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IS-LM-BP圖線上,根據以下條件分析財政和貨幣政策效果:國際資本是否完全流動,浮動或固定匯率。
這個問題在宏觀經濟學的書上應該有很詳細的解釋,樓主可以多翻翻書。
我在此解釋一個圖,樓主可以自己類推。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如圖:
當採用擴張的貨幣政策時,LM向右移動到LM',r下降,y上升,都導致本幣貶值,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央行被迫收緊本幣,使匯率不變,這使得LM'又回到LM上,貨幣政策無效。
『貳』 在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果各是什麼
固定匯率下:
資本自由流動
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貨幣供給增加,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下降,資本外流,本幣有貶值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貨幣供給量將減少,直到LM曲線恢復到初始水平,所以在固定匯率下貨幣政策無效。
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利率上升,資本內流,本幣有升值的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賣出人民幣,買入外匯,從而使LM曲線向右移動,直到達到均衡匯率為止,所以在固定匯率下,財政政策有效
資本不流動
本國利率將不影響國際收支,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移動,產出增加,進口增加,出現貿易赤字,本國貨幣有貶值壓力,此時,貨幣當局將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則貨幣供給減少,LM曲線向左移動,直到抵消財政政策的作用。所以財政政策無效
同理,貨幣政策也無效
資本不完全流動
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貨幣供給增加,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下降,資本外流,收入增加,本幣有貶值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貨幣供給量將減少,直到LM曲線恢復到初始水平,所以貨幣政策無效。
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利率上升,收入增加(資本不完全流動,利率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下有所上升,可以減少國際收支逆差的規模)
本幣有貶值的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從而使LM曲線向左移動,直到達到均衡匯率為止,所以在固定匯率下,財政政策有一定的效果
浮動匯率下
資本自由流動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貨幣供給增加,則利率下降,資本外流,匯率貶值,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會使出口增加,則IS曲線向右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在資本自由流動下,貨幣政策有效
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移動,利率上升,資本內流,國際收支順差,匯率有升值的壓力,會使進口增加,則IS曲線向左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在資本自由流動下,財政政策無效
資本不流動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收入增加,則國際收支逆差,匯率貶值,出口增加,則IS向右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貨幣政策有效
同理,財政政策也有效
資本不完全流動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利率下降,收入增加,資本外流,進口增加,國際收支逆差,本幣有貶值的壓力出口增加,IS向右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貨幣政策有效
同理,財政政策有效(資本不完全流動,利率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下隨有所上升,但資本的流入無法彌補國際收支逆差)
『叄』 用is lm bp 模型分析浮動匯率制度下 政府同時實施擴張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的後果
結論是貨幣政策有效,財政政策隨著資本自由流動程度增加而無效。分析如圖,
『肆』 在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果各是什麼
固定匯率下:
資本自由流動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貨幣供給增加,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下降,資本外流,本幣有貶值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貨幣供給量將減少,直到LM曲線恢復到初始水平,所以在固定匯率下貨幣政策無效。
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利率上升,資本內流,本幣有升值的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賣出人民幣,買入外匯,從而使LM曲線向右移動,直到達到均衡匯率為止,所以在固定匯率下,財政政策有效資本不流動本國利率將不影響國際收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移動,產出增加,進口增加,出現貿易赤字,本國貨幣有貶值壓力,此時,貨幣當局將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則貨幣供給減少,LM曲線向左移動,直到抵消財政政策的作用。所以財政政策無效同理,貨幣政策也無效資本不完全流動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貨幣供給增加,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下降,資本外流,收入增加,本幣有貶值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貨幣供給量將減少,直到LM曲線恢復到初始水平,所以貨幣政策無效。
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利率上升,收入增加(資本不完全流動,利率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下有所上升,可以減少國際收支逆差的規模)本幣有貶值的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從而使LM曲線向左移動,直到達到均衡匯率為止,所以在固定匯率下,財政政策有一定的效果浮動匯率下
資本自由流動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貨幣供給增加,則利率下降,資本外流,匯率貶值,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會使出口增加,則IS曲線向右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在資本自由流動下,貨幣政策有效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移動,利率上升,資本內流,國際收支順差,匯率有升值的壓力,會使進口增加,則IS曲線向左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在資本自由流動下,財政政策無效資本不流動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收入增加,則國際收支逆差,匯率貶值,出口增加,則IS向右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貨幣政策有效同理,財政政策也有效
資本不完全流動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利率下降,收入增加,資本外流,進口增加,國際收支逆差,本幣有貶值的壓力出口增加,IS向右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貨幣政策有效理,財政政策有效(資本不完全流動,利率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下隨有所上升,但資本的流入無法彌補國際收支逆差).
『伍』 用資本完全流動下的IS-LM-BP模型討論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
在資本完全流動下,固定匯率時,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LM曲線向右下移動,經濟中就會出現大量的國際收支赤字,因而有貨幣貶值的壓力。中央銀行必須進行干預,售出外幣,並收進本國貨幣。本國貨幣供給因而減少了。結果是,LM曲線移回左上方。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經濟恢復初始均衡為止。當貨幣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時,與此相反的是財政擴張卻極為有效。在不改變貨幣供給的情況下,財政擴張使IS曲線移向右上方,導致利率和產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會引起資本流入,將使匯率升值。為了維持匯率不變,中央銀行不得不擴大貨幣供給,於是收入會進一步增加。當貨幣供應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復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復了。
在可變匯率情況下,財政擴張並不能改變均衡產出。相反,它倒是會產生抵消性的匯率升值與本國需求結構的變動,那將會使國內的一些需求從本國商品轉向外國商品。而貨幣存量的增加將導致收入增加與匯率的貶值。
『陸』 在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果各是什麼
固定匯率下:資本自由流動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貨幣供給增加,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下降,資本外流,本幣有貶值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貨幣供給量將減少,直到LM曲線恢復到初始水平,所以在固定匯率下貨幣政策無效;
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利率上升,資本內流,本幣有升值的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賣出人民幣,買入外匯,從而使LM曲線向右移動,直到達到均衡匯率為止;
所以在固定匯率下,財政政策有效資本不流動本國利率將不影響國際收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移動,產出增加,進口增加,出現貿易赤字,本國貨幣有貶值壓力,此時,貨幣當局將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則貨幣供給減少,LM曲線向左移動,直到抵消財政政策的作用;
所以財政政策無效同理,貨幣政策也無效資本不完全流動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貨幣供給增加,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下降,資本外流,收入增加,本幣有貶值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貨幣供給量將減少,直到LM曲線恢復到初始水平,所以貨幣政策無效;
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利率上升,收入增加(資本不完全流動,利率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下有所上升,可以減少國際收支逆差的規模)本幣有貶值的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從而使LM曲線向左移動,直到達到均衡匯率為止;
所以在固定匯率下,財政政策有一定的效果浮動匯率下資本自由流動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貨幣供給增加,則利率下降,資本外流,匯率貶值,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會使出口增加,則IS曲線向右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
所以在資本自由流動下,貨幣政策有效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移動,利率上升,資本內流,國際收支順差,匯率有升值的壓力,會使進口增加,則IS曲線向左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在資本自由流動下,財政政策無效資本不流動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收入增加,則國際收支逆差,匯率貶值,出口增加,則IS向右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貨幣政策有效;
同理,財政政策也有效資本不完全流動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利率下降,收入增加,資本外流,進口增加,國際收支逆差,本幣有貶值的壓力出口增加,IS向右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貨幣政策有效同理,財政政策有效(資本不完全流動,利率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下隨有所上升,但資本的流入無法彌補國際收支逆差)。
『柒』 關於宏觀經濟學中IS-LM-BP模型和蒙戴爾弗萊明模型
兩種模型其實都能說明開放經濟的宏觀問題,但是也是有差異的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通常所說的經典M-F模型。該模型指出,在沒有資本流動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下在影響與改變一國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在浮動匯率下則更為有效;在資本有限流動情況下,整個調整結構與政策效應與沒有資本流動時基本一樣;而在資本完全可流動情況下,貨幣政策在固定匯率時在影響與改變一國的收入方面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但在浮動匯率下,則是有效的。
IS-LM-BP模型:
在資本完全流動下,固定匯率時,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LM曲線向右下移動,經濟中就會出現大量的國際收支赤字,因而有貨幣貶值的壓力。中央銀行必須進行干預,售出外幣,並收進本國貨幣。本國貨幣供給因而減少了。結果是,LM曲線移回左上方。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經濟恢復初始均衡為止。當貨幣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時,與此相反的是財政擴張卻極為有效。在不改變貨幣供給的情況下,財政擴張使IS曲線移向右上方,導致利率和產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會引起資本流入,將使匯率升值。為了維持匯率不變,中央銀行不得不擴大貨幣供給,於是收入會進一步增加。當貨幣供應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復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復了。
當前金融危機有很多原因,人民幣升值後IS,LM,BP三線左移,交於原均衡點左面,從而國民收入減少;中國國民的預防性貨幣需求是很大,導致消費不熱(居民消費需求有很多制約因素,建議去看經濟學家網站)
『捌』 貨幣政策效果與IS和LM曲線斜率有什麼關系為什麼
IS-LM模型是描述產品市場和貨幣之間相互聯系的理論結構。在產品市場上,國民收入決定於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加合起來的總支出或者說總需求水平,而總需求尤其是投資需求要受到利率影響,利率則由貨幣市場供求情況決定,就是說,貨幣市場要影響產品市場;另一方面,產品市場上所決定的國民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從而影響利率,這又是產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影響,可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是相互聯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才能決定,描述和分析這兩個市場相互聯系的理論結構,就稱為1S--LM。
1、怎樣理解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認為國民收入決定於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心理上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心理規律的作用。這三個心理規律涉及四個變數;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在這里,凱恩斯通過利率把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聯系起來,打破了新古典學派把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分開的兩分法,認為貨幣不是中性的,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利率要影響投資和收入,而產品市場上的均衡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和利率,這就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互聯系和作用。但凱恩斯本人並沒有用一種模型把上述四個變數聯系在一起。漢森、希克斯這兩位經濟學家則用1S--LM模型把這四個變數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作用如何共同決定國民收入與利率的理論框架,從而使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得到丁較為完善的表述。不僅如此,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繞IS--LM模型而展開的。因此可以說,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2、LM曲線向右上傾斜的假定條件是什麼
LM曲線向右上傾斜的假定條件是貨幣需求隨利率上升而減少,隨收入上升而增加。如果這些條件成立,則當貨幣供給既定時,若利率上升,貨幣投機需求量減少(即人們認為債券價格下降時,購買債券從投機角度看風險變小,因而願買進債券而少需要持幣),為保持貨幣市場上供求平衡,貨幣交易需求量必須相應增加,而貨幣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時才會增加。於是,較高的利率必須和較高的收入相結合,才能使貨幣市場均衡。如果這些條件不成立,則LM曲線不可能向右上傾斜。例如,古典學派認為,人們需要貨幣,只是為了交易,並不存在投機需求,即貸幣投機需求為零,在這樣情況下,LM曲線就是一條垂直線。反之,凱恩斯認為,當利率下降到足夠低的水平時,人們的貨幣投機需求將是無限欠(即認為這時債券價格太高,只會下降,不會再升,從而買債券風險大大,因而人們手頭不管有多少貨幣,都再不願去買債券),從而進入流動性陷阱,使LM曲線呈水平狀。由於西方學者認為,人們對貨幣的投機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無限大,是介於零和無限大之間,因此,LM曲線一般是向右上傾斜的。
3、為什麼要討論IS曲線和LM曲線移動
在IS—LM框架中,引起IS和LM曲線移動的因素很多,如政府購買、轉移支付、稅收、進出口等等的變動都會使IS移動,而實際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變動都會使LM移動,這些移動都會引起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例如,政府減稅使人們可支配收入增加,在其他情況不變時,消費支出水平就會上升。再如,匯率變動,比方說本國貨幣貶值在其他情況不變時會使出口增加,進口減小,從而使凈出口增加。IS曲線也會向右上方移動。同樣,在價格水平不變時增加名義貨幣供給或減少名義貨幣需求,或者在貨幣名義供求不變時價格水平下降,都會使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在諸多使IS曲線和LM曲線移動的因素中,西方學者特別重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變動。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收入和利率同時上升,並且通過與不同斜率的IS和LM曲線相交可清楚表現出財政政策的效果。同樣,政府實行擴張貸幣的政策,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下降,收入增加,並且通過與不同斜率的IS和LM曲線相交可清楚表現出貨幣政策的效果。因此,西方學者常常用IS--LM模型作為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及其效果的簡明而直觀的工具。這也可以說是西方學者討論IS曲線和LM曲線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
『玖』 貨幣政策效果與is和lm曲線斜率有什麼關系為什麼
在IS—LM框架中,引起IS和LM曲線移動的因素很多,如政府購買、轉移支付、稅收、進出口等等貨幣政策效果變動都會使IS移動,而實際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變動都會使LM移動,這些移動都會引起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
例如,政府減稅使人們可支配收入增加,在其他情況不變時,消費支出水平就會上升。再如,匯率變動,比方說本國貨幣貶值在其他情況不變時會使出口增加,進口減小,從而使凈出口增加.IS曲線也會向右上方移動。
同樣,在價格水平不變時增加名義貨幣供給或減少名義貨幣需求,或者在貨幣名義供求不變時價格水平下降,都會使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在諸多使IS曲線和LM曲線移動的因素中,西方學者特別重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變動。
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收入和利率同時上升,並且通過與不同斜率的IS和LM曲線相交可清楚表現出財政政策的效果.同樣,政府實行擴張貸幣的政策,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下降,收入增加,並且通過與不同斜率的IS和LM曲線相交可清楚表現出貨幣政策的效果。
因此,西方學者常常用IS--LM模型作為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及其效果的簡明而直觀的工具。
『拾』 4. 用IS-LM模型說明資本完全自由流動和固定匯率條件下貨幣政策完全失靈.
結論是貨幣政策無效,見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形理論。
舉例:央行增發貨幣,導致資本市場利率降低,則與世界利率出現利差,資本迅速外流,本幣貶值。為了維持匯率穩定,央行需要賣出外幣,買入本幣。相當於回收了最初的增發貨幣,使利率恢復到世界利率水平,則經濟回到了最初的狀態。
這也就是貨幣政策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