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拉伸法測量金屬絲的楊氏模量中,光杠桿鏡尺法有何優點
1、可以簡單准確地將微小形變放大;
2、測量,讀數簡單;
3、通常用光學方法測形變,都是將微小形變放大;
光杠桿鏡尺法是一種利用光學放大方法測量微小位移的裝置。由於,在拉伸法測量楊氏模量的實驗中,金屬絲的伸長量很難測量,所以必須使用光杠桿放大後,才能夠測量出來。用光杠桿鏡尺法相對來說,測量方法和儀器設備都很簡單,好操作。
(1)用光杠桿測定鋼絲彈性模量擴展閱讀:
拉伸試驗中得到的屈服極限бS和強度極限бb,反映了材料對力的作用的承受能力,而延伸率δ或截面收縮率ψ,反映了材料塑型變形的能力,為了表示材料在彈性范圍內抵抗變形的難易程度,在實際工程結構中,材料彈性模量E的意義通常是以零件的剛度體現出來的,這是因為一旦零件按應力設計定型,在彈性變形范圍內的服役過程中,是以其所受負荷而產生的變形量來判斷其剛度的。
⑵ 0.7毫米的細鋼絲的彈性模量一般為多少
約1.8*10^11 N/m^2
⑶ 用光杠桿法測鋼的楊氏模量時鋼絲長度怎麼測
光杠桿兩個前足尖放在彈性模量測定儀的固定平台上,而後足尖放在待測金屬絲的測量端面上。金屬絲受力產生微小伸長時,光杠桿繞前足尖轉動一個微小角度,從而帶動光杠桿反射鏡轉動相應的微小角度,這樣標尺的像在光杠桿反射鏡和調節反射鏡之間反射,便把這一微小角位移放大成較大的線位移。
(3)用光杠桿測定鋼絲彈性模量擴展閱讀
光杠桿法,在長度或位置差別甚小的測量中,這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它是一塊安裝在三個支點上的平面鏡,F1和F2為前面的支點,R是後面的支點。
鏡的偏轉面所在的平面平行於F1、F2的連線,R安裝在待測量的位置變化的物體上,F1和F2固定於基座,使平面鏡能繞F1F2軸轉動,L是望遠鏡,S是標尺(它上面的字是反的),當光線經M反射後,標尺S上的刻度可通過望遠鏡觀測。
根據不同的受力情況,分別有相應的拉伸彈性模量(楊氏模量)、剪切彈性模量(剛性模量)、體積彈性模量等。它是一個材料常數,表徵材料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其數值大小反映該材料彈性變形的難易程度。
⑷ 用拉伸法測金屬絲的彈性模量實驗
採用光杠桿測量微小長度變化量.
多次測量減少系統偶然誤差.
等間隔線性變化的測量數據.
⑸ 大學拉伸法光杠桿測量鋼絲的楊氏彈性模量
本來實驗誤差就比較大,而且這樣的東西應該數量級差不多就行。還有報告中多分析一下誤差來源就好。。。你是科大的么?
⑹ 楊氏模量的光鋼桿法測量楊氏模量的實驗
基本公式:,式中L為金屬絲原長
光杠桿放大原理
光杠桿兩個前足尖放在彈性模量測定儀的固定平台上,而後足尖放在待測金屬絲的測量端面上。金屬絲受力產生微小伸長時,光杠桿繞前足尖轉動一個微小角度,從而帶動光杠桿反射鏡轉動相應的微小角度,這樣標尺的像在光杠桿反射鏡和調節反射鏡之間反射,便把這一微小角位移放大成較大的線位移。
如右圖所示,當鋼絲的長度發生變化時,光杠桿鏡面的豎直度必然要發生改變。那麼改變後的鏡面和改變前的鏡面必然有一個角度差,用θ來表示這個角度差。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出:
△L=b·tanθ=bθ,式中b為光杠桿前後足距離,稱為光杠桿常數。
設放大後的鋼絲伸長量為C,由圖中幾何關系有:
θ=C/4H
故:△L=bC/4H
代入計算式,即可得下式:
式中D為鋼絲直徑,變數D(使用螺旋測微器測量)、F(通過所加砝碼質量計算)、H、C(直接讀數)、b(使用游標卡尺測量)、L就是所要測量的目標物理量。根據該公式便可計算楊氏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