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述军民融合发展
1、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统筹推进,必须借力军民融合。
在传统格局下,军地各种单项力量看似很强大,但通常却因缺乏有效融合,很难提升综合对抗能力。只有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实现军民两大体系需求统合、资源聚合、能力融合,才能将各种相互关联的军民力量和资源集成为军民一体、活力倍增的国家总体对抗博弈能力。
在此背景下,统筹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建设,成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内在要求。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将助力两大建设规划统筹、发展同步、资源配置均衡、要素有效互动、政策制度兼容、组织实施统一。
2、军民科技的协同创新,必须借重军民融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的战略支撑。纵观世界创新型国家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建立军民一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和能力是普遍做法。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
大幅提升国家创新力,必须打破军民分割,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和激活军民协同创新的巨大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一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再生的革命。要赢得这场革命,必须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3、国家发展实力向国家博弈对抗能力的转化,必须借助军民融合。
信息化时代战争的对抗形态,不只是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而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
从军事体系对抗到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深刻反映了由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对抗形态的变化,也对国防体系建设发展方式提出了全新要求。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既是适应这种对抗形态变化的必然选择,又是实现国家发展实力向国家博弈对抗能力转化的必由之路。
由此可见,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其核心要义是军民一体化,成败关键在于军民能深度融合。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要在以下方面着力。
4、加强战略引领。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必须增强战略意识,军地双方各部门、各行业,必须超越自身利益束缚,勠力同心,加快推动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有机对接。
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防军队建设规划制定中,要军民合力制定出务实管用的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并在这一规划引领下,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落到实处,确保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行稳致远。
5、加强改革创新。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关键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改革创新,就是要求加快推进保障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形成的体制机制重构重塑。
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更要有敢闯敢试敢担当的决心和勇气,要通过广泛的调研和改革试点,广泛征求军地各方的意见建议,力争达成推进改革的共识,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使改革蹄疾步稳向前迈进。
同时要加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重构重塑模式创新。广泛借鉴国际有益经验,针对我国实际,结合不同行业人才、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特点,在探索试验中力争找到最佳方式和途径。
6、加强军地协同。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归根结底要靠军地双方协同推进。必须以军民深度融合为导向,建立健全助推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形成的军地协同机制。
比如,从军民融合年度规划、五年规划的制定,到军民融合相关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再到军民融合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军民融合信息平台的搭建等,都要建立健全军地双方协同合作推进机制。
建立军地协同机制,重点是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尽快把军地各级与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相对接的机构建立起来。军地各级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各机构要有专人负责相关事项的对接,一级接一级,压茬推进,确保政令畅通。
❷ 军民融合基金前景怎么样
绵阳科技城作为中国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在9月时举行了第四届中国锦绵阳科博会,在科博会上签订了达有702个项目,金融达1082亿元,而且签约的项目主要是产业的投资、成果交易、交品采购等,在这个科博会的推动下,聚集了大量的军民融合资源。
另外,现在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作为军民融合项目,也一直以抓紧实施。而且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在北京举行了创立大会。这个基金的首期规模投入了302亿元,而且项目储备预计投资额已经达到了1000亿元,在航天科技联合各军工集团以及中央企业的投资平台、大型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
就在军民融合基金成立之后,会马上加快相关项目的落实,对军工集团军民融合发展、资产证券化、国际化起到了助推的力量。
经过对军民融合基金前景分析来看,随着不断的改革突破和落实,以及加快对资产重组的进程,军工股四季度将会表现出大好的时机,值得近期多加关注
❸ 我国目前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国家层面,缺乏顶层规范军民融合发展的法律。目前所出台的政策多以“意见”、“办法”等为主,缺乏法律效力,权威性、综合性不够。
二是在法规层面,缺乏系统的衔接协调。
三是在政策层面,部分政策存在责权利不清晰,如军民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相关政策;部分政策存在不公平、操作性和适用性不强等问题,如军品免税、军工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政策;部分政策更新滞后,如军民通用标准、国防科技成果解密相关政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四是我国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存在军民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军民协同创新具体由哪个机构来统筹协调尚无定论。
五是军、民口科技主管部门之间自谋其政得多,倾向在自己系统内布臵科研任务、分配科研经费,造成大量科研资源浪费。
六是缺乏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的激励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军技民用主要是自发行为,尚未成为军工单位的法定职责,技术转移的外在约束和内在动力不足,目前仍以内部转化为主。
七是民用技术向国防转移的关键环节缺乏系统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