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原因有哪些
所谓金融超市,是指将金融机构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与保险、证券、评估、抵押登记、公证等多种社会机构和部门协作,向企业或者个人客户提供的一种涵盖众多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方式。所谓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从国内外的情况看,混业经营有诸多公认的好处,比如:为资金更合理的使用、更快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金融各个领域之间发挥协同作用,减少或避免拮抗作用;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等。只有混业经营才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
『贰』 金融机构和银行机构怎么形成的
最早的金融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
第二阶段:增加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即由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
第三阶段: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贷等业务,这时货币兑换业便发展为银行业。
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如1930年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1945年成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1956年成立的国际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开发银行、1966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等,银行在跨越国界和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作用。
金融机构:
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中央银行、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侨资、合资金融机构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等。 第四类,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以上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
『叁』 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对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归纳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官方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解释是由次贷引起的,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美国政府救市资金也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几个假想的例子来了解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包装成金融衍生品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 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
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断供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等到了大量美圆出现在市场上,引起的美圆贬值、人民币被迫升值,就意味着粮食等初级产品和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大量出口型企业利润减少、定单减少、市场萎缩,不得不濒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市场物价将进一步攀高,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而最艰难的莫过于消费者的观望引起的市场萎缩。人们不得不减少开支,只在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上花费,大宗商品(家电、汽车)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引起连锁反应,包括钢铁、能源、建材、装饰等行业都将面临困难,难逃破产和倒闭的厄运。反过来,由于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投资减少也会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贷款减少,利润下滑的金融恶性循环。
这就是经济规律的神奇所在,当经济过冷时,需要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当经济过热时,就要抑制通货膨胀、打击投机行为。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我们要做好准备,来应对这场危机。
作为消费者,始终是更愿意看到一些过热行业能够理性调整,合理回归到它价值的本来面目,目前,特别是消费者对楼市的观望也并不是毫无理由: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香港和日本楼市10年来持续低迷,直到现在还未恢复到98年以前的房价水平。
记住巴菲特的一句话:“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这既是一种理性,也是一种自信。现在,任何拯救危机的措施都显得苍白,只有一样能够救危机,那就是合理的自信。
『肆』 考题:试述金融机构脆弱性产生的内在和外在原因,我国金融机构是否存在脆弱性试述其表现,应该如何防范
我就知道人类有脆弱性~~=。= 如何防范的话就是不去想
『伍』 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问答题
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减少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取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不抵债。商业银行作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随时持有的、用于支付需要的流动资产只占负债总额的很小部分,如果商业银行的大量债权人同时要求兑现债权,例如出现大量存款人的挤兑行为,商业银行就可能面临流动性危机。
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除了因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计划可能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同样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甚至引发风险扩散,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困难。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除了应当做好流动性安排之外,还应当有效管理其他各类主要风险。从这个角度说,流动性风险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
『陆』 金融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实体经济需要有人推动,资本做为一种商品,需要从低价值的洼地寻找高价值的土堆。而金融机构就是搬运工,并从中获取中间价值蓬勃发展。
『柒』 金融风险管理 简答题 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银行无法应对因负债下降或资产增加而导致的流动性困难。当一家银行缺乏流动性时,它就不能依靠负债增长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变现资产来获得充裕的资金,因而会影响其盈利能力。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能导致银行倒闭。
『捌』 什么叫金融机构
金融资产是实物资产的对称,是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企业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专型金融资产属,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持有到期投资。个人的金融资产包括:个人存款、股票、债券、基金、证券集合理财、银行理财产品、第三方存款保证金、保险、黄金、信托等。
『玖』 金融机构在实际运行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哪
金融机构在实际运行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如下:
(1)不同部门对一些问题的不同看法
(2)各部门的权力之争
(3)不同部门的利益不同
(4)部门行为不当
(5)营销部门内存在一定冲突
供参考。
『拾』 试结合美国次贷危机分析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分析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金融危机形成机理:金融市场上各个参与主体流动性突然紧张,而因为金融市场上各个参与主体自有资金比较少,多是以高倍的杠杆在经营,因此,在流动性突然紧张的情况下,得不到流动资金在维持经营,面临破产。又因为金融市场中参与者众多,一旦金融机构倒闭,会导致借钱给金融机构的债权人与投资者面临巨大损失,形成恐慌,进而冲进金融市场撤资,对金融市场已经紧张的流动性形成更大的冲击,造成流动性枯竭。那时候就是整个金融市场因为缺少维持运营的流动资金而崩溃。
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次贷危机,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被众多的机构持有。而美国房地产市场突然降温,导致次级贷款得不到偿还,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价值大跌,造成疯狂抛售,给众多金融机构造成巨量的损失,并且因为损失导致信誉下降,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和银行都借不到钱,流动性枯竭。因此,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投资银行先后被迫出售与破产,这更加加重了市场的恐慌情绪,人们冲进资本市场中赎回自己的投资,造成整个金融市场得不到资金的补充。同时,也造成大量的实体经济企业在已经流动性枯竭的资本市场上借不到钱,流动资金难以维系,造成破产。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形成双重打击。
以上就是整个经济危机爆发的过程及其原理。一直到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维持了投资者的信心,让众多的投资者重新回到资本市场上进行借贷行为与投资行为,才解决了这次金融危机。可以说,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借贷活动的停止。