一套系統的風險控制方案,以確保您的資金安全,並達到資產的保值增值。
六、怎麼控制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不會賠錢
在金銀製品訂立轉讓系統操作中,判斷方向正確非常重要。方向判斷錯了當然有可能虧損,但是只要嚴格遵守操作紀律,就能讓您賺的比賠的多,有效控制您的風險。對於我們來說,判斷對與錯的比例如果說能達到3:7,是有難度的,但如果是5:5則是很正常的,至少從概率論的角度來講,這是成立的。
情形一:
那麼,在對錯判斷比例為5:5,即准確率為50%的時候,建議李先生把止盈點設為(+3)元(保守穩健操作),止損點設為(-1)元,那麼,做1手的情況下,
止盈概率盈利為:(+3)元/克×100×5=1500 (利潤)
止損概率虧損為:(-1)元/克×100×5=-500 (虧損)
也就是說,在對錯判斷比例為5:5的情況下,仍然能夠賺取(15000-5000)=10000元。
情形二:
可能您說您技術不行,判斷對錯比例達不到5:5,只能10次對3次,錯7次。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把止盈點設為(+3)元,止損點設為(-1)元。那麼,做1手(1000克黃金)的情況下:
止盈概率盈利為:(+3)元/克×100×3=900 (利潤)
止損概率虧損為:(-1)元/克×100×7=-700 (虧損)
也就是說,即使您判斷對的次數遠遠少於錯的次數,為3:7時,仍然能賺取(900-700)=200元。
而這是在您10次錯7次情況下的收益率。當然,在山東標金投資有限公司的技術指導之下,您的風險將得到有效的最小化控制,從而最大化您的收益,實現您財富的不斷增值。如果您不想自己勞神費力,您可以交由專業的資本經理人打理。
請您謹記:成功的投資=良好的心態+過硬的技術
2. 對於散戶來說,分散持倉和集中持倉,哪個更好
分散好!集中吃撐一隻股票,如果這個重倉的股票出現意外事件下跌了那你不慘了!分散持倉肯定不會好幾只股票都有意外事件,相對分散好點!
3. pta的歷史大底,究竟該不該抄
編者按
新年伊始,PTA期貨持倉便頻創新高,引發市場關注。在成本坍塌、價格觸及歷史低位的情況下,多空雙方僵持不下。在空頭格局下,PTA多頭「抄底」的底氣究竟會有多足?當前產業鏈基本面能否支撐多頭的信心?帶著市場的疑問,期貨日報記者近日隨鄭商所組織的調研團來到PTA主要產銷區浙江地區,對嘉興石化、桐昆集團、新鳳鳴等企業進行了實地走訪,探尋PTA高持倉背後的故事。
A高持倉與熊市相伴
PTA市場的「熱浪」可謂一股接一股。去年PTA產業鏈那場由「限產保價」掀起的大博弈漸漸退潮後,2015年新年伊始,PTA期貨的高持倉再次吸引了市場人士的眼球。
1月14日盤後PTA期貨所有合約的總持倉量創出179.1萬手的歷史最高水平,較去年年末的107.8萬手大幅增加66%。
14日,PTA主力合約1505價格盤中創4480元/噸的歷史新低,盤後持倉量則創下149.5萬手的新高,摺合現貨374萬噸,約為國內全部PTA企業1.5個月的產量,可供國內全部聚酯企業按80%的開工率運轉1個多月。
PTA期貨持倉量本輪大幅增加始於今年元旦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當日PTA期貨持倉增加8萬余手,隨後兩個交易日更是逐級增倉14.3萬手和24.3萬手。
如此巨大的持倉量和單日增倉量,立即吸引了諸多市場投資者的目光。
回顧PTA期貨的歷史行情,期貨日報記者發現,其短時間大幅增倉的現象並非頭一次出現,在2014年也曾發生過兩次。
第一次是從當年1月29日開始,PTA期貨總持倉量從50.9萬手大幅增至2月27日的103.8萬手,翻了一倍。第二次是從當年9月30日開始,總持倉量從67.3萬手增至10月14日的111.3萬手,增倉的力度和經歷的時間和此次都較為類似。
PTA期貨這幾次大幅增倉的共同點,是增倉期間均伴隨著期貨價格的大幅下挫。
昨日盤後,PTA期貨的持倉量仍在近160萬手的高位徘徊。多頭主力席位前5名持倉占前20名的47.4%,集中度較高;空頭主力席位前5名持倉占前20名的41.9%,與多頭相比稍顯分散。目前多空雙方僵持不下,市場方向搖擺不定。
B多空雙方各持己見
對於近期PTA期貨持倉量的飆升,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是在情理之中。如此高的持倉說明多空主力的分歧較大。期現貨價格連續下探並逐漸接近歷史低點被普遍認為是持倉量近期大幅放大的「導火索」。
據了解,今年元旦過後,PTA期貨跟隨原油價格大幅下行,市場資金的「抄底」熱情逐漸被點燃。
「目前PTA價格已經在5000元/噸以下,這從2000年至今的15年內只出現過4次。」PTA現貨市場資深人士安建華對記者說,第一次出現在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之間,第二次是在2003年5月「非典」爆發時,第三次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目前是第四次。PTA價格每次到達歷史低位,逗留的時間都不長。
他坦言,歷史低價位給多頭提供了很大的安全邊際。此外,2014年PTA產業聯盟經過連續幾次減產,已使PTA庫存控制在合理區間,也會對價格形成支撐。
而從PTA期、現貨市場的季節性規律看,元旦後企業流動資金逐漸恢復正常水平,加上春節前下游企業備貨等因素,經常會引發PTA價格的季節性上漲。
「根據歷史規律,每年的1月是一年中PTA上漲概率最高的月份,近20年來PTA在1月上漲的比率高達68%。」安建華稱,隨著期價到達2008年的前低水平,產業鏈「抄底」資金介入的聲音不絕於耳。
如今,多頭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要「抄底」,那麼空頭的砝碼又是什麼呢?
作為PTA上游產品的原油,已經從半年前的100—110美元/桶跌至目前的約45美元/桶,價格下跌過半,PX價格也從半年前的1200美元/噸跌至當前的800美元/噸附近,跌幅達33%。成本的塌陷無疑成了空頭的寄託。
據業內人士測算,相比原油的跌幅,理論上PX還有較大的補跌空間。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原油價格一度跌至30—50美元/桶區間,當時PX價格基本維持在550—700美元/噸區間。對應當前的原油價格,PX合理估價應在650美元/噸左右。按720元/噸的加工費計算,PTA對應的成本為3900元/噸。
「按此估值,當前PTA期、現貨價格都還有較大的下跌空間,而且PTA主力合約1505較現貨價格升水200元/噸以上,期現套利空間較大,因此空頭資金仍在集中打壓。」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在多空雙方各持己見的情況下,當前市場猜測的焦點集中在成本端變化對市場的影響以及市場「抄底」情緒究竟有多濃上。
那麼,當前產業鏈基本面究竟能否維持多頭的「抄底」情緒呢?基於這一疑問,期貨日報記者近日來到PTA主要產銷區——浙江地區進行了實地走訪。
C話語權逐步向下游轉移
PTA產業鏈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本次實地調研中,記者更是感受到PTA產業「黃金時代」的遠去。沒有了高額的利潤,取而代之的是全行業虧損,企業降負荷、停產、檢修成為常態。而在產業鏈中曾處於劣勢的下游聚酯企業如今卻挺直了「腰板」,在話語權爭奪戰中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牛氣」。
這樣的轉變其實是產業利潤由上游逐漸向下游轉移的結果,究其根源,在於成本端的變化。
「目前PTA市場已由供需主導轉變為成本端主導。」在PTA現貨市場摸爬滾打數十年的貿易商融程(化名)告訴記者,這實際上是由當前的基本面決定的。油價的持續下跌,使得化工品的成本重心下了一個台階,而上下游的供需狀況導致了各環節利潤的差異。
據了解,在PX—PTA—聚酯產業鏈中,由於PX企業近兩年快速增加產能,失去了原有的最為強勢的地位。當PTA、PX生產持續虧損時,國內PTA企業以及亞洲PX企業減產動力增強。
2014年,國內PTA企業進行過兩次大的聯合限產保價行動,一次在夏季,從5月持續到8月初,最終以限產破裂告終,但此次行動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使PX企業讓利的目的,PTA企業虧損有所減少。另一次是在年底,當PTA企業再次啟動限產保價時,不料遭遇國際原油大跌。這次限產保價未能阻止PTA價格的深跌,但由於擠壓了上游PX原料利潤,PTA企業生產利潤有所增加。
2014年12月中旬,PX與石腦油價差跌至320美元/噸一線,PX出廠價被壓縮至成本附近,而PTA生產利潤則難得地回升至200元/噸。
融程表示,受連續三年大幅擴產影響,國內PTA生產利潤大幅降低,動態利潤多數時期為負,或徘徊在成本線附近,而聚酯環節產品庫存持續處在低位,產品價格相對PTA和MEG較為抗跌,生產持續處於盈利狀態。
調研中,記者也明顯感受到,相對於經營壓力較大的PTA廠家,聚酯企業的日子要好過一些,其中又以織機織造環節利潤較好。正如這些企業的人士所說,貨不愁賣,2014年是「笑著度過」的。
集聚酯、滌綸紡絲、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現代大型股份制企業新鳳鳴集團,2014年銷售量為180萬噸(外銷佔比7%—8%),銷售收入150億元(不含增值稅),實現利稅6億—7億元,利潤率為3%—4%。
據該集團下屬的浙江新鳳鳴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邊光清介紹,受滌絲降價以及布匹維持剛性需求的影響,去年10—12月織造利潤不錯,前期累積的庫存也逐漸消化。「滌絲價格低迷淘汰了很多切片紡工廠,去年11月我們取得了兩年來最好的月度利潤。」在他看來,經過幾年的去庫存後,聚酯長絲受到很強的支撐,2015年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好於2014年。
在紹興古纖道化纖公司,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在工業絲方面利潤較好。工業絲的生產是先有訂單,再有產品,而采購PTA是現購現生產,因此在原材料價格下跌的過程中,早前簽訂的工業絲訂單會產生一定的紅利。「原材料下跌速度較快,而下游產品下跌速度相對較慢,市場需求也保持旺盛,使其獲得較好的市場競爭力。」該公司銷售人員稱。
從企業生態環境來看,目前下游的聚酯環節要比上游PTA環節健康許多。「往年年底很難拿到大批量的訂單,聚酯企業1月的開工率環比會下降很多。但是本月沒有聽說哪家聚酯企業降低開工率的,都在正常生產。」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2014年以來,下游需求持續增長,市場處在「最好的時期」,資金順暢,企業沒有什麼壓力。
隨著聚酯生產利潤率的增加,聚酯企業對PTA企業的議價能力也在逐漸提升。目前,國內PTA總產能4348萬噸/年,聚酯產能4418萬噸/年,兩者產能相當接近,但聚酯工廠哪怕全負荷開工,每年也僅能消耗3800萬噸PTA產能,PTA企業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對PTA企業來說,2015年銷售談判過程艱難,聚酯企業在談判中占據主動。
另據嘉興石化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2015年PTA銷售合約尚未簽訂,現貨銷售面臨較大壓力,不過由於亞洲PX產能相對於PTA也開始過剩,對下游失去定價權的PTA企業,在原料采購方面話語權有所增加。
「2014年12月PX進口量之所以達到創紀錄的117.8萬噸,一方面是由於PTA企業有一定的低位囤原料需求,另一方面,PTA企業希望藉此獲得更多的ACP談判籌碼。」永安期貨分析師王園園表示,2014年ACP談判只談成兩次,PTA企業已初步獲得了原料采購的定價權,PX開工率的調節開始更多地盯住PTA行業。
王園園說,目前,在PX—PTA—聚酯產業鏈中,作為產能擴張最早的聚酯企業,隨著原料端PX與PTA配套產能的跟進以及聚酯成品庫存的降低,2014年逐漸走出不景氣周期。與此同時,2015年國內聚酯行業8%的產能增速低於亞洲PX與國內PTA高達15%的增速,預計PTA產業鏈話語權將會繼續「下移」。
D「抄底」心動多於行動?
按照慣例,每年春節前,下游聚酯企業一般都會補充原料庫存。近期,PTA期貨市場多頭也是「押寶」現貨市場的「抄底」情緒。那麼當前聚酯企業補庫存究竟進行得如何呢?
「在PTA原料跌至歷史低位的情況下,聚酯企業『抄底』心態確實比較明顯。」東吳期貨分析師王廣前說,在現金流充足的前提下,浙江地區聚酯企業均加緊了PTA原料的儲備,而且在積極地減少產成品庫存。以往聚酯企業的PTA原料庫存多維持在5—6天用量水平,目前主流企業的原料庫存多在7—10天水平。另外,近期聚酯滌絲的產銷率普遍保持在100%以上水平,好的時候一天產銷率能達到600%,下游企業也有理由加大原料儲備力度。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PTA本輪下跌過程中,雖然下游聚酯企業開始「抄底」,但又不敢重倉,主要還是擔心油價繼續下跌。
「目前聚酯企業的目光集中在油價上,從實際了解的情況看,有一部分聚酯企業已經買入PTA期貨,一方面是由於覺得目前的價格過低,另一方面是按照下游產品的價格推算,已能夠產生利潤,便做了買入套保。」銀河期貨分析師范勁松稱。
目前浙江地區聚酯企業仍是按需采購原料,在市場不缺原料的時候,它們也不大願意大量囤積,但在期貨盤面上建立了一定的虛擬庫存,這也導致了期貨的升水結構。
E天平仍舊搖擺不定
在這場多空博弈的背後,天平究竟傾向哪方?從實地調研的結果來看,似乎還沒有標准答案。
調研期間,前期引發PTA大幅下跌的一個因素發生了微妙的改變,PTA產業鏈企業較高的庫存大幅減少,加上市場「抄底」資金的介入,導致近期PTA期貨價格反彈。
不過,近日原油的繼續下挫又一次影響到PTA市場的情緒。本周一,PTA期貨價格較上周的高點下跌了近180元/噸。
或許,原油價格的走勢,將是引導PTA行情方向的關鍵性因素,這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PTA期貨多空雙方的勝負。
雖然從目前來看,成本端的變化仍是未知數,但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在原油跌勢較前期趨緩的情況下,PTA期、現貨市場在春節前總體易漲難跌。
4. 持倉是該集中還是分散
1、根據底部周期的長短判斷。對底部周期明顯的個股,筆者的經驗是將底部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運行時間,即可大致估算出莊家的持倉量,莊家持倉量=底部周期×主動性買入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底部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主動性買入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因此,若投資者看到底部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資金默默吸納。主力為了降低進貨成本所以高拋低吸並且不斷清洗短線客;但仍有一小部長線資金介入。因此,這段時期主力吸到的貨。至多也只達到總成交量的1/3-1/2左右。所以忽略散戶的買入量的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1/3或總成交量×1/2 。 2、根據階段換手率判斷。在低位出現成交活躍、換手率較高、而股價漲幅不大(設定標准為階段漲幅小於50%,最好為小於30%)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股。筆者的經驗是換手率以50%為基數,每經過倍數階段如2、3、4等,股價走勢就進入新的階段,也預示著莊家持倉發生變化,利用換手率計算莊家持倉的公式:個股流通盤×(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同期大盤換手率);計算結果除以3,此公式的實戰意義是主力資金以超越大盤換手率的買入量(即平均買入量)的數額通常為先知先覺資金的介入,一般適用於長期下跌的冷門股。
5. 基金投資是要分散配置還是要集中持倉
本來這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
因為好像每一人都聽進去了這句話,「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這說的就是投資要分散啊,首先資產要分散,不能全股全債,這樣就能規避掉可能的單一市場大跌而帶來的系統性的風險。隨後產品也要分散,不能只投一隻兩只產品,這樣也就能規避掉可能的市場在上漲,但是買到的產品不漲的非系統性風險了。
但是,這又成為了一個問題。
特別是資深一些的投資者,看了聽了更多的專業知識之後。他們就會說,你看那誰誰誰說的,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天女散花還不如畢其功於一役,集中力量辦大事,重倉幾家公司,滿倉某某股票,長期陪伴,共同成長,分享紅利,這樣才能真正賺到錢啊。
一般這個誰誰誰,都是很有分量的。
比如我們常說的巴菲特,半個世紀超人類記錄的投資者,他有很多名人名言,當然很可能引用出來的有些話都不是他老人家說的,但是我們說,即便是他說的,我們觀察一個人,不僅要看他說了什麼,關鍵還要看他做了什麼。
以可查的數據,截至今年的8月20日收盤時,巴菲特2,400億美元的投資資產中,有92%集中在三個領域,而其中第一大領域就是信息技術,佔比高達49.33%,關於這個數字,最瘋狂的事情還不是信息技術就在十年前僅占巴菲特投資資產的0.43%,相反,最瘋狂的是這49.33%的全部股份都捆綁在一隻股票中:蘋果。
所以,他分散了嗎?沒分散!
除了巴菲特,近兩年不再刻意低調的中國股權私募界的大佬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也是一個集中持倉的典型代表,從創始時的第一筆投資就是幾乎滿倉騰訊,到後來的重倉京東,回望高瓴從2000萬美金創始規模到如今5000億人民幣的管理規模的增長路徑,伴隨的基本都是重倉,甚至是all in的選擇。無獨有偶,過去有一個統計,在美股200年的股市的過程中間,創造美股增量市值的只有前4%的股票。而這4%的公司創造了200年來股所有的市值的增長,所以做投資,就是盡量把所有的錢都放在那一個籃子里,而不要把錢去放在其他的籃子裡面。應該把錢放在這些公司等著他們成長,找到那4%的公司,那些偉大的投資機會。
巴菲特投資分散了嗎?沒分散!張磊投資分散了嗎?沒分散!
你看這么多大佬都說過,並且是這樣在做的。你為什麼讓我投資,買個基金就要分散呢?
因為你不是張磊也不是巴菲特……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投資究竟是要集中還是要分散,那就是下面這句話。
資產管理要集中,財富管理要分散。
如果還要用一句話來進一步解釋這句話的話,就是:普通老百姓做投資理財就是多多選擇在特定領域深耕的、專注的、集中持倉的持續優秀的管理人進行分散化的配置和投資。
所以,其實一點都不矛盾。
只有深度研究,發現別人尚未發現的價值的資產管理人(基金經理)才能為持有人創造超額回報(阿爾法收益),也才能夠在眾多管理人當中脫穎而出,從而成為你資產配置,特別是產品落地環節用錢投票的一個重要組成。
而投資者通過對眾多優秀管理人的分散化配置,也能夠讓其最終賺取到增長的錢(貝塔收益),周期的錢(阿爾法收益),這些錢可能相對於單一冠軍基金是更加平庸一些的,但也是超越市場平均收益以上的錢。當然更核心的是,這些錢是更加長久的,穩定的錢。
當然如果你說我想要的就是曾經擁有,而非天長地久。想要的就是大起大落,而非細水長流。那就要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