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高管減持股票意味著什麼
高管減持意味著不看好公司發展前景,公司要走下坡路,但有些時候也不都是這樣,總之對於上市公司是個利空消息
高管減持是指上市公司的高管在二級市場賣出自己公司股票的行為。
大批量高管的離職減持,不利於上市公司的穩定發展,也違背了我國創業市場的設立初衷。創業板市場的推出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並加速創新技術向產業化的轉變以及加速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然而,創業板企業接連不斷出現高管減持的問題,使其成為以上市、達到解禁日為目的的「短視」公司。更有甚者,高管通過內部消息或者粉飾業績等手段拉高股價,再進行減持。對創業板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造成危機,甚至對資本和社會的穩定性造成破壞。
B. 為啥上海家化盈利後董事長減持股份這是今天的新聞
從40多到70塊了,漲了這么多,堅持也正常吧。
C. 羅牛山董事長為什麼減持公司股票
7月6日羅牛山發布的《公司關於實際控制人通過資產管理計劃減持股份計劃的公告》中,公司表示董事長徐自力減持公司股票的原因系「長安基金-工商銀行-中鐵信託-中鐵信託·豐利 1609 期羅牛山股票投資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到期後不再續期。同時,徐自力將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等減持方式交易其通過資產管理計劃所持有的51901088股,占公司總股本的的4.5072%。
據公開資料顯示,徐自力的該信託計劃首次披露是在公司2016年的年報中,值得注意的是, 2016年12月15日,羅牛山曾發布公告稱,徐自力通過長安基金管理的資產管理計劃「長安基金羅牛山投資組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增持公司股份2770.0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4055%,增持金額1.91億元,增持均價為6.88元。
該部分股價與其在2016年披露的年報中,信託計劃持有的股數一致,這也就意味著,上述「長安基金羅牛山投資組合」正是前文提到的信託計劃。
2017年6月29日,徐自力再度通過「長安基金羅牛山投資組合」以增持公司股份2420.1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017%,增持金額約1.50億元。
總而來看,徐自力信託計劃的增持成本為3.41億元,但截至7月10日,該部分股票的總市值約為6.06億元,實控人可獲利金額約2.65億元。
「不務正業」的羅牛山,領5300萬政府補貼。據21世紀經濟報道,徐自力的該信託計劃首次披露是在公司2016年的年報中,當年12月徐自力通過長安基金管理的資產管理計劃「長安基金羅牛山投資組合」在深交所增持公司股份2770.0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4055%,增持金額1.91億元。2017年6月29日,徐自力再度通過「長安基金羅牛山投資組合」以增持公司股份2420.1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017%,增持金額約1.50億元。不難推算,以目前近12元/股計算,該部分股票的總市值超過6億元,實控人可獲利金額近3億元。
羅牛山董事長徐自力與當年主持羅牛山改製成私營公司湖北籍老鄉的前董事長吳偉雄和徐唐先市長都已被查處
D. xxx董事長減持股份對股市有何影響
單一事件無法判斷,要結合技術面,基本面,籌碼面看
E. 董事們頻繁增持 減持 為啥
大股東頻繁的增持,一可能是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比如有人的股份快要超過他了,那要頻繁增持,二是自己的企業增長良好,而且股價低,自己股份比較少,比如去年,今年的京東方。二是手上的股份質押著,現在股價跌,再跌就要補錢,或者補股票了,這個時候增持,包括弧召員工增持也是一種好辦法。三是重組的增持。
大股東頻繁減持,就一個意思,就是需要錢,需要變現,他甚至可能覺得現在的價位不拋以後就沒有機會了,所以也有人董事長,老總什麼高管的位置他都不要了,他就要辭職好拋股票變現。
還有就是要救企業,對方提出他要控股。這樣也會減持。
增持和減持的數量就兩千股,那真是毛毛雨,如果是高管那就是作秀好上公告。如果是員工,那就是叫不動人了。呵呵,當然也有誤操作的
F. 如果一家上市場公司董事長開始減持自己公司的股份意味著什麼,小部公減持需要上報董事會嗎
意味著公司股價高估了
G. 大股東減持目的是什麼後期股價會漲或者下跌
大股東減持有目的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避稅說:「少股東」半價接棒
海特高新今日公告稱,9 月10日接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再春通知,其與子李飈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5594.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6.6016%)轉讓給李飈,每股轉讓價格為10.05 元,為公司最新股價的49%。
股權轉讓完成後,李飈將持有公司18.99%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再春為第二大股東。公司表示,本次股權轉讓有利於公司確立長期的戰略發展規劃,穩定公司股權結構。
就在前一日,仁和葯業公告,其控股股東仁和集團於9月9日與境內關聯自然人楊瀟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以協議方式轉讓持有的1.5億股公司股票。轉讓價款為每股2.86元,為公司最新收盤價的50%。
楊瀟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仁和集團董事長楊文龍之子。本次權益變動前,楊文龍持有仁和集團73.11%股權,仁和集團持有公司44.54%股權,楊瀟未直接或間接持有仁和葯業股權。本次權益變動後,仁和集團持有公司29.40%股權,仍為公司控股股東,楊瀟持有公司15.14%股權。就此次轉讓原因,公司同樣簡單表示,系基於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
幾乎如出一轍的是,之前潛能恆信「少東家」亦是半價受讓股權成為公司二股東。潛能恆信控股股東周錦明將其所持的32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股份轉讓給其子周子龍,轉讓每股轉讓價格僅為11.93元,為最新收盤價的49%。
集中在9月份,多家民企的「少東家」紛紛出場,子承父業,均是半價受讓,且口徑又是驚人的一致,其背後出於什麼目的?
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半價」轉讓股權或存在為避稅考慮的因素。而為了堵上這種避稅的漏洞,國稅總局不久前頒布了《關於加強股權轉讓企業所得稅征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構建股權轉讓所得稅管理的長效機制。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份文件如落到實處,將增大股權轉讓避稅的難度。」
二、套現說:利好之前蹊蹺轉讓
與上述較「單一」的轉股動機相比,萬昌科技家族內部的股權轉讓或能看清另一番端倪。
8月21日,萬昌科技披露重組預案,公司擬以29億元的交易總價買入北大之路100%股份。本次交易後,萬昌科技將轉型生物醫葯,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未名集團,實際控制人也易主他人。方案一出,公司股價連續8個漲停,最新收盤價達到40.92元。
然而,就在預案公布前一天,萬昌科技控股股東高寶林與其母親王素英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王素英將其持有的公司2142.6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5.22%)全部轉讓給高寶林,價格為每股8.33元,理由是家族內部持股調整。
復牌前蹊蹺的股權交易不得不令人生疑。據悉,股權轉讓前第一大股東高寶林可流通股825.94萬股,限售股2477.82萬股;第二大股東王素英所持2142.60萬股為流通股。轉讓後,高寶林所持流通股為2968.5萬股。
「今年萬昌科技業績遞增背後是,公司大股東解禁即將期滿,控股股東『易主』更方便套現,又可以享受股價上漲機會。」某投資管理公司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除萬昌科技外,報喜鳥的股權轉讓則頗顯幾分資本運作的味道。公司控股股東報喜鳥集團以協議方式轉讓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879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轉讓價為4.48元每股。受讓方吳婷婷、吳真生、陳一帆均為報喜鳥集團的關聯人,其中吳婷婷系公司董事長、報喜鳥集團董事長吳志澤之女,吳真生系報喜鳥集團監事、上市公司原董事,陳一帆系報喜鳥集團總經理、上市公司原董事陳章銀之子。
有投行人士認為,就此次協議轉讓,從報喜鳥集團的股東層面來說,存在著明顯的不公平,需要後續用其他的交易來對部分股東進行補償;另外,目前整個服裝行業普遍不景氣,在轉型的同時完成交班也是慣常操作。原標題:民企家族內部低價轉股 或為避稅或為套現。
H. 董事長減持股份比例達到百分之一對股票影響大嗎
董事長減持百分之一股份,對該公司影響不會很大。當然,也要看董事長持股佔比是多少。董事長持股比例越高,影響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