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匯率大概是多少
記得最牛時候達到了1比10~1RMB換10JPY~
那時候在日本隨便賺點錢就能換大把大把的人民幣,是個很奇葩的時代~且一去不復返了
② 日本地產泡沫破裂是因為日元貶值嗎
樓主說的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吧。只有那個時間段,我們說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現在還好。不是日元貶值的
給你一段具體的數據。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
③ 日本地產泡沫之後,日元的匯率走勢是漲了還是跌了
匯率是漲了
④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的原因和崩潰後有哪些影響
現在很多國人都很關心人民幣升值這個話題,但又不了解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的真正意圖何在,現在鄙人就此淺薄的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相信大家對80年代的「日本經濟衰退」和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衛戰」吧!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國際投機集團「美國索羅斯財團」搞的,但是,你就沒有想過它背後難道就沒有美國政府的支持了嗎?下面,我仔細分析一下這些事件的前因後果你就會明白了。
從1980開始的,特別在1990年和1995年,第一名的美國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間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過美國GDP的一半!這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次其它國家和美國的經濟差距縮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歡呼:只要超過美國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復「正常國家」了!美國人沒有吭聲。
按理說,日本還是美國的盟國,其經濟也是美國扶持起來的,美國也沒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戰時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國也不可能對盟國日本使用「顛覆性煽動」,眼看著美國是阻擋不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國都在興奮的期待著日本GDP超過美國GDP的那個「歷史性時刻」!日本企業更加瘋狂,美國經濟的象徵——洛克菲勒廣場被日本人買下了!美國的精神象徵——好萊塢被日本人買了!美國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國人民的榮耀感在急劇下滑,民間開始蔓延仇日情緒。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國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發生了,1985年美國拉攏其它五國(7國集團)逼迫日本簽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實的一個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過度」干預外匯市場。日本當時手頭有充足的美元外匯儲備,如果日本央行干預,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勢的太監。美國駐軍、政治滲透、連憲法都是美國人幫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簽廣場協議都不可能。
日本最後的結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至1988年初.美國要求日元升值。根據協議推高日元,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協議前的1美元兌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時的1美元兌160日元。由於美國里根政府堅持認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過口頭干預等形式繼續推高日元。這樣,到1988年年初,日元兌美元的匯率進一步上升到1美元兌120日元,正好比廣場協議之前的匯率上升了一倍
美國人滿足了嗎?沒有。接著看下去,從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當時柯林頓政府的財政部長貝茨明確表示,為了糾正日美貿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當時的日元匯率大致在1美元兌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據美國政府的誘導目標,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兌100日元。以後,由於柯林頓政府對以汽車摩擦為核心的日美經濟關系採取比較嚴厲的態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匯率急升至1美元兌79日元,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日元升值的後果是什麼?洛克菲勒廣場重新回到了美國人手中,通用汽車在這個廣場的一賣一買中凈賺4億美元!日資在艱難度日中大規模虧本退出美國。美國人民勝利了!成功的擊退了日本的經濟進攻!我們可以從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後,日本和美國的GDP之比重新拉開了距離,而且越來越大!
可能有些網友還是沒有明白,日元升值怎麼啦?跟我們的談論有什麼關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國對日本的一次經濟阻擊戰!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發展財富大轉移到了美國去了。 下面我給個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假設我是美國財團,我當然知道1985會發生什麼,假設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億美元兌換成24000億日元,進入日本市場,購買日本股票和房地產,日本經濟的蓬勃導致股市和房地產發瘋一樣的上漲,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日元開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產假設我已經賺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設了),那就是48000億日元。E 這時,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產和股票在一年中拋售完,然後兌換回美元,那麼,就是400億美元!在5年時間中,我凈賺300億美元!(還是最低假設)。那麼日本呢?突然離開的巨額外資就導致了日本經濟的崩潰!經濟學用詞叫「泡沫經濟破滅」。這就是日本常說的:「失去的十年」。而我連本帶利的400億美元回到美國,你想一想,美國經濟能不旺盛嗎?!!日本「失去的十年」,卻正是美國「興旺的十年」!
參考資料:網路經濟吧
⑤ 當年,日本的泡沫經濟是怎樣被摧毀的
經濟倒退的本質是資產被掠奪,而不是房價下跌。且聽我解釋如何被掠奪,我簡單說個模型,關於資產,房產、匯率與外匯問題。
一個國家經濟GDP就是資產,比如有一萬億,就是資產了。
GDP的資產要增加,兩種途徑,一個是自身國內工業經濟的發展,生產的東西和消費的東西多了,比如多了養豬場、養牛場,但是又賣完了,生產和消費消化得快,人民吃得肉自然也多了,經濟也就富裕和幸福了。
但是國家自身發展,生產和消費循環太慢,便開始做國際貿易,加大循環速度,自己賣的多了,買的也多,家國自然更富裕,人命自然更幸福,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
但是這時候問題來了,有些人把生產和消費的目光不再放在吃得,而是放在了房子,結果問題來了,房子又不是拿來吃得消費一次怎麼繼續消費啊?簡單,拆了又建,給一點補貼讓他們重新買就好了,GDP好像也高了,但是此時水分就太多了。
不過此時也就是泡沫而已,經濟有怎麼會被摧毀呢?我先前說了是被掠奪,記住了。
別忘了我們做了國際貿易,如果此時有外國資產大量湧入投資此地房產呢?那麼是不是GDP也高了,房價也高了?是的
那麼國家的肥水被誰賺了?別人,沒錯,不過此時錢還在自己國家,似乎不影響。
這時候問題來了,外匯問題出來了,外匯其實是一種負債,這點要記住,會計准則是如此沒錯,加入美聯儲來一次大降息,外國人決定抽走本國所有貨幣怎麼辦呢?要明白如果外國人當初外匯兌換率是1:1進來,也就是向外面借了1塊錢,自己也賣出1塊錢,但是外國人賺了不知一塊錢,他有10塊,你有10塊的沒有兌換嗎?這就是大洗劫開始了,沒有10塊錢美元兌換外國人的錢,就要向美國人借錢,但是美聯儲能降息,也能讓匯率提高到100:1甚至10000:1,那麼自己國內的資產就是這樣拿去換了美元,外貿賺的甚至國內賺的都給了美國。
國內企業因為匯率問題無法繼續經營,倒閉,至此,國家倒退
⑥ 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後貨幣貶值情況
具體的要到圖書館或者專業資料庫。 我只能告訴你這些,日本房產泡沫破滅開始並沒使日元貶值,而是急速升值,之後日美兩國簽訂了《反廣場協議》,才在日本政府的干預下是日元貶值。
⑦ 求日本泡沫危機詳細解說
直接復制的答案,抱歉啊實在不想打了,呵呵
日本泡沫經濟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日本經濟現象。根據不同的經濟指標,這段時期的長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間的4年零3個月的時期。這是日本戰後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的第二次大發展時期。這次經濟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機活動的支撐,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到最高點38915日元87錢,此後開始下跌,土地價格也在1991年左右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經平均股價跌破2萬日元,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進一步下跌到1萬4000日元左右。大量賬面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由於土地價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擔保的貸款也出現了極大風險。當時日本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紛紛暴露,對日本金融造成了嚴重打擊。因此隨著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出現大倒退,此後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日語中「平成景氣」基本與此同義,但有時也包括此後的經濟蕭條階段。
不過上文沒說的是《廣場協議》,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由於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帳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金融緩和政策,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 另外,當時還有下列背景:
1.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於是開始傾向於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
2. 198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形成了股票市場的上升通道。
⑧ 20年前,日本金融危機,日元貶值了多少
20年前也就是1990年左右,日本經濟陷入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蕭條。
日本泡沫經濟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1987——1989年是泡沫經濟的極盛時期。先聲明一下,既然你問的是失去的十年這段時間,這次經濟大蕭條的產生原因以及蕭條的發展和之後的經濟復甦我就不啰嗦了。
概況:進入90年代後,日本經濟問題開始顯露。股票、房地產市值下滑不止,幾年後均跌下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以上,國民資產大幅縮水。
所謂的貶值與增值,匯率的變化:日元匯率10年內狂跌(最大達到146日元兌1美元)+ 暴漲(最大達到79.75日元兌1美元)各種飄忽不定。
股市:日經(是由日本經濟新聞社編制井公布的反映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變動的股票價格平均措數。該指數的前身為1950年9月開始編制的「東證修正平均股價」。)指數跌到了1萬點以下,失業率增加到5.3%,每年都有上萬家企業倒閉。1997年,在金融風暴沖擊下,一些老牌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相繼倒閉。這種情況愈發加劇了人們對經濟前景的擔心,錢包越攥越緊,企業更不敢投資。
房價:例如,到了1997年,住宅用地價格比最高價時下降了52%,商業用地下降了74%。金融機構放出的貸款有去無回,呆賬、壞賬成為天文數字。
總結:舉國上下的這種心理致使日本個人消費、設備和住宅投資水平大大降低,從而嚴重地制約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⑨ 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麼
原因:
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
為什麼日本政府長期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經濟的起點--1985年。在日本歷史上,1985年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
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有著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這一進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
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加速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而日美關系將成為「政治大國」的基石。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系。
直接原因:
是日本宏觀政策的失誤。根本原因是日本投資循環經過一圈虛擬經濟後,沒有衍生更多的微利微本新行業,反專於一個不斷吹大的泡沫行業。廣場協議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9)泡沫破滅日元匯率擴展閱讀:
判斷方法
如何辨別何為泡沫,何為正常的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在判斷出現差錯,出台了錯誤政策的情況下,哪個對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的危害大?對於這個問題速水優認為:「實際上,在泡沫擴大的過程中,是否是泡沫的判斷真的是非常的困難。其中的一個理由是,我們無法否定這是經濟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可能性。
比方說,在當時東京地價暴漲時,人們所舉的一個在當時很難分辨的,似乎理所當然的理由是:東京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的提升。
必然的,中央銀行總是面對著兩個不同的風險,……一個是,在經濟正要獲得飛躍性的發展時,如果錯誤地採取緊縮政策,就可能剝奪一個大好的成長機會;另一個是,把只不過是虛幻的生產效率的提高誤以為是真實的,放任泡沫的擴大。
中央銀行在進行政策判斷時,不能光注意哪個風險的概率高,還要關注在政策判斷出現失誤的情況下,哪個造成的社會經濟成本高這一問題的評價。泡沫經濟時期的經驗顯示了.
對於把只不過是虛幻的生產效率的提高當成是真實的這一錯誤,從長遠來看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了沉重打擊這一點,當時的日本銀行的認識是不足的。」
在速水優看來,放任泡沫的擴大所造成的損失,遠比錯誤地採取緊縮政策而給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要大。事實也確實如此。進入80年代後,支撐日本戰後30多年高速發展的政治經濟體制都漸漸地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了,而這時出現的日元升值在客觀上加劇了這一點。
日本當時應利用這一危機進行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可是當時的政策制定者卻只顧眼前的經濟繁榮,從而放任泡沫經濟的形成與擴大。結果該改革的沒改革,該調整的沒調整,不僅白白浪費了4、5年的大好時光,而且給以後的經濟體制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了巨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