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做俯卧撐運動的人可視為杠桿。如圖所示,一同學重500N,P點為重心,他每次將身體撐起,肩部上升0.4m.某
(1)動力臂:1.5m;阻力臂:0.9m (2)F=300N (3)120J (4)60W |
『貳』 做俯卧撐運動的人可視為杠桿。如圖所示,
(2) 500*0.9=1.5*(y) y=300N
(3) 將身體撐起一次做的功等於 將身體重心 提高0.2M 克服重力做的功
500N*0.2M=100J
(4)(100J*30)/60s =50W
『叄』 初中物理計算題:做俯卧撐時屬於省力杠桿,算出動力(地面對手的支持力)為循環小數333.33...,如何取值
不用考慮那麼多。碰到循環小數題中沒有特殊要求數值怎麼取捨,就四捨五入保留到小數點後兩位。
『肆』 做俯卧撐運動的人可視為杠桿.如圖所示,一同學質量為50kg,p點為重心,則此時他
【考點】 重力的計算;杠桿的平衡條件;功率的計算. 【分析】 ( 1 )知道同學的質量,利用 G=mg 求其重力; ( 2 )知道動力臂、阻力臂和阻力大小,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地面對手的支持力; ( 3 )根據 W=Fs 求出將身體撐起一次所做的功;然後求出一分鍾內做的功,利用 P= 求出功率 【解答】 ( 1 )同學的重力: G=mg=50kg × 10N/kg=500N ; ( 2 )如圖, O 為支點, 則動力臂 L 1 =OA=OB + BA=0.9m + 0.6m=1.5m , 阻力臂 L 2 =OB=0.9m , 根據杠杠平衡條件可得: F × L 1 =G × L 2 , 所以,地面對手的支持力: F=G × =500N × =300N ; ( 2 )將身體撐起一次所做的功: W=Fs=300N × 0.4m=120J ; 1min 內完成 20 次俯卧撐, 則 1min 內做功: W 總 =20W=20 × 120J=2400J , 該同學做功的功率: P= = =40W . 答:( 1 )同學的體重為 500N ; ( 2 )將身體勻速撐起,地面對雙手的支持力為 300N ; ( 3 )該同學在 1min 內的平均功率為 40W .
『伍』 如圖所示,人做俯卧撐時相當於一個杠桿,請畫出人所受重力、地面對人的支持力的示意圖,並分別畫出它們的
(1)重力G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支撐力F的作用點在手與地面的接觸點,支點是點O.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2)過支點作重力作用線的垂線段L2和支持力作用線的垂線段L1,即為它們的力臂.如圖所示:
『陸』 做俯卧撐運動的人可視為杠桿.如圖所示,一同學重500N,P點為重心,他每次將身體撐起,肩部上升04m.在某
解: (1)動力臂L 1 =0.9m+0.6m=1.5m, 由杠桿平衡知識可知:F 1 L 1 =F 2 L 2 即F 1 ×1.5m=500N×0.9m,F 1 =300N; ∵ 雙手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雙手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雙手對地面的壓力為300N. (2)他1min做功:W 總 =nW=nFs=20×300N×0.4m=2400J; P= ![]() |
『柒』 有一道物理題.大概是一個人 做俯卧撐.他的腰是中力點 ...怎麼算他手對地的壓力 大概說句可以.
假設體重是m。算一下手到腰的距離a和腳到腰的距離b,手的壓力=m*b/(a+b)
『捌』 誰做過一道物理題,是一個人在做俯卧撐,那個題的思路是用的等臂杠桿
『玖』 做俯卧撐運動的人可視為杠桿。如圖所示,一同學重500N,P點為重心,他每次將身體撐起,肩部上升0.
1動力臂1.5M,阻力臂0.9M.
2雙手對地面壓力X1.5 =(身體質量X9.8)X0.9, 所以 雙手對地面壓力 =(身體質量X9.8)X0.9/1.5
3撐起一次做的功W1 =(身體質量X9.8)X (B到P的距離)
4功率比較復雜,我們暫且認為只在撐起時做功,那麼做的功為W1X30
功率為W1X30/1min
單位就自已去查吧。
另外,
按理論來講,撐起時做功,放下時也做功,放下時做的是負功,正負抵消,功為0,那麼功率也為0,哈哈。但是顯然出題者不是這個意思。
『拾』 如果把做俯卧撐的人,看成是杠桿,那這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答案:省力杠桿
解析:因為支點在腳上,動力在手上,阻力是人重心位置,即身體中部,阻力離支點近,動力離支點遠,動力臂大,故是省力杠桿。
不明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