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兩次要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並移動距離多做幾次為什麼
你好,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就是為了改變阻力和動力的大小,動力和阻力的大小改變了,為了使杠桿保持平衡,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就會改變。
多做幾次實驗,就是我們說的多次實驗,多次實驗的目的有兩個:多次實驗求平均值,減小誤差;尋找普遍規律,使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在該實驗中,沒有求平均值的過程,所以多次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出普遍規律。
其實在該實驗中還有其他的注意事項,也對你說下:
1.為什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地是便於讀出力臂的大小。
2.為什麼將杠桿的重心作為支點,其目地是排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3.是讓杠桿處於靜止還是勻速運動,處於靜止,是為了便於判斷杠桿的是否平衡。
4.如何調節平衡螺母,右上右調,左上左調。
2. 一班的同學們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請你幫他們完成下列內容:(1)未掛鉤碼前,他們發現杠桿左端
(1)杠桿重心右移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使杠桿而在水平位置平衡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此時杠桿所受重力的力臂為零.
(2)杠桿平衡後,在往後的實驗過程中不能再調節兩側的平衡螺母;在杠桿的支點兩側上掛上鉤碼後,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改變鉤碼的數量或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3)設杠桿上每格長度是L,每格鉤碼的重力是G,
原來杠桿:1G×6L=2G×3L,處於平衡狀態,
若將杠桿兩側的溝馬同時各向外移動一小格,左側=G×7L=7GL,
右側=2G×4L=8GL,左側<右側,右端下傾.
(4)不能得出探究結論;因為一次實驗獲得的數據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規律.
故答案為:
(1)左;水平;0;(2)不可以;(3)B;(4)不能.
3. 杠桿保持平衡的規律是
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
4. 探究杠桿平衡試驗要進行幾次為什麼
三次!一般物理探究實驗(驗證已有結論)為減小誤差就都要求至少三次!
杠桿平衡實驗要求是靜平衡兩次,動平衡一次!
5. 研究杠桿平衡的實驗原理
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兩邊的重力的力臂可以在杠桿上讀出來。
結果:動力乘以動力臂等於阻力乘以組力臂
6. 「杠桿原理」即竹竿平衡的規律是
簡單說,這個題如果不考慮竹竿重力的影響,那麼顯然杠桿是平衡的。但是如果考慮了竹竿重力的影響,那麼如果竹竿是均勻的,那麼竹竿將在重力、支持力和兩個物塊的壓力的作用下作逆時針旋轉。總之,你搞不清楚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不明確是否要考慮竹竿的重力,而以上兩個人的回答都沒有考慮竹竿的重力、
7. 在我們的實驗中,發現杠桿尺平衡的規律是什麼
發現的規律就是杠桿的平衡條件吧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8. 四年級科學:杠桿平衡的規律是什麼
假如杠桿支撐點為O,兩邊的距離為a、b,對應的質量為m、n,則am=bn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