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匯率的影響

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匯率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5-21 13:06:50

1. 政府幹預對匯率的影響

1000字 還一分沒有 兄弟你夠摳門的啊~

我提供你個題材:日圓是最受政府幹預的貨幣 你寫寫這個

2. 貿易保護主義的利與弊

保護主義的利

1、保護地方的產業,為政府增加收入,幫著政府解決一部分的就業問題;

2、以公民的角度看,失業率會降低,公民的個人收入會增加。其實一句話貿易保護真正受益的是地方政府。

貿易保護主義的弊

1、公民不可享受原有的權利。之所以會有貿易保護就是因為本地的產品沒有外地的好,有了貿易保護公民不能買到更好的產品;

2、也會對本地的產業的發展有所限制,因為貿易保護的出現在無形中就減少了本地產業的競爭壓力,不利於社會整體的進步。

(2)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匯率的影響擴展閱讀

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

1、主要保護手段由關稅轉到非關稅措施。一系列的國際貿易與關稅談判中形成的決議,大大降低了關稅總水平,於是各國轉而採取非關稅措施來推行保護主義政策。這些措施靈活、隱蔽、限制性強,世界貿易總額一半以上受到各種非關稅限制;

2、保護政策對產品的針對性越來越強,如對工業品限制減少和降低,但對農產品的保護卻極少松動,對工業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別;

3、實行保護政策所針對的國家和地區的區分加強了。一般地說一國總是針對自己直接、強勁的競爭對手加強保護主義政策,而對其他國家則適當放鬆。

世界多數國家都是根據自己的國情和競爭對手的狀況,分別採用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政策,以期保護本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增強其在國際中的競爭力。

形式特點

任何一項經濟政策都可能會影響到一國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會階層或利益集團對此會有不同的反應 ,但兩相相比,新貿易保護主義至少在表現形式上更勝一籌,具有強制性強,對貿易各方影響大而直接,受約束范圍廣和表現形式多樣等特點。

3. 貨幣政策對匯率的影響

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改變貨幣的供求關系來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這些政策在影響宏觀經濟的同時,必然要影響到匯率的走向。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時期,會因為經濟發展的階段不同、目標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政策側重點。
1、寬松性與緊縮性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改變貨幣的供求關系來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當中央銀行認為經濟處於衰退期時,就會採取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方式,或者同時降低央行的基準利率,以刺激商業信貸行為,實現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而如果經濟過熱,中央銀行就可能減少貨幣供應量,或者同時採取加息的措辭,以此來減小通貨膨脹的壓力,保證經濟的正常穩步發展,因為過快的經濟增長會產生大量的經濟泡沫,或者產生過多的銀行潛在不良信貸,為將來的經濟發展埋下隱患。
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時期,會有不同的貨幣政策傾向,中央銀行會綜合考慮經濟運行各方面的因素,決定時採取寬松性還是緊縮性貨幣政策。
比如2004年之前的十幾年間,由於美國經濟出現了明顯增速減緩甚至部分行業的衰退跡象,且還受到了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的拖累,為了刺激經濟復甦,美聯儲在2001年後經歷了連續13次降息,將美聯儲的基準利率從6.50%降低到了1.00%,其中多次採用了50基點的降息幅度,1.00%的利率水平在六大非美貨幣中都只能算低息貨幣;直到2004年6月,美國經濟復甦的跡象愈發明顯,為了控制美國經濟復甦過程的正常發展,同時抑制美國房價的走高壓力,美聯儲開始宣布加息,這一加息就是連續17次,每次25基點,直到2006年的8月9日才暫停加息,而基準利率已經提升到了4.25%,較開始提升利率之前的1.00%翻了4倍多。
美聯儲這十幾年間向我們展示了典型的寬松性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對美國經濟也起到了美聯儲預想的效果。但是並不是所有央行的政策都那麼管用,日本由於在10年內出現了4次明顯的經濟衰退,銀行遭遇信貸危機(銀行有錢不敢放貸,企業需要貸款卻貸不到),此時,即便是日本央行在1999年將日元的基準利率降低到了零利率,也最終沒能對日本經濟產生明顯的刺激,直到2004年下半年,隨著美國經濟的率先復甦,才帶動日本和其他經濟體經濟步入復甦,日本央行也在2006年的3月宣布結束寬松性貨幣政策。

2、強勢貨幣和弱勢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最重要的職能是穩定貨幣匯率,但在本幣與外幣的比率中,不同國家的中央銀行也會因為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選擇性採取強勢貨幣和弱勢貨幣政策,也可在不同的階段採取不同的強弱貨幣政策。
幾十年來,最堅持強勢貨幣政策的貨幣莫過於美元,即便是在經濟衰退期,美國政府雖然有時候不得不在實質上採取了一些非強勢貨幣的手段,但20多年來,總的來說美國財政部長和美聯儲主席都是偏向於支持強勢美元政策的。在口頭上,美國官員一致都是堅持強勢貨幣政策不變的,因為只有強勢的美元貨幣政策,才能在經濟衰退期盡量穩定留在美國的大量國際游資,不至於因為經濟衰退而給美國經濟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同時,由於美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是能源(比如石油等)、勞動密集型日用品(如內衣、紡織品等)和低值易耗品等,美國採取強勢貨幣政策有利於國內消費者購買到更廉價的商品。過去幾年,我們在關注外匯新聞的時候,經常性地可以聽到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已經於2006年年初退休)支持強勢美元的報道。
而最堅持弱勢貨幣政策的貨幣莫過於日元,由於日本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日元的弱勢有助於日本企業在海外有更好的競爭優勢,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每當日元持續上漲的時候,日本央行和財務省官員經常站出來講話聲稱要干預外匯市場日元的走勢,特別是在2003年,日元和其他非美貨幣一致上漲的時候,日本央行多次對日元的走勢進行了實質性的干預,干預資金至少超過20萬億日元,這還只是日本央行已經承認的部分干預數據。而對於大家不怎麼關注的挪威克朗,實際上是弱勢貨幣政策另一個代表。

4. 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

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產品不能出口,訂單的違約賠付,生產的停頓,給我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失。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肆虐,我國要積極行動應對挑戰,同時捕捉有利的契機,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一)客觀分析形勢,冷靜深刻反思

面對金融危機下風起雲涌的貿易保護主義,我們應平穩心態、正確評估、理智應對。貿易保護主義風潮給我國帶來了很大負面影響,我們應及時遏制貿易保護主義風潮的蔓延,但也不必高估已經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規模。就美國推出的「購買美國貨」條款而言,現實很多所謂的美國貨,實際上是擁有「中國」等國家的「多重血統」,這無疑會成為美國實施刺激經濟案的一大阻礙,其影響及威脅就會大打折扣。
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給我國實體經濟造成損害的同時,對我國經濟發展敲響了警鍾,這就給了我們一次深刻反思的機會。我國經濟不堪一擊,主要原因是我國長期以來外貿依存度過高,產業結構不合理,分配結構不合理,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造成的。面對暴露的問題,我們不能怨天尤人,應該趁勢行動起來。重建我國的經濟體系、金融體系和成熟市場,才會轉危為安。
我國還有很多有利的條件。經過幾十年全球化進程,國際產業分工已明晰,發達國家的消費市場仍依賴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這種剛性需求不會因為危機和貿易保護而銳減。我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以WTO為契機,利用國際化趨勢建立國際貿易規則。經濟危機中發達國家僱傭本國工的風險導致我國部分海外就業人員失業,也使他們認識到海外就業的風險,導致人員的迴流。這些都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聯合世界各國,共同抗擊貿易保護主義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只有世界經濟的恢復發展,才能保證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目前,貿易保護主義阻礙了世界經濟的前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有可能減緩,我國應積極努力,並聯合世界各國共同抗擊貿易保護主義。恢復多哈談判,澄清和改進多邊規則,提倡適度貿易保護和雙贏,促進國際經濟秩序的和諧發展。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國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世界經濟的復甦有賴於中國經濟的發展。當前,中國製造在全球地位顯著,中國的產業結構在不斷地整合升級,中國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行動將影響世界。為此,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這場戰斗中,中國應立場堅定,積極推進貿易自由化,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訪歐取得豐碩成果。即是為促進全球貿易自由發展、抵制新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樹立了正面而積極的形象。同時,中國還應適時聯合世界各國共同抗擊貿易保護主義。只有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才能攜手推進貿易自由化的進程。

(三)政企共同攜手,努力度過難關

1、企業主動迎戰貿易保護。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劇,使中國與貿易夥伴之間原本高發的貿易摩擦愈加頻繁,造成國內企業嚴重的經濟損失。在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貿易摩擦更是關乎企業的生命。在這場應對金融危機和抗擊貿易保護主義的戰斗中,企業應深入了解WTO規則和貿易救濟調查知識,利用法律武器自保並適當出擊。企業是迎戰貿易保護的主力軍,還要學會藉助行業協會壯大力量。今年3月,為了應對巴西鞋類反傾銷案,福建省首次嘗試由行業組織牽頭、25家涉案企業抱團進行無損害抗辯,使應訴成效大增。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眾家聯手對外,才會有更大的機會獲勝,才有希望維護出口利益。
作為市場主體,企業應強化行業自律,有序出口,調整產業結構,並努力提升產品競爭力。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使各國設置越來越多的的貿易壁壘,中國要想破「壁」,必須依靠高質量的產品。不久前,濰坊美城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20噸熟制雞肉麵食運往德國漢堡,成為6年來中國第二批出口歐盟的深加工、高附加值雞肉產品。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該批產品能順利出口並有較高的聲譽,靠的就是過硬的產品質量。高質量的產品才能打造產品的競爭力,才是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常青樹,這就需要企業加強人才培養、技術儲備並不斷推進科技創新。
2、政府配合發揮積極作用。經濟危機下,我國不少出口企業經營困難,由於經濟實力的限制,往往只好放棄應訴,這就需要政府發揮更大作用。政府除了在國際上繼續呼籲自由貿易、積極擴大進口之外,更應為企業做好預警信息通報、出口風險發布、企業應訴的宣傳培訓和法律咨詢等工作。 對於美國等對華貿易歧視性做法,我國應首先通過政府間的對話機制加大對外磋商力度,努力化解各種外部矛盾和沖突,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同時,中國的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和公平貿易局應積極行動起來,對美國等貿易刺激計劃中違背世貿組織的違規行為,我國應堅持不卑不亢的原則,給予適當反擊,但要利用WTO法律體系給予合法報復。例如,在美國參議院通過的(2009年綜合撥款法案》中,727條款對中國的禽肉進口繼續採取歧視性做法,該條款規定「根據本法所提供的任何撥款,不得用於制訂或執行任何允許美國進口中國禽肉產品的規則」。美國的這一做法違反了世貿成員間的最惠國待遇原則,對此,中國絕對不應禮讓,應在適當時機給以回擊。4月17日。我國政府通過常駐WTO代表團致函美方,就涉及限制進口我國禽肉產品的美國2009年綜合撥款法案727條款提起了WTO爭端解決項下的磋商請求。
此外,政府還應致力於改善出口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建立中小貸款公司,完善金融體系建設,提高出口退稅率,穩定人民幣匯率、加工貿易政策和海外在華投資政策等。基層政府部門應著力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減免對企業的收費,為來料加工貿易保證金提供反擔保,改進政府服務,增強企業信心並改善民生,防範社會問題。整個中國的對外貿易應借勢實現轉型升級,化危為機。

(三)開放市場深化改革,促進我國經濟增長

佐利克稱,在全球經濟出現放緩,且陷入僵局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不可能在幾年內達成一致的情形下,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正在不斷升溫。今年前半年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將是一段極其艱難的時期;如果金融市場的信貸流量得不到恢復,那麼則有可能會出現多重收縮。他指出,刺激中國經濟增長將幫助提振全球經濟增長。
多年來,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我國將繼續保持市場開放,並不斷深化經濟改革。我國應調整對外貿易過於集中的模式,在鞏固已有市場的基礎上,把市場多元化提到戰略高度,作為宏觀指導和調控對外貿易的一項重要原則。對於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問題,應在穩定出口的同時,加大拉動內需和開放國內市場的力度,積極擴大投資,鼓勵進口,解決收入分配懸殊問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我國還要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程度,取消部分產品的自動進口許可證管理;鼓勵國外企業來華參展,通過減免攤位費的方式鼓勵其參加廣交會等展會,提高其產品在華認知度;落實對最不發達國家的零關稅待遇措施,將給予最不發達國家95%的產品零關稅待遇。
總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受國際經濟的影響很大,不可測因素很多,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波及我國經濟的發展。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戰斗中,我國要始終把提高經濟實力放在首位,只有經濟實力增強,我國的政治、外交、軍事力量才能增強,抗風險的能力才能提高,我國經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為全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作出貢獻。

5. 匯率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匯率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匯率水平是影響進出口貿易的一個重大因素。經濟學的常識告訴我們,本幣升值,意味著其它國家的貨幣貶值,在進行出口貿易的時候,同樣的貨物進口國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國貨幣,因此進口國可能轉而求其它國的商品,不利於本國的出口。而本幣貶值,意味這他國的貨幣升值,進口同樣的貨品需要更多的本幣,不利於他國出口。
匯率變動會影響進出口貿易以及貿易收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匯率變動引起收入變化,影響進出口貿易
匯率變動的最直接體現就是本幣的升值或貶值。貨幣升值會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下降,而出口商品價格上升,雖然不利於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國際收支,貨幣貶值則可以達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實際上,貨幣的貶值對收入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貶值會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出口商品價格下降,從而使得貿易條件惡化。

6.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匯率有何影響

一國貨幣價格,即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單純來講,一國央行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市場資金供應充足,市場利率下降,使該國貨幣匯率下降,貨幣貶值;反之,該國貨幣升值。但這一切都是兩者間簡單的關系,而且其影響結果也是短期的而非長期。因為貨

7. 如果中美就對匯率問題展開貿易戰,會有什麼實質性的方式及影響答得好的加到100分以上。

還是自己網路吧 這還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跟中國的狀況一樣 低端產業過剩 關鍵時刻屁用沒有 高端產業沒人玩 又不能立馬賺錢……我也查了很多網頁 另外 長篇大論這貨戰鬥力真強啊 妥妥的水軍正規軍啊……

8. 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為什麼會引起匯率提高有什麼意義

匯率變動最重要的因素是因為國際收支。因為貿易保護政策使出口大於進口,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外匯供給大於外匯需求,所以本國貨幣升值,匯率上升

9. 財政政策對外匯的影響

一、貨幣政策調整對匯率走勢的影響 貨幣政策的基本形式是改變經濟體系中的貨幣供給量。貨幣政策在執行上可以分為緊縮和放鬆兩種情況。緊縮的貨幣政策是指通過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提高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率以及在外匯市場上賣出政府債券,來減少社會上的貨幣供給量,限制社會過熱的投資現象,這將造成該國貨幣的升值;如果是放鬆的貨幣政策,則其目的是增加社會上的貨幣供給量,以吸引投資和消費,這將造成該國貨幣的貶值。 二、財政政策調整對匯率走勢的影響 財政政策調整對匯率走勢的影響是通過財政支出的增減和稅率調整來影響外匯供求關系的。緊縮的財政政策通常會減少財政支出和提高稅率,這會抑制社會總需求與物價上漲,有利於改善一國的貿易收支和國際收支,從而引起一國貨幣對外匯匯率的上升。此外,一般而言,若一國政府減稅,將導致市場中貨幣流通量的增加,驅使貨幣貶值;若一國政府增稅,將導致市場中貨幣流通量的減少,驅使貨幣升值。 三、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 由於一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往往會對該國國際貿易、經濟增長速度、貨幣供求狀況、甚至於政治穩定都有重要影響,因此當外匯市場投機力量使得該國匯率嚴重偏離正常水平時,該國中央銀行往往會入市干預。中央銀行的干預已成為外匯市場的普遍現象。 四、政府之間政策協調對匯率走勢的影響 政府的政策變化對匯率變化的影響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單獨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等,它們的變化會引起本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從而影響國際外匯市場;二是工業國家之間的政策協調出現配合失衡或背道而馳時,外匯市場也經常會劇烈波動。 我很喜歡愛康這個平台

記得採納啊

10.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匯率有何影響

一國貨幣價格,即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單純來講,一國央行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市場資金供應充足,市場利率下降,使該國貨幣匯率下降,貨幣貶值;反之,該國貨幣升值。
但這一切都是兩者間簡單的關系,而且其影響結果也是短期的而非長期。因為貨幣價格變化不僅受到本國與他國市場利率的影響,也受到本國與其他國家經濟發展趨勢的影響。比如我國採取緊縮政策,造成市場資金短缺,促使貨幣市場利率相比其他國家要高,自然吸引一部分外資入境,使人民幣匯率升高。而且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穩定向上,對於外資的安全性也有保障,同樣加快外資流入,推高人民幣匯率。但如果一國央行推行寬松政策,導致貨幣貶值,在一定時期內,同樣吸引外資入境,達到一定程度時,也會推高該國貨幣匯率,當然這多半是經濟強國才可能會出現此情況。並非一國央行大量投放基礎貨幣,即所謂加大印鈔速度就會導致該國貨幣貶值,要關注央行的整體操作,即一方面投放基礎貨幣,一方面是否在公開市場業務等方面回籠貨幣做對沖操作。同時,者的盈利預期也是推高貨幣價格的重要因素。比如日元在前期因貨幣寬松政策導致日元匯率下跌。但下跌程度過大,使者認為日元已跌至較低水平,就開始大量購入日元,在短期內反而推高了日元匯率。k另外,一國貨幣價格與該國的貿易狀況也互相影響,如該國貿易順差導致本貨升值,該國貿易逆差導致本貨貶值,而本貨貶值又促進貿易出口。無論一國實行緊縮與寬松政策,都是一個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所以,一定要辯證地看待貨幣政策與匯率的關系,並要結合該國國內經濟形勢與國際間貿易狀況。同時還要參照其他國家的經濟狀況與貨幣市場利率的狀況,他國貨幣的主動貶值程度也對我國貨幣價格有影響。另外,一國外匯儲備的大量減少,也會使者對該國貨幣匯率變化產生下降的預期,在市場上大量拋售該國貨幣,導致該國貨幣加速貶值。
所以說,貨幣政策並不能單純影響該國貨幣價格,有很多因素互為因果。經濟學研究對於過去與現在的的經濟問題能夠提供可靠的分析,但對於未來的經濟狀況,由於受到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只能依據現有的數據和理論,不斷調整經濟政策,保持經濟發展的穩定,並針對國際經濟變化做相應調整。

閱讀全文

與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匯率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元6月份匯率是多少 瀏覽:851
稀有貴金屬胩 瀏覽:40
南京中國平安金融公司 瀏覽:863
股票瘋狂時刻 瀏覽:470
負責融資的人的職稱 瀏覽:456
公司理財收益應繳什麼稅 瀏覽:749
有用的費力杠桿 瀏覽:279
上汽集團roe開頭汽車 瀏覽:819
金融服務外包公司居間協議模板 瀏覽:931
什麼是股票增發價格 瀏覽:638
縣域金融機構經營理念 瀏覽:987
阿里媽媽的團長傭金比率 瀏覽:456
osc指標通達信公式 瀏覽:165
金融公司渠道合作協議範本 瀏覽:404
浙商證券傭金萬分之8 瀏覽:836
今日美棉期貨價 瀏覽:148
中行visa英鎊匯率查詢 瀏覽:413
羅斯公司理財自學 瀏覽:977
2014上市公司有可能重組的有哪些公司 瀏覽:495
10月7日日本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